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
政治试题
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4分)
1. 在学习了明确概念的方法后,小风运用划分的方法列举了以下四个例子,其中正确的是(  )
A. 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 B. 桌子分为圆桌、书桌、木桌
C. 农田里有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 D. 班干部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2. 某地有一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为520分,招生委员会为了便于管理,把考生的档案分成两类:一类是520分以上的,另一类是520分以下的。招生委员会所作的划分的错误之处在于(  )
A. 划分不全 B. 划分标准不一   C. 子项相容 D. 多出子项
3. “国家就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专政工具。国家可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这段话中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  )
A. 定义过宽、划分不全 B. 比喻定义、多出子项
C. 定义过窄、划分不全 D. 定义过窄、多出子项
4. 我们给椅子下定义。首先,椅子是一种“家具”,“家具”是属概念,“椅子”是种概念。和椅子并列的家具还有桌子、床、橱柜、茶几等等,椅子和它们不同的特点就是“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供人坐着的”,这就是种差。椅子定义表述为“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供人坐着的家具”。这说明(  )
①定义须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  ②种差加属概念是有效的定义方法
③不能犯定义过宽的错误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形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某班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展开探讨,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犯了“比喻定义”和“标准不一”的错误
②从乙观点中可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认识须把握抽象与具体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丙正确运用了演绎推理方法,其前提和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④丁观点运用了聚合思维方法,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明确概念的外延,我们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划分的方法,将一个概念的母项划分为若干子项,来达到准确把握概念外延的目的。下列划分符合划分规则的是(  )
①在民主选举中,选票可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②犯罪可以分为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
③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④人分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关于判断的真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
②形式逻辑只从形式上研究判断及判断之间关系的真假
③形式逻辑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
④判断正确与否最终要经受形式逻辑规则的检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需要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下列关系判断中属于非对称关系的有(  )
①小明与小华是同学  ②小明比小华大2岁  ③小明信任小华  ④小明借小华10元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下列判断中表示性质判断的是(  )
①所有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②随地吐痰是很不好的习惯
③他比任何人都笨         ④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的景象早已深入人心。日出、日落时分,太阳接近地平线,在大气中只有极小尺寸的微尘时会发生瑞利散射,蓝色光被散射到其他位置,剩下的主要是直射的红色光,此时的太阳是红色的。然而在沙尘暴袭来时,人们会看到一种截然不同的夕阳景色——白色的太阳,这是由于浮尘颗粒较大产生无显色效应的米氏散射造成的。材料说明,正确认识事物需要(  )
A. 运用联想思维  B. 运用形象思维  C. 把握事物的本质 D. 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2. 近日,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有人认为,6岁儿童熟诵《滕王阁序》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背诵,而机械背诵不利于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假设以下陈述为真,对上文观点反驳最有力的是(  )
A. 以前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的事件
B. 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
C. 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
D. 背诵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可以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激发其好奇心
13. 校运会跳高决赛中,1号、5号两位选手激烈竞逐,吸引了全场师生的目光。
甲说:“5号肯定能打破学校跳高纪录。”
乙说:“如果1号能破学校纪录,那么5号也能破纪录。”
丙说:“我看好1号,但不觉得5号能破纪录。”
丁说:“我觉得他俩都能破纪录。”
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错误。由此推断(  )
A. 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 B. 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
C. 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 D. 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
14. 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齐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因缺水,树苗极难成活。当地干部从“插绿赏花”中受到启示,用空矿泉水瓶灌满水后插上胡杨小苗埋入沙里,几星期后树苗长出根须而成活。4年后,运用“容器植树法”栽下的4 000棵胡杨成活率达85%。目前“死亡之海”的万亩胡杨林一片翠绿,生机盎然。上述事实蕴含的道理是(  )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       ②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③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的思维能动性的表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是从什么方面界定“数字经济”这个概念(  )
A. 内涵  B. 外延   C. 内涵和外延 D. 内涵或外延
16. 在“概念的概述”的学习中,老师让同学们探究“概念间的关系”这一知识内容时,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甲同学: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例如,“石家庄”和“河北省省会”
②乙同学:属种关系是相容关系的一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两个概念就是属种关系
③丙同学:学生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等,所以“初中生”与“高中生”是反对关系
④丁同学:矛盾关系属于全异关系的一种,“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属于矛盾关系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7.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下列语句不属于简单判断的是(  )
A.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B. 马克思主义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 并非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D. 雨下得很大,但比赛还是如期举行
18.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下列主要属于运用抽象思维的是(  )
①张大千创作泼彩山水画《千里江山图》    ②人类从鸟身上得到启示,最终发明了飞机
③毛泽东在谈工作方法时作出“十个指头弹钢琴”的比喻
④哲学范畴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6分)
19. “事后的反应再迅疾,也比不上未雨绸缪。”我们需要立足现实,用超前思维规划美好的未来。超前思维要注重调查研究。为拿出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成果,我们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尊重客观实际,遵循规律;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和群众诉求,作出正确决策并接受实践检验。
  上述材料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哪些特征,并结合超前思维简述开展调查研究的原因。(12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去体验农村地区麦收工作,其具体安排如下:“男同学割麦子,女同学对麦子进行打捆,体力强的同学运麦捆到场院,体力弱的同学拾麦穗。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工成四排。”学生听到安排后茫然不知所措。
  请问男女同学、体力强弱的同学、男同学与体力强的同学之间是何关系?试用图示法把它表示出来。(9分)
21.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在反对声中正式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核废水是指核电站在正常运行中产生的废水,不会直接接触核反应堆芯内的核燃料及核反应物,经处理后就可以通过管道安全排出。核污水则是指直接接触核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受到沾染而具有高度放射性,其含有氟、碳14、钴60、锶90、碘129、铯137等几十种辐射性极高的放射性物质。
  日本官方坚称,经过对“去辐射处理”后的核污水进行了取样检测,显示其中氚的浓度已经“达标,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已变成了“核废水”,是安全的。
  结合材料,运用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知识,揭穿日本“核污水经‘去辐射处理’后变核废水”的谎言。(13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某交通建筑公司在其公路扩建项目施工过程中未有效采取防护措施,导致黄泥泥浆大量侵入李某承包养殖珍珠蚌的湖泊中,导致李某养殖的珍珠蚌火面积死亡。多次协商无果后,李某起诉到法院,要求被告某交通建筑公司及承保该公司“建筑工程一切险”的某保险公司赔偿损失。二被告共同辩称,珍珠蚌死亡是由原告未及时抢救、养殖密度过大等多种原因造成,原告并不能证明系由被告工程施工导致。
  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某交通建筑公司作为施工方,明知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泥浆,泥浆也容易渗透到原告承包养殖珍珠蚌的湖泊中进而污染湖水,应对李某养殖的珍珠蚌死亡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费用包括珍珠蚌财产损失、鉴定费、湖面清理费等。据此,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共计150万余元。
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蕴含的道理。(12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A
【解析】B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C犯了“越级划分”的错误。选票应分为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三种,将“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外延加起来,其外延之和小于“选票”的外延,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D排除。
2. 【答案】A
【解析】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对事物之间客观关系的反映。作出正确的划分,要遵循“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的逻辑规则,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者“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题目中该地一年高考考生档案为母项,子项为520分以上和520分以下,可知,子项未包含等于520分的,子项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而不是“多出子项”的错误,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该案例中没有犯“划分标准不一”“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B、C不符合题意。
3. 【答案】C
【解析】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不能定义为就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专政工具。国家可分为剥削阶级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划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中的这段话中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窄、划分不全,C符合题意,A错误。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材料未涉及“比喻定义”;定义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材料中有关国家定义的划分是子项之和小于母项外延之和,而不是多出子项,B、D错误。
4. 【答案】A
【解析】“椅子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供人坐着的家具”,这一定义揭示出了椅子与其他家具不同的特点,抓住了椅子的本质属性,①符合题意;这一定义说明种差加属概念是下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②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③不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定义不能用比喻这一逻辑规则,④不合题意。
5. 【答案】C
【解析】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犯了“否定定义”的错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面旗帜犯了“比喻定义”的错误,①错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需要我们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寻求多样性的答案,从而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新思路,④错误。②③正确。
6. 【答案】C
【解析】在民主选举中,选票可分为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①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排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属于同级概念,不符合划分规则,③排除。根据犯罪分子对自己行为引起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刑法把犯罪分为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符合划分规则,②正确。根据是否达到一定年龄,人可以分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符合划分规则,④正确。
7. 【答案】A
【解析】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①说法正确。形式逻辑只从形式上研究判断及判断之间关系的真假,不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②正确,③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判断正确与否最终要受实践的检验,④错误。故本题选A。
8. 【答案】C
【解析】对称关系是指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小明的语文分数比小华的语文分数高”不能推导出“小华的语文分数比小明的语文分数高”的结论,①属于反对称关系,排除。传递关系是指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玉龙雪山高于点苍山,点苍山高于哀牢山”可以推出玉龙雪山高于哀牢山,②属于传递关系,正确。反对称关系是指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我十分佩服小黄同学的球技”可能得出“小黄同学十分佩服我的球技”的结论,也可能得出“小黄同学不是十分佩服我的球技”的结论,③是非对称关系,排除。“我在你前面5分钟来的,你在他前面5分钟来的”不能推导出“我在他前面5分钟来的”,④属于反传递关系,正确。故本题选C。
9. 【答案】D
【解析】对称关系指的是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小明是小华的同学,小华是小明的同学,①属于对称关系,不符合题意。反对称关系指的是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小明比小华大2岁,不可能再是小华比小明大2岁,②为反对称关系。偶对称关系指的是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小明信任小华,但小华可能信任小明,也可能不信任小明,③属于非对称关系,符合题意。小明借小华10元钱,小华可能借小明10元钱,也可能不借小明10元钱,④属于非对称关系。故本题选D。
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的区别,回答本题要明确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的区别是什么。①断定“所有的认识”都具有“从实践中得来的”性质。②断定“随地吐痰”是“很不好的习惯”。④断定“有的水生动物”具有“用肺呼吸”的性质,故①②④组合入选。③是关系判断,排除。
11. 【答案】C
【解析】瑞利散射导致红色的太阳,米氏散射造成白色的太阳,说明正确认识事物需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C正确。题干强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不是联想思维、形象思维,A、B不选。题干没有涉及到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的本质认识,没有涉及到思维具体,D不选。
12. 【答案】D
【解析】A选项与材料中事件具有相似性,属于同类事件,与材料中的思维具有一致性,不能反驳材料观点,排除。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B选项强调背不背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排除。C选项强调儿童免票不免票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排除。D选项强调背诵古诗文的优点,与材料观点相互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可以有力反驳材料观点,正确。
13. 【答案】D
【解析】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那么甲、乙、丁都判断错误,而题干中只有一人预测错误,A不符合题意。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那么甲、丙、丁都判断错误,而题干中只有一人预测错误,B不符合题意。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那么丙、丁都判断错误,而题干中只有一人预测错误,C不符合题意。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只有丙判断错误,D符合题意。
14. 【答案】C
【解析】从“插绿赏花”中受到启示,发明“容器植树法”,运用“容器植树法”栽下的4 000棵胡杨成活率达85%,这说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②③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造规律,①错误;思维能动性是指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而不是改造世界,④错误。
15. 【答案】A
【解析】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根据题干中给数字经济下的定义来看,数字经济这一概念反映了事物“质”的规定性,可见,这是从内涵方面界定“数字经济”这个概念,A符合题意;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材料是从内涵方面界定“数字经济”这个概念,B、C、D不符合题意。
16.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河北省的省会就是石家庄,①正确;属概念是指外延大的概念,种概念是指外延小的概念,所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两个概念就是种属关系,②错误;反对关系是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学生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等,所以“初中生”与“高中生”是反对关系,③正确;矛盾关系是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外延之和并不等同于所有的法律责任,“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不属于矛盾关系,④错误。
17. 【答案】D
【解析】D由“雨下得很大”和“比赛如期举行”两个判断构成,属于复合判断,符合题意;排除A、B、C。
18. 【答案】D
【解析】张大千创作山水画体现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属于形象思维,①不符合题意。毛泽东作比喻体现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属于形象思维,③不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
19. 【答案】①尊重客观实际,遵循规律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作出正确决策并接受实践检验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②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发展情况离不开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才能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
20. 【答案】男同学与女同学是矛盾关系;体力强的同学与体力弱的同学是反对关系;男同学与体力强的同学是交叉关系。
21. 【答案】①概念的内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对事物“质”的规定性。核污水是含高放射性物质的水,核废水是不直接接触高放射性物质的水,二者本质不同,内涵不同,日本把“核污水”偷换为“核废水”,完全是枉顾世界安全的荒谬行为。②概念的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本质属性的事物范围,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运用划分方法明确外延时,要遵循逻辑规则。日方刻意将“放射性物质”的外延划分不全,营造核污水中的高放射物质只有氚,氚的浓度达标,所以放射性物质达标、核污染水安全的假象,以此蒙蔽国际社会。
22. 【答案】(1)民事诉讼遵循“不告不理”原则,“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2)环境污染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被告未能就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举证,构成侵权,需承担赔偿责任。
(3)人民法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贯彻证据裁判原则,坚持公平正义,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物权)。同时,法院的司法活动也遵循了民法典的绿色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