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六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
一、判断题(你认为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 猫、狗等动物,其视觉的形成与人的视觉的形成非常相似。( )
【答案】√
【解析】
【详解】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等,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猫、狗等动物,其视觉的形成与人的视觉的形成非常相似。
2. 休息时应多看远处,使眼部睫状肌肌肉放松,瞳孔复原。( )
【答案】×
【解析】
【详解】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睫状肌收缩可以使晶状体变凸,睫状肌放松可以使晶状体变薄,从而可以调节视力,能看清物体。因此休息时应看远处使眼部睫状肌肌肉放松,睫状肌调节晶状体复原。
3. 捏着鼻子喝中药会感觉没那么苦。( )
【答案】√
【解析】
【详解】味觉和嗅觉器官是我们的身体内部与外界环境沟通的两个出入口。因此,它们担负着一定的警戒任务。味觉的感受性和嗅觉有密切的联系,在失去嗅觉的情况下,味觉可能会大打折扣。所以捏着鼻子喝中药是一定程度上封闭了嗅觉,只有味觉感知味道,所以会感觉中药没那么苦。
4. 听到巨大的声响时要捂紧耳朵,以免震破鼓膜。(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保护听力的方法,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嘴巴或要捂紧耳朵,可以使耳膜内外压强相等(因为内部连通),避免对耳膜造成损伤。题干表述正确。
5. 耳朵由耳廓、鼓膜、耳蜗等三部分组成。(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对耳的结构的认识,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6. 雾霾天,我们尽量不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 )
【答案】√
【解析】
【详解】雾霾天空气质量较差,雾霾天有很多粉尘颗粒和有害物质悬浮在空气中,它们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所以,雾霾天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和室外活动。故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7. 使用一次性木筷干净卫生,能防止传染病,所以要提倡使用。( )
【答案】×
【解析】
【详解】一次性物品会消耗大量资源,造成浪费,一次性用品被废弃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抵制使用一次性用品,能够减少垃圾产生。题目观点错误。
8. 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趋向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题目观点正确。
9. 相同的植物,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会不同。(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如根据茎的特点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还可以根据生活环境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根据生长周期分为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等,植物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通常也不相同。故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10. 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但动物的数量变化不会影响环境。( )
【答案】×
【解析】
【详解】略
11. 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 )
【答案】√
【解析】
【详解】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12. 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
【答案】×
【解析】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13. 为保护矿产资源,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
【答案】√
【解析】
【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1)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2)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3)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矿产资源;(4)禁止乱挖滥采,破坏矿产资源。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4. 太阳是人类的“能量源泉”,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
【答案】√
【解析】
【详解】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利用扩展到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清洁的新能源。
15. 为了节约能源,我们应该减少能源消耗,少开车,少用空调。(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等离不开能源。目前存在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为了节约能源,我们应该减少能源消耗,少开车,少用空调。
16. 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利用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们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把常规能源之外新开发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利用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题干正确。
17. 废旧的充电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对有害垃圾需要进行填埋处理。 ( )
【答案】×
【解析】
【详解】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零星废弃物,包括废弃电池、废灯管、废药品等。对有害垃圾需要将其统一回收做处理,切不可以乱丢污染土壤。
18. 海洋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海洋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属于自然资源。并不是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的,例如有些自然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煤、石油、矿产资源等。题干错误。
19. 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 )
【答案】√
【解析】
【详解】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利于环保,提高资源利用率,产生经济效益。
20. 大气受到污染,导致温室效应,产生酸雨,臭氧层空洞,威胁动植物生存,损害人体健康。( )
【答案】√
【解析】
【详解】大气污染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但是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污染改变了大气成分,影响了太阳辐射和大气受热过程,继而产生了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大气污染直接威胁到动植物生存和损害人体健康。故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21. 地热能来自海洋,是由海水受阳光照射产生的。(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地热能来自地壳,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22. 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所以我们不用为资源短缺而发愁。( )
【答案】×
【解析】
【详解】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最多的是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但是如何有效的利用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3. 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潮涨落形成的潮汐能发电的过程。( )
【答案】√
【解析】
【详解】潮汐发电:利用海潮涨落形成的潮汐能发电的过程。在地形条件良好、涨落潮变幅大的海湾,修建大坝将海湾与大海隔开,形成封闭的水库。利用水库内外的水位差进行发电。
24. 煤、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中煤最先消耗完。( )
【答案】×
【解析】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是有限的,而且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从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情况看,煤炭储量最为丰富,储采比最长。石油、天然气储采比相当,均为50多年。煤、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中煤最为丰富,不会最先消耗完,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25. 给植物分类时,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一般不同。( )
【答案】√
【解析】
【详解】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事物组合在一起。和排序一样,它也是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分类的方法有多种,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给物体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所以给植物分类时,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一般不同。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26. 人观察到物体依靠是( )。
A. 眼睛 B. 眼睛和脑 C. 脑
【答案】B
【解析】
【详解】视觉是由眼接收外界光刺激,通过视神经、大脑中的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从眼睛的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光线聚焦在眼底的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在那里进行分析和整理,产生视觉。故B选项正确。
27.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会在眼球中的_____上成像。
A. 瞳孔 B. 晶状体 C. 视网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视觉形成的条件,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光,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视神经把这一信号传递给大脑,使人看到了周围美丽的世界。
28. 预防近视应做到( )。
A. 注意用眼卫生,看书写字姿势正确 B. 坚持做眼保健操 C. 以上都是
【答案】C
【解析】
【详解】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远处物体经过眼睛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预防近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用眼卫生,看书写字姿势正确,学习时间不要太长,少看或不看电子产品,避免视疲劳,经常做眼睛保健操,定时检查视力,常吃动物肝脏和胡萝卜。
29. 正常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原因是( )。
A. 瞳孔可以随意缩小或扩大
B. 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 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眼球中膜睫状体内的肌肉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晶状体是眼球的主要折光结构。
A、瞳孔是外界光线进入眼球内部的通道,瞳孔可以随意缩小或扩大,主要是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多少,对于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物体作用不大,故A不符合题意;
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主要是调节物像在视网膜上成像清晰程度,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折光能力增强,让物像落在视网膜上;当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折光能力减弱,物像也正好落在视网膜上;这样人的眼就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故B符合题意。
C、视网膜上有很多的感光细胞,视网膜不能前后移动。故C不符合题意。
30. 下列行为中,有利于保护听力的是( )。
A. 拿硬物掏耳朵 B. 远离噪声和爆炸现场 C. 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
【答案】B
【解析】
【详解】远离噪声和爆炸现场、勿用硬物乱挖耳、带耳塞都是保护听力的方法,拿硬物掏耳朵容易造成耳受伤,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会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故B选项符合题意。
31.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具有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感觉功能。皮肤上的汗毛立起来,可能是对( ) 刺激产生的反应。
A. 炎热 B. 寒冷 C. 阳光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接受光线,耳是听觉器官,接受声音,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具有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感觉功能,皮肤上的汗毛立起来,可能是对寒冷刺激产生的反应。
32. 在耳朵的结构中,负责收集声音的是( )。
A. 耳郭 B. 鼓膜 C. 听小骨
【答案】A
【解析】
【详解】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郭作用是收集声音,鼓膜的作用是引起振动,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33. 小明感觉到气温很低主要是靠( )。
A. 视觉 B. 听见 C. 触觉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有五大感官,即眼、耳、鼻、舌、皮肤。眼睛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皮肤是触觉器官。皮肤也是人体最大的感官,能够感受物体的冷热、轻重、疼痛。感觉器官受到物体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然后做出反应。小明感觉到气温很低主要是靠触觉感知的。故C选项正确。
34. 如果按照是不是种子植物将下列植物进行分类,与其他两种植物不同的是( )。
A. 肾蕨 B. 葫芦藓 C. 松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有无种子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孢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松树属于种子植物;肾蕨、葫芦藓属于无种子植物。
35. 羊、兔子等动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会出现换毛的现象,引起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
A. 温度 B. 水分 C. 光照
【答案】A
【解析】
【详解】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动植物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改变颜色、换毛、迁徙、冬眠等。羊、兔子等动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会出现换毛的现象,引起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36. 动物和人会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刺激做出反应,这是生物_____的结果。
A. 影响环境 B. 适应环境 C. 改变环境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气候、食物、空气、水源等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以此适应环境。动物和人会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刺激做出反应,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37. 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检测,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由0.028%上升到0.056%,全球平均气温可上升1.5℃到4℃。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我们应提倡使用的能源是( )。
A. 风能、煤、电能
B. 太阳能、煤、潮汐能
C. 太阳能、风能、水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检测,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由0.028%上升到0.056%,全球平均气温可上升1.5℃到4℃。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我们应提倡使用的能源是新能源。因为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则没有污染。
38. 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A. 增加海洋捕捞量 B. 利用潮汐发电 C. 工业废水尽量排放到海里
【答案】B
【解析】
【详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海洋资源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要有效的利用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如利用潮汐发电,B符合题意;AC都不利于保护海洋环境。
39. 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环保生活模式?( )
A. 出门选择绿色交通工具 B. 使用可降解塑料 C. 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倡导环保生活模式,有利于环境保护,比如出门选择绿色交通工具、使用可降解塑料等,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资源、制造垃圾,不属于环保生活方式。
40. 下列不属于更好地利用资源的做法是( )。
A. 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B. 大量砍伐森林
C. 有节制地开采煤矿
【答案】B
【解析】
【详解】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节约能源,不仅是对地球资源的爱护,而且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A、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属于节约水资源的方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大量砍伐森林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容易造成环境破坏,不属于更好地利用资源的做法,故B符合题意;
C、有节制地合理开采煤矿,符合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有利于煤炭资源的保护利用,故C不符合题意。
41. 下列能源中,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 核能、生物质能、水能 B. 电能、汽油
C. 煤、石油、天然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石能源一般指煤、石油、天然气,化石能源指的是亿万年前的大量生物经过地壳变化,被埋藏在地下,受地层压力和温度的影响,缓慢地形成的可以燃烧的矿物质,化石能源是在短时间内不能形成的能源。核能、生物质能、水能属于新能源;电能属于二次能源。
42. 关于视觉和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视觉和听觉都离不开大脑
B. 视觉和听觉经过训练可以更灵敏
C. 视觉和听觉与人的其他感觉不会相互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大脑能管理人的感觉、运动、说话、情绪、记忆、分析和推理等活动,所以被人们称为人体的“司令部”。视觉和听觉都离不开大脑,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反应速度,视觉和听觉经过训练可以更灵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事实上眼睛和耳朵这两个独立器官,它们并非独立运作,视觉和听觉信息最后都要通过大脑中枢去处理,它们是会相互影响的。故C错误。
43. 为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 对污水进行科学处理
C. 合理开采地下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为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我们可以对污水进行科学处理,合理开采地下水,对饮用水源加强水质监测;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是错误的,会污染水资源。
44. 下列关于煤燃烧发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煤燃烧发电要消耗淡水,排放污染物
B. 煤燃烧发电能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增温,这是件好事
C. 煤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煤燃烧发电要消耗淡水,排放污染物,煤燃烧需要消耗淡水,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该选项正确。
B、煤燃烧发电能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增温,产生温室效应,不利于地球的生态。该选项不正确。
C、煤是不可再生的能源,该选项正确。
45. 能够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是( )。
A. 对垃圾进行焚烧 B. 减少生活中的垃圾数量 C. 对垃圾进行填埋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46. 为了减少垃圾数量,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购物时自带环保塑料袋 B. 多使用一次性用品 C. 在家多喝白开水,少喝瓶装饮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要掌握处理垃圾的方法。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这是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购买简易商品,购物自带环保袋,在家多喝白开水,少喝瓶装饮料有利于减少垃圾,B多使用一次性用品会增加垃圾,不提倡。
47. 下列垃圾中,可用于粉碎发酵做肥料的是( )。
A. 可回收物 B. 厨余垃圾 C. 其他垃圾
【答案】B
【解析】
【详解】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可用于粉碎发酵做肥料。
48. 下列废品不属于厨房垃圾的是( )。
A. 碎玻璃 B. 烂菜叶 C. 果皮
【答案】A
【解析】
【详解】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以上选项;烂菜叶、果皮属于厨房垃圾。碎玻璃属于可回收垃圾。
49. 用过注射器属于( )。
A. 可回收物 B. 有害垃圾 C. 其他垃圾
【答案】B
【解析】
【详解】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用过的注射器属于有害垃圾,需要特殊处理。
50. 以下节约能源的方法中可取的是( )。
A. 用烧煤取暖,代替家里用电的空调
B. 将照明用的普通白炽灯灯泡换成同样亮度的LED灯
C. 用电热水器代替太阳能热水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烧煤取暖,代替家里用电的空调,错误;这样对环境污染更大,而且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B将照明用普通白炽灯灯泡换成同样亮度的LED灯,正确;
C用电热水器代替太阳能热水器,错误;这是在浪费资源。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六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
一、判断题(你认为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 猫、狗等动物,其视觉的形成与人的视觉的形成非常相似。( )
2. 休息时应多看远处,使眼部睫状肌肌肉放松,瞳孔复原。( )
3. 捏着鼻子喝中药会感觉没那么苦。( )
4. 听到巨大的声响时要捂紧耳朵,以免震破鼓膜。( )
5. 耳朵由耳廓、鼓膜、耳蜗等三部分组成。( )
6. 雾霾天,我们尽量不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 )
7. 使用一次性木筷干净卫生,能防止传染病,所以要提倡使用。( )
8. 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
9. 相同的植物,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会不同。( )
10. 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但动物的数量变化不会影响环境。( )
11. 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 )
12. 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
13. 为保护矿产资源,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
14. 太阳是人类的“能量源泉”,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
15. 为了节约能源,我们应该减少能源消耗,少开车,少用空调。( )
16. 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利用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 )
17. 废旧的充电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对有害垃圾需要进行填埋处理。 ( )
18. 海洋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的。( )
19. 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 )
20. 大气受到污染,导致温室效应,产生酸雨,臭氧层空洞,威胁动植物生存,损害人体健康。( )
21. 地热能来自海洋,是由海水受阳光照射产生的。( )
22. 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所以我们不用为资源短缺而发愁。( )
23. 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潮涨落形成的潮汐能发电的过程。( )
24. 煤、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中煤最先消耗完。( )
25. 给植物分类时,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一般不同。(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26. 人观察到物体依靠的是( )。
A. 眼睛 B. 眼睛和脑 C. 脑
27.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会在眼球中的_____上成像。
A. 瞳孔 B. 晶状体 C. 视网膜
28. 预防近视应做到( )。
A. 注意用眼卫生,看书写字姿势正确 B. 坚持做眼保健操 C. 以上都是
29. 正常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原因是( )。
A 瞳孔可以随意缩小或扩大
B. 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 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30. 下列行为中,有利于保护听力的是( )。
A. 拿硬物掏耳朵 B. 远离噪声和爆炸现场 C. 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
31.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具有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感觉功能。皮肤上的汗毛立起来,可能是对( ) 刺激产生的反应。
A. 炎热 B. 寒冷 C. 阳光
32. 在耳朵的结构中,负责收集声音的是( )。
A. 耳郭 B. 鼓膜 C. 听小骨
33. 小明感觉到气温很低主要是靠( )。
A. 视觉 B. 听见 C. 触觉
34. 如果按照是不是种子植物将下列植物进行分类,与其他两种植物不同的是( )。
A 肾蕨 B. 葫芦藓 C. 松树
35. 羊、兔子等动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会出现换毛的现象,引起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
A. 温度 B. 水分 C. 光照
36. 动物和人会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刺激做出反应,这是生物_____的结果。
A. 影响环境 B. 适应环境 C. 改变环境
37. 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检测,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由0.028%上升到0.056%,全球平均气温可上升1.5℃到4℃。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我们应提倡使用的能源是( )。
A 风能、煤、电能
B. 太阳能、煤、潮汐能
C. 太阳能、风能、水能
38. 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A. 增加海洋捕捞量 B. 利用潮汐发电 C. 工业废水尽量排放到海里
39. 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环保生活模式?( )
A. 出门选择绿色交通工具 B. 使用可降解塑料 C. 使用一次性筷子
40. 下列不属于更好地利用资源的做法是( )。
A. 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B. 大量砍伐森林
C. 有节制地开采煤矿
41. 下列能源中,属于化石能源是( )。
A. 核能、生物质能、水能 B. 电能、汽油
C 煤、石油、天然气
42. 关于视觉和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视觉和听觉都离不开大脑
B. 视觉和听觉经过训练可以更灵敏
C. 视觉和听觉与人的其他感觉不会相互影响
43. 为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 对污水进行科学处理
C. 合理开采地下水
44. 下列关于煤燃烧发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煤燃烧发电要消耗淡水,排放污染物
B. 煤燃烧发电能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增温,这是件好事
C. 煤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45. 能够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是( )。
A. 对垃圾进行焚烧 B. 减少生活中的垃圾数量 C. 对垃圾进行填埋
46. 为了减少垃圾数量,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购物时自带环保塑料袋 B. 多使用一次性用品 C. 在家多喝白开水,少喝瓶装饮料
47. 下列垃圾中,可用于粉碎发酵做肥料的是( )。
A. 可回收物 B. 厨余垃圾 C. 其他垃圾
48. 下列废品不属于厨房垃圾的是( )。
A. 碎玻璃 B. 烂菜叶 C. 果皮
49. 用过的注射器属于( )。
A. 可回收物 B. 有害垃圾 C. 其他垃圾
50. 以下节约能源的方法中可取的是( )。
A. 用烧煤取暖,代替家里用电的空调
B. 将照明用的普通白炽灯灯泡换成同样亮度的LED灯
C. 用电热水器代替太阳能热水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