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家风家训”作文导写及考场佳作【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学校校刊准备开设“家风家训”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三种。(1)向读者介绍你家的家风家训。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注重人文内涵。(2)畅谈家风家训的重要作用。重点谈谈你对家风家训的理解。(3)传承家风育后人。假如让你给后代子孙留下一句话作为家训,你将确定哪一句话?重点谈谈你选择这句话的理由。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题目解读】一、本材料引用了习近平的三句话,第一句强调了“家”对于“国”的重要性,第二句话指出“家风”好与坏对家庭和社会的意义和危害,第三句明确指出做法,每个家庭都有责任弘扬好的家风,以促进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优秀家风是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坚守。所以一类文要明确指出好的“家风”是什么,如“诗书传家长”“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清白立身”“仁义礼智信”“勤孝谦和思”;探讨弘扬好家风的意义(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好的家风可以福荫子孙,泽被后世,我们提倡提倡家风,既是为了继承传统、启迪当下,更是为了崇德向善,走向未来。无好家风的危害(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并明确指出实践好家风的做法。二、引导语分析:引导情境为校刊征稿,分为三个写作要求。1.向读者介绍你的家风家训。“中心明确”指要点出具体的好家风内容,建议围绕一个家风来写,这些家风须有人文内涵。可以介绍家风的由来,老一辈和自己对家风的践行,体现传承意味,写出家风对家庭个体和家族的影响,能上升到对周围人和社会的影响应当进入一类文,倾向于记叙文。2.畅谈家风家训的重要作用。一类文的标准,谈作用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反面指没有形成好的家风的危害,此非硬性标准,如果只谈好家风的意义,不影响赋高分)和个人、家族、社会、国家多个层面阐释,且必须有社会和国家层面的分析,材料要丰富,层次(或分论点)要清晰,对家风家训的内涵和作用的理解要准确且深刻,倾向于议论文。3.传承家风育后人。首先要明确选择一句话作为家训(是什么);其次要重点谈选择这句话的理由,一类文可从此家训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未来价值等角度切入,能够体现家训传承的重要性;倾向于书信体等应用文体,使用应用文体时,要有对话意识(未体现出对话意识,酌情扣1-2分)。三、注意“明确文体”要求,清楚三个写作方向的侧重点,不要写成四不像。【考场佳作】谨记做事须为行者 行万里路方得始终——致吾后辈的一封信亲爱的吾之后辈:展信佳。夏至未至,白昼渐长,方为家风传承好时光。“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优良家风的传承是为家之必然,国之要事。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吾作为前者之人,望吾之后辈铭记“谨记做事须为行者,行万里路方得始佟”,以此为家训其一,传之后人,通邑大道。“行者”,并非一味埋头赶路之人,也非沉湎于周遭而停滞不前之人。他不拘于自我之牢笼,选择出走,见世人未见之风景,是一场新生,是推枯拉朽后的身轻如燕,也是最终化成的不老青山。读万卷书诚可贵,行万里路价更高,人生并非轨道而是旷野。愿你们去做行者,于高山之巅见大河奔涌,如群峰之上方觉长风浩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去,做一路行者,天地随你耍。当汪曾祺摆弄起人间草木,当川端康成凌晨四点看见海棠花未眠,当福楼拜将晨曦之降视为盛事,你不得不惊叹于世间造物者之妙手。然则“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选择出走,走前人未经之路,见常人所无法触及之景,如屠暑呦呦“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浸取之”走出传统视界,浩福万民于水火;如林风眠融西方写意竞与东方水墨为一体,开创水墨之新风格,走出自己的路。做行者,破万里,永远在路上,方能于暗柳时收获云度月,于荷翻处看见水流莹。走不出走,困于世界一隅,如何见暮染烟岚,杳霭流玉 昔者叶嘉莹身处丈夫被捕,自身处于危难之际仍坚持讲诗,讲月映千川,讲春山眉黛,将困局涂满诗骚色彩再一举破之,走出属于自己人生的精彩;今者史铁生用地坛的落叶与蝉鸣做补丁,填充人生的不满意,走出地坛,走出内心的失意和困顿,终成一代名家。前人之行,吾人之鉴,吾之后辈应踵武前贤,切不可当自我之路束之高阁奉为圭臬,如方仲永般“氓然众人矣”,当走出象牙塔和佶屈螯牙的文字,方能在荣荣枯枯的人生栈道上一展清声。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便邀东风揽明月,春不许,再回头。愿吾之后辈谨记此“做事须为行者,行万里路方得始终”之家训,与你们少年之瞬目可作千里风幡春之蓬勃生命力,抵达明烛天南,梦里长安。做行者,舟行千里。临风赏柳,月下行舟,岂不快哉 愿一切安好!此致爱你们的前辈xxx最是家风能致远“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良好的家风如清风拂过山冈,滋养心灵。它是一种温润而不腻耳的声响,潜移默化地塑人铸魂,为国育材。家风浩荡拂人心,最是家风能致远。何谓家风 何谓家训 家训是小化的律令,规范着人门的道德行为、言行举止,使其符合华夏之礼,形成具有独特性、有序性的秩序,即家风。它既注重合理责罚,又强调教化为本,如此松驰有度,从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谨记“百善孝为先”、“勤俭节约”、“诚为本”、“精忠报国”等家训,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使家风和谐,国风兴盛。良好的家风家训能淬练出健全人格,实现人的全面风发展。最初的教育是家庭,启蒙教育也应回归家庭。在家训的规范下我们形成了最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善恶认知,扣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其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塑造不慕名利,坚守初心的人格。《曾国藩家书》塑其子成为儒雅士人,忠臣名将。《傅雷家书》劝诫教导异乡儿子平和待人,宽厚待人……凡此种种,无疑不是良好的家训夯实了人格根基,使我们待人接物更显处世哲学。良好家风不仅惠及个人,更成为泱泱大国根基。古有岳飞精忠报国,不负母亲厚望、今有杜富强传承红色家风,秉持哥哥杜富国为国尽忠之气,义无反顾奔赴疫情防控阻击战。再看陈延年、陈乔年传承父亲陈独秀“救中国”之志,在良好家风引导下投身五四运动大潮。由此观之,一家家风使家道兴盛,千万好家风则汇聚成强国复兴的磅礴伟力。然而,在这个日新月异,包容多元的当下,不少人质疑:“家风就是封建痼疾的延续。”此言荒谬至极。诚然家风中有重男轻女等不良导向,但更多良好家风与时代产生共鸣,助力时代进步。我们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家风,塑造新时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家风,否则就会出闹出“父亲长衫护送儿子骑牛上学”的笑话。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良好家风中汲取振兴国风之力量,不做河岸边旁观者,争做时代洪流中的远行人。以家风之浩荡助力国家航船行稳致远!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家风传承”【名言金句】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清·王永彬《围炉夜话》2.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蔚然,国风浩荡。——《人民日报》3.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人民日报》4.正家而天下定矣。——《人民论坛》5.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左传》6.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苏轼《三槐堂铭》7.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南宋·林逋《省心录》8.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礼记·大学》9.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宋·赵湘《本文》10.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围炉夜话》【优质标题】《天下之本在家》 《忠厚传家久,家风继世长》《家道颖颖,风以传之》 《家风之道,贵于行之》《家风如雨,润物无声》 《家风才是最好的不动产》【典型人物与事例】1.梁启超:一门三院士国学大师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他们从事的专业各不相同,但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有人形容他们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氏一门可谓家道兴盛,这其中,父亲梁启超树立的良好家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心怀家国、甘于吃苦、不畏挫折、潜心治学……”正是因为继承了这些优良的家风,梁家的九个子女才能在不同的领域出类拔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钱氏家训》吴越钱氏家族,崛起于五代,此后历千年而不衰,一直到了近现代,依然人才鼎盛。比如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钱氏一门的才俊数不胜数。钱氏家族之所以长盛不衰,与他们的家风传承息息相关。一本《钱氏家训》流传一千三百余年,“善事国家、重德修身、崇文尚学”的品质代代传承,其中尤以“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最为世人称道。正是这样的家风传承,造就了钱氏一门人才辈出的传奇。3.范仲淹的家教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仅自己是北宋名臣,而且非常注重对子孙后代的言传身教。他一生为官清廉,以俭持家。儿子范纯仁结婚时,准备用罗绮作幔帐,被他一口否决,还说如果使用这样的幔帐,他就一把火烧掉。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吝啬,当儿子拿钱财救济穷人时,他会大加赞扬。他还专门撰写了《训子弟语》,其中写道:“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字纸莫弃,世间之宝。”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范氏子孙都能在学业上奋发上进,其后代名臣良相辈出,为世人所景仰,成为世间美谈。4.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是北宋名臣,严于律己,把“俭”字看得很重。他撰文《训俭示康》,教育儿子司马康要养成俭朴的美德。司马康秉承了父亲的教诲,克勤克俭,为官清廉。史书上说他“为人廉洁,口不言财”,连皇帝所赐财物都不要,还评价他“济美象贤”,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贤德君子。5.苏东坡赠砚教子苏迈是苏轼的长子,年少时被选拔为县尉,开始步入仕途。即将上任时,苏轼送他一方砚台,并且刻上文字以示诫勉:“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期望他勤于修身,宽厚爱人,做一个利国利民的好官。苏迈没有让他的父亲失望,他公而为民,政绩卓著,两袖清风,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戴。苏轼也不无欣慰地对友人说:“长子迈作吏,颇有父风。”【十条经典家训】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勤俭节约,是体现在小处的高贵品质。其实,勤俭节约,不只是让他爱惜那一粒米,更是要教会他如何去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劳动,如何去“感恩”,如何去珍惜自身的“福气”。福气就是这样,你不珍惜它,它自然就流走了。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无为不是不为,淡泊不是冷漠。在孩子的成长中需要明白,哪些是自己本心想要的,哪些是需要放弃的。真正明志了,自然懂得了取舍。心中有了目标,就不会被路边的繁华扰乱心中的宁静,如此他们在人生的路上才能走过更远的路、登上更高的山。3.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王阳明家书《示宪儿》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要让孩子知道:真正的谦卑和宽容,并不会因为自己和他人的身份地位而改变。4.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游焉。——《颜氏家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现代复杂的社会关系、便捷的网络条件下,孩子更需要知道他应该如何交朋友、该交什么样的朋友。5.贫莫断书香,贵莫贪贿赃。——纪晓岚临终遗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智慧是治疗“贫困”的良药,不论是物质的贫穷,还是心灵的困乏,都需要知识和智慧来改变。所以中华上下几千年,能够传承久远、长盛不衰的都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贪婪是害人的毒药,一旦走错一步,往往会迷失整个人生。6.一言一动常思有益于人,惟恐有损于人。——张廷玉《澄怀园语》正如《论语·雍也》中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早一点让孩子明白,自身的成就是与他人的成就密切相关的。独赢只在一时,共赢才能长久。7.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曾国藩诫子书》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负责。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做好对自我的管理,才是真正的成长。8.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朱子家训》帮助别人,长养的是自身的慈悲之心;知恩图报,长养的是自身的感恩之心。让孩子明白恩与报的根源都在自己,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会少很多迷茫。9.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康熙《庭训格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会孩子有计划、有准备地做事,会让他们受益一生,更会提高他们应对危难的能力。1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书本上学来的是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才是自己的。要让孩子知道,知行合一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精选时评】让良好家风传承文明(1)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寻找本土先烈遗迹,名达故居,巨贾足印,总结先贤家风家训,以挖掘地方文化遗产,弘扬地方文化,传承社会精神文明。在当地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淳厚质朴的乡土文化气息。【简述时事,引出论题】(2)家风,亦称“门风”。是一个家庭生活传承中长期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文明风范、传统习惯和道德风貌。纵观历史,从东汉“四知太守”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的言行,到北宋包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的训诫;从家喻户晓的《朱子家训》到享受千秋盛名的《颜氏家训》;从广为人知的诸葛亮《诫子书》到备受社会推崇的《曾国藩家书》;从南宋诗人陆放翁的《示儿》到清朝安徽桐城人张文瑞的《六尺巷》;从傅雷家书到当下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无不教化人们秉持操守、修身齐家,为后世子孙立规立矩,使其不可乱行。家风已成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地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不可小觑的约束作用。家风教我们如何处世立身,治国持家,且日益成为整个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列举大量事实论据,论述家风的内涵】(3)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举凡德高望重的家庭和家族,皆以良好家风而备受社会推崇。曾子杀彘,示儿不欺;孟母三迁,断杼教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等等无不展示了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修身养性,家风传承和家国情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如此等等家风中流传的质朴语言,业已成为修身律己、礼治为先、以德谋政等思想的基石。【列举大量事实论据,论述良好家风对家国的重要意义】(4)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社会物质高度发展,追求精神文明的今天,良好的家风家训对社会的发展更显得至关重要。良好的家风,重德重道,以人间大义立身,让家庭和家族长期享受道德的滋润,纵然子孙后代深陷困境也能“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反之,不良家风,则以得私利为欲求,无视人间大义,其家庭和家族必然不能重贤尚能,苟且终身,而最终成社会之患,为世人所不齿,为社会所不容。【论述良好家风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但凡心怀美好理想、肩担道义之人,始终以崇尚良好家风为荣,以家风浑浊为耻。良好的家风不仅是一项宝贵的社会财富,也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源泉。而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文明,几乎都源于一个个良好的家风。其实,摈弃良好家风去追求幸福生活,犹如冰雕昙花,终不可持久;而忽略良好家风去追求人生理想,犹如缘木求鱼,必然劳而无功。因此,一个人抑或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真正的人生价值又何从谈起?倘使家人、族人消极堕落,自己的幸福生活又从何而来。【正反对比论证,论述良好家风对个人及家庭的重要意义】(6)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身正不怕影子斜。也许良好家风并非源自礼义廉耻等内容的说教,也并非源自一句句空洞的“家教”,但一定来源于家长和先辈的各种道德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欲躬行。“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良好家风绝非是一句句空洞的道德说辞,而是一个个包含着孝义、忠诚、勤勉、节俭等良好美德的行为。良好的家风在经年累月的 家庭生活中必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论述如何传承良好家风】(7)因此,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每一个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风,而且也是每一个有思想有抱负之人的理想追求。只要有理想、有行动,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就能得以实现。而自己的修行势必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家人和族人,唯有形成良好的家风方能荫妻护子,子孙后代才能受益无穷。【发出号召,有理想、有行动,形成良好家风】【模拟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无锡钱氏在近代出了10位院士和学部委员。钱氏家族盛产名人,除了与江南经济富裕、文化发达有关,钱氏家族还有其成功的秘诀。一是世代相传的家训引领。《钱氏家训》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层面,为子孙订立了详细的行为准则。第二个秘诀就是崇文倡教。钱氏家族学风绵长,不论是钱穆还是钱锺书,都文史兼治,学贯古今。而反观当下社会,许多人只重视家庭形式的建设,而忽略家风建设;只重视家庭财富的积累,而忽视家庭精神的培育。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离不开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针对当前家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立意】1.让优良家风引领复兴征程;2.注重家庭建设,营造良好家风;3.重家风家教,聚磅礴伟力。【标杆范文】家风常扬,国魂永兴(1)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质,一个家族有一个家族的家风,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色。家族是连接个人与国家的纽带,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锡钱氏优良家风的传扬,促进了家族的发展,传承了民族的文脉。“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与家本就是并蒂之花,唯有家风常扬,方成国魂永兴。(2)良好的家风是个人修养的基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使山名,龙使水深,而家风便是为我们绘上道德底色的那支画笔。“节俭持家”让人懂得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用勤俭创造收获;“诚实守信”使人明白为人的本分,以诚心交换信任;“尊老爱幼”将善良注入人们的血液,让温暖和谐洋溢在彼此心间……“心中的一泓清泉,不能没有月辉”,家风塑造了我们的品行,让美德陪伴我们人生的旅途。(3)良好的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元素。“大江之流,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社会的运转,离不开每一户身为小齿轮的小家的精细运作。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家“勤俭节约”家风的推动,才有了“光盘行动”的顺利开展,才有了理性消费的回归;正是有了从古至今“坚守本心”的家风之影响,才有了无数匠心制造之精品,才有了敦煌人青丝熬成白发的动人故事。家风如同座座堆积着萤火的高塔,以万丈光芒普照大地,又如无声细雨和遍野春风,滋润着社会的每一隅,每一角。(4)良好的家风是铸就中国精神的熔液。你看那曾氏家族靠家风“立德、立功、立言”,实现家门昌盛、造福家国;你看那钱氏家族将“为万世谋利”刻作家训,为中国科教贡献出可贵力量;你看郎平将坚毅不屈的“女排精神”贯彻到底,一句“中国夺冠”响彻世界舞台。不论时局如何变化,家庭建设是恒存的主题。“一个国家对待教育的态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成长基地,家庭教育是连接人才与国家的桥梁和纽带。在家风家规的深入影响下,中国形成了伟大的奋斗精神、创造精神和梦想精神;在家族教育的影响下,诞生了一批又一批为国家建设而燃烧的英雄和不甘平凡、追求卓越的追梦人。(5)正所谓“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需要以家风为基点的民族精神做脊梁。以勤俭之风筑国之富强,以勇毅之风护民之安康,以包容之风汇世界之广,国家必能行稳致远,步履铿锵!(6)以家风常扬,成国魂永兴。让我们期待大国的华美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