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四年级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四年级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四年级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4四下·城阳期中)体育课上,守门员李浩被射门飞来的足球撞在头上,在力的作用下足球的(  )。
A.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B.运动状态没发生变化
C.不好确定
2.(2022四下·微山期中)抗战时期,为了炸掉日军的火车,八路军趴在铁轨上听火车开来的声音,可以提前判断火车即将驶来,提前做好准备炸掉敌军火车。这是利用了() )
A.液体可以传声音 B.固体可以传声音 C.气体可以传声音
3.(2024四下·城阳期中)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把敲击后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地插进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  )
A.水面保持平静
B.水花四溅
C.水面荡起微微的波纹
4.(2024四下·城阳期中)下面哪种植物能适应沙漠环境(  )
A.
B.
C.
5.(2024四下·城阳期中)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  )
A.论证 B.推理 C.归纳
6.(2024四下·城阳期中)下面物体中有多种运动形式的是(  )
A. B. C.
7.(2024四下·城阳期中)在城阳区“区长杯”艺术比赛中,演奏者尝试调节古筝琴弦的松紧程度,其实是在调试古筝的(  )。
A.音量 B.音调 C.音色
8.(2024四下·城阳期中)小科正和好朋友一起写书法,突然想起科学课上学的运动路线的知识,就想考考朋友,请问写字时,笔尖的运动路线是(  ).
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
C.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9.(2024四下·城阳期中)小科同学分别于二月初八、三月初八、四月初八的 19 时在家里的阳台观察并记录了月相, 月相的 (  )。
A.形状基本一致,在天空中的位置明显变化
B.形状明显变化,在天空中的位置基本一致
C.形状和在天空中的位置都基本一致
10.(2024四下·城阳期中)佳佳学习月相的变化后知道了月相的形状一个月中是不断变化的,月相最圆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农历十五或者十六,那上弦月出现在农历 (  )。
A.初一或初二 B.初七或初八 C.十五或十六
11.(2024四下·城阳期中)在下列事例中,不能帮助人们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
A.在夜空中看到不同的月相
B.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C.麦哲伦率领船队所进行的“环球航行”
12.(2024四下·城阳期中)如右图所示,在模拟汽车快速通过时道路两侧物体的运动情况,向纸间吹气时,两张纸的运动是(  )。
A.向两侧分开 B.向中间靠拢 C.没有什么变化
13.(2024四下·城阳期中)小科用照片记录了辣椒的生长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14.(2024四下·城阳期中)游泳运动员在训练时,在水中训练也可以听到教练的指导声音说明 (  )
A.水可以传播声音 B.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C.运动员听力特别好 D.水池墙壁可以传播声音
15.(2024四下·城阳期中)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一诗中,他当时所看到的月相应是下图中的(  )。
A. B. C.
16.(2024四下·城阳期中)通过玩“土电话”的探究活动,可以分析比较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请选出对于传音效果的正确判断是(  )。
A.金属线好于棉线
B.棉线好于金属线
C.金属线与棉线的传音效果相同
17.(2024四下·城阳期中)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维持植物生存,下面特点属于猴面包树的是(  )
A.地下茎和叶柄都有孔
B.叶子表明有刺
C.茎粗大,木质疏松,多孔。
18.(2024四下·城阳期中)随着公民的文明意识的提高,除了一些地方规定禁止鸣笛之外,司机们在城市里都会减少鸣笛的次数,这是为了防治(  )。
A.空气污染 B.土壤污染 C.噪声污染
19.(2024四下·城阳期中)小科爸爸的汽车发出很大的声音,爸爸告诉小科,说是汽车的消音器坏了,需要去修一修,在汽车上的安装消音器是在(  )减弱噪声的。
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 C.在入耳处
20.(2024四下·城阳期中)科学小组调查我们家乡的特色植物时,了解到我们家乡城阳盛产的各种水果,下列是我们家乡水果的是(  )
A.夏庄樱桃 B.栖霞苹果 C.莱阳梨
21.(2024四下·城阳期中)在观察辣椒生长前,预先确定观察内容、观察世间、记录方法等、就是(  )。
A.推理论证 B.制定观察计划 C.得出结论
22.(2024四下·城阳期中)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小科对着瓶口吹气,吹气时他可以听到“呜呜”声,“呜呜”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A.空气 B.瓶子 C.嘴巴
23.(2024四下·城阳期中)在探究“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实验中,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头模拟(  )。
A.月球表面 B.地球表面 C.撞击物
24.(2024四下·城阳期中)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物质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铁、水、空气 B.铁、空气、水 C.空气、水、铁
25.(2024四下·城阳期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的变化,农历上半个月月相变化规律是(  )。
A.由缺到圆 B.由圆到缺 C.基本不变
26.(2024四下·城阳期中)科学小组在认真观察下面两幅图片,讨论交流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他们讨论的结果正确的是 (  )
A.秋千开始时是静止的,我们荡秋千的时候,由静止变为运动
B.汽车行驶时,有时快,有时慢,运动快慢发生了改变
C.以上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27.(2024四下·城阳期中)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每天太阳东升西落
B.月食时,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
C.船只进港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28.(2024四下·城阳期中)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得出了以下结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能力是一样的
B.“土电话”实验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C.用手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声音立刻消失,是因为手阻止了空气振动
29.(2024四下·城阳期中)科学小组在研究声音的秘密这一单元时,了解了很多声音的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由空气传到我们耳朵的
B.声音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C.声音不具有能量
30.(2024四下·城阳期中)科学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究关于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运动的物体不具有能量
B.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要给物体施加力
C.钟表的时针在做摆动
二、非选择题(共4题,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31.(2024四下·城阳期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古人观月、赏月、赞美月亮的诗句很多。你能根据所学知识将下面的诗中描述的情境与月相正确相连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独怜下弦月,未挂初旬钩。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32.(2024四下·城阳期中)实验:探究“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1)如图所做的实验中,我们利用沙子、石子、玻璃球等材料来研究。我们把这种类型的实验称为   实验。
(2)先用大小不同的球从   高度落在沙子上。取出球,观察到   球(填“大”或“小”)留下的坑比较大,且深度比较深。
(3)再用大小相同的球从   高度落在沙子上。取出球,观察它们留下的坑。观察到   处(填“高” 或“低”)落下的坑比较大:且深度比较深。这说明环形山是由撞击物撞击形成的,撞击月球的撞击物体积越   ,环形山越大反之越小;从离月球越   的地方撞击,环形山大,反之越小。
33.(2024四下·城阳期中)科学小组开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时,实验记录如下图,请把记录单填写完整:
猜测: 声音是由   产生的。
实验名称 发声物体 我的发现
刻度尺振动 刻度尺 听到声音时, 尺子在   。
喉头感觉 声带 人发声时,贴着喉部的手感受到振动,因为声带在   。
吹塑料瓶 空气 听到声音, 说明空气在   。
敲击水中的音叉 音叉 水面有   ,说明音叉在   。
结论: 声音由于   而产生。当振动停止后,发声也   。
34.(2024四下·城阳期中)阅读探究,回答问题:
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 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因此,虽然太阳很大,但在地球上看起来太阳并不大。向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本身不能发光的天体属于行星。
(1)从资料中你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秘密有哪些 (至少2条)
(2)除了地球这颗行星外,你还知道那些行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 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飞来的足球碰到运动员的头,在力的作用下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3.【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敲击音叉后,将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面会有水花;让音叉停止振动后,再接触水面,发现水面并无波动;由实验现象可知物体发生时都在振动。
4.【答案】A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在干旱的环境中,仙人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抗旱特征:叶子退化了,变成了针状或刺状,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蒸腾面。
5.【答案】B
【知识点】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对推理的认识,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6.【答案】B
【知识点】运动形式
【解析】【分析】电风扇的运动形式是转动,钟摆的运动形式是摆动。
7.【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演奏者控制琴弦的松紧,能调节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调节琴声的音调。
8.【答案】C
【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写字时,笔尖的运动轨迹可以是曲线,也可以是直线。
9.【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它总是在圆缺之间不断地变化。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在农历上半月,它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它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小星同学分别于一月初八、二月初八、三月初八的19时在同一地点观察并记录了月相,形状和在天空中的位置都基本一致。
10.【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十五、十六时,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满月”或“望”。B选项符合题意。
11.【答案】A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 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
12.【答案】B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以当对着两张纸之间吹起时,两纸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气压减小,小于两纸外侧的气压,故两纸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两纸向中间靠拢。
13.【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一生
【解析】【分析】任何有生命的个体都在成长与变化着,每种生物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阶段,任何生物都会经历一个生长、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小明用照片记录了辣椒的生长过程:排序正确的是②幼苗,①开花,③结出果实,故B选项正确。
14.【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运动员在水中时,能听到岸上教练员的指令,说明液体(水)也能传播声音,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15.【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白玉盘是圆的,由月相可知,当农历十五时,月相是满月。选项C正确。
16.【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且传播效果固体好于液体,液体好于气体。不同的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也不相同,金属线好于棉线。
17.【答案】C
【知识点】茎的作用;草本植物
【解析】【分析】猴面包树,木棉科猴面包树属落叶乔木,树干粗壮,高不过20米,胸径为15米以上,树冠直径可达50米以上,其木质非常疏松,利于储水。
18.【答案】C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 司机们在城市里都会减少鸣笛的次数,能够从噪声声源处减弱,从而避免噪声对当地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19.【答案】A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给汽车、摩托车加装消声器,是在噪声产生处减弱噪声。
20.【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夏庄樱桃是城阳盛产的。 栖霞苹果是产于栖霞市的。莱阳梨,是山东省莱阳市特产。
21.【答案】B
【知识点】观察植物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制订观察计划要预先确定观察内容、观察时间、记录方法等,这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2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 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动,需要靠介质传播才能听到。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呜呜”的声音,是空气发生振动发出的声音。
23.【答案】C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在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大小不同的石子或玻璃球模拟的是陨石,盘子里的沙子模拟的是月球表面。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环形山大小不一样。
2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速的规律是: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同种介质中,声速和介质温度有关。铁是固体,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根据声速的规律,声速从小到大依次是空气、水、铁。
25.【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
26.【答案】A,B,C
【知识点】描述物体的运动;参照物
【解析】【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秋千一开始是静止的,荡秋千时,秋千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行驶时,有时快,有时慢,运动的快慢发生了改变。
27.【答案】B,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才能看得远、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看的越远、(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
28.【答案】A,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土电话实验说明了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用手轻触正在发生的音叉,音叉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29.【答案】A,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声音具有能量,声音可以从一个物体传播到另一个物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由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的。
30.【答案】A,C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物体的运动状态会随着外力的施加而改变,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物体的运动形式,我们可以将运动分为摆动、平动、振动、滚动等,钟表的时针在做摆动。
31.【答案】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月相。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说的是满月;可怜九月初三,露似真珠月似弓,说的是娥眉月,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说的是上弦月;独怜下弦月,未挂初旬钩,说的是下弦月;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说的是残月。
32.【答案】(1)模拟实验
(2)相同;大
(3)不同;高;大;高或者远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对月球充满探索。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比地球小的多,体积相当于地球的49分之一。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
(1)如图所做的实验中,我们利用沙子、石子、玻璃球等材料来研究,我们把这种类型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2)不同大小的石子,从相同高度落在沙子上撞击的环形山大小不同,大石子撞击的环形山比较大,且深度比较深,小的石子撞击的环形山比较小,且深度比较浅。
(3)相同大小玻璃球从不同高度落下,撞击的环形山大小不同,高度高的玻璃球撞击的环形山比较大,且深度比较深,高度低的玻璃球撞击的环形山比较小,且深度比较浅。说明环形山是由撞击物撞击形成的,撞击月球的撞击物体积越大,环形山越大反之越小;从离月球越高的地方撞击,环形山大,反之越小。
33.【答案】物体振动;上下振动;振动;振动;水花/波纹;振动;物体振动;停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任何物体振动都会发出声音,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能发声。尺子、音又振动会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吹试管中的泡沫可看到泡沫飞舞,是因为空气振动造成的;人发声时,手感觉到振动,是因为声带在振动。这些结论可证明:声音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当振动停止后,声音也停止。
34.【答案】(1)表面温度约为( 6000℃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木星、土星等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1)由资料可知,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气体星球,太阳的表面温度为6000℃,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1 / 1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四年级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4四下·城阳期中)体育课上,守门员李浩被射门飞来的足球撞在头上,在力的作用下足球的(  )。
A.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B.运动状态没发生变化
C.不好确定
【答案】A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 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飞来的足球碰到运动员的头,在力的作用下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2022四下·微山期中)抗战时期,为了炸掉日军的火车,八路军趴在铁轨上听火车开来的声音,可以提前判断火车即将驶来,提前做好准备炸掉敌军火车。这是利用了() )
A.液体可以传声音 B.固体可以传声音 C.气体可以传声音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3.(2024四下·城阳期中)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把敲击后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地插进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  )
A.水面保持平静
B.水花四溅
C.水面荡起微微的波纹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敲击音叉后,将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面会有水花;让音叉停止振动后,再接触水面,发现水面并无波动;由实验现象可知物体发生时都在振动。
4.(2024四下·城阳期中)下面哪种植物能适应沙漠环境(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在干旱的环境中,仙人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抗旱特征:叶子退化了,变成了针状或刺状,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蒸腾面。
5.(2024四下·城阳期中)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  )
A.论证 B.推理 C.归纳
【答案】B
【知识点】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对推理的认识,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6.(2024四下·城阳期中)下面物体中有多种运动形式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运动形式
【解析】【分析】电风扇的运动形式是转动,钟摆的运动形式是摆动。
7.(2024四下·城阳期中)在城阳区“区长杯”艺术比赛中,演奏者尝试调节古筝琴弦的松紧程度,其实是在调试古筝的(  )。
A.音量 B.音调 C.音色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演奏者控制琴弦的松紧,能调节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调节琴声的音调。
8.(2024四下·城阳期中)小科正和好朋友一起写书法,突然想起科学课上学的运动路线的知识,就想考考朋友,请问写字时,笔尖的运动路线是(  ).
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
C.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答案】C
【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写字时,笔尖的运动轨迹可以是曲线,也可以是直线。
9.(2024四下·城阳期中)小科同学分别于二月初八、三月初八、四月初八的 19 时在家里的阳台观察并记录了月相, 月相的 (  )。
A.形状基本一致,在天空中的位置明显变化
B.形状明显变化,在天空中的位置基本一致
C.形状和在天空中的位置都基本一致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它总是在圆缺之间不断地变化。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在农历上半月,它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它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小星同学分别于一月初八、二月初八、三月初八的19时在同一地点观察并记录了月相,形状和在天空中的位置都基本一致。
10.(2024四下·城阳期中)佳佳学习月相的变化后知道了月相的形状一个月中是不断变化的,月相最圆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农历十五或者十六,那上弦月出现在农历 (  )。
A.初一或初二 B.初七或初八 C.十五或十六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十五、十六时,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满月”或“望”。B选项符合题意。
11.(2024四下·城阳期中)在下列事例中,不能帮助人们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
A.在夜空中看到不同的月相
B.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C.麦哲伦率领船队所进行的“环球航行”
【答案】A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 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
12.(2024四下·城阳期中)如右图所示,在模拟汽车快速通过时道路两侧物体的运动情况,向纸间吹气时,两张纸的运动是(  )。
A.向两侧分开 B.向中间靠拢 C.没有什么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以当对着两张纸之间吹起时,两纸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气压减小,小于两纸外侧的气压,故两纸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两纸向中间靠拢。
13.(2024四下·城阳期中)小科用照片记录了辣椒的生长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一生
【解析】【分析】任何有生命的个体都在成长与变化着,每种生物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阶段,任何生物都会经历一个生长、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小明用照片记录了辣椒的生长过程:排序正确的是②幼苗,①开花,③结出果实,故B选项正确。
14.(2024四下·城阳期中)游泳运动员在训练时,在水中训练也可以听到教练的指导声音说明 (  )
A.水可以传播声音 B.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C.运动员听力特别好 D.水池墙壁可以传播声音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运动员在水中时,能听到岸上教练员的指令,说明液体(水)也能传播声音,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15.(2024四下·城阳期中)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一诗中,他当时所看到的月相应是下图中的(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白玉盘是圆的,由月相可知,当农历十五时,月相是满月。选项C正确。
16.(2024四下·城阳期中)通过玩“土电话”的探究活动,可以分析比较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请选出对于传音效果的正确判断是(  )。
A.金属线好于棉线
B.棉线好于金属线
C.金属线与棉线的传音效果相同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且传播效果固体好于液体,液体好于气体。不同的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也不相同,金属线好于棉线。
17.(2024四下·城阳期中)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维持植物生存,下面特点属于猴面包树的是(  )
A.地下茎和叶柄都有孔
B.叶子表明有刺
C.茎粗大,木质疏松,多孔。
【答案】C
【知识点】茎的作用;草本植物
【解析】【分析】猴面包树,木棉科猴面包树属落叶乔木,树干粗壮,高不过20米,胸径为15米以上,树冠直径可达50米以上,其木质非常疏松,利于储水。
18.(2024四下·城阳期中)随着公民的文明意识的提高,除了一些地方规定禁止鸣笛之外,司机们在城市里都会减少鸣笛的次数,这是为了防治(  )。
A.空气污染 B.土壤污染 C.噪声污染
【答案】C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 司机们在城市里都会减少鸣笛的次数,能够从噪声声源处减弱,从而避免噪声对当地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19.(2024四下·城阳期中)小科爸爸的汽车发出很大的声音,爸爸告诉小科,说是汽车的消音器坏了,需要去修一修,在汽车上的安装消音器是在(  )减弱噪声的。
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 C.在入耳处
【答案】A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给汽车、摩托车加装消声器,是在噪声产生处减弱噪声。
20.(2024四下·城阳期中)科学小组调查我们家乡的特色植物时,了解到我们家乡城阳盛产的各种水果,下列是我们家乡水果的是(  )
A.夏庄樱桃 B.栖霞苹果 C.莱阳梨
【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夏庄樱桃是城阳盛产的。 栖霞苹果是产于栖霞市的。莱阳梨,是山东省莱阳市特产。
21.(2024四下·城阳期中)在观察辣椒生长前,预先确定观察内容、观察世间、记录方法等、就是(  )。
A.推理论证 B.制定观察计划 C.得出结论
【答案】B
【知识点】观察植物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制订观察计划要预先确定观察内容、观察时间、记录方法等,这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22.(2024四下·城阳期中)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小科对着瓶口吹气,吹气时他可以听到“呜呜”声,“呜呜”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A.空气 B.瓶子 C.嘴巴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 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动,需要靠介质传播才能听到。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呜呜”的声音,是空气发生振动发出的声音。
23.(2024四下·城阳期中)在探究“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实验中,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头模拟(  )。
A.月球表面 B.地球表面 C.撞击物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在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大小不同的石子或玻璃球模拟的是陨石,盘子里的沙子模拟的是月球表面。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环形山大小不一样。
24.(2024四下·城阳期中)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物质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铁、水、空气 B.铁、空气、水 C.空气、水、铁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速的规律是: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同种介质中,声速和介质温度有关。铁是固体,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根据声速的规律,声速从小到大依次是空气、水、铁。
25.(2024四下·城阳期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的变化,农历上半个月月相变化规律是(  )。
A.由缺到圆 B.由圆到缺 C.基本不变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
26.(2024四下·城阳期中)科学小组在认真观察下面两幅图片,讨论交流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他们讨论的结果正确的是 (  )
A.秋千开始时是静止的,我们荡秋千的时候,由静止变为运动
B.汽车行驶时,有时快,有时慢,运动快慢发生了改变
C.以上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答案】A,B,C
【知识点】描述物体的运动;参照物
【解析】【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秋千一开始是静止的,荡秋千时,秋千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行驶时,有时快,有时慢,运动的快慢发生了改变。
27.(2024四下·城阳期中)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每天太阳东升西落
B.月食时,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
C.船只进港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答案】B,C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才能看得远、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看的越远、(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
28.(2024四下·城阳期中)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得出了以下结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能力是一样的
B.“土电话”实验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C.用手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声音立刻消失,是因为手阻止了空气振动
【答案】A,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土电话实验说明了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用手轻触正在发生的音叉,音叉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29.(2024四下·城阳期中)科学小组在研究声音的秘密这一单元时,了解了很多声音的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由空气传到我们耳朵的
B.声音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C.声音不具有能量
【答案】A,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声音具有能量,声音可以从一个物体传播到另一个物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由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的。
30.(2024四下·城阳期中)科学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究关于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运动的物体不具有能量
B.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要给物体施加力
C.钟表的时针在做摆动
【答案】A,C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物体的运动状态会随着外力的施加而改变,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物体的运动形式,我们可以将运动分为摆动、平动、振动、滚动等,钟表的时针在做摆动。
二、非选择题(共4题,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31.(2024四下·城阳期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古人观月、赏月、赞美月亮的诗句很多。你能根据所学知识将下面的诗中描述的情境与月相正确相连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独怜下弦月,未挂初旬钩。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答案】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月相。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说的是满月;可怜九月初三,露似真珠月似弓,说的是娥眉月,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说的是上弦月;独怜下弦月,未挂初旬钩,说的是下弦月;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说的是残月。
32.(2024四下·城阳期中)实验:探究“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1)如图所做的实验中,我们利用沙子、石子、玻璃球等材料来研究。我们把这种类型的实验称为   实验。
(2)先用大小不同的球从   高度落在沙子上。取出球,观察到   球(填“大”或“小”)留下的坑比较大,且深度比较深。
(3)再用大小相同的球从   高度落在沙子上。取出球,观察它们留下的坑。观察到   处(填“高” 或“低”)落下的坑比较大:且深度比较深。这说明环形山是由撞击物撞击形成的,撞击月球的撞击物体积越   ,环形山越大反之越小;从离月球越   的地方撞击,环形山大,反之越小。
【答案】(1)模拟实验
(2)相同;大
(3)不同;高;大;高或者远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对月球充满探索。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比地球小的多,体积相当于地球的49分之一。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
(1)如图所做的实验中,我们利用沙子、石子、玻璃球等材料来研究,我们把这种类型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2)不同大小的石子,从相同高度落在沙子上撞击的环形山大小不同,大石子撞击的环形山比较大,且深度比较深,小的石子撞击的环形山比较小,且深度比较浅。
(3)相同大小玻璃球从不同高度落下,撞击的环形山大小不同,高度高的玻璃球撞击的环形山比较大,且深度比较深,高度低的玻璃球撞击的环形山比较小,且深度比较浅。说明环形山是由撞击物撞击形成的,撞击月球的撞击物体积越大,环形山越大反之越小;从离月球越高的地方撞击,环形山大,反之越小。
33.(2024四下·城阳期中)科学小组开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时,实验记录如下图,请把记录单填写完整:
猜测: 声音是由   产生的。
实验名称 发声物体 我的发现
刻度尺振动 刻度尺 听到声音时, 尺子在   。
喉头感觉 声带 人发声时,贴着喉部的手感受到振动,因为声带在   。
吹塑料瓶 空气 听到声音, 说明空气在   。
敲击水中的音叉 音叉 水面有   ,说明音叉在   。
结论: 声音由于   而产生。当振动停止后,发声也   。
【答案】物体振动;上下振动;振动;振动;水花/波纹;振动;物体振动;停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任何物体振动都会发出声音,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能发声。尺子、音又振动会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吹试管中的泡沫可看到泡沫飞舞,是因为空气振动造成的;人发声时,手感觉到振动,是因为声带在振动。这些结论可证明:声音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当振动停止后,声音也停止。
34.(2024四下·城阳期中)阅读探究,回答问题:
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 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因此,虽然太阳很大,但在地球上看起来太阳并不大。向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本身不能发光的天体属于行星。
(1)从资料中你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秘密有哪些 (至少2条)
(2)除了地球这颗行星外,你还知道那些行星
【答案】(1)表面温度约为( 6000℃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木星、土星等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1)由资料可知,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气体星球,太阳的表面温度为6000℃,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