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科学质量检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科学质量检测(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考生须知:
1. 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有4大题3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请将学校、姓名、班级、试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 答题时,把试题卷I的答案在答题卷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
Ⅱ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规定区
城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
4. g取10N/kg
试题卷I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生命代代相传,人类新生命的起点是
A.精子 B.受精卵 C.早期胚胎 D.婴儿
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心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描述了诗人的感觉正确的是(  )
A.听觉和视觉 B.嗅觉和视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3.甲骑自行车去乙家,得知消息后,乙步行去迎接,接到甲后一起返回。整个过程中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人在距离甲出发地1千米处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前10分钟内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4.“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科学中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说法没有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
A.有些植物的花瓣颜色非常鲜艳,有助于观赏和美化环境
B.精子的体积小,有长长的尾,有利于游动完成受精作用
C.卵细胞的体积大且富含营养,有利于受精卵的早期发育
D.有些花的雌蕊柱头成羽毛状,有助于提高传粉的成功率
5.如图所示,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店员为了顾客方便,通常不会把θ设为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人远离平面镜时像变小,面镜时像变大
C.平面镜倾斜放置,便于从顾客脚部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顾客眼睛
D.由于平面镜较小,故人在镜中不能成完整的像
6.如图是人体生长曲线图,图中的100%表示达到20岁成人的正常水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唯一高峰期
B.青春期神经系统发育最快
C.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
D.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发育与身体的总发育完全一致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开学第一课关于失去双腿的夏伯渝的故事中。他带着假肢攀登珠峰,即使是遇到雪崩、大风、滚石,所有雪山上的一切困难对他来说都不是困难,最后挑战直至成功。以下关于雪崩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一声呼喊就可能造成雪崩的发生,是由于声波能传递能量
B.雪从雪山上掉下来,此时雪受到了重力
C.雪崩发生时能听到轰隆声,雪崩的雪属于声源
D.登山时带着护目镜,是因为白色的雪会吸收所有的光,看上去很刺眼
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节。下列能正确描述青蛙的发育顺序的是(  )
①早期的蝌蚪 ②受精卵 ③有后肢的蝌蚪 ④有前肢的蝌蚪 ⑤成蛙 ⑥幼蛙
A.②④①③⑥⑤ B.⑤②①④③⑥
C.②①④③⑥⑤ D.②①③④⑥⑤
9.如图是4种生物生殖过程中的某些阶段,其中生殖方式与另外3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B.
C.D.
10.如图为植物体叶芽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芽原基,将来发育成枝条的芽
B.②为芽轴,将来发育成枝条的茎和叶
C.不是所有植物的芽都发育成枝条
D.长在主干顶端的芽叫顶芽,侧枝顶端的芽叫侧芽
11.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 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加一个拉力(F1和F2)使弹簧测力计静止且读数为3 N,如图所示。则两边的拉力 F1和F2的大小分别为(  )
A.0N和3N B.3N和3 N C.3N和6 N D.6 N和3N
12.读北半球日照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 点在晨线上
B.这一天北京昼夜等长
C.当天正午,位于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为0
D.B点所在为夜半球,这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14.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先按如图甲所示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的水平力作用在A物块上,使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再按如图乙所示水平紧挨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用F2的力仍使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将A、B看成一个整体,甲和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f1和f2,则(  )
A.F1>F2 B.f1C.甲中B未受到A的摩擦力 D.乙中A对B的推力等于F2
15.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用两根高度不同的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按如图进行实验,则小明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况是(  )
A. B.
C. D.
试题卷Ⅱ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6.无人机以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轻型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设备获取信息,广泛应用在航拍、交通等领域。某型无人机整机质量2kg,摄像机拍摄速度1000帧/秒,在普通飞行模式下的噪音为60分贝左右。
(1)无人机在上升时,如果以 参照物,无人机是静止的
A.地面 B.摄像头 C.汽车
(2)“在普通飞行模式下的噪音为60分贝左右”描述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无人机在上升的过程中速度加快,其惯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什么 ”活动中,小宁看到树荫下的水平地面上有如图所示的光斑。这圆形光斑是   通过小孔成的像。下列选项的原理与圆形光斑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①彩虹 ②皮影戏 ③日晷 ④月食
18.如图所示为一种“水上飞行器”表演的精彩瞬间,人能悬停在空中,其原理是“飞行器”向下喷射水柱,水柱对人和装备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如果没有水的作用力,那么人就会下落,这是因为人受到了重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19.小军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分别用大小不同的铁块和铝块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在同一坐标系中先后作出的铁块和铝块的图像应该是   的(选填“大致重合”或“完全重合”)。在判断重力方向时,小军利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首先将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将铁球悬挂在铁架台的点,实验中缓慢增大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实验中不断改变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是为了   。若要进一步验证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结论,他还要进行的操作是   。
20.如图所示,有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120厘米2,放在水平桌面上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0厘米2.g取10牛/千克,则此时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帕;若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夏至日,太阳直射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   ;冬至日,太阳直射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2.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折射角度数为   ,玻璃在   (选填“MM'的左边”、“MM'的右边”、“NN'的上边”或“NN'的下边”)。
23.软籽石榴由于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某农户种植有硬籽石榴,他购入软籽石榴的枝条, 嫁接在硬籽石榴树上,快速生产软籽石榴,抢占市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   紧密结合,确保接穗成活。嫁接繁育的优点是    、   。
(2)嫁接完成后,接穗上结的是    石榴。
24.今年春天,温州樱花园的樱花盛开,美不胜收。
(1)为了使樱花“枝繁叶茂”,往往要把顶芽剪掉,这是为了让   (填结构名称)更好发育。
(2)将开红色花的樱花芽嫁接在开粉色花的樱花树上,由该芽长成的枝条开出的花的颜色为
   色。
(3)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樱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樱花上发生了   。
25.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
(1)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   现象。
(2)下列应用中:①遥控器:②验钞机;③医院“B超机”;④消毒柜。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   (填序号)
(3)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底边偏折,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对于同一凸透镜,   (选填“红光”或“紫光”)的焦距更大。
26.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均为50牛的压力F1和F2的作用下,中间重为10牛的木块恰能匀速下滑,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牛。若保持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不变,用一个力竖直向上拉木块,木块恰能匀速向上滑动,则该控力的大小为   牛。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7.某校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菊花扦插成活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健壮带芽无病虫害的菊花枝条做插穗,将带顶芽的枝条剪成6~10厘米长,去掉基部叶片。分成4组, 每组100根。
②在装好沙壤土的育苗床上搭好支架,遮上塑料布,可保持小环境内的相对湿度。
③在扦插时先用竹筷按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进行打孔,再把处理好的插穗插入孔中并按实,扦插后用喷壶把土浇透。
④扦插后每日早间喷水一次,水量适宜,控制小环境内的相对湿度,并打开塑料布通风两次。
⑤经过3周时间,实验数据汇总如下:请回答问题:
组别 土壤 相对湿度(%) 插穗选择 成活率(%)
1 消毒 20~30 嫩枝 23
2 消毒 50~85 嫩枝 93
3 消毒 50~85 老枝 10
4 不消毒 50~85 嫩枝 47
(1)菊花扦插的生殖方式为   (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扦插时接穗只能带少量的叶,这样处理的原因是   。
(3)从实验数据可知,该科学兴趣小组主要想研究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有   。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请写出一点)
28.小新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然后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B的边缘画圆(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A 到玻璃板的距离LA, B到玻璃板的距离LB,多次改变蜡烛A 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得到三组数据。
次数 1 2 3 平均
LA/cm 4.00 5.00 6.00 5.00
LB/cm 4.00 5.00 6.00 5.00
(1)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的像为虚像,写出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的方法及现象。
(2)如图甲,小明仅将玻璃板从M位置水平向右移至 N位置时,蜡烛A的像  (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或“不会移动”)。
(3)小新将三组数据取平均值,得到LB和LA的平均值相等,并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请判断该数据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9.如图所示为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将木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两边各用一段细绳通过定滑轮悬挂一定量的钩码,通过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来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已知每个钩码重为1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左右两边所挂钩码的数量相同时,木块保持静止:当左边悬挂三个钩时,右边悬挂两个钩码时,木块电能保持静止,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
(2)小明认为将木块A换成带轮子的小车(如图乙所示),实验效果会更好,其理由是   。
(3)小明在小车静止后。保持两边拉力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内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立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   。
30.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
①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纸板上,小波在A位置看到纸板上的字,如图甲所示
②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
(1)给二极管通电,小波从C位置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丙中的   (填写序号)。
(2)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试验次数 1 2 3 4
像距v/cm 10.0 15.0 20.0 25.0
像高h/cm 3 4.5 6 7.5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   。
(3)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31、32题每空各1分,32、34题每空各2分,35题37分,共34分)
31.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月球位于A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此时的月相为   。
(2)当月球位于B点时,月相为   ;位于D点时,月相为   。
(3)月相变化的周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我们现今沿用的   历中的月份就是利用月相的周期变化确定的。
32.大蒜是常见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益健康。人们常说的“蒜头”是大蒜的茎,一般有4~6个蒜瓣,在合适的环境中会发芽(如图甲)。
(1)将蒜瓣埋入泥土可以发育成新的植株(如图乙),这种生殖方式为   。
(2)某科研人员取不同浓度大蒜汁对大肠杆菌、酵母菌、曲霉进行“抑菌效果对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丙所示。已知抑菌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分析图丙可知大蒜汁对   的抑菌效果最好。
33.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和丙所示。由图像可知:
(1)当t=1s时,物体处于   (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状态。
(2)当t=3s时,物体受到的阻力为   N,阻力的方向   。
(3)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推力和阻力是否为平衡力   ?
34.小乐做了如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使烛焰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
(2)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cm。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曲度更大的凸透镜,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将蜡烛从30cm刻度处向右移动5cm,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看到清晰的像。当蜡烛移至45cm刻度处时,小乐应在   位置观察蜡烛的像(填字母)。
(4)实验时,蜡烛燃烧变短了,此时可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
35.陕汽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企业。如图所示是它生产的某型号载重卡车,其技术参数如表,当它匀速行驶所受的摩擦力是其总重的0.2倍。分析计算(g取10N/kg):
卡车型号 ZJS25GJB2
自重 2×104kg
轮胎个数 12
最大载货量 4×104kg
满载行驶时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0.05m2
行驶时的最大速度 90km/h
(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   。
(2)该卡车空载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的牵引力是   N。
(3)已知一座大桥的路面能受到的最大压强为9×105Pa,判断该卡车满载时能否安全通过这座大桥?(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大多数生命包括人类,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
【解答】人类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2.【答案】D
【解析】【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感觉都是由皮肤里的感受器感知的。
【解答】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题干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分别描述了诗人的嗅觉和听觉。
故选D。
3.【答案】D
【解析】【分析】首先使学生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表示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A、由图象可知,两同学在距离乙同学出发地1千米处相遇,故A错误。
BD、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4km-1km=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
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显然v甲=3v乙,故B错误,D正确。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后乙的速度,v乙′=2v乙,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4.【答案】A
【解析】【分析】虫媒花具有以下特征:1.虫媒花多具特殊的气味以吸引昆虫。不同植物散发的气味不同,所以趋附的昆虫种类也不一样,有喜芳香的,也有喜恶臭的。2.虫媒花多半能产蜜汁。蜜腺或是分布在花的各个部位,或是发展成特殊的器官。3.花大而显著,并有各种鲜艳色彩。一般昼间开放的花多红、黄、紫等颜色,而晚间开放的多纯白色,只有夜间活动的蛾类能识别,帮助传粉。4.虫媒花在结构上也常和传粉的昆虫间行程互为适应的关系。5.虫媒花的花粉粒一般比风媒花的要大。
【解答】A. 有些植物的花瓣颜色非常鲜艳,为了招引昆虫,为其传粉,A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距离大小无关,故B错误;
C.平面镜倾斜放置,便于从顾客脚部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顾客眼睛,故C正确;
D.像的大小由物体的大小决定,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分析】青少年发育身体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会出现体型变化、身体体征发生改变以及生殖器官的成熟,主要有以下方面:1、身体的体型会发生变化,青少年发育会出现身高和体重的明显增长,身高会呈现明显的长高,有的孩子体重会2、男性和女性青春期发育有不同的特性,男性青春期开始有喉结突出,胡须也开始生长,体格方面开始变得健壮,声音3、青春期生理机能会发生改变,心脏和肺部逐渐的增大,且是猛增的幅度,生殖器官也开始逐渐发育成熟,骨骼出现完全钙化,女性开始有月经来潮,男性有遗精现象。
【解答】A. 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两个高峰期,A错误;
B. 青春期生殖系统发育最快,B错误;
C. 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 ,C正确;
D. 神经系统、身体的总发育的发育几乎一致,但是生殖系统的发育与他们不完全相同,生殖系统在青春期迅速发育,D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D
【解析】【分析】(1)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声音传递信息和声音传递能量;
(2)地面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因此都会受到重力;
(3)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4)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一声呼喊就可能造成雪崩的发生,是由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雪从雪山上掉下来,此时雪受到了重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雪崩发生时能听到轰隆声,雪崩的雪属于声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登山时带着护目镜,是因为白色的雪会反射所有的光,看上去很刺眼,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D
【解析】【分析】 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解答】 下列能正确描述青蛙的发育顺序的是②①③④⑥⑤ ;
故答案为:D
9.【答案】B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殖根据其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解答】变形虫的分裂生殖、细菌的分裂生殖,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都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属于无性生殖。桃花传粉后,花粉中的精子与子房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分析】芽是尚未发育成长的枝或花的雏体。芽的组成。芽是由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及叶原基、腋芽原基、芽轴和幼叶等外围附属物所组成。有些植物的芽,在幼叶的外面还包有鳞片。花芽由未发育的一朵花或一个花序组成,其外面也有鳞片包围。
【解答】①为幼叶,将来发育成叶,A 错误。②为芽轴,将来发育成枝条的茎,B错误。能发育成枝条的芽是枝芽,能发育成花的芽是花芽,既能发育成枝条,又能发育成花的芽是混合芽,C正确。着生在枝条或主干顶端的芽是顶芽,着生在枝条侧面或侧枝侧面的芽是侧芽,D错误。
11.【答案】B
【解析】【分析】当测力计静止时,它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拉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无论是测力计一端固定,还是两端都受到拉力,它都处于静止状态,则它的示数都等于挂钩上受到的拉力。根据两次测力计的示数都是3N可知,两个拉力相等,即F1=F2=3N。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图中所示北半球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解答】A、北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读图可得,A点昏线上,故A错误;
B、图中所示北半球昼夜等长,所以说浙江省柯桥地区昼夜等长,故B正确;
C、图中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当天正午,位于D地(北回归线)的旗杆杆影长度不为0,故C错误;
D、B点为夜半球,这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答案】A
【解析】【分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解析】【分析】利用二力平衡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有压力、接触面粗糙、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解答】AB、甲、乙两图中的A、B整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等于摩擦力;两图中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所以推力相同,即:F1=F2、f1=f2,故AB错误。
C、甲图中物体B相当于A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也没有发生相对滑动的趋势,所以B未受到A的摩擦力,故C正确。
D、B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A对B的推力相同,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B对桌面的压力小于AB整体对桌面的压力,所以A对B的推力小于F2,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B
【解析】【分析】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解答】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根据图示可知,短蜡烛的物距为20cm,成倒立、等大的实像;长蜡烛的焦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长蜡烛的烛焰在短蜡烛的烛焰的上方,所以长蜡烛的烛焰的像在短蜡烛的烛焰的像的下方;此时的像距为20cm,所以短蜡烛的烛焰的像是清晰的,长蜡烛的烛焰的像是不清晰的,根据选项可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16.【答案】(1)B
(2)响度
(3)不变
【解析】【分析】(1)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3)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解答】(1)无人机在上升时,它相对摄像头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它相对地面、汽车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B正确,而A、C错误。
故选B。
(2)在普通飞行模式下的噪音为60分贝左右”描述的是声音的大小,也就是响度;
(3)无人机在上升的过程中速度加快,但是它的质量大小不变,因此它的惯性不变。
17.【答案】太阳;②③④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据此对各个现象的成像原理进行分析和比较即可。
【解答】小宁看到树荫下的水平地面上有如图所示的光斑。这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成的像。
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皮影戏、日晷和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②③④。
18.【答案】相互;地球
【解析】【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2)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施力物体是地球。
【解答】(1)如图为一种“水上飞行器”的精彩表演,其原理是“飞行器”喷射水柱的同时,水柱同时对人也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如果没有水的作用力,人就会下落,这是因为人受到了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9.【答案】完全重合;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剪断悬线,观察小球下落方向
【解析】【分析】(1)在同一坐标系中先后作出的铁块和铝块的G-m图象应该是完全重合。
(2)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要改变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进行多次实验。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来作答。
【解答】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分别用大小不同的铁块和铝块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在同一坐标系中先后作出的铁块和铝块的G-m图象应该是完全重合,因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定值g。
实验中缓慢增大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BC间的倾角,OA始终与水平面BC垂直,据此可以判断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实验中不断改变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是为了多次实验获得普遍规律。
若要进一步验证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结论,他还要进行的操作是:剪断悬线 OA,观察小球下落方向。
故答案为:完全重合;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剪断悬线 OA,观察小球下落方向。
20.【答案】1000;变大
【解析】【分析】(1)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F=G=mg,再利用求出对桌面的压强;
(2)设长方体原来的底面积为S1,图中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的底面积为ΔS,剩余部分的重力减少ΔG,根据分别表示出切除前后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比较判断长方体对桌面压强的变化。
【解答】(1)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F=G=mg=1kg×10N/kg=10N,
对桌面的压强:;
(2)设长方体原来的底面积为S1,图中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的底面积为ΔS,剩余部分的重力减少ΔG,
没切除时,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
由S<S1可知,,
则有:GΔS>ΔGS,
当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则;
所以p<p',
即若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会变大。
21.【答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解答】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2.【答案】40°;MM'的右边
【解析】【分析】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分界面两侧的介质种类。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ON=90°-20°=70°=∠NOB,则二者肯定是入射角和反射角,NN'为法线,MM'为分界面,而OC是折射光线,那么折射角CON'=90°-50°=40°。
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局在法线两侧”可知,BO为入射光线,那么入射角为BON=70°,则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那么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因此左侧为空气,右侧为玻璃。
23.【答案】(1)形成层;繁殖速度快;能保持亲本的优良形状
(2)软籽
【解析】【分析】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优点:能够保持植株的优良特性,又能加快开花结实,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
【解答】 (1)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图示中接穗应该使用软籽石榴的枝条,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确保接穗成活。嫁接繁育的优点是迅速扩大优良植物新品种的繁殖量,保持遗传特性的一致性。
(2)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某农户用软籽石榴的枝条,嫁接在硬籽石榴树上,故嫁接完成后,接穗上结的是软籽石榴,而砧木上结的仍是硬籽石榴。
24.【答案】(1)侧芽
(2)红
(3)漫反射
【解析】【分析】顶芽具有顶端优势,能优先于侧芽生长。
【解答】(1)将顶芽除去可以消除顶端优势,从而有利侧芽生长,长出更多的侧枝。
(2)嫁接得到的新植株的开花结果由接穗决定,接穗是长红色花,所以新植株开的也是红色花。
(3)能从各个角度看到,说明光的反射方向在各个方向,是漫反射的特点。
25.【答案】(1)色散
(2)②④;①
(3)红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色散现象的定义解答;
(2)根据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解答;
(3)偏折能力越强,则焦距越短。
【解答】(1)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验钞机、消毒柜,故选②④;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遥控器,故选①。
(3)根据图片可知,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弱,即它与凸透镜主轴的交点较远,也就是焦距更大。
26.【答案】10;20
【解析】【分析】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计算即可。
【解答】(1)当木块匀速下滑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那么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G=10N;
(2)当木块匀速向上滑动时,它受到向上的拉力与向下的重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F=G+f=10N+10N=20N。
27.【答案】(1)无性生殖
(2)减少水分的散失
(3)土壤的消毒,相对湿度,枝叶的年龄(新老程度)
(4)在相对湿度和枝叶新鲜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对土壤消毒有利于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或其他答案,前提条件+结果)
【解析】【分析】有些植物可以剪取植物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叫做扦插。扦插繁殖的优点是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快。选择带芽的枝条作为插穗的目的是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插穗生长。
【解答】(1)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扦插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2)叶片可以通过蒸腾作用使水分蒸发,因此扦插时接穗只能带少量的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科学兴趣小组主要想研究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有:土壤的消毒,相对湿度,枝叶的年龄(新老程度);
(4)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在相对湿度和枝叶新鲜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对土壤消毒有利于提高扦插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1)无性生殖;(2)减少水分的散失;(3)土壤的消毒,相对湿度,枝叶的年龄(新老程度);(4)在相对湿度和枝叶新鲜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对土壤消毒有利于提高扦插的成活率。
28.【答案】(1)在像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上承接不到像,说明是虚像。(合理即可给分)
(2)不会移动
(3)不正确,因为多次测量后,即可以比较蜡烛和像距离玻璃板的距离,不用求平均值。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1)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可以据此来判断像的虚实情况。
(2)平面镜成像中,物和像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左右移动平面镜,平面镜所处的还是同一个平面,物关于该平面对称的像位置不变。
(3)测像距和物距的目的就是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所以不用取平均值。
29.【答案】(1)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2)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比木块小
(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当左边和右边悬挂的钩码数量不同时,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不同,此时它有向一侧运动的趋势,于是桌面对木块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三力的平衡。
(2)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更小;
(3)根据“二力在同一直线上”分析解答。
【解答】(1)当左右两边所挂钩码的数量相同时,木块保持静止:当左边悬挂三个钩时,右边悬挂两个钩码时,木块电能保持静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2)小明认为将木块A换成带轮子的小车(如图乙所示),实验效果会更好,其理由是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比木块小;
(3)小明在小车静止后。保持两边拉力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内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立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0.【答案】(1)2
(2)h=0.3v
(3)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
【解析】【分析】(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
(2)算出表格中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可以看出比值是一个定值,由此得出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成正比。
【解答】(1)能用光屏承接的为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由图乙知,u< v,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2;
(2)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h=0.3v;
(3)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即小孔成像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
31.【答案】(1)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新月
(2)上弦月;下弦月
(3)农
【解析】【分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
【解答】(1)由图可知,月球位于轨道的A点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月相为新月,此时,月球的影子可能掠过地球的向日半球而产生日食现象。
(2)月球位于轨道的B点和D点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为垂直关系。当月球位于轨道的B点时,太阳在月球的右侧,即月球的亮面朝右,应为上弦月;当月球位于轨道的D点时,太阳在月球的左侧,即月球的亮面朝左,应为下弦月。
(3)月相的周期变化与历法中的农历和七天为一星期有密切关系。我们现今沿用的农历中的月份就是利用月相的周期变化确定的。
32.【答案】(1)无性生殖
(2)酵母菌
【解析】【分析】植物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成为营养繁殖,也叫无性繁殖。
【解答】(1)蒜瓣为大蒜的茎,故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或营养繁殖;
(2)由图丙可知在不同浓度下酵母菌的抑菌圈 始终最大,故对酵母菌的效果最好。
故答案为(1)无性生殖;(2)酵母菌
33.【答案】(1)加速
(2)2;水平向左
(3)不是平衡力
【解析】【分析】(1)从丙图中找到某个时间对应的速度所在图像的形状,如果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加速;如果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减速;如果一条水平线,说明物体是匀速的;
(2)从丙图中判断t=3s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从乙图中找到某个时间物体受到的力;阻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从丙图中判断t=5s时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
【解答】(1)观察丙图可知,从0s-2s物体的v-t图像是一条向右上方的斜线,说明这段时间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因此当t=1s时,物体处于加速状态;
(2)观察丙图可知,当t=3s时,物体的v-t图像是一条水平线,说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阻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即阻力是2N,且方向向左;
(3)观察丙图可知,物体从4s-8s的v-t图像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做减速运动,即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物体受到的推力和阻力不是平衡力。
故答案为:(1)加速;(2)2,水平向左;(3)不是平衡力
34.【答案】(1)同一高度
(2)10;左
(3)左;B
(4)下
【解析】【分析】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为了让所成的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同一高度;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答】(1)为了使烛焰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u=v=20cm,则说明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u=v=2f=20cm,故f=10cm;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曲度更大的凸透镜,则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将蜡烛从30cm刻度处向右移动5cm,则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即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看到清晰的像,当蜡烛移至45cm刻度时,此时u(4)实验时,蜡烛燃烧变短了,此时可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使像重新回到光屏的中央。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10;左;(3)左;B;(4)下。
35.【答案】(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4×104
(3)解:该卡车满载时的总质量:m总=2×104kg+4×104kg=6×104kg
对水平路面的压力为:F=G总=m总g=6×104kg×10N/kg=6×105N
总受力面积:S=0.05m2×12=0.6m2
对桥面的压强:
b
可见该卡车满载时不能安全通过大桥
【解析】【分析】(1)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解答;
(2)根据f=0.2G计算出卡车新手受到的阻力,再根据F=f计算卡车行驶受到的摩擦力;
(3)首先根据 F=G总=m总g 计算出卡车满载对路面的压力,再将一个车轮的接触面积×个数计算出总受力面积,最后根据计算对桥面的压强,并与路面的最大压强比较即可。
【解答】(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