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法治国家课件(共25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法治国家课件(共25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一框 法治国家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社会观察:以网络暴力看法治国家建设
法治进校园,不仅仅是让同学们知晓法律条文
更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法,真正的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为此,我们今天从一个社会热点说起 . . . . . .
2022年1月24日,曾在网上发布寻亲视频并认亲成功的河北男孩刘学州,因为网暴,留下遗书,在三亚海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15岁。
“很有意思,一个人可以同时非常热爱生命,又想死。”在公开自己“抑郁状态”诊断书半年后,2023年1月23日,“非常热爱生命”的粉发女孩郑灵华选择了后者,年仅23岁。
2023年2月11日,曾驾驶拖拉机从家乡山东临沂出发,前往西藏、新疆的主播“管管”孙凡宝,也因网路暴力,喝下一瓶农药,送医后抢救无效身亡,年仅38岁。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我们享受更多元的表达、聆听更丰富的声音,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无序的情绪宣泄和肆意的网络暴力。
打扮成那样,指不定985硕士怎么来的呢
关于网络暴力:
找回父母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要求买房子
这人就是个骗子,创业失败来网上骗钱来的
谁让他当时不及时说清楚啊,现在怪我们头上了?
就网上几句话,至于吗?
网暴能骂死人吗?是她太脆弱了
在这些事件中,施暴者们“说什么是我们的言论自由”,“这事法律根本管不了”等话语触目惊心,无丝毫忏悔之意,令人深思。
议题一
网络竟是“法外之地”?
“言论自由”,法律真的根本管不了吗?
早在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定义、量刑】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上述法律规定,只有在情节严重,且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下,才能立案侦查。目前网络暴力并非一个法律概念,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专项法律。
网暴似乎很“轻松”,大部分案件在法律规定范围外,无法“依法处理”,低成本的行为,可受害者取证追责却困难重重。
议一议:
1、网络暴力难以“依法处理”暴露了我国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哪些问题?
议一议:
1、网络暴力难以“依法处理”暴露了我国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哪些问题?
1、根据侮辱罪、诽谤罪规定,最高三年有期徒刑的量刑,对网络暴力犯罪的震慑作用有限。
2、立法滞后
3、 受害者的名誉权、人格尊严权等受到侵犯,难以得到及时有效保护。
提示:
——不能满足公民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诉求,难以满足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不符合良法标准
——司法机关在帮助公民维权的过程中无法可依
——受害者的公民权利未能得到良好保护
2、结合网络暴力公民维权困难这一现状,我们所期待的法治国家应该是什么样的?(结合教材P85-86思考)
1、内涵
总结一:解读法治国家
2、特征
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是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的国家;
是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国家(P87第一段)。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①要求: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原因: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
总结一:解读法治国家
2、特征
(2)坚持良法之治
①原因: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②标准/表现:良法应内容合理;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
③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①原因: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要求: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总结一:解读法治国家
2、特征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①原因:国家的各项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②要求: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公民权利 公民政治权利
包括 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 主要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区别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权利 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公民权利≠
公民政治权利
议题二
法治国家应如何
让网暴不那么轻而易举?
“舌虽无骨,亦能伤人,
文不能言,字字诛心。”
2022年7月13日下午,郑灵华拿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希望给正在病床上的84岁爷爷一个惊喜。她将这一幕拍成照片和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有网友针对她照片里粉色的头发展开攻击,编造她是“陪酒女”。机构盗用她的照片,把文字内容加上“普通女生专升本”的故事来卖课牟利。此外还有编造“老人带病考取研究生,娶了一个小女生”等谣言,对郑灵华展开羞辱。
遭到网暴后,郑灵华曾试图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022年7月26日,郑灵华公开了一份浙江楷立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声明》,称委托人已经对部分网络用户发表、转载相关内容的行为进行公证取证,现敦请构成侵权行为的相关网络用户、各网络平台立即下架、删除相关视频和图片。如逾期未删,将采取必要手段,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全部的法律责任。
但深陷抑郁病痛的她最终未能等到法律为她主持公道......
面对暴力,勇敢Say No!
面对暴力,勇敢Say No!
在此案件中,吴女士被平白无故捏造成一个不甘寂寞独自在家带娃的"女富婆",勾引快递小哥的"浪荡少妇"。自此,吴女士卷入谣言旋涡,遭到众多网友谩骂攻击,被邻居、同事等议论纷纷。2020年8月7日,吴女士在忍无可忍之下选择报警求助。
2021年5月,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当庭宣判,分别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郎某、何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为了警示后来者,我们需要反思——议一议:
1、面对网暴或其他权益受侵犯的情况,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法治国家,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是保护公民权利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为了警示后来者,我们需要反思——议一议:
1、面对网暴或其他权益受侵犯的情况,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2、法治国家如何利用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治国家,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是保护公民权利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提示:
这意味着维护公民合法权益需要完善法律体系,需要社会公众自觉尊法守法用法,需要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
法律规定尚未完善:
一方面,违法行为和主体认定难,违法证据取证难、维权成本高,受害者申诉困难重重;
另一方面,司法机关也无法根据具体条例进行相关判决,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模糊处理。
今年两会期间,“网络暴力”这一网络热词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上:
3月7日,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严惩网暴‘按键伤人’,从严追诉网络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1.4万人;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9109件。”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建议出台《反网络暴力法》,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解决取证难问题;建立黑名单机制与监察执法体系,将涉及网暴行为的个人或机构列入黑名单。
其实,咱们国家的“反网络暴力法”制定的倡议,已有提出
考考你
面对网络暴力,公民可以利用哪些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网络暴力侵害了他人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人格尊严权等,公民可以通过以下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宪法》《民法典》《刑法》
《治安管理法》《网络安全法》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
湖南省实施《湖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条例》
《文明上网自律公约》
面对网络暴力,公民可以利用哪些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法律位阶(效力等级)排序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规章
(P88相关链接)
总结二: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1、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P88
——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有法可依
要求:
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
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注意: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已有法律需要有效实施
要求:
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提供优良公共服务;
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总结二: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3、推进宪法实施
要求: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
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宪法实施
+
完备法律体系
+
法律的严格实施
今天我们关于网络暴力的讨论可能到底为止,但是施暴者们对受害者的伤害已无法挽回,寻亲男孩刘学州只是希望能有个属于自己的家,不再漂泊,却被亲身父母和键盘侠们一步步逼入绝境;粉发女孩郑灵华只是同病重的爷爷分享自己的喜讯,却被一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网友们恶意攻击,最终白发人送黑发人;创业失败跌落人生谷底没有打败“管管”,却被网友的“三言两语”所击溃,而网络暴力这一恶劣行径也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离去而终止...
不是结束的尾声...
建设法治中国到底有多重要?说说你的感触!
总结三:建设法治国家意义
多主体
角度分析
对国家机关: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对公民: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对国家: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总结:法治国家
一、解读法治国家
宪法实施+完备法律体系+法律的严格实施
1. 推进宪法实施
原因解读;要求
2.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原因解读;要求
3.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原因解读;要求
1. 内涵
2. 特征:
①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原因解读;要求
② 坚持良法之治:
原因解读;良法标准;良法制定要求
③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保护公民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④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原因解读;要求
二、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1. 对国家机关: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2. 对公民: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3. 对国家: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三、建设法治国家意义
练一练
1、近年来,我国统筹运用多种立法形式,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了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能( )①凝聚全体国民的意志
②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③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④确保社会的和谐进步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人民意志
全体国民
确保
过于绝对
D
练一练
2、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图说明( )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②宪法与其他法律相互制约
③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最高地位
④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相互制约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并非相互制约
总和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并非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B
练一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下列体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理念的是( )
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
②坚持良法之治
③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和激励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弱化管理职能,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法治国
弱化管理职能
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而不是弱化政府的管理职能,政府职能不能被弱化
道德模范
属于以德治国
A
建设法治国家理念
作业布置:
《基础训练》8.1选择题+填空题(必做)
材料分析题(高考班必做,学考班选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