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独立作业(十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45分)1.借助模型有利于学科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2.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此图示变化中共有四种物质B.该图示变化中的各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D.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3.大佛龙井产于中国名茶之乡--浙江省新昌县, 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 H O N )、儿茶索、咖啡碱、锌、硒等多种成分,常饮有明目、利尿、降脂等功效。下列关于茶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茶氨酸是一种氧化物B.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74克C 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D.茶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7:14:3:24.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性质活泼,不但能支持呼吸,还是一种优质的燃料B.氮气性质较活泼,是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C.各种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用于制霓虹灯D.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空气中含量增多可能会导致酸雨5.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NH 中,“2”表示2个氨气分子B Mg 中,“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C. 2K 中,“2”表示一个钾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D. H SO 中,“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6.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置于光照下,利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 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 )A.AB段CO 浓度下降,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D.'BC段CO 浓度上升,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实验进程中的t 时刻,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质量最少‘D.t 时刻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量较t 时刻高7.观察甲、乙两幅图,图甲是人体在正常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图乙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中D上升时,肺内气压增大B.图甲中 CE段,表示胸腔容积增大第 1 页 共 8 页C.图乙中 D下降时,A 内气压小于B内的气压D.图甲中C点表示呼气刚结束,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8.小金在测定土壤的成分时,进行了如下的几个实验,实验操作与结果相一致的是(▲ )A.图甲实验中,用相同体积的泡沫块代替铁块,实验效果相同B.图甲实验中,为了防止加水过程中土壤坍塌,可将土壤压实后再进行实验C.图乙实验中,灼烧过程中观察到土壤颜色变黑有焦味产生,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D.图乙实验中,取新鲜土壤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后,减少的质量就是土壤中有机物的质量9.读图识图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甲: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B.图乙: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图丙: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D.图丁:分别向等质量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的相同的稀盐酸10.如图所示,电磁铁的左下方有一铁块,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闭合开关,当铁块从电磁铁的左下方运动到正下方的过程中,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向上移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下端是S极B.电磁铁的磁性逐渐减弱C.铁块对地面的压强逐渐减小D.地面对铁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11.对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解释合理的是 (▲ )A.图甲:可以从磁场中获得电流 B.图乙:闭合开关,小磁针N极将向右偏转C.图丙: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 D.图丁:闭合开关,机械能转化为电能12.下列有关物质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第 2 页 共 8 页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雾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13.小舟在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了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 )A 碳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 H CO 、CO、CH B. 硫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 H S、SO 、SO C.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 Fe O 、FeO、FeSD. 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O 、N 、CO 14.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若消耗3g乙, 则生成17g丙S'丁一定没有参与化学反应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15.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三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表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 70 14 6 10反应中质量/g a 11反应后质量/g 42 b 40 10A.丁一定是催化剂 B.甲是生成物C a=56 D.这个反应是分解反应二. 填空题(16-18每空1分, 19-22每空2分, 共32分)16.(5分)用化学用语表示:(1) 硫酸亚铁 ▲ ; 3个氧气分子 ▲ ;(2) 氯酸钾 ▲ ; n个碳酸根离子 ▲ ; (3)构成氯化钠的微粒符号 ▲ 。17.(4分)以下物质:①铁粉、②氢气、③澄清石灰水、④洁净的空气、⑤四氧化三铁⑥冰水混合物、⑦液氧、⑧食盐(填序号)(1)属于混合物的有 ▲ (填序号); (2)属于化合物的有 ▲ (填序号);(3)属于单质的有 ▲ (填序号); (4)属于氧化物的有 ▲ (填序号)18.(3 分)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 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气球,然后将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伸入80℃的热水中;同时在烧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红磷的着火点为(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 ▲ (选填序号)。①着火点升高 ②温度降低 ③氧气耗尽④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 ▲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3) 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 ▲ .第 3 页 共 8 页19.(4分)如图是三种土壤的模型,请指出保肥性能最强的是 ▲ :最适宜耕种的是(填序号) ▲ .20.(6分)2022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图甲是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该场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m 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t,进而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如图乙是小科验证该问题的实验装置,在 ▲ (填“阳光”或“黑暗”)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 ▲ (填“左”或“右”)移动。21.(6分)氧气是生物体呼吸不可或缺的物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制作“简易制氧机”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他们制作的制氧机结构如图所示,配套的制氧药剂包括A、B两剂,其中A剂为白色固体过碳酸钠 B 剂为二氧化锰。使用时先在反应仓和加湿过滤仓内加入适量水,然后在反应仓里依次放入A、B两剂,反应仓内就会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经加湿过滤仓加湿过滤后即可供人使用。(1)该制氧机的制氧反应有两步:第一步:第二步: ▲ (填写化学方程式)。(2)该制氧机的制氧药剂选择使用固体过碳酸钠而不是双氧水,其主要原因是 ▲ (选填字母)。A.产物更环保B.成本更低廉C.储存更方便(3)制氧机制取的氧气进入肺泡.肺泡与血液之间是通过 ▲ 作用完成气体交换。22.(4分)温州许多山地的土壤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色,俗称“红土”。小明用两种方法对红土的性状进行研究。(1)方法一:取一定量红土,加少量水,用手搓一搓。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 ▲ (选填“A”或“B”)。(2)方法二:如图乙,取边长均为a的立方体铁块和红土块,分别放入相同的烧杯中,加水至恰好浸没铁块和红土块,若C烧杯用水体积为V ,D烧杯用水体积为V ,则红土中空气体积分数可表示为 ▲ (用相关字母表示)三、实验探究题 (共43分)23.(5分)习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绿色植物是如何“储碳”呢 小金同学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1)将两盆天竺葵在黑暗中一昼夜,目的是通过 ▲ (填植物的生理过程)分解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然后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如图甲)。(2)将这组装置放在光照下4小时后,取A、B两片叶片进行处理,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第 4 页 共 8页可以在图乙和图丙中间增加 ▲ (操作步骤)。预期在图丙装置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4.(S 分)根据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A 中装置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2)你认为B 与A 相比, B 装置的优点是 ▲ 。(3)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装置C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 ▲ .(4)装置D 中实验开始时活塞前沿在5mL刻度处,足量白磷燃烧熄灭后,待温度降低至室温后,活塞前沿应停在 ▲ mL 刻度处。25.(6分)小益同学在实验室做“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实验。 (箭头表示气流方向)请回答:(1)图甲是小益组装好的气体发生装置,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 ▲ ;(2)图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气体收集装置,其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有 ▲ (填序号)。(3)若选用图乙中装置①收集氧气,等收集完毕后应先 ▲ 。26.(10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 制备与性质探究的一体化实验装置,实验中所用药品及装置连接方案如图所示。(1)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装入药品前,关闭 打开K , ▲ ,则气密性良好。(2)实验一:试管B中加入块状大理石,用注射器缓慢注入稀盐酸,试管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接着打开K , 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 CO 具有 ! 的性质。(3)实验二:试管中仍有较多气泡产生时,接着关闭 打开 可观察到的第 5 页 共 8 页(4)实验三:待试管中不产生气泡,关闭 点燃 C 中的酒精灯微微加热,对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7. (8分)图一为探究( 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完成图一探究后,将b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该植株某一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 小时后,去掉铝箔,摘下该叶片。将该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冲洗掉多余碘液。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二所示。回答以下问题。(1)图一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目的是(▲ )(填字母)。A.确保植株与玻璃钟罩内空气隔绝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的干扰C.防止NaOH溶液对植株根系的影响D.排除土壤土质差异的干扰(2)图一中,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 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3)图二中,A 时刻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 ▲ 色。B 时刻叶片在阳光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 (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8.(6分)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甲 缓冲液的作用是保持小室内的( 浓度恒定)。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 ▲ (填字母)点。(2)请解释14时氧气释放速率降低的原因: ▲ 。(3)若从6时开始实验,初始液滴位置为0,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装置中液滴移动到如图甲所示位置,那么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 ▲ ,使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氧气,小室内压强减小。四、解答题(共30分)29.(5分)疫情防控期间用到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其中含有正丙醇(化学式为((1)正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正丙醇中H、C、O元素的质量比为 ▲ (最简整数比)。(3)多少克的正丙醇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8克 (列式计算)第 6页 共 8 页30.(5分)人体意外触电时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有关。查阅资料得知:由于人体的电阻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人体的安全电压有5个等级(42 伏,36 伏,24 伏,12 伏,6 伏)。如在皮肤干燥等情况下42伏以下的电压是安全的;在极端潮湿等环境中 6 伏以下的电压才是安全的。(1)图甲为测电笔结构简图,用此测电笔辨别零线、火线时,除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外,手还要接触 ▲ ;(2)某人用正确的方式使用测电笔接触零线,此时流过人体的电流为 ▲ A;(3)如图乙,在使用测电笔接触火线时,人体和测电笔串联。为确保人体在任何环境中都安全, 测电笔内部电阻设计至少为 21400 欧,则允许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为多少 31.(7 分)杭州市已经有老旧小区加装了电梯,解决老年人的出行困难。出于安全考虑,电梯都设置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当压敏电阳 受到的压力F增大时,其阻值减小(如图乙所示),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当电磁铁线圈电流增大至 20 毫安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电铃发出警报声,电梯超载。(1)从乙图可知,当压敏电阻R 为800欧时, 受到的压力F为 ▲ 牛。(2)根据要求将图甲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3)已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为8伏,保护电阻R为200欧。若该电梯厢内乘客总质量为800千克时,通过计算说明电梯是否超载。(电梯底架自重和电磁铁线圈的阻值都忽略不计)(4)如果想要降低电梯的限载质量,应该如何改动控制电路 ▲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32.(6分)小科同学测定建筑工地石料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料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其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1)石料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实验过程共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要求计算过程)(3)求所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要求计算过程)33.(7分)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提倡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导低碳生活,体现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1)自然界中( 的来源途径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呼吸、微生物分解等。请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2)人类降低空气中( 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增加( 的消耗,二是减少( 的排放,请写出自然界消耗(CO 的一条途径 ▲ 。(3)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研团队用光伏技术等产生的“绿电”,来催化 PET 废塑与( 的反应,产生甲酸(HCOOH),其中主要变化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反应,可以推测PET 废塑料中一定含有的是 ▲ 元素;甲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92g甲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 g。第 8 页 共 8 页72023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独立作业 (十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 案 B B C C D C A C C C题 号 11 12 13 14 15答 案 C B A B C二. 填空题 (16-18每空1分, 19-22 每空2分, 共32分)16.(5 分)(1) FeSO ; 3O ;(2) KClO3 : nCO ; Na 、 Cr ;17.(4分)(1) ③④ ; (2) ⑤⑥⑧ ;(3) ①②⑦ : (4) ⑤⑥ ;18.(3分)(1) ③ :(2) P O ;(3)隔绝氧气;加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答出一点印可);19.(4分)(1) A ; (2) B ;20.(6分) 温室效应 ; 阳光 ; 左 ;21.(6分)(2) C ; (3) 气体的扩散 ;22.(4分) A ;三、实验探究题(共43分)23.(5 分)(1)呼吸作用。(1分)(2) 清水漂洗(2分); A 不变蓝, B 变蓝(2分)。24.(2分)(1)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2分);(2)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减少环境污染;测量结果更准确(答出一点即可)(2分)(3)碳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O ),使集气瓶内气压变化不明显(2分)第 1 页 共 3 页5(4) 4 (2分);25.(6分)(1)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 ④(3) 把导管移出水面26.(10分)(1)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向内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松手后,活塞回到原位置(2) \underline CaCO_{3}+2HCl=CaCl_{2}+CO_{2} \bot +H_{2}O(2分)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分)(3)王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红,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分);(4) H CO =H O+CO ↑(2分)27.(8分) (1) B (2分): (2) 大于 (2分)(3) 黄白色 (2分): 不能 (2分);28.(6 分) (1) g(2)气温过高,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3)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四、解答题(共30分)29.(5分)(1) 60 (1分); (2) 2:9:4 (2分);(3)(2 分): m=m(0)/0%=8克/(16/60)=30克30.(5分)(1) 金属笔卡(笔尾金属体) (1分): (2) 0A (2分);(3)(2 分): I=U/R=(220V-6V)/21400Ω=0.01A31.(7 分)(1) 5000 (1分) (2) (2 分);(3)(2分)R =U/1=8V/0.02A=400Ω查表得到此时: F=G=9000Nm=G/g=9000N/(10N/kg)=900kg>800kg∴没有超载(4) 减小保护电阻R 阻值;增大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 (2分);32.(6分)(1) 80% (2分): (2)7.04克(2分) (3)7.3%(2分)第 2 页 共 3 页解:根据加入第一个100g稀盐酸固体减少了10g而第二个100g稀盐酸固体只减少了6g,可知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且剩余固体为4g杂质,石料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6g碳酸钙对应160g稀盐酸为恰好完全反应。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y。100 73 4416g 160gy x33.(7 分)(1) 葡萄糖 +氧气照=二氧化碳 +水+能量 (2分);(2) 光合作用 (2分); (3) 氢(H) (1分); (4) 4 (2分)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