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科路小学教育集团大象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科路小学教育集团大象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六年级科学期中评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的是( )。
A. 茎和叶会有蜡质外表
B. 有的中空,能通气
C. 叶子退化,减少水分蒸发
2. 下列环境中最适合金丝猴生活的是( )。
A. 郑州北龙湖湿地公园
B.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C. 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始森林
3. 蝙蝠在夜间灵活的捕捉昆虫靠的是( )。
A. 特有的嗅觉 B. 独特的视觉 C. 超声波定位
4. 关于仙人掌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仙人掌的茎叶没有气孔,水分不会散失
B. 仙人掌茎粗大且肥厚多汁,能够储存大量水分
C. 仙人掌的叶子变异成细长的刺,以减少水分的蒸腾
5. 下列使用能源的方法中,不能节约能源的是( )。
A. 夏季用空调时,将温度设定在26℃以下
B. 近距离出行时,用自行车代替汽车
C. 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
6. 下列哪位同学的行为是在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
A. 青青为了保护青蛙,使它们的数量不减少,在河边捕捉小蝌蚪
B. 荣荣把受伤的喜鹊带回家包扎,等到喜鹊养好伤后放归大自然
C. 悦悦看到植物园里的古槐树有上千年的历史,便爬到树上摘了几片叶子留作纪念
7. 关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也是人们正在开发利用的能源
B. 如果大量使用森林资源,会造成森林资源在短时间内短缺
C.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资源的开发难度已经比陆地资源的开发难度小了
8. 骆驼的脚掌下有一层厚厚的肉垫,可以( )。
A. 起到消音的作用
B. 防止脚掌被高温的沙地烫伤
C. 有利于快速奔跑
9. 关于海洋资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B.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最多的物质是盐
C. 海洋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巨大,不需要特意保护
10. 铁钉( )生锈最快
A. 全部浸入水中 B. 部分浸入水中 C. 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
二、填空。(每空2分,共22分)
11. 生物能够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中,是由于这种环境能为它们提供( ),( )与( )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食物和庇护所等基本条件,这样的环境叫做( )。
12. 迄今为止人类最常用三种化石能源是:( )、( )、( )。它们的储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节约使用。
13.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 )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其他气体。
三、判断。(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每题2分,共20分)
14. 科学探究活动是从猜想开始的。( )
15. 猴面包树和松树都能利用松软的木质吸收并贮存水分。( )
16. 植物向阳光处生长,根向水源处生长。( )
17. 地球家园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我们要保护地球母亲。( )
18. 建立自然保护区、围海造田、退耕还林都有利于植物的生存。( )
19. 我们家里的电灯使用的是火力发电厂提供的电,燃烧的煤是可再生能源。( )
20. 休渔期就是禁渔期,它根据水生资源的生长、繁殖季节习性等,避开其繁殖、幼苗生长时间,用以保护资源。( )
21. “木已成舟”这个成语所说的变化和橡皮泥捏成玩偶的变化是不相同的。( )
22. 物理变化一般表现在物质的体积、形状、状态、温度等变化,如铁丝弯曲、玻璃破碎、筷子折断等。化学变化过程中总是伴随物理变化,常有发光、吸热、放热等现象,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烟花绽放等。( )
23.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室可以利用这个特征鉴别二氧化碳。( )
四、连一连。(每题2分,共10分)
24. 下面的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连一连。
风能 天然气
树木 可再生资源 煤炭
石油 太阳能
矿石 不可再生资源 可燃冰
潮汐能 核能
五、阅读与分析。(共20分)
25. 我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书中读到“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句话时觉得很奇怪,实地考察后发现了一种褐色液体,老百姓用它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沈括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石油”,指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并且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1)现在来看“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这个观点是_________的,因为石油是一种_________资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沈括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成为了现实,我们把它和煤、天然气等称为_________。(选填“常规能源”、“新能源”)
(3)老百姓用石油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是将石油的_________能转换成_________能和_________能。
(4)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按现有的开采速度,仅可开采50年。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我国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你知道哪些新能源?请至少写出两种。在生产生活中,我们能从哪些方面节约能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探究题(10分)
下面是奇妙小组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制作方案。请你阅读方案,完成练习。
太阳能热水器设计方案 工作原理:利用凹陷成弧形的锡纸把太阳光反射到集热区,把水放到集热区吸收太阳光。 材料准备:木片、锡纸、纸板等。 制作步骤: ①用木片做一个支架 ②把 贴在支架上。 ③把玻璃试管涂黑,灌满水,放在支架上。 ④调整锡纸凹陷的位置,使反射的阳光汇聚在玻璃试管上。
26. 把制作步骤补充完整。
把______贴在支架上。
27. 按照该方案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不会用到以下哪一组材料?( )
A. 酒精灯、玻璃片 B. 玻璃试管、剪刀 C. 黑墨水、胶带
28.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把玻璃试管涂黑原因是( )。
A. 看起来更加美观 B. 让玻璃试管更加结实 C. 吸收更多的热量
29. 自制的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时的能量转化方式是( )。
A. 太阳能转化成光能 B. 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C. 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六年级科学期中评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特殊本领的是( )。
A. 茎和叶会有蜡质外表
B. 有的中空,能通气
C. 叶子退化,减少水分蒸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水生植物常年生活在水中,形成了一套适应水生环境的本领。水生植物能适应水中生长,是因为它们的茎有着特殊的结构,有的柔软,有的体内有空洞,还有的长有能呼吸的根。B是正确的选项。
2. 下列环境中最适合金丝猴生活是( )。
A. 郑州北龙湖湿地公园
B.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C. 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原始森林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周围的环境不同,植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有所不同,慢慢地身体的形态结构会变得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所以环境不同,自身的形态结构也会不同。 金丝猴生活在森林灌木丛中,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原始森林适宜金丝猴生活。
3. 蝙蝠在夜间灵活的捕捉昆虫靠的是( )。
A. 特有的嗅觉 B. 独特的视觉 C. 超声波定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探听超声波仪器的发明,科学家才发现并证实了蝙蝠是通过超声波定位在夜晚飞行的,原来蝙蝠在夜间飞行的时候从嘴、鼻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立刻做出判断,改变飞行方向。蝙蝠在夜间灵活的捕捉昆虫靠的是超声波定位。
4. 关于仙人掌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仙人掌的茎叶没有气孔,水分不会散失
B. 仙人掌的茎粗大且肥厚多汁,能够储存大量水分
C. 仙人掌的叶子变异成细长的刺,以减少水分的蒸腾
【答案】A
【解析】
【详解】沙漠环境同高原环境一样,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形态,其主要特点是地温高、温差大,多大风、多尘土,日照强、湿度低等。在干旱的环境中,仙人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抗旱特征:茎肥厚多汁,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细胞善于贮藏水分,茎的表皮由厚而硬的蜡质或生有密集的绒毛覆盖,从而避免和减少阳光照射,降低水分蒸发;仙人掌根系庞大,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强,善于收集微量的水分。一遇降雨,它就会在表层长出许多新根,大量吸水;为了适应酷旱的环境,经过千千万万年的演变过程,体态变了样,叶子退化了,变成了针状或刺状,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蒸腾面,BC观点正确,A观点错误,仙人掌有气孔,水分也会散失。
5. 下列使用能源的方法中,不能节约能源的是( )。
A. 夏季用空调时,将温度设定在26℃以下
B. 近距离出行时,用自行车代替汽车
C. 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节约能源,不仅是对地球资源的爱护,而且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A、夏季用空调时,要将温度设定在26℃以上,有利于节约能源。将温度设定在26℃以下,是浪费能源的表现,选项观点错误;
B、近距离出行时,用自行车代替汽车,有利于节约能源,选项观点正确;
C、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有利于节约能源,选项观点正确。
6. 下列哪位同学的行为是在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
A. 青青为了保护青蛙,使它们的数量不减少,在河边捕捉小蝌蚪
B. 荣荣把受伤的喜鹊带回家包扎,等到喜鹊养好伤后放归大自然
C. 悦悦看到植物园里的古槐树有上千年的历史,便爬到树上摘了几片叶子留作纪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自觉行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物质财富,使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利用与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地球成为人类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全面推广。
A、小蝌蚪是小青蛙的幼儿形态,青青为了保护青蛙,使它们的数量不减少,不应该在河边捕捉小蝌蚪,说法错误;
B、荣荣把受伤的喜鹊带回家包扎,等到喜鹊养好伤后放归大自然,这是保护鸟类的行为,说法正确;
C、悦悦看到植物园里的古槐树有上千年的历史,便爬到树上摘了几片叶子留作纪念,这是破坏树木的行为,说法错误。
7. 关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也是人们正在开发利用的能源
B. 如果大量使用森林资源,会造成森林资源在短时间内短缺
C.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资源的开发难度已经比陆地资源的开发难度小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A、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水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也是人们正在开发利用的能源。A的说法正确。
B、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森林中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大量使用森林资源,会造成森林资源在短时间内短缺。B的说法正确。
C、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海洋资源的开发一般要比陆地资源的开发更为困难。C的说法错误。
8. 骆驼的脚掌下有一层厚厚的肉垫,可以( )。
A. 起到消音的作用
B. 防止脚掌被高温的沙地烫伤
C. 有利于快速奔跑
【答案】B
【解析】
【详解】骆驼有沙漠之舟的美誉,它的身体结构能够适应沙漠干燥高温的环境。骆驼的脚掌上有一层厚厚的肉垫可以防止脚掌被高温的沙地烫伤。
9. 关于海洋资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B.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最多的物质是盐
C. 海洋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巨大,不需要特意保护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正确;
B.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最多的物质是盐,正确;
C.海洋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巨大,不需要特意保护,错误;海洋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巨大,但是需要白虎这些资源不被乱开采,要有计划地合理开采。
10. 铁钉( )生锈最快
A. 全部浸入水中 B. 部分浸入水中 C. 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钉部分浸入到水中,既与水接触,也与空气接触,更容易生锈。铁钉全部浸入水中,缺少空气,铁钉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缺少水分,都不容易生锈。故B选项正确。
二、填空。(每空2分,共22分)
11. 生物能够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中,是由于这种环境能为它们提供( ),( )与( )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食物和庇护所等基本条件,这样的环境叫做( )。
【答案】 ①. 生存 ②. 生长发育 ③. 繁殖 ④. 栖息地
【解析】
【详解】生物能够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中,是由于这种环境能为它们提供生存、生长发育与繁殖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食物和庇护所等基本条件,这样的环境叫做生物的栖息地。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生物。
12. 迄今为止人类最常用的三种化石能源是:( )、( )、( )。它们的储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节约使用。
【答案】 ①. 煤炭 ②. 石油 ③. 天然气
【解析】
【详解】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常用的三种能源。煤炭是最早被大规模开采的能源,长期被用于为各种机器提供动力,还是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各类交通工具、机械设备和军事装备不可缺少的能源,被誉为当今世界的第一能源。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还成为火力发电厂的首选燃料、优质的汽车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的储量是有限的,并且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们要节约使用。
13.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 )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其他气体。
【答案】 ① 氧气 ②. 21 ③. 氮气 ④. 78
【解析】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不支持燃烧,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约占1%。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常被用来灭火。
三、判断。(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每题2分,共20分)
14. 科学探究活动是从猜想开始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活动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
15. 猴面包树和松树都能利用松软的木质吸收并贮存水分。( )
【答案】×
【解析】
【详解】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维持植物生存。猴面包树的茎粗大,木质疏散,多孔。雨季时,猴面包树利用松软的木质吸收并贮存水分;旱季时,猴面包树叶子脱落,自身水分蒸发减少,利用雨季贮存的水分度过漫长的旱季。松树与猴面包树不同,其叶退化为刺,且叶上还有蜡质层,能够减少水分蒸发。
16. 植物向阳光处生长,根向水源处生长。( )
【答案】√
【解析】
【详解】植物的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植物的向水性是指植物的根系向土壤中含水高的地方大量生长。所以植物的根通常向水源处生长,茎、叶向阳光处生长。
17. 地球家园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我们要保护地球母亲。( )
【答案】√
【解析】
【详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她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资源和环境,使人类在这里生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我们要保护地球母亲。
18. 建立自然保护区、围海造田、退耕还林都有利于植物的生存。( )
【答案】×
【解析】
【详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植物的一种措施。自然保护区是在原始的自然状态下,人为划定的一片区域,对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可以使植物在原始的状态下生长,避免人类的破坏干扰,更有利于植物的生存。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都有利于植物的生存,围海造田不利于植物的生存。
19. 我们家里的电灯使用的是火力发电厂提供的电,燃烧的煤是可再生能源。( )
【答案】×
【解析】
【详解】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和再次生产出来,称为不可再生能源。能够循环使用,在使用后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形成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我们家里的电灯使用的是火力发电厂提供的电,火力发电厂的燃料主要是煤炭,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题干表述错误。
20. 休渔期就是禁渔期,它根据水生资源的生长、繁殖季节习性等,避开其繁殖、幼苗生长时间,用以保护资源。( )
【答案】√
【解析】
【详解】休渔期就是禁渔期,这段期间所有人都不准出海捕鱼,这是对渔业资源的保护。休渔期它根据水生资源的生长、繁殖季节习性等,避开其繁殖、幼苗生长时间,用以保护资源。不同纬度的地区休渔期的时间长短不同,比如我国今年的北纬35度至26度30分之间的黄海和东海海域休渔期为5月1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北纬26度30分至“闽粤海域交界线”的东海海域休渔期为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
21. “木已成舟”这个成语所说的变化和橡皮泥捏成玩偶的变化是不相同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木已成舟”这个成语所说的变化和橡皮泥捏成玩偶的变化是相同的,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故题干错误。
22. 物理变化一般表现在物质的体积、形状、状态、温度等变化,如铁丝弯曲、玻璃破碎、筷子折断等。化学变化过程中总是伴随物理变化,常有发光、吸热、放热等现象,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烟花绽放等。( )
【答案】√
【解析】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理变化一般表现在物质的体积、形状、状态、温度等变化,如铁丝弯曲、玻璃破碎、筷子折断等,都没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过程中总是伴随物理变化,常有发光、吸热、放热等现象,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烟花绽放等,都有新物质产生。题干正确。
23.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室可以利用这个特征鉴别二氧化碳。( )
【答案】√
【解析】
【详解】燃烧能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比空气重,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室可以利用这个特征鉴别二氧化碳,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二氧化碳,要求学生掌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室可以利用这个特征鉴别二氧化碳。
四、连一连。(每题2分,共10分)
24. 下面的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连一连。
风能 天然气
树木 可再生资源 煤炭
石油 太阳能
矿石 不可再生资源 可燃冰
潮汐能 核能
【答案】
【解析】
【详解】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石油、矿石、天然气、煤炭、可燃冰、核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风能、树木、潮汐能、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五、阅读与分析。(共20分)
25. 我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书中读到“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句话时觉得很奇怪,实地考察后发现了一种褐色液体,老百姓用它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沈括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石油”,指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并且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1)现在来看“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这个观点是_________的,因为石油是一种_________资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沈括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成为了现实,我们把它和煤、天然气等称为_________。(选填“常规能源”、“新能源”)
(3)老百姓用石油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是将石油的_________能转换成_________能和_________能。
(4)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按现有的开采速度,仅可开采50年。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我国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你知道哪些新能源?请至少写出两种。在生产生活中,我们能从哪些方面节约能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错误 ②. 资源 ③. 常规能源 ④. 化学 ⑤. 热 ⑥. 光 ⑦. 太阳能、氢能;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资源都是节约能源。
【解析】
【分析】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像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和再次生产出来,因此称为不可再生能源。像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能够循环使用,在使用后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形成,称为可再生能源。人们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把常规能源之外新开发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
【详解】(1)储量是有限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和再次生产出来的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2)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了我们现今使用的石油,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把它和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其储量是有限的,这些能源不能在短时间内再次产生出来,因此称为不可再生能源,也是常规能源。
(3)能量有电能、光能、声能、磁能、风能、机械能、化学能、水能、热能等,不同能量间可以相互转换。老百姓用石油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是将石油的化学能转换成热能和光能。
(4)常规能源之外新开发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等。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资源都是节约能源。
六、实验探究题(10分)
下面是奇妙小组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制作方案。请你阅读方案,完成练习。
太阳能热水器设计方案 工作原理:利用凹陷成弧形的锡纸把太阳光反射到集热区,把水放到集热区吸收太阳光。 材料准备:木片、锡纸、纸板等。 制作步骤: ①用木片做一个支架。 ②把 贴在支架上。 ③把玻璃试管涂黑,灌满水,放在支架上。 ④调整锡纸凹陷的位置,使反射的阳光汇聚在玻璃试管上。
26. 把制作步骤补充完整。
把______贴在支架上。
27. 按照该方案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不会用到以下哪一组材料?( )
A 酒精灯、玻璃片 B. 玻璃试管、剪刀 C. 黑墨水、胶带
28.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把玻璃试管涂黑的原因是( )。
A. 看起来更加美观 B. 让玻璃试管更加结实 C. 吸收更多的热量
29. 自制的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时的能量转化方式是( )。
A. 太阳能转化成光能 B. 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C. 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答案】26. 锡纸 27. A 28. C 29. B
【解析】
【分析】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吸收热的本领弱。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阳光直射,光强,升温快;阳光斜射,光弱,升温慢。
【26题详解】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在制作建议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验中,把贴有锡纸的纸板弯折成凹陷的弧形贴在支架上。
【27题详解】
按照该方案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要用到玻璃试管、剪刀、黑墨水、胶带等,不会用到酒精灯、玻璃片。
【28题详解】
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吸收热的本领弱。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把玻璃试管涂黑的原因是吸收更多的热量。
【29题详解】
自制的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时的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