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三轮复习:考前查漏补缺-地球与宇宙科学(2)(中考真题汇编)(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三轮复习:考前查漏补缺-地球与宇宙科学(2)(中考真题汇编)(含解析)

资源简介

浙江中考真题汇编-地球与宇宙科学(2)
一.自然灾害
1.(2022 金华)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与泥石流是两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
B.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C.泥石流发生时,可以选择在泥石流中横渡逃生
D.地震发生时,若在底楼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避险
2.(2022 丽水)我市地处山区,泥石流多发。下列措施有助于减少泥石流发生的是(  )
A.破坏地表 B.植树造林 C.乱堆矿渣 D.毁林开荒
3.(2023 衢州)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A.进入室内抢救物品 B.躲到高层建筑下方 C.选择乘坐电梯逃生 D.快速跑到空旷地方
二.太阳系的组成
8.(2022 舟山)2022年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四)清晨,在东方低空,看见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排成一条直线,并与月亮相伴,上演“四星连珠伴月”的天象,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最大最亮的是金星 B.当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C.四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 D.该天象每月都会上演
三.银河系与宇宙
12.(2023 绍兴)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科学推理法。下列实验中采用了该方法的是(  )
A.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模拟星系运动 D.研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13.(2022 杭州)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我国始终致力于探月和深空探测领域,以期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作出中国贡献。“天问一号”探测器到达火星说明其已能离开(  )
A.宇宙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14.(2022 台州)如图,用生面团的发酵过程模拟宇宙的膨胀过程,生面团里的葡萄干代表一个个星系。面团发酵膨胀过程中,葡萄干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变大,能模拟星系在(  )
A.彼此靠近 B.缓慢结合 C.相互远离 D.保持不动
四.温室效应
20.(2023 温州)我国拥有全球聚光面积最大的熔盐电站,该电站内1.2万多面“定日镜”环绕吸热塔,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为将阳光反射到吸热塔,一天中“定日镜”需不断改变朝向。其原因是    。
(2)高温熔盐流经蒸汽发生器时,放出热量使水变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带动发电机发电。此过程,蒸汽发生器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3)该熔盐电站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达35万吨,这能减缓哪种环境问题?   。
21.(2023 衢州)2060年前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其中碳减排、碳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
(1)人们常说“电动汽车比燃油车环保”,为了探明电动和燃油两种汽车的碳排放量,科学家对A品牌某款电动汽车和B品牌某款燃油汽车进行四个维度的对比,相关信息如下表。
对比维度 电动汽车 燃油车
汽车生产及回收 每生产和回收一辆共排放约20.5吨碳(其中生产和回收锂电池组约占一半的碳排放) 每生产和回收一辆共排放约10.1吨碳
能源生成 使用绿色能源为其供电,年均消耗的电能相当于排放约0.7吨碳 动力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年均排放约3.3吨碳
使用维护 一年保养维护排放约0.15吨碳 一年保养维护排放约0.15吨碳
电池使用年限 锂电池组平均寿命8年 /
根据以上信息,从碳排放的角度来看,你是否赞同“电动汽车比燃油车环保”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2)该电动汽车匀速通过高速公路上一段3km的平直路段,用时0.03h,消耗的电能为2.25×106J。请计算:①汽车行驶的速度。②若消耗电能的80%用于驱动汽车前进,汽车在该路段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全球排放的CO2,大约有30%~40%被海洋吸收,导致海水酸化。捕获海水中的CO2比捕获空气中的成本更低,科学家计划从海水中捕获CO2,收集后压缩成液态,再注入海底废弃的油田封存。
①封存CO2能有效减缓    效应。②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低碳生活   。
A.天天使用一次性筷子 B.节约纸张,节约用水用电
C.减少或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走路、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放学
五.岩石的分类
22.(2022 丽水)萤石是我市的优势矿产资源,也是我国“战略性矿物”。为探讨萤石的形成、开采,浮选等跨学科问题,兴趣小组对某萤石矿区开展项目化研究。
[萤石形成]岩浆冷却过程中从岩浆分离出含氟离子的气水热液,在热液沿裂隙上升时,氟离子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成氟化钙冷却结晶后形成矿物晶体颗粒即萤石,它通常存在于花岗岩等岩石内。
(1)萤石矿属于    (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萤石开采]萤石开采过程中,通常用乳化炸药装入凿好的岩壁小孔,将岩石炸成碎块,再将岩石碎块装入车厢运出矿洞。
(2)乳化炸药将岩石炸成碎块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    。
[萤石浮选]蛋石矿开采后,将矿石破碎,研磨成矿粉,加水调成矿浆,往矿浆中添加捕收剂等药剂进行浮选,使目标矿粉粘附在泡沫上浮至水面,得到纯度较高的精矿。
(3)如图是pH值、捕收剂种类对浮选回收率影响的图像。为获得高浮选回收率,浮选时的最佳条件是    。
[纯度测定]萤石的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
已知:CaF2+H2SO4(浓)==CaSO4+2HF↑
(4)为测定精矿样品中氟化钙的含量,该小组称取10g样品和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性溶液吸收,测得碱性溶液增重4.4g,计算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
[项目评估]萤石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但对萤石开采项目一直有不同观点。
(5)请选出你认同的一种观点   (填字母)。
A.我市应该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B.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C.萤石开采项目会引发地表沉陷,诱发地质灾害,应禁止萤石开采项目
六.经纬网方向、定位
23.(2023 台州)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中心位于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  )
A.a B.b C.c D.d
七.大气层及其特点
24.(2022 湖州)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度235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同为地球的两极,南极的最低气温比北极低,原因是:
(1)请从海陆性质和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    。
(2)南极冰川众多,白色的冰雪    (选填“反射”或“吸收”)更多的太阳光。
25.(2022 台州)兴趣小组在调查某城市的“热岛效应”时发现:
城区: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多,能量消耗较多,绿化率较低,气温较高。
郊区:人口密度小,绿化率较高,河道密布,气温较低,但空气中有来自城区的少量污染物。
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郊区气温较低,空气中有来自城区的少量污染物”的现象作出解释。
八.水循环
27.(2023 宁波)透水砖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透水性好。如图所示,用透水砖替代传统的混凝土路面砖,有效减少了地面积水。从水循环的过程分析,道路铺设透水砖主要有利于(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
28.(2023 金华)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
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
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
九.地形形成的原因
29.(2023 温州)如图为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影响它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生物 B.冰川 C.流水 D.风力
30.(2022 温州)如图是小明制作的地表形态变化的概念图,还有部分未完成。
(1)概念图中的“?”应填入的内容是    。
(2)温州江心屿最初主要是由泥沙在瓯江下游沉积而成。“江心屿的形成”可以放入概念图中的
举例    。(填序号)
浙江中考真题汇编-地球与宇宙科学(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自然灾害
1.(2022 金华)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与泥石流是两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
B.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C.泥石流发生时,可以选择在泥石流中横渡逃生
D.地震发生时,若在底楼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避险
【考点】泥石流及其危害;地震的防范与预报.版权所有
【解答】解: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故A叙述正确;
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故B叙述正确;
泥石流发生时,不能在泥石流中横渡,要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故C叙述错误;
地震发生时,若在底楼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避险,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2.(2022 丽水)我市地处山区,泥石流多发。下列措施有助于减少泥石流发生的是(  )
A.破坏地表 B.植树造林 C.乱堆矿渣 D.毁林开荒
【考点】泥石流及其危害.版权所有
【解答】解:为了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可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有植树造林,保持生态平衡,建设护坡工程等。
故选:B。
3.(2023 衢州)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A.进入室内抢救物品 B.躲到高层建筑下方 C.选择乘坐电梯逃生 D.快速跑到空旷地方
【考点】地震的防范与预报.版权所有
【解答】解: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快速跑到空旷地方。而进入室内抢救物品、躲到高层建筑下方、选择乘坐电梯逃生都是危险的行为。
故选:D。
二.太阳系的组成
8.(2022 舟山)2022年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四)清晨,在东方低空,看见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排成一条直线,并与月亮相伴,上演“四星连珠伴月”的天象,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最大最亮的是金星 B.当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C.四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 D.该天象每月都会上演
【考点】太阳系的组成.版权所有
【解答】A.四颗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最亮的是金星,故A错误;
B.农历三月二十四的月相为下弦月,故B错误;
C.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都绕太阳公转,故C正确;
D.该天象不会每月都发生,故D错误;
故选C。
三.银河系与宇宙
12.(2023 绍兴)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科学推理法。下列实验中采用了该方法的是(  )
A.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模拟星系运动 D.研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声音的传播条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大爆炸宇宙论.版权所有
【解答】解:A、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属于实验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属于实验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模拟星系运动,属于模拟实验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无法真正将钟罩变为真空,而是通过不断抽走钟罩内的空气是,发现声音越来越弱,从而推理真空不能传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2 杭州)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我国始终致力于探月和深空探测领域,以期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作出中国贡献。“天问一号”探测器到达火星说明其已能离开(  )
A.宇宙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考点】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版权所有
【解答】解:火星属于太阳系,不属于地月系。因此“天问一号”登陆火星说明离开了地月系,D正确。
探测器到达火星还是处于太阳系和银河系,因此ABC错误。
故选:D。
14.(2022 台州)如图,用生面团的发酵过程模拟宇宙的膨胀过程,生面团里的葡萄干代表一个个星系。面团发酵膨胀过程中,葡萄干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变大,能模拟星系在(  )
A.彼此靠近 B.缓慢结合 C.相互远离 D.保持不动
【考点】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版权所有
【解答】用面团上的葡萄干来模拟星系,由图知,面团发酵膨胀过程中,各个葡萄干之间的距离变大,说明了星系距离在变大,“星系”之间正在远离,宇宙正在膨胀,故则此过程可以模拟宇宙正在没有中心的膨胀。
故选C。
四.温室效应
20.(2023 温州)我国拥有全球聚光面积最大的熔盐电站,该电站内1.2万多面“定日镜”环绕吸热塔,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为将阳光反射到吸热塔,一天中“定日镜”需不断改变朝向。其原因是  入射光线的方向不断变化 。
(2)高温熔盐流经蒸汽发生器时,放出热量使水变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带动发电机发电。此过程,蒸汽发生器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
(3)该熔盐电站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达35万吨,这能减缓哪种环境问题? 温室气体的排放 。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温室效应;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版权所有
【解答】解:(1)一天中,太阳光照射到“定日镜”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在不断的变化,反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因此需不断改变朝向;
(2)在蒸汽发生器中水变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因此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3)熔盐电站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达35万吨,这能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
故答案为:(1)入射光线的方向不断变化;(2)汽化;(3)温室气体的排放。
21.(2023 衢州)2060年前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其中碳减排、碳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
(1)人们常说“电动汽车比燃油车环保”,为了探明电动和燃油两种汽车的碳排放量,科学家对A品牌某款电动汽车和B品牌某款燃油汽车进行四个维度的对比,相关信息如下表。
对比维度 电动汽车 燃油车
汽车生产及回收 每生产和回收一辆共排放约20.5吨碳(其中生产和回收锂电池组约占一半的碳排放) 每生产和回收一辆共排放约10.1吨碳
能源生成 使用绿色能源为其供电,年均消耗的电能相当于排放约0.7吨碳 动力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年均排放约3.3吨碳
使用维护 一年保养维护排放约0.15吨碳 一年保养维护排放约0.15吨碳
电池使用年限 锂电池组平均寿命8年 /
根据以上信息,从碳排放的角度来看,你是否赞同“电动汽车比燃油车环保”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2)该电动汽车匀速通过高速公路上一段3km的平直路段,用时0.03h,消耗的电能为2.25×106J。请计算:①汽车行驶的速度。②若消耗电能的80%用于驱动汽车前进,汽车在该路段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全球排放的CO2,大约有30%~40%被海洋吸收,导致海水酸化。捕获海水中的CO2比捕获空气中的成本更低,科学家计划从海水中捕获CO2,收集后压缩成液态,再注入海底废弃的油田封存。
①封存CO2能有效减缓  温室 效应。②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低碳生活  BCD 。
A.天天使用一次性筷子 B.节约纸张,节约用水用电
C.减少或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走路、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放学
【考点】功的计算;低碳生活;温室效应;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版权所有
【解答】解:(1)赞同,燃油车和电动汽车按照8年的使用年限来计算,电动汽车排放的碳为20.5t+0.7t×8+0.15t×8=27.3t;燃油车排放的碳为10.1t+3.3t×8+0.15t×8=37.7t;电动汽车的碳排放量低于燃油车的碳排放量。
(2)①汽车行驶的速度为:=27.8m/s;
②若消耗电能的80%用于驱动汽车前进,汽车在该路段行驶时的牵引力为:=600N;
因为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有:f=F=600N。
(3)①封存CO2能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②A.天天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加木材的使用,不利于低碳生活,故A不符合题意;
B.节约纸张,节约用水用电,有利于低碳生活,故B符合题意;
C.减少或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有利于低碳生活,故C符合题意;
D.走路、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放学,有利于低碳生活,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答:(1)赞同,燃油车和电动汽车按照8年的使用年限来计算,电动汽车排放的碳为20.5t+0.7t×8+0.15t×8=27.3t;燃油车排放的碳为10.1t+3.3t×8+0.15t×8=37.7t;电动汽车的碳排放量低于燃油车的碳排放量。
(2)①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00km/h;②若消耗电能的80%用于驱动汽车前进,汽车在该路段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600N;
(3)①温室;②BCD。
五.岩石的分类
22.(2022 丽水)萤石是我市的优势矿产资源,也是我国“战略性矿物”。为探讨萤石的形成、开采,浮选等跨学科问题,兴趣小组对某萤石矿区开展项目化研究。
[萤石形成]岩浆冷却过程中从岩浆分离出含氟离子的气水热液,在热液沿裂隙上升时,氟离子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成氟化钙冷却结晶后形成矿物晶体颗粒即萤石,它通常存在于花岗岩等岩石内。
(1)萤石矿属于  岩浆岩 (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萤石开采]萤石开采过程中,通常用乳化炸药装入凿好的岩壁小孔,将岩石炸成碎块,再将岩石碎块装入车厢运出矿洞。
(2)乳化炸药将岩石炸成碎块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  机械能 。
[萤石浮选]蛋石矿开采后,将矿石破碎,研磨成矿粉,加水调成矿浆,往矿浆中添加捕收剂等药剂进行浮选,使目标矿粉粘附在泡沫上浮至水面,得到纯度较高的精矿。
(3)如图是pH值、捕收剂种类对浮选回收率影响的图像。为获得高浮选回收率,浮选时的最佳条件是  选择捕收剂A及pH为8.5左右 。
[纯度测定]萤石的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
已知:CaF2+H2SO4(浓)==CaSO4+2HF↑
(4)为测定精矿样品中氟化钙的含量,该小组称取10g样品和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性溶液吸收,测得碱性溶液增重4.4g,计算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
[项目评估]萤石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但对萤石开采项目一直有不同观点。
(5)请选出你认同的一种观点  B (填字母)。
A.我市应该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B.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C.萤石开采项目会引发地表沉陷,诱发地质灾害,应禁止萤石开采项目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动能和势能的大小比较;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岩石的类型及应用.版权所有
【解答】(1).岩浆冷却过程中从岩浆分离出含氟离子的气水热液,在热液沿裂隙上升时,氟离子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成氟化钙冷却结晶后形成矿物晶体颗粒即萤石,则萤石矿属于岩浆岩,故答案为:岩浆岩。
(2).乳化炸药将岩石炸成碎块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故答案为:机械能。
(3).由图可知,当选择捕收剂A及溶液的pH为8.5左右时,浮选回收率最高,所以为获得高浮选回收率,浮选时的最佳条件是选择捕收剂A及pH为8.5左右,故答案为:选择捕收剂A及pH为8.5左右。
(4).设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为x;
CaF2+H2SO4(浓)==CaSO4+2HF↑
78 40
x 4.4g

x=8.58g;精矿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100%=85.8%
答:精矿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为85.8%。
(5).A 为避免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应合理发展萤石开采项目,选项错误;
B 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选项正确;
C 萤石开采项目会引发地表沉陷,诱发地质灾害,应合理开发萤石开采项目,选项错误;
故选:B。
六.经纬网方向、定位
23.(2023 台州)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中心位于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  )
A.a B.b C.c D.d
【考点】经纬网方向、定位.版权所有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约为(40°N,60°E),b点的地理坐标约为(40°N,100°E),c点的地理坐标约为(40°S,60°E),d点的地理坐标约为(40°S,100°E)。因此位于东经100.3°、北纬40.97°点应为图中的b点。
故选:B。
七.大气层及其特点
24.(2022 湖州)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度235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同为地球的两极,南极的最低气温比北极低,原因是:
(1)请从海陆性质和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  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海拔高 。
(2)南极冰川众多,白色的冰雪  反射 (选填“反射”或“吸收”)更多的太阳光。
【考点】大气温度及分层.版权所有
【解答】解:(1)同为地球的两极,南极地区的最低气温比北极低,原因是: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海拔高。
(2)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冰川众多,白色的冰雪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故答案为:(1)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海拔高;(2)反射。
25.(2022 台州)兴趣小组在调查某城市的“热岛效应”时发现:
城区: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多,能量消耗较多,绿化率较低,气温较高。
郊区:人口密度小,绿化率较高,河道密布,气温较低,但空气中有来自城区的少量污染物。
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郊区气温较低,空气中有来自城区的少量污染物”的现象作出解释。
【考点】对流现象.版权所有
【解答】解: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因此郊区气温较低,空气中有来自城区的少量污染物,形成热岛效应。
故答案为: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因此郊区气温较低,空气中有来自城区的少量污染物,形成热岛效应。
八.水循环
27.(2023 宁波)透水砖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透水性好。如图所示,用透水砖替代传统的混凝土路面砖,有效减少了地面积水。从水循环的过程分析,道路铺设透水砖主要有利于(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
【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版权所有
【解答】解:透水砖主要通过增加下渗减轻城市地表积水,相较常规的硬化路面,透水砖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地表积水,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8.(2023 金华)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
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
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
【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版权所有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水循环不同环节的名称是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①为蒸发,A正确。
虽然水会不断地循环,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较少,需要提倡节约用水,B错误。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于海洋中,淡水资源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冰川中,C错误。
水循环中,水有固态、液态、气态等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A。
九.地形形成的原因
29.(2023 温州)如图为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影响它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生物 B.冰川 C.流水 D.风力
【考点】风.版权所有
【解答】解: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位于干旱区,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所以影响它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D正确。
流动沙丘上几乎没有植被生长,所以不是生物作用,A错误。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流动沙丘多分布在沙漠地区,所以影响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不是冰川作用,B错误。
流水作用主要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流动沙丘多分布在沙漠地区,所以影响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不是流水作用,C错误。
故选:D。
30.(2022 温州)如图是小明制作的地表形态变化的概念图,还有部分未完成。
(1)概念图中的“?”应填入的内容是  火山喷发 。
(2)温州江心屿最初主要是由泥沙在瓯江下游沉积而成。“江心屿的形成”可以放入概念图中的举例  ② 。(填序号)
【考点】地形形成的原因.版权所有
【解答】解:(1)地表形态是在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表现形式为地震、火山喷发等,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冰川刨蚀作用、流水冲涮、风力侵蚀作用等。温州江心屿最初主要是由泥沙在瓯江下游沉积而成。“江心屿的形成”可以放入概念图中的举例②流水作用。
故答案为:火山喷发;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