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法治社会课件(21张ppt+1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法治社会课件(21张ppt+1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框 法治社会
导入新课:孙小果再审案,用公正审判树立社会法制信心
法治社会应是怎样的社会?
孙小果案对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有何意义?

法治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内涵: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前提)、社会治理依法开展(保证)、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目标)的社会。
1. 什么是法治社会?
地位:法治社会时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法治意识
法律实施
实施效果
注意:法治社会中的“法”既包括国家的法律制度,还包括社会道德、自治组织制定的规则和自我约定的契约等。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中的“法”只限于国家的法律制度及中共党内法规。
(1)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信法)
>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的条件<
立良法。良法必须紧扣本国实际,否则立法就是无本之木。
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灵魂,也是培育国人法律信仰的关键。有了良法,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纸上谈兵。
严执法。严格执法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不仅事关政府的光辉形象,而且关乎民众法律信仰的形成。
重守法。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普法教育,让普通百姓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守法
2. 法治社会的表现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法治意识
(信法)
表现: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守法)
法律实施
(守法)
表现: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城,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智联招聘、猎聘网求职者简历被售卖问题,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约谈两家涉事企业,要求智联招聘和猎聘网立即彻查彻改,严格落实《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等规章,阻断不法分子倒卖求职者简历信息利益链,切实保护求职者合法权益。同时,暂停了两家企业为新企业用户提供的线上购买简历服务,并对两家企业开展立案调查。
2. 法治社会的表现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用法)
实施效果
(用法)
表现: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方式 含义
和解 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
调解 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第三方)进行疏导、劝说解决纠纷。
仲裁 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是合同纠纷、财产权益相关。
诉讼 俗称“打官司”,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分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2. 法治社会的表现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法治意识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法律实施
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实施效果
只有全社会普遍具有了法治意识
法律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才能达到公平正义的实施效果
1
2
3
信法
守法
用法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建设法治社会(怎么做)
二、建设法治社会
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
1.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②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1
原因: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要求;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二、建设法治社会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2
社会主体: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社会规范: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建设法治社会
二、建设法治社会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法律援助(电话:12348)和司法救助
援助方式:
法律援助减免法律服务费
司法援助减免诉讼费
援助对象:(有条件)经济困难者、一二级智力障碍、盲聋哑人等符合规定的社会弱势群体
援助性质:无偿援助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
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3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4
二、建设法治社会
行政裁决 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
行政复议 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
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2.建设法治社会意义
二、建设法治社会
法治国家是目标,法治政府是主体,法治社会是基础,三者本质一致、目标一体。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拓展延伸】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的关系
2、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主体和重点,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先导和示范。
  1、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法治国家建设。
3、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和依托,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必须筑牢法治社会根基。
法治
中国
知识总结
法治社会
内涵
建设法治社会具体要求
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含义
表现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治意识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认识误区
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1
【纠正】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2
【纠正】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
建设法治社会,能够防止社会矛盾出现,促进公平正义。
3
诉讼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唯一途径。
4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指的是公共生活领域,私人生活领域不必遵守。
【纠正】纠纷发生后,人们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诉讼不是唯一的途径。
【纠正】法治社会强调的是社会各个领域都依法运行。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行政仲裁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区别 受理的机关不同 由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庭作出裁决 由行政机关受理 由法院受理
适用的法律不同 仲裁委员会依据 仲裁法及其他有 关的法律、法规处理纠纷(甲,乙违章,两个人找北京仲裁委员会做出仲裁)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 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对行政主体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正定交警对你做出处罚,不服,交警申请复议)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
规定,原则上法院只能对行政主体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交警也说你违章了,你去法院告交警)
性质不同 对仲裁决定不服, 可提起民事诉讼 行政机关处理行政 争议属于行政行为 属于司法行为,适用行政诉讼法
联系 是不同性质的监督,且各有所长,不能互相取代
1.(2023春·湖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法治”,首次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个章节专门部署法治建设,围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法治环节,提出了今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措施。下列属于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的是( )
①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②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③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④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2.(2023秋·浙江绍兴·高二统考期末)浙江嘉兴桐乡市一体化设置律师调解室、“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室、公检诉访调对接室等功能区域,一站式建立由各行业、各单位人员组成的调解专家库,将各类解纷主体和力量有机衔接、协调联动,为当事人提供多样化纠纷化解服务。这一做法( )
A.提升了公民法治素养
B.完善了法律实施机制
C.健全了司法救助体系
D.促进了社会和谐有序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