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第二框 把握适度原则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第二框 把握适度原则一,适度的含义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2.适度二,掌握适度原则1.适度原则的必要性2.适度原则的含义3.坚持适度原则的要求《论语·先进》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议学活动二: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请举例说明理由。过犹不及强调的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坚持适度原则,事情做过了头,就和没有做一样,都是不可取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探究与分享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1)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2)重要性:①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②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3)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4)度与关节点的关系: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这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0℃100℃液 态气 态固 态水度关节点(临界点)关节点(临界点)一、适度的含义一、适度的含义2.适度(1)内涵:就是适当的程度。(2)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3)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注意:坚持适度原则≠做任何事都不能超过关节点,永远保持量变状态,积极向上符合发展趋势的事物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促成飞跃议题二:如何掌握适度原则021.适度原则的必要性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2.适度原则的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二、掌握适度原则二、掌握适度原则3.坚持适度原则的要求(1)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质变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不一定是发展。二、掌握适度原则(2)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需要“得中”。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目的:保持我们需要的质(1)折中主义的含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2)特征和表现:①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③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④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二、掌握适度原则(3)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不能限于“得中”)①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②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内容 要求 错误倾向把握好“分寸” 防止过犹不及 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 把握不好“尺寸”,犯极端化错误需要“得中” 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 形而上学的折中主义思维方式不限于“得中” 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 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 优柔寡断,贻误时机原理(主要内容):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和质变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方法论①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方法论② :遵循适度原则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不极端化需要“得中”,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不限于“得中”,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质量互变规律归纳提升:1.漫画《要知今日,何必当初》作者:白晓东)的寓意是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②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③要坚持适度原则④质变始于量变,要防微杜渐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解析:选B。漫画《要知今日,何必当初》中的主人公因收受贿赂而被逮捕,这启示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要防微杜渐,②④正确;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①错误;③说法正确但与漫画寓意不符,排除。2.粮食自给率是衡量一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我国粮食安全要求的粮食自给率要不低于95%,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如果我国过分依靠国际资源和市场实现粮食供给就会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这启示我们( )A.事物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要优化事物要素,增强系统C.要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D.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C 解析:事物量变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A 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要优化事物要素,增强系统,B不符合题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因此,要注重量的积累,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粮食安全自给率的设定就体现了这一点,C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量变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促成质变,D错误。3.在富有文化味和生活气的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个特殊的存在。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唯独小满,没有大满与之对应,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①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②积极创造条件,维持事物稳定③坚持折中主义,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④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C 解析:“过满招损,过满则溢”说明量要适当,坚持适度原则,控制好质变的节点,防止事物向不利的方向转化,④符合题意。当需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质时,需要创造条件,保持事物稳定;当需要改变所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时,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②说法错误。折中主义是消极的思维方式,③说法错误。4.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短这一问题,很多车企都在不断地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某品牌汽车公司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终于研究出了“刀片电池”。这说明( )A.要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B.要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C.要“得中”而处之D.要创造条件,积极促成对人有利的质变D 解析:某品牌汽车公司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终于研究出了“刀片电池”,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短这一问题,促进了事物向有利于人的方向质变,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5.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表示,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前功尽弃。这启示我们( )①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②坚持适度原则,防止事物向坏的方向转化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A解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表示,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前功尽弃,这启示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也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