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评价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4七下·柯桥期中)以下对区域特色发展之路分析正确的是( )A.美国中部大平原雨热同期,劳动力丰富,宜发展机械种植业B.威尼斯河道纵横,濒临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是耕海牧渔之地C.安第斯山区海拔高,在低海拔地区适宜放牧,高海拔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D.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冬季是瑞士山区最重要的旅游季节【答案】D【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中部大平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雨少,人口少,劳动力短缺,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海水倒灌,风景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安第斯山区海拔高,在低海拔平缓地区气候温和适合发展种植业,高海拔地区气候干爽,牧草茂盛,适合放牧,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瑞士地处阿尔卑斯山区,冬季高海拔地区降雪丰富,适合发展滑雪旅游业,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阿尔卑斯山地处欧洲,海拔高,冬季多降雪,是天然的滑雪场,适合发展旅游业。2.(2024七下·绍兴期中)城市是文明中心。下列关于城市标签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巴黎——文化艺术之都②班加罗尔——“亚洲的硅谷”③蔚山——城市规划典范④巴西利亚——非洲的“小欧洲”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①巴黎拥有世界最大艺术博物馆卢浮宫以及蓬皮杜艺术中心,被称为文化艺术之都,①正确;②印度班加罗尔计算机软件产业发达有亚洲的硅谷之称,②正确;③韩国蔚山汽车产业发达具有韩国汽车工厂的美誉,③错误④巴西利亚地处南美洲巴西,不是非洲城市,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南非开普敦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加之长期被西欧国家殖民,经济相比非洲其他地区发达,故有非洲的小欧洲之称。3.(2024七下·柯桥期中)下列描述中,符合湄公河平原居民生产和生活特征的是( )A.生产以人工为主 B.人们居住分散C.主要种小麦 D.机械化生产【答案】A【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地区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密集,技术落后,生产以人工为主,A正确;B、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地区人口沿峡谷、河流集中分布,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主要种植水稻,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该地区是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落后,主要以人力生产为主,D错误。【点评】湄公河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国家区域,人口多,经济不够发达,生产水平低,以人工为主。4.(2024七下·柯桥期中)读下图,以下对日本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位于亚洲东部,东临日本海②地处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③造船业发达,渔业资源丰富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的港湾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①由题意可知,日本位于亚洲东部,西临日本海,东临太平洋,①错误;②由题意可知,日本地处中纬度,温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②错误;③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造船业发达,拥有世界著名渔场北海道渔场,渔业资源丰富,③正确;④由图示信心可知,日本海岸线曲折,东临太平洋,海水深,多优良的港湾,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日本东临太平洋,地处中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海岸线曲折,渔业资源丰富,多优良海港。5.(2024七下·柯桥期中)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①幅员辽阔,天然草场的面积广大②重视科研,机械化程度高③地表水资源丰富,利于牧场生长④人口稠密,羊肉需求量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幅员辽阔,热带草原气候广布,天然草场的面积广大 ,①正确;②由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重视科研,机械化程度高,②正确;③由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主要以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全年降水少,地表水缺乏,不利于牧草生长,③错误;④由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地广人希,人口稀疏,羊肉需求量少,出口量大,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是世界主要矿石资源出口国家。6.(2024七下·柯桥期中)“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宋朝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从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①②是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③唐朝是继隋朝以后的统一王朝,④宋朝是政权并立时期,③④不符合题意。A项①②是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2024七下·柯桥期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北朝南朝 → ① → 唐朝 五代十国A.隋文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答案】A【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三国两晋南北朝400多年的分裂局面,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故①是隋文帝,隋朝在历史上的重大贡献是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A项隋文帝是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历史人物,符合题意;B项唐太宗和示意图中①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宋太祖和示意图中①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明太祖和示意图中①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朝代更替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建立、隋朝贡献记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示意图信息。8.(2024七下·柯桥期中)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列说法与她相符的是( )A.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B.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唐朝历史发生倒退D.善于纳谏,从善如流,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答案】B【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开武举、殿试,重用狄仁杰等人才,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A项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和武则天不符,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不符合题意;B项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与武则天相符,符合题意;C项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唐朝历史发生倒退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善于纳谏,从善如流,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的是唐太宗,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则天的统治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武则天的相关史实。9.(2024七下·柯桥期中)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列宋与辽、西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北宋,定都汴京。按照地理位置可知B符合题意。ACD三项示意图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示意图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辽、西夏和北宋并立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辽、西夏和北宋并立和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10.(2024七下·柯桥期中)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熙宁变法。其中,加强对农村的统治,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建立全国性的军事储备的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答案】D【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加强对农村的统治,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建立全国性的军事储备的措施是保甲法。A项农田水利法是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不符合题意;B项募役法是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不符合题意;C项方田均税法是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不符合题意;D项保甲法是加强对农村的统治,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建立全国性的军事储备的措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11.(2024七下·柯桥期中)探索干旱宝地,寻找发展奥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图1中的D国被誉为欧洲人的“大花园”。该国水资源匮乏,降水主要来源于北部的沿海地区,但却属于农业发达国家:电脑控制的水、肥、农药滴灌、喷灌系统遍布全国;农业水源中约一半是经过高度处理的海水;种植水果、蔬菜和花卉等出口到欧洲……(1)图1中A为 (海湾名称)。从图中可知该海湾地区被誉为“干旱的宝地”主要原因是 。B地与C地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B地比C地 (填“高”或“低”),主要原因是 (2)图1中的D国是 (国家名称);图2中的 图与该国北部沿海地区气候最相符合,属于 气候(气候类型),降水集中于 (季节)。(3)请根据材料二分析D国发展的成功经验。【答案】(1)波斯湾;波斯湾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高;因为B地比C地的海拔低,所以B地气温较高(2)以色列;乙;地中海;冬季(3)节约农业用水;海水淡化缓解农业用水短缺;依靠科技开源节流;生产附加值高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等。【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图中A区域为阿拉伯半岛波斯湾,该地区石油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旱地的宝库”;图1中B地海拔比C地低,故B地气温比C地高。(2)由图示信息可知,D地地处阿拉伯半岛西北部,红海北部为以色列,而以色列北部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符合乙图特征,该气候降雨集中于冬季。(3)由所学知识可知,以色列是发达国家,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经济,重视科技发展,节约农业用水,发展滴灌技术;利用科技把海水淡化缓解农业用水短缺;依靠科技开源节流;增加农作物附加值,发展农产品附加产业。【点评】以色列是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发达,其滴灌农业技术属于世界领先水平。12.(2024七下·柯桥期中)在中国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在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都表现出繁荣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材料三: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前后历时 10余年,跋涉5万余里,历尽千辛万苦。……又将其所见所闻,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材料四: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材料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怎样的称号?(2)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哪件大事?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天竺是今天什么地方?取经的又是谁?(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指的是什么事件?(5)根据材料五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是哪些?【答案】(1)民族政策;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称号:“天可汗”(2)民族:藏族;事件: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作用: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3)地方:印度;人物:玄奘(4)事件:鉴真东渡(5)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任意两点即可)【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1)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表明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开明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唐太宗赢得“天可汗”的称号。(2)吐蕃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是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初,吐蕃的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3)天竺是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天竺。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4)根据材料四“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联系所学,鉴真,唐朝高僧,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5)根据材料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可知,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有: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3.(2024七下·柯桥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618年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结束了隋末长期的战乱局面,基本统一中国,国家虽偶有战乱,但社会已基本稳定……同时,政府在全国采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休养生息政策,开垦大量荒地,粮食产量增加,商业贸易兴盛……使得在唐朝建立不久就出现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人口也快速增长。——摘编自王丽娜《再论唐前期人口增长》材料三: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摘编自《北宋官制》(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运河的中心点。并结合所学,概括开通隋朝大运河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3)材料三是哪位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三文字,指出北宋中央官制的特点。【答案】(1)中心:洛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制定政策得当;农业生产恢复,经济发展。(3)历史人物:宋太祖(或赵匡胤);特点:削弱相权。【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可知,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点是洛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2)根据材料二“618年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结束了隋末长期的战乱局面,基本统一中国,国家虽偶有战乱,但社会已基本稳定……同时,政府在全国采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休养生息政策,开垦大量荒地,粮食产量增加,商业贸易兴盛……”可知,唐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制定政策得当;农业生产恢复,经济发展。(3)材料三是宋太祖赵匡胤。根据材料三“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可知,北宋中央官制的特点是削弱相权。【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唐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北宋中央官制的特点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隋朝大运河,唐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北宋中央官制的特点的相关知识。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评价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4七下·柯桥期中)以下对区域特色发展之路分析正确的是( )A.美国中部大平原雨热同期,劳动力丰富,宜发展机械种植业B.威尼斯河道纵横,濒临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是耕海牧渔之地C.安第斯山区海拔高,在低海拔地区适宜放牧,高海拔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D.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冬季是瑞士山区最重要的旅游季节2.(2024七下·绍兴期中)城市是文明中心。下列关于城市标签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巴黎——文化艺术之都②班加罗尔——“亚洲的硅谷”③蔚山——城市规划典范④巴西利亚——非洲的“小欧洲”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3.(2024七下·柯桥期中)下列描述中,符合湄公河平原居民生产和生活特征的是( )A.生产以人工为主 B.人们居住分散C.主要种小麦 D.机械化生产4.(2024七下·柯桥期中)读下图,以下对日本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位于亚洲东部,东临日本海②地处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③造船业发达,渔业资源丰富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的港湾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2024七下·柯桥期中)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①幅员辽阔,天然草场的面积广大②重视科研,机械化程度高③地表水资源丰富,利于牧场生长④人口稠密,羊肉需求量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2024七下·柯桥期中)“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宋朝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2024七下·柯桥期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北朝南朝 → ① → 唐朝 五代十国A.隋文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8.(2024七下·柯桥期中)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列说法与她相符的是( )A.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B.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唐朝历史发生倒退D.善于纳谏,从善如流,唐朝进入鼎盛时期9.(2024七下·柯桥期中)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列宋与辽、西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C. D.10.(2024七下·柯桥期中)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熙宁变法。其中,加强对农村的统治,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建立全国性的军事储备的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11.(2024七下·柯桥期中)探索干旱宝地,寻找发展奥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图1中的D国被誉为欧洲人的“大花园”。该国水资源匮乏,降水主要来源于北部的沿海地区,但却属于农业发达国家:电脑控制的水、肥、农药滴灌、喷灌系统遍布全国;农业水源中约一半是经过高度处理的海水;种植水果、蔬菜和花卉等出口到欧洲……(1)图1中A为 (海湾名称)。从图中可知该海湾地区被誉为“干旱的宝地”主要原因是 。B地与C地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B地比C地 (填“高”或“低”),主要原因是 (2)图1中的D国是 (国家名称);图2中的 图与该国北部沿海地区气候最相符合,属于 气候(气候类型),降水集中于 (季节)。(3)请根据材料二分析D国发展的成功经验。12.(2024七下·柯桥期中)在中国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在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都表现出繁荣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材料三: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前后历时 10余年,跋涉5万余里,历尽千辛万苦。……又将其所见所闻,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材料四: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材料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怎样的称号?(2)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哪件大事?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天竺是今天什么地方?取经的又是谁?(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指的是什么事件?(5)根据材料五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是哪些?13.(2024七下·柯桥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618年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结束了隋末长期的战乱局面,基本统一中国,国家虽偶有战乱,但社会已基本稳定……同时,政府在全国采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休养生息政策,开垦大量荒地,粮食产量增加,商业贸易兴盛……使得在唐朝建立不久就出现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人口也快速增长。——摘编自王丽娜《再论唐前期人口增长》材料三: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摘编自《北宋官制》(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运河的中心点。并结合所学,概括开通隋朝大运河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3)材料三是哪位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三文字,指出北宋中央官制的特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中部大平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雨少,人口少,劳动力短缺,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海水倒灌,风景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安第斯山区海拔高,在低海拔平缓地区气候温和适合发展种植业,高海拔地区气候干爽,牧草茂盛,适合放牧,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瑞士地处阿尔卑斯山区,冬季高海拔地区降雪丰富,适合发展滑雪旅游业,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阿尔卑斯山地处欧洲,海拔高,冬季多降雪,是天然的滑雪场,适合发展旅游业。2.【答案】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①巴黎拥有世界最大艺术博物馆卢浮宫以及蓬皮杜艺术中心,被称为文化艺术之都,①正确;②印度班加罗尔计算机软件产业发达有亚洲的硅谷之称,②正确;③韩国蔚山汽车产业发达具有韩国汽车工厂的美誉,③错误④巴西利亚地处南美洲巴西,不是非洲城市,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南非开普敦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加之长期被西欧国家殖民,经济相比非洲其他地区发达,故有非洲的小欧洲之称。3.【答案】A【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地区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密集,技术落后,生产以人工为主,A正确;B、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地区人口沿峡谷、河流集中分布,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主要种植水稻,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该地区是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落后,主要以人力生产为主,D错误。【点评】湄公河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国家区域,人口多,经济不够发达,生产水平低,以人工为主。4.【答案】D【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①由题意可知,日本位于亚洲东部,西临日本海,东临太平洋,①错误;②由题意可知,日本地处中纬度,温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②错误;③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造船业发达,拥有世界著名渔场北海道渔场,渔业资源丰富,③正确;④由图示信心可知,日本海岸线曲折,东临太平洋,海水深,多优良的港湾,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日本东临太平洋,地处中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海岸线曲折,渔业资源丰富,多优良海港。5.【答案】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幅员辽阔,热带草原气候广布,天然草场的面积广大 ,①正确;②由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重视科研,机械化程度高,②正确;③由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主要以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全年降水少,地表水缺乏,不利于牧草生长,③错误;④由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地广人希,人口稀疏,羊肉需求量少,出口量大,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是世界主要矿石资源出口国家。6.【答案】A【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从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①②是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③唐朝是继隋朝以后的统一王朝,④宋朝是政权并立时期,③④不符合题意。A项①②是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答案】A【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三国两晋南北朝400多年的分裂局面,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故①是隋文帝,隋朝在历史上的重大贡献是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A项隋文帝是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历史人物,符合题意;B项唐太宗和示意图中①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宋太祖和示意图中①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明太祖和示意图中①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朝代更替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建立、隋朝贡献记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示意图信息。8.【答案】B【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开武举、殿试,重用狄仁杰等人才,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A项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和武则天不符,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不符合题意;B项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与武则天相符,符合题意;C项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唐朝历史发生倒退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善于纳谏,从善如流,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的是唐太宗,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则天的统治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武则天的相关史实。9.【答案】B【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北宋,定都汴京。按照地理位置可知B符合题意。ACD三项示意图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示意图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辽、西夏和北宋并立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辽、西夏和北宋并立和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10.【答案】D【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加强对农村的统治,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建立全国性的军事储备的措施是保甲法。A项农田水利法是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不符合题意;B项募役法是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不符合题意;C项方田均税法是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不符合题意;D项保甲法是加强对农村的统治,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建立全国性的军事储备的措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11.【答案】(1)波斯湾;波斯湾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高;因为B地比C地的海拔低,所以B地气温较高(2)以色列;乙;地中海;冬季(3)节约农业用水;海水淡化缓解农业用水短缺;依靠科技开源节流;生产附加值高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等。【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图中A区域为阿拉伯半岛波斯湾,该地区石油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旱地的宝库”;图1中B地海拔比C地低,故B地气温比C地高。(2)由图示信息可知,D地地处阿拉伯半岛西北部,红海北部为以色列,而以色列北部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符合乙图特征,该气候降雨集中于冬季。(3)由所学知识可知,以色列是发达国家,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经济,重视科技发展,节约农业用水,发展滴灌技术;利用科技把海水淡化缓解农业用水短缺;依靠科技开源节流;增加农作物附加值,发展农产品附加产业。【点评】以色列是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发达,其滴灌农业技术属于世界领先水平。12.【答案】(1)民族政策;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称号:“天可汗”(2)民族:藏族;事件: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作用: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3)地方:印度;人物:玄奘(4)事件:鉴真东渡(5)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任意两点即可)【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1)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表明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开明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唐太宗赢得“天可汗”的称号。(2)吐蕃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是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初,吐蕃的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3)天竺是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天竺。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4)根据材料四“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联系所学,鉴真,唐朝高僧,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5)根据材料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可知,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有: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3.【答案】(1)中心:洛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制定政策得当;农业生产恢复,经济发展。(3)历史人物:宋太祖(或赵匡胤);特点:削弱相权。【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可知,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点是洛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2)根据材料二“618年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结束了隋末长期的战乱局面,基本统一中国,国家虽偶有战乱,但社会已基本稳定……同时,政府在全国采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休养生息政策,开垦大量荒地,粮食产量增加,商业贸易兴盛……”可知,唐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制定政策得当;农业生产恢复,经济发展。(3)材料三是宋太祖赵匡胤。根据材料三“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可知,北宋中央官制的特点是削弱相权。【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唐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北宋中央官制的特点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隋朝大运河,唐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北宋中央官制的特点的相关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评价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评价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