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教材分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主要揭示帝国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特别是帝国主义的极端形式——法西斯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的史实,以及西方民主国家实行的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责任;简要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大战的过程;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开始构建的战后国际秩序对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意义。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法西斯主义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子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子目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这三个子目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围绕法西斯主义产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以及以英法为代表的民主国家实行的绥靖政策,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国的关系;讲述战胜国对战后世界做出的雅尔塔体系为代表的和平安排。在讲述必要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深化学生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学情分析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学情分析:1.已知:初中历史:等具体史实。学生已对基本史实有所认识,故在罗斯福新政、二战的战役不做够多篇幅解释。2.能知: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理论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体系,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学生能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过程、二战带来的影响形成系统的认识。教学目标总体目标: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能通过史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法西斯主义的特点(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能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认识法西斯主义的发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过程(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辩证认识雅尔塔体系,对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做出合理解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认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感悟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树立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观(素养目标: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与评价2、教学难点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与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以历史问题探究法为主,辅之以历史影像教学法、讲授法。(三)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篇章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并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其中。(四)教学环境设计与资源整合本课在多媒体课件环境下实施。拓展的文字材料主要依托于《全球通史》《一个纳粹军官的犹太妻子》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在大家小的时候,应该都有寄信的经历,我们一般都是在信封上贴一枚邮票,然后再把它寄出去。邮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不仅承载着文化的记忆,也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时间不会停止前进,但有些重大的历史时刻可以通过邮票定格,今天咱们就从邮票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在历史的穹音下倾听余音回响。 。 通过体现历史信息来源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具体的文献材料,培育史料实证与唯物史观。第一节:二战的背景 咱们先来看第一枚邮票,这枚邮票叫做《冲破牢笼》是一枚纪念邮票,观察一下这枚邮票的上的关键时间,猜测一下这枚邮票是在纪念什么?——二战胜利——是的,那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有一个疑问,他这个标题冲破牢笼指的是什么呢——其实是和邮票上的这个英文单词有关,这个单词大家可能看不懂,但是翻译成中文,肯定大家都知道了——这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意思——在二战中,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人主要是谁?——犹太人——他们为何被关押?——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在德意日这三个国家最先出现,那三个国家怎么进行法西斯政党和政权的建设呢?1919——世界第一个法西斯政党: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1920——希特勒组建“纳粹党”,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1921——日本军部法西斯开始: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军阀、刷新人士、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那么这个法西斯主义到底有何特征?肯定是亲历过而战的人更深有体会,咱们从一位亲历过二战的犹太女性,从他的回忆录来思考。伊迪丝在回忆录中提到纳粹称犹太人为次等种族,指控我们谋杀他们,掠夺他们的一切,他们称只有最优秀的雅利安人取得霸权,世界和平才会到来。——这是在区分种族的优劣——基本特征:极端民族主义他们若拉你上车或殴打你,统统是有恃无恐不会受惩处……他们宣称为了阻止犹太人征服世界,她们自己必须先征服世界。——对内: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称霸世界奥地利纳粹开始暗杀社会主义领袖——法西斯主义特别排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共产主义法西斯导致社会局势紧张——重要原因即便距离二战过去已经很久了,我们依然能从她的回忆录里感到法西斯主义盛行带来的恐惧与绝望的氛围。那到这里咱们就要再往下深挖,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法西斯主义我们都知道是不好的,但是为什么会在当时的世界泛滥成灾,尤其是在德意日?——这就要回到具体的时空条件去分析——德意日在1919-1921都开始法西斯政权建设——那么在这之间的世界刚刚经历了什么战争1914-1918年人类刚刚经历了一战——战后建立了什么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那么这个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法西斯主义的泛滥有什么关联——咱们回到条约内容来看看——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对德国进行了非常苛刻的宰割。在一战后,德国背上了巨额赔款,德国的货币贬值严重,德国人普遍面临失业与贫穷。在五国海军公约,日本的海军扩张受到了限制,意大利作为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中分赃最少——因此德意日都对凡尔赛条约很不满,尤其是德国,德国人觉得凡尔赛条约丧权辱国,因此在德国人心中普遍弥漫着民族复仇情绪。——所以我们说凡尔赛条约在德意日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给法西斯主义的泛滥提供了温床,仇恨的种子注定长不出和平的芽。——从这个角度来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各国休战了,但这个休战就是和平吗——他是一种虚假的和平,休战之下更大的战火在酝酿这就是为什么一战结束没多久,二战很快就爆发了——二战爆发的历史原因:第一一次世界大战建立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激起的不满与冲突我们说一战以后,既出现了虚假的和平还营造出了虚假的繁荣。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一度经济繁荣。直到一件事发生,打破了这个虚假的繁荣,虚假的繁荣被打破,表面的和平再也维持不下去了因此德意日法西斯日益猖獗,那又是什么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国家对外扩张?——这就要提到一场经济危机。1929-1933年爆发了一场世界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首先袭击美国,不久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导致无数人失业,金融业,银行业,农业等等都陷入崩溃。经济危机下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大家来看一下这两枚邮票上的人物,说说他们分别选择了什么方式来应对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了一系列新政策,基本做法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而经济危机深化了德意日国内矛盾,德意日趁机煽动民众的不满情绪,选择对外扩张转嫁经济危机,希特勒认为解决这问题最明显的出路就是扩张,必要时也可使用武力,以纠正过去所遭受的不公正行为。很快,欧亚战争策源地逐渐形成亚洲策源地: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标志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欧洲策源地:①经济大危机;纳粹党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②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议会选举合法途径),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最终将其吞并。1937德意日三国签订反共产协定——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其他国家做何反应?英法等国实施绥靖政策,英、法、等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以保全自身的利益,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诺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把捷克斯诺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会议后沾沾自喜觉得他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他觉得希特勒已经满足了,但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很快二战爆发,所以绥靖政策的退让有没有带来和平?——并没有带来和平反而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2.通过地图从时间与空间的分析了解二战的进程,巩固所学,培育时空观念、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史料实证素养。培育分辨不同历史解释,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的能力。第二章:二战进程第三章:战后国际秩序 我们可以发现二战是由局部走向全球战争,虽然国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但是大家其实有着共同的目标——捍卫国家的独立——因此1942 年中美、英、苏等 26 个国家一起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站到了一起,这个反法西斯同盟,他们要守卫的是个人的生命、民族的自由,国家的独立。——正是因为对和平的渴望让人们把分歧差异放在了一边,以合作求协同。才取得了最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年德国日本投降,二战结束而在二战中,同盟国与轴心国除了在战场上较量,在看不见的地方也展开了攻心战。小小的邮票曾经在二战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当时的同盟国轴心国都对对方发行的邮票进行了篡改。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枚被篡改的邮票,分别说说英国和德国他篡改邮票的目的是什么?以及邮票是否具有史料价值,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以从时代背景出发,1942年二战发展到到哪个阶段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有二十多年,如此短暂的和平让很多人开始思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足。咱们也一起来思考一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足。首先,先说与会国。构建凡尔赛条约的巴黎和会,哪个战胜国没有参加——苏俄——这个体系从一开始构建就已经充斥着意识形态的对立。所以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轴心国颓势难掩,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召开多次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这些会议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我们来看这几枚邮票——从这些邮票中可以看出各个会议的与会国主要是谁?开罗会议中美英,德黑兰会议苏美英,雅尔塔会议苏美英,波茨坦会议苏美英—说到这个,咱们回想一下之前一战拟定凡尔赛合约的巴黎和会上,苏俄代表有资格参加吗?没有。可是到等到商讨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时候,苏联参加了包括德黑兰会议在内的多场会议,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坐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雅尔塔体系她在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训,在倡导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应该怎么样?——相互协同,相互合作接着咱们再来思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有没有什么问题首先从战争责任的角度讲,我们先看凡尔赛体系觉得一战的责任在谁——在德国所以怎么处理的呢?宰割他——那带来的结果是德国的不满,法西斯的泛滥——而二战以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他把战争的责任归结于战犯,归结于法西斯主义——意味着什么呢?他是把战争的根源指向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所以相比于之前的凡尔赛体系,你觉得这雅尔法体系这么来做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它不是对国家的仇视和宰割,而是对人类文明的毒瘤也就是法西斯主义进行肃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雅尔塔体系更能更好地实现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个主要目标。同时雅尔塔体系还重新确定了欧亚国家的版图,他还重化了一些国家的疆界。比如说像波兰,罗马尼亚等等。然后我们再来看国际组织,一战以后出现了什么——国际联盟——二战后出现联合国——咱们先来看联合国的成立和他的宗旨——那他到底有没有做到他的宗旨,我们一起来看————国联他是怎么诞生的——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希望能够建立国联——后来国联成立,美国因为和英法争夺国联领导权失败,没有加入国联——所以国联是由英法操纵——在这个背景下——国际联盟他当时提出了要对战败国的殖民地怎么处理?——把战败国的殖民地委任给有关国家统治——她依然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根据实力占有殖民地——列宁曾指出把战败国殖民地委任统治——其实就是分配他们去抢劫殖民地那你看雅尔法体系提出对于这些殖民地实行托管——这个托管制度是反法西斯同盟国英法苏联中国等共同商定的,本身就比较民主——这是什么意思——比如说今天的中小学生托管班——你放学了以后到这个托管班待几个小时,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个殖民地的所有权在这些被托管国手里,不在,因为是托管——那在谁手里呢?主权在这些民族自己手里——所以实行托管,也意味着在原则上承认了这些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对于这些被压迫民族而言会有什么好?有助于民族独立和解放了说到这儿,是不是这个雅尔塔体系就是完美无缺,什么坏地方都没有?有的同学已经发现,雅尔塔体系中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比如说对于德国:美英苏法分区占领,比如对于日本,美国要单独占领,这有什么坏处啊?——仍然把世界当成自己的,然后对于这些被划分势力范围的国家意味着什么?还是没有获得完整的独立的权益,是吧?所以意味着仍然有强权政治的色彩。——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那么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咱们还是从两个纪念联合国成立的邮票来看在联合国宪章的整段话都在强调和平,提到我们要采取有效的集体办法,以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以前有没有这种想法?有没有尝试?——国联——国联怎么制止的——全体一致,原则就是你要制裁一个侵略方,必须得国联所有参与国都统一,这样的话可操作性就很差了——而联合国和她不太一样,联合国提出了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制裁侵略的就是今天存在感特别高的一个机构,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安理会有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俄英法——她们拥有一票否决权——就是说如果要制裁一个侵略国家的话,这五个大国一个国家否决了就通不过,那如果这五个国家都同意就通过了——所以使得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有了更强的操作机会二战,除了构建雅尔塔体系,它的一个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就是改变了国际格局。说到这个国际格局的改变,那么你觉得经过了这场世界大战,谁的那个实力应该下降?法西斯——除此之外还有吗?——欧洲,被战争肆虐的一个主要的地方,欧洲的实力下降——那相对应而言,哪两个国家实力上升?美国还有和苏联——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其实就成为了世界格局真正从以欧洲为中心转向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转折点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