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5张PPT)木北朝民歌兰诗部编版 · 七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探究木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厚植家国情怀。诵读、翻译诗歌,梳理故事情节,理解诗歌主旨;学习本诗叙事有头有尾,详略得当和鲜明生动的描写方法;探究本诗的诗歌语言风格,了解诗中排比、对偶、夸张、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重难点诵读、翻译诗歌,梳理故事情节,理解诗歌主旨;学习本诗具有叙事性与抒情性结合的诗歌语言风格。重点探究木兰这一形象的积极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情境导入挽月如长弓,西北射天狼。女儿戎装披战甲,纵横沙场佑边疆,一寸江山不可让。一个巾帼英雄,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其实不仅在中国,美国的迪斯尼公司,还将她改编成了电影动画片,木兰的形象轰动了全世界。今天,我们就一同去探究这其中的原因吧!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部编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作者简介郭茂倩(1041—1099),北宋(朝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丰七年(1084)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郭茂倩创作背景南北朝时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征兵现象屡见不鲜,人们根据所见所闻,创作了一个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后来经过加工,成为乐府民歌,于是便有了今日人们所传诵的《木兰诗》。这首诗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木兰代父从军和解甲还乡的经历。文学常识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一书中说:“北朝有《木兰诗》一篇,足够压倒南北朝全部士族诗人。”《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民间文学史上的“双璧”。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 梁鼓角横吹曲》。《乐府诗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全书共一百卷,分十二类,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中最完备的一部。知识链接猜猜看:“巾帼”原意是指?A. 毛巾B. 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饰物C. 旗帜知识链接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饰物。古代贵族妇女,常在祭祀大典时戴上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形似头巾,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就叫“巾帼”。 因此,人们用“巾帼英雄”代指那些为国为民不畏艰险、英勇奋斗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女英雄。巾 帼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疏通文意任务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听读课文,感知文意木兰替父从军教师范读,划分节奏唧唧 / 复唧唧,木兰 / 当户织。不闻 / 机杼声,唯闻 / 女叹息。问女 / 何所 / 思,问女 / 何所 / 忆。女亦 / 无所思,女亦 / 无所忆。昨夜 / 见军帖,可汗 / 大点兵,军书 / 十二卷,卷卷 / 有 / 爷名。阿爷 / 无大儿,木兰 / 无长兄,愿为 / 市鞍马,从此 / 替爷征。东市 / 买 / 骏马,西市 / 买 / 鞍鞯,南市 / 买 / 辔头,北市 / 买 / 长鞭。旦辞 / 爷娘去,暮宿 / 黄河边,不闻 / 爷娘 / 唤女声,但闻 / 黄河 / 流水鸣溅溅。旦辞 / 黄河去,暮至 / 黑山头,不闻 / 爷娘 / 唤女声,但闻 / 燕山胡骑 / 鸣啾啾。万里 / 赴戎机,关山 / 度若飞。朔气 / 传金柝,寒光 / 照铁衣。将军 / 百战死,壮士 / 十年归。教师范读,划分节奏归来 / 见天子,天子 / 坐明堂。策勋 / 十二转,赏赐 / 百千强。可汗 / 问所欲,木兰 / 不用/尚书郎,愿驰 / 千里足,送儿 / 还故乡。爷娘 / 闻女来,出郭 / 相扶将;阿姊 / 闻妹来,当户 / 理红妆;小弟 /闻姊来,磨刀霍霍 / 向猪羊。开我 / 东阁门,坐我 / 西阁床,脱我 / 战时袍,著我 / 旧时裳,当窗 / 理云鬓,对镜 / 帖花黄。出门 / 看火伴,火伴 / 皆惊忙:同行 / 十二年,不知 / 木兰是 / 女郎。雄兔 / 脚扑朔,雌兔 / 眼迷离;双兔 / 傍地走,安能 / 辨我 / 是雄雌?自由朗读,理解文意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① 唧(jī )唧复唧唧: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② 当(dāng)户织:对着门织布。③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④ 唯:只。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释义自由朗读,理解文意①忆:思念。②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③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④大点兵:大规模征兵。⑤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⑥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⑦为:介词,为了。后省略宾语“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⑧市:买。⑨鞍(ān)马:马匹和乘马用具。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自由朗读,理解文意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释义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任务2:请你梳理1-2段的情节,找出“开端、原因、结果”,画出思维导图。木兰当户织惟闻女叹息从此替爷征可汗大点兵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开 端原 因结 果自由朗读,理解文意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①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②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③旦:早晨。辞:离开,辞行。④暮:夜晚。⑤溅(jiān)溅:水流声。⑥黑山:和下文的“燕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 ⑦但闻:只听见。⑧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⑨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自由朗读,理解文意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①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事。②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③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④金柝(tuò),古代军中白天用来做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⑤寒光:指清冷的月光。⑥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释义自由朗读,理解文意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释义到各地集市买骏马,马鞍和鞍下的垫子,马嚼子和缰绳,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自由朗读,理解文意①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殿堂。②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③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④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自由朗读,理解文意⑤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⑥不用:不为,不做。⑦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驰,赶马快跑。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释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任务2:请你按照“征战”的时间顺序,梳理3-5段的情节,用原文回答。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归来见天子送儿还故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战 前战 中战 后自由朗读,理解文意①郭:外城。 ②扶将:扶持。 ③将:助词。④姊(zǐ):姐姐。 ⑤理:梳理。⑥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⑦霍(huò)霍: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释义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自由朗读,理解文意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①阁:古代女子住的小楼。②著(zhuó):通“着”,穿。③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④帖,同“贴”。 ⑤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⑥火伴:古代军中的同伴。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释义任务4:请你按照出现相关的人物,梳理6段的情节,用原文回答。家 人出郭相扶将当户理红妆磨刀霍霍向猪羊脱我战时袍对镜帖花黄不知木兰是女郎木 兰伙 伴知识链接猜猜看:“花黄”是下面哪一种妆容?花钿花黄自由朗读,理解文意①扑朔(shuò):动弹。 ②迷离:眯着眼。③傍:靠近、临近。 ④走:跑。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释义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目标导学二梳理情节概括文意归纳总结,整理导图请你对照前面六段的情节思维导图,寻找缺失的内容。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归来见天子送儿还故乡战前战中战后木兰当户织惟闻女叹息可汗大点兵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从此替爷征开端原因结果出郭相扶将当户理红妆磨刀霍霍向猪羊脱我战时袍对镜帖花黄不知木兰是女郎家人木兰伙伴123456缺少第7段巧设情境,概括主旨情境1:小华读到诗歌的最后一段时,有一个疑问: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木兰从军”的故事,而诗歌的最后一段却说的是“兔子”的聪明机智,这是不是跑题了呀?请同学们大声齐读第七段,帮助小华解答这个疑惑。没有跑题。这一段看似与前面六段没有关系,实际上是对“木兰从军”的一个评价和总结。其中的“雄兔”和“雌兔”是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表现木兰的机智聪慧,回答了伙伴们的惊讶,也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颂之词。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这恰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解答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归来见天子送儿还故乡战前战中战后木兰当户织惟闻女叹息可汗大点兵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从此替爷征开端原因结果出郭相扶将当户理红妆磨刀霍霍向猪羊脱我战时袍对镜帖花黄不知木兰是女郎家人木兰伙伴12345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7学生补充第七段,完成思维导图巧设情境,概括主旨情境2:爱华中学文学社团将《木兰诗》改编成为一个情景剧,要面向全校学生表演,请你帮他们完成宣传海报中的中心内容。该剧是根据 (时期)的一首 (特点)诗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叫 的女孩,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 的品质、 的热情和 的精神。南北朝长篇叙事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勇敢善良保家卫国英勇无畏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目标导学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第二课时《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具有叙事性与抒情性结合的诗歌语言风格。学习叙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歌是什么意思?(1)在《木兰诗》中也有这样的“淡妆浓抹”,就是叙事的详略得当,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后面的表格。如果将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内容概括诗句详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忧父决心出征行军准备行军途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详写详写内容概括诗句详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凯旋换装作战经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详写略写学习叙事(2)这首诗歌的题材是战争,但却将木兰在战场上的厮杀和建立的功勋一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重点加以细致描述,这样安排有何妙处?从故事情节上来看,这样安排可以突出重点。本诗的重点是彰显木兰的美好品质,因而详写战前忧父,决心出征部分,更能突出木兰深明大义、孝敬父母、勇于担当的品格。妙处①从人物形象上看,这样安排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木兰从军,是家国的需要,突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但木兰毕竟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因此无论是写她织布,还是入闺房巧梳妆,都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突出了她的女儿情怀。妙处②学习叙事(2)这首诗歌的题材是战争,但却将木兰在战场上的厮杀和建立的功勋一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重点加以细致描述,这样安排有何妙处?从主题思想上看,隐含渴求和平的美好愿望。有关战争场景的描写几乎为零,而战争归来的场景确是十分的细致,说明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妙处③品味手法本诗语言“明快”而不呆板,具有浓烈的主观抒情性,主要体现在大量的铺排、反复、对偶、夸张和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上。(1)请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小组内讨论其表达效果,然后交流分享。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铺陈内容前后相承,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渲染了木兰归家时家人的喜悦。效果品味手法本诗语言“明快”而不呆板,具有浓烈的主观抒情性,主要体现在大量的铺排、反复、对偶、夸张和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上。(1)请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小组内讨论其表达效果,然后交流分享。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的词性也一致,“朔气”与“寒光”相对,“传”与“照”相对,“金柝”与“铁衣”相对,写出了战地生活的艰辛,衬托木兰的坚强。效果品味手法本诗语言“明快”而不呆板,具有浓烈的主观抒情性,主要体现在大量的铺排、反复、对偶、夸张和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上。(1)请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小组内讨论其表达效果,然后交流分享。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比喻新奇的比喻,诙谐生动,是对“火伴皆惊忙”的回答,充满了情味,有一种动人的情调,一种天真朴素的情趣。效果品味手法本诗语言“明快”而不呆板,具有浓烈的主观抒情性,主要体现在大量的铺排、反复、对偶、夸张和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上。(1)请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小组内讨论其表达效果,然后交流分享。“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强调军情之紧急突出路远行速可见战况之悲壮渲染木兰军功卓著效果品味描写情境3:当大家说完这些手法时,有一种藏在古诗词里的手法它不高兴了,为了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它主动“跳”了出来,要为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品味描写情境3:当大家说完这些手法时,有一种藏在古诗词里的手法它不高兴了,为了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它主动“跳”了出来,要为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互文,是修辞格中最顽皮的一员,经常在古诗文中嬉戏。伙伴们送我几个绰号——互辞、互参、互文见义。《汉典》中介绍我说“上下文互相阐发,互相补足”。我最大的本事就是隐身术,下面就让你见识一下。小心!别上当哟!品味描写我隐身在一个句子中,就有了单句互文。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你会不会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滩”?那可是望文生义了。实际上应该这样理解:烟雾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沙滩。隐身术一:单句互文偶句互文是我最拿手的隐身术,我躲藏在前后两个句子中,这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而且下句往往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例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这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归来,看到旧物时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激动。千万不要理解成“开东屋门,坐西屋床”,那就闹笑话了。隐身术二:偶句互文品味描写古诗文中常用到我,是因为有很好的表达效果。避免词语单调重复,增加文采。01含蓄凝练,耐人寻味,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02除了同句互文,其余的互文都要求对仗工整,形成了整齐对称的结构美。03品味描写(2)听完“互文”的自我介绍,聪明的你,还能从《木兰诗》中找出它的身影吗?写木兰梳妆打扮,表现木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赏析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品味描写(2)听完“互文”的自我介绍,聪明的你,还能从《木兰诗》中找出它的身影吗?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突出木兰的细心和为国作战的勇气。赏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品味描写(2)听完“互文”的自我介绍,聪明的你,还能从《木兰诗》中找出它的身影吗?将军和壮士经过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而归。“百战”“十年”形容身经百战,征战的时间很长,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衬托出木兰参军的艰辛和她的英勇、伟大。赏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小结北朝民歌《木兰诗》虽非“两汉”之作,但仍继承了乐府诗歌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的语言特点:质朴自然,叙事中含情;通俗明快,口语化问答;恣意奔放,极尽铺陈排比;骈散结合,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整首诗“民歌味”十足。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目标导学四体味形象厚植情怀探究形象有人说,木兰身上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有人说木兰身上有“人之行,莫大于孝”的美德,有人说木兰身上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名利,有人说木兰身上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果敢与勇毅,有人说木兰身上有“四海升平,万民欢乐”的祈盼安宁。请你联系材料,结合《木兰诗》中的木兰,说说人们喜欢木兰的缘由。她是千百年来勤劳善良、淳厚质朴、坚毅勇敢、勇于担当、机敏活泼的中国人民的化身。探究形象①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崇尚忠孝”的传统美德。木兰替父从军,既是对父亲的孝,也是对国家的忠,关爱亲人又热爱国家,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尊敬。探究形象②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木兰英勇善战,但不慕高官厚禄,功成身退,归隐故乡,换回女儿装,说明木兰打仗的原因是为了换取一方百姓安宁。探究形象③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毅。木兰是一个有血有肉、关爱双亲、多愁善感的普通人,同时她又敢于担当,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立下赫赫战功,身上有一股英雄豪气。中华民族自古从军征战的都是男人,木兰敢于打破传统,以女儿之身从军数年,让人刮目相看,真心敬佩。巧设情境,拓展延伸情境3:为了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电视台准备拍摄一部“巾帼英雄”宣传片,现面向社会征集候选人。请你从下面的备选人中,推荐两名(古今各一)你心中的“巾帼英雄”,并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知识链接花木兰秋 瑾刘胡兰黄文秀张桂梅屠呦呦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英勇杀敌,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战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张桂梅,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是你帮助千余名女生走出大山,圆了大学梦。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示例1:我推选的是花木兰和张桂梅。巾帼英雄花木兰张桂梅她本来是可以活的,却选择了死;她本来可以养尊处优,却选择了与封建家庭决裂。她,就是“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鉴湖女侠。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示例2:我推选的是秋瑾和黄文秀。巾帼英雄秋瑾黄文秀课堂小结铮铮铁骨,寸寸柔肠。中国女性吃苦耐劳,巾帼不让须眉。无论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刻,还是在建功新时代,她们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又有“人之行,莫大于孝”的美德;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名利,又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果敢与勇毅,只为天下清明、四海升平,只为人间烟火,万民康乐!布置作业把诗词唱出来版权声明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助你轻松驾驭每一堂课课题 木兰诗 课 型 新授课课 时 2课时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诗歌题材虽是战争,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学习本课,可以通过挖掘“木兰”这一典型形象的精神品质以及积极意义,引导学生立足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理解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忠孝”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感悟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于和平的向往,完成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这一任务。教学目标 1.诵读、翻译诗歌,梳理故事情节,理解诗歌主旨;2.学习本诗叙事有头有尾,详略得当和鲜明生动的描写方法;3.探究本诗的诗歌语言风格,了解诗中排比、对偶、夸张、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4.探究木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厚植家国情怀。教学重点 诵读、翻译诗歌,梳理故事情节,理解诗歌主旨;学习本诗具有叙事性与抒情性结合的诗歌语言风格。教学难点 探究木兰这一形象的积极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女儿替父从军,纵横沙场佑边疆,一寸江山不可让。”播放花木兰替父从军视频。一个巾帼英雄,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其实不仅在中国,美国的迪斯尼公司,还将她改编成了电影动画片,木兰的形象轰动了全世界。今天,我们就一同去探究这其中的原因吧!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作者资料】郭茂倩(1041—1099),北宋(朝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丰七年(1084)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诗歌背景】南北朝时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征兵现象屡见不鲜,人们根据所见所闻,创作了一个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后来经过加工,成为乐府民歌,于是便有了今日人们所传诵的《木兰诗》。这首诗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木兰代父从军和解甲还乡的经历。【文学常识】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一书中说:“北朝有《木兰诗》一篇,足够压倒南北朝全部士族诗人。”《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民间文学史上的“双璧”。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 梁鼓角横吹曲》。《乐府诗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全书共一百卷,分十二类,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中最完备的一部。【知识链接】猜猜看:“巾帼”原意是指:A.毛巾 B. 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饰物 C. 旗帜“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饰物。古代贵族妇女,常在祭祀大典时戴上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形似头巾,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就叫“巾帼”。 因此,人们用“巾帼英雄”代指那些为国为民不畏艰险、英勇奋斗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女英雄。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疏通文意1.听读课文,感知文意播放朗读音频。任务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明确:木兰替父从军。2.教师范读,划分节奏(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自由朗读,理解文意第一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①唧(jī )唧复唧唧: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②当(dāng)户织:对着门织布。③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④唯:只。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第二段: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①忆:思念。②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③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④大点兵:大规模征兵。⑤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⑥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⑦为:介词,为了。后省略宾语“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⑧市:买。⑨鞍(ān)马:马匹和乘马用具。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任务2:请你梳理1-2段的情节,找出“开端、原因、结果”, 画出思维导图。第三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①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②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③旦:早晨。辞:离开,辞行。④暮:夜晚。⑤溅(jiān)溅:水流声。⑥黑山:和下文的“燕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⑦但闻:只听见。⑧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⑨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到各地集市买骏马,马鞍和鞍下的垫子,马嚼子和缰绳,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第四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①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事。②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③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④金柝(tuò),古代军中白天用来做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⑤寒光:指清冷的月光。⑥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第五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①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殿堂。②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③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④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⑤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⑥不用:不为,不做。⑦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驰,赶马快跑。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任务3:请你按照“征战”的时间顺序,梳理3-5段的情节,用原文回答。第六段: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①郭:外城。②扶将:扶持。③将,助词。④姊(zǐ):姐姐。⑤理:梳理。⑥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⑦霍(huò)霍: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①阁:古代女子住的小楼。②著(zhuó):通“着”,穿。③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④帖,同“贴”。⑤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⑥火伴:古代军中的同伴。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任务4:请你按照出现相关的人物,梳理6段的情节,用原文回答。【知识链接】猜猜看:“花黄”是下面哪一种妆容?A. B.第七段: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①扑朔(shuò):动弹。②迷离:眯着眼。③傍:靠近、临近。④走:跑。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目标导学二:梳理情节,概括文意1. 归纳总结,整理导图请你对照前面六段的情节思维导图,寻找缺失的内容。②①③ ④ ⑤⑥明确:缺少第七段。2. 巧设情境,概括主旨情境1:小华读到诗歌的最后一段时,有一个疑问: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木兰从军”的故事,而诗歌的最后一段却说的是“兔子”的聪明机智,这是不是跑题了呀?请同学们大声齐读第七段,帮助小华解答这个疑惑。明确:没有跑题。这一段看似与前面六段没有关系,实际上是对“木兰从军”的一个评价和总结。其中的“雄兔”和“雌兔”是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表现木兰的机智聪慧,回答了伙伴们的惊讶,也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颂之词。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这恰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学生补充第七段,完成思维导图。②①③ ④ ⑤⑥⑦情境2:爱华中学情境文学社团将《木兰诗》改编成为一个情景剧,面向全校学生表演,请你帮他们完成宣传海报中的中心内容。参考内容格式:该剧是根据 (时期)的一首 (特点)诗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叫 (主角)的女孩, 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 的品质、 的热情和 的精神。明确:该剧是根据 南北朝 (时期)的一首 长篇叙事 (特点)诗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第二课时目标导学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具有叙事性与抒情性结合的诗歌语言风格。1.学习叙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歌是什么意思?明确:如果将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1)在《木兰诗》中也有这样的“淡妆浓抹”,就是叙事的详略得当,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概括 诗句 详略木兰忧父决心出征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详写行军准备行军途中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凯旋换装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作战经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略写(2)这首诗歌的题材是战争,但是将木兰在战场上的厮杀和建立的功勋一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重点加以细致描述,这样安排有何妙处呢?明确:①从故事情节上来看,这样安排可以突出重点。本诗的重点是彰显木兰的美好品质,因而详写战前忧父,决心出征部分,更能突出木兰深明大义、孝敬父母、勇于担当的品格。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这样安排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木兰从军,是家国的需要,突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但木兰毕竟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因此无论是写她织布,还是入闺房巧梳妆,都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突出了她的女儿情怀。③从主题思想上看,隐含渴求和平的美好愿望。有关战争场景的描写几乎为零,而战争归来的场景确是十分的细致,说明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品味手法本诗语言“明快”而不呆板,具有浓烈的主观抒情性,主要体现在大量的铺排、反复、对偶、夸张和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上。(1)请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小组内讨论其表达效果,然后交流分享。明确:①铺陈:“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内容前后相承,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渲染了木兰归家时家人的喜悦。②对偶: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的词性也一致,“朔气”与“寒光”相对,“传”与“照”相对,“金柝”与“铁衣”相对,写出了战地生活的艰辛,衬托木兰的坚强。③比喻: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新奇的比喻,诙谐生动,是对“火伴皆惊忙”的回答,充满了情味,有一种动人的情调,一种天真朴素的情趣。④夸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强调军情之紧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突出路远行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况之悲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渲染木兰军功卓著。情境3:当大家说完这些手法时,有一种藏在古诗词里的手法它不高兴了,为了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它主动“跳”了出来,要为大家做个自我介绍。播放“互文”视频。大家好!我是互文,是修辞格中最顽皮的一员,经常在古诗文中嬉戏。伙伴们送我几个绰号——互辞、互参、互文见义。《汉典》中介绍我说“上下文互相阐发,互相补足”。我最大的本事就是隐身术,下面就让你见识一下。小心!别上当哟!隐身术一:单句互文我隐身在一个句子中,就有了单句互文。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你会不会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滩”?那可是望文生义了。实际上应该这样理解:烟雾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沙滩。隐身术二:偶句互文偶句互文是我最拿手的隐身术,我躲藏在前后两个句子中,这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而且下句往往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例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这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归来,看到旧物时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激动。千万不要理解成“开东屋门,坐西屋床”,那就闹笑话了。古诗文中常用到我,是因为有很好的表达效果。①避免词语单调重复,增加文采。②含蓄凝练,耐人寻味,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③除了同句互文,其余的互文都要求对仗工整,形成了整齐对称的结构美。(2)听完“互文”的自我介绍,聪明的你,还能从《木兰诗》中找出它的身影吗?明确: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写木兰梳妆打扮,表现木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突出木兰的细心和为国作战的勇气。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军和壮士经过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而归。形容身经百战,征战的时间很长,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衬托出木兰参军的艰辛和她的英勇、伟大。小结:北朝民歌《木兰诗》虽非“两汉”之作,但仍继承了乐府诗歌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的语言特点:质朴自然,叙事中含情;通俗明快,口语化问答;恣意奔放,极尽铺陈排比;骈散结合,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整首诗“民歌味”十足。目标导学四:体味形象,厚植情怀1. 探究形象有人说,木兰身上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有人说木兰身上有“人之行,莫大于孝”的美德,有人说木兰身上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名利,有人说木兰身上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果敢与勇毅,有人说木兰身上有“四海升平,万民欢乐”的祈盼安宁。请你联系材料,结合《木兰诗》中的木兰,说说人们喜欢木兰的缘由。明确:她是千百年来勤劳善良、淳厚质朴、坚毅勇敢、勇于担当、机敏活泼的中国人民的化身。①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崇尚忠孝”的传统美德。木兰替父从军,既是对父亲的孝,也是对国家的忠,关爱亲人又热爱国家,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尊敬。②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木兰英勇善战,但不慕高官厚禄,功成身退,归隐故乡,换回女儿装,说明木兰打仗的原因是为了换取一方百姓安宁。③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毅。木兰是一个有血有肉、关爱双亲、多愁善感的普通人,同时她又敢于担当,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立下赫赫战功,身上有一股英雄豪气。中华民族自古从军征战的都是男人,木兰敢于打破传统,以女儿之身从军数年,让人刮目相看,真心敬佩。2. 巧设情境,拓展延伸【知识链接】情境1:为了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电视台准备拍摄一部“巾帼英雄”宣传片,现面向社会征集候选人。请你从下面的备选人中,推荐两名(古今各一)你心中的“巾帼英雄”,并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花木兰 秋瑾 刘胡兰 黄文秀 张桂梅 屠呦呦示例1:我推选的巾帼英雄是花木兰和张桂梅。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英勇杀敌,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战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张桂梅,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是你帮助千余名女生走出大山,圆了大学梦。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示例2:我推选的巾帼英雄是秋瑾和黄文秀。她本来是可以活的,却选择了死;她本来可以养尊处优,却选择了与封建家庭决裂。她,就是“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鉴湖女侠。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课堂结语铮铮铁骨,寸寸柔肠。中国女性吃苦耐劳,巾帼不让须眉。无论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刻,还是在建功新时代,她们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又有“人之行,莫大于孝”的美德;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名利,又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果敢与勇毅,只为天下清明、四海升平,只为人间烟火,万民康乐!布置作业把诗词唱出来播放《木兰诗》歌曲,学生学唱。可汗大点兵木兰当户织惟闻女叹息从此替爷征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结果原因开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归来见天子送儿还故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战后战中战前出郭相扶将当户理红妆磨刀霍霍向猪羊不知木兰是女郎脱我战时袍对镜帖花黄伙伴木兰家人可汗大点兵木兰当户织惟闻女叹息从此替爷征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结果原因开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归来见天子送儿还故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战后战中战前出郭相扶将当户理红妆磨刀霍霍向猪羊不知木兰是女郎脱我战时袍对镜帖花黄伙伴木兰家人可汗大点兵木兰当户织惟闻女叹息从此替爷征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结果原因开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归来见天子送儿还故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战后战中战前出郭相扶将当户理红妆磨刀霍霍向猪羊不知木兰是女郎脱我战时袍对镜帖花黄伙伴木兰家人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注意】字体安装之后必须要重启PPT,字体(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注意】字体安装之后也必须重启PPT。(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注意】转图片后,图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找不到这款字体了?!”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部编版 · 七年级语文下册北朝民歌核心素养诵读、翻译诗歌,梳理故事情节,理解诗歌主旨;学习本诗叙事有头有尾,详略得当和鲜明生动的描写方法;探究本诗的诗歌语言风格,了解诗中排比、对偶、夸张、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探究木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厚植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诵读、翻译诗歌,梳理故事情节,理解诗歌主重点 旨;学习本诗具有叙事性与抒情性结合的诗歌语言风格。难点 探究木兰这一形象的积极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情境导入挽月如长弓,西北射天狼。女儿戎装披战甲,纵横沙场佑边疆,一寸江山不可让。一个巾帼英雄,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其实不仅在中国,美国的迪斯尼公司,还将她改编成了电影动画片,木兰的形象轰动了全世界。今天,我们就一同去探究这其中的原因吧!部编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作者简介郭茂倩(1041—1099),北宋(朝代)郭茂倩 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丰七年( 1084)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创作背景南北朝时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征兵现象屡见不鲜,人们根据所见所闻,创作了一个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后来经过加工,成为乐府民歌,于是便有了今日人们所传诵的《木兰诗》。这首诗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木兰代父从军和解甲还乡的经历。文学常识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一书中说:“北朝有《木兰诗》一篇,足够压倒南北朝全部士族诗人。”《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民间文学史上的“双璧”。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 梁鼓角横吹曲》。《乐府诗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全书共一百卷,分十二类,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中最完备的一部。知识链接猜猜看:“巾帼”原意是指?A. 毛巾B. 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饰物C. 旗帜知识链接巾 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饰物。古代贵族妇女,常在祭祀大典时戴上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形似头巾,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就叫“巾帼”。 因此,人们用“巾帼英雄”代指那些为国为民不畏艰险、英勇奋斗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女英雄。目标导学一听读课文,感知文意任务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木兰替父从军教师范读,划分节奏唧唧 / 复唧唧,木兰 / 当户织。不闻 / 机杼声,唯闻 / 女叹息。问女 / 何所 / 思,问女 / 何所 / 忆。女亦 / 无所思,女亦 / 无所忆。昨夜 / 见军帖,可汗 / 大点兵,军书 / 十二卷,卷卷 / 有 / 爷名。阿爷 / 无大儿,木兰 / 无长兄,愿为 / 市鞍马,从此 / 替爷征。东市 / 买 / 骏马,西市 / 买 / 鞍鞯,南市 / 买 / 辔头,北市 / 买 / 长鞭。旦辞 / 爷娘去,暮宿 / 黄河边,不闻 / 爷娘 / 唤女声,但闻 / 黄河 / 流水鸣溅溅。旦辞 / 黄河去,暮至 / 黑山头,不闻 / 爷娘 / 唤女声,但闻 / 燕山胡骑 / 鸣啾啾。万里 / 赴戎机,关山 / 度若飞。朔气 / 传金柝,寒光 / 照铁衣。将军 /百战死,壮士 / 十年归。教师范读,划分节奏归来 / 见天子,天子 / 坐明堂。策勋 / 十二转,赏赐/ 百千强。可汗 / 问所欲,木兰 / 不用/尚书郎,愿驰 / 千里足,送儿 / 还故乡。爷娘 / 闻女来,出郭 / 相扶将;阿姊 / 闻妹来,当户/ 理红妆;小弟 /闻姊来,磨刀霍霍 / 向猪羊。开我 / 东阁门,坐我 / 西阁床,脱我 / 战时袍,著我 / 旧时裳,当窗/ 理云鬓,对镜 / 帖花黄。出门 / 看火伴,火伴 / 皆惊忙:同行 / 十二年,不知 / 木兰是 / 女郎。雄兔 / 脚扑朔,雌兔 / 眼迷离;双兔 / 傍地走,安能/ 辨我 / 是雄雌?自由朗读,理解文意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① 唧(jī )唧复唧唧: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② 当(dāng)户织:对着门织布。③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④ 唯:只。释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义 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自由朗读,理解文意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⑥①爷忆:思和念下文。 的 “ 阿 爷”一样,都指父亲。⑦②军为:帖(介词tiě,)为:了军。中后的省文略告宾。语“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⑧③可市汗:(买。kè h á n ):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⑨④鞍大(点ā兵n:)大马规:模马征匹兵和。乘 马 用 具 。⑤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自由朗读,理解文意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释 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义 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任务2:请你梳理1-2段的情节,找出“开端、原因、结果”,画出思维导图。可汗大点兵木兰当户织从此替爷征惟闻女叹息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开 端 结 果原 因自由朗读,理解文意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①⑥黑鞯(山j:iā和n)下:文马的鞍“下燕的山垫”子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 ④ 暮 : ⑦夜但晚闻。:只听见。⑧②胡辔骑(p(èjiì)头::胡驾人驭的牲战口马用。的胡嚼,子古、代笼对头北和方缰少绳数。民族⑤的溅称(呼jiā。n)溅:水流声。⑨③旦啾:(早jiū晨)。啾辞::马离叫开的,声辞音行。。自由朗读,理解文意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①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事。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②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释 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③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义④金甲柝。(t将uò士)们,经古过代军无中数白次天出用生来入做死饭的、夜战里斗用,来有打的更牺的牲器了具。,有的十⑤寒年光之:指后清得冷胜的而月归光。。⑥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自由朗读,理解文意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到早上各地辞集别黄市河买上骏路马,晚马上鞍和到鞍达下黑的山垫(子燕山,)马脚嚼子下和,缰听绳不见,父马母鞭呼。释唤早女上儿辞的别声父音母,上但路能,听晚到上燕宿山营胡在兵黄战河马边啾,啾听的不鸣见叫父声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义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自由朗读,理解文意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①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殿堂。②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③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④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自由朗读,理解文意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⑤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⑥不用:不为,不做。⑦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驰,赶马快跑。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释义 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任务2:请你按照“征战”的时间顺序,梳理3-5段的情节,用原文回答。旦辞爷娘去 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暮宿黄河边 关山度若飞 送儿还故乡战 前 战 中 战 后自由朗读,理解文意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①郭:外城父释 。母 听 说 女 儿 回 ②来扶了将,:互扶持相。搀 扶 着 出 城 (③迎将接:助木词兰。)。姐义④姊姐(听zǐ)说:妹姐妹姐回。来 了 , ⑤对理门:梳梳妆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⑥红了妆,(z霍h霍uā地ng磨)刀:杀指猪女子宰的羊艳。丽装束。⑦霍(huò)霍: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自由朗读,理解文意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①阁:古代打女开子我住闺的房小东楼面。的②著门(,z坐hu在ó)我:闺通房“西着面”的,床穿。上,脱去我打释③云仗鬓时(b穿ìn的)战:袍像云,那穿样上的我鬓姑发娘,的形衣容好裳看,的当头着发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义④帖美,的同“鬓贴发”,。对 着 ⑤镜花子黄在,额古上代贴妇好女的花一黄种。面出部门装去饰见物同。营的伙伴,⑥火伙伴伴:古们代都军很中吃的惊同,伴同。行 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任务4:请你按照出现相关的人物,梳理6段的情节,用原文回答。出郭相扶将脱我战时袍当户理红妆 不知木兰是女郎对镜帖花黄磨刀霍霍向猪羊家 人 木 兰 伙 伴知识链接猜猜看:“花黄”是下面哪一种妆容?花钿 花黄自由朗读,理解文意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①扑朔(shuò):动弹。 ②迷离:眯着眼。③傍:靠近、临近。 ④走:跑。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释义 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目标导学二归纳总结,整理导图请你对照前面六段的情节思维导图,寻找缺失的内容。1 3 6 出郭相扶将木兰当户织 旦辞爷娘去开端 战前 当户理红妆 家人惟闻女叹息 暮宿黄河边磨刀霍霍向猪羊2 4可汗 卷卷有爷名 万里赴戎机 脱我战时袍原因 战中 木兰大点兵 阿爷无大儿 关山度若飞 对镜帖花黄5归来见天子从此替爷征 结果 战后 不知木兰是女郎 伙伴送儿还故乡缺少第7段巧设情境,概括主旨情境1:小华读到诗歌的最后一段时,有一个疑问: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木兰从军”的故事,而诗歌的最后一段却说的是“兔子”的聪明机智,这是不是跑题了呀?请同学们大声齐读第七段,帮助小华解答这个疑惑。没有跑题。这一段看似与前面六段没有关系,实际上是对“木兰从军”的一个评价和总结。其中的“雄兔”和“雌兔”是个生动的解比喻,以此比喻表现木兰的机智聪慧,回答了伙伴们的惊讶,也是吟答唱者对木兰的赞颂之词。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这恰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学生补充第七段,完成思维导图1 3 6 出郭相扶将木兰当户织 旦辞爷娘去开端 战前 当户理红妆 家人惟闻女叹息 暮宿黄河边磨刀霍霍向猪羊2 4 7可汗 卷卷有爷名 万里赴戎机 脱我战双时兔袍傍地走原因 战中 木兰大点兵 阿爷无大儿 关山度若飞 对镜安帖能花辨黄我是雌雄5归来见天子从此替爷征 结果 战后 不知木兰是女郎 伙伴送儿还故乡巧设情境,概括主旨情境2:爱华中学文学社团将《木兰诗》改编成为一个情景剧,要面向全校学生表演,请你帮他们完成宣传海报中的中心内容。该剧是根据 南 北 朝 (时期)的一首 长 篇 叙 事 (特点)诗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叫 木 兰 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 功 勋 , 回 朝 后 不 愿 做 官 , 只 求 回 家 团 聚 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 勇 敢 善 良 的品质、保 家 卫 国 的热情和 英 勇 无 畏 的精神。目标导学三《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具有叙事性与抒情性结合的诗歌语言风格。学习叙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歌是什么意思?如果将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1)在《木兰诗》中也有这样的“淡妆浓抹”,就是叙事的详略得当,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后面的表格。内容概括 诗句 详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木兰忧父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 详写决心出征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行军准备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 详写行军途中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内容概括 诗句 详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凯旋换装 详写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作战经历 略写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学习叙事(2)这首诗歌的题材是战争,但却将木兰在战场上的厮杀和建立的功勋一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重点加以细致描述,这样安排有何妙处?妙 从故事情节上来看,这样安排可以突出重点。本诗的重点是彰显处 木兰的美好品质,因而详写战前忧父,决心出征部分,更能突出木兰① 深明大义、孝敬父母、勇于担当的品格。从人物形象上看,这样安排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木兰从军,妙是家国的需要,突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但木兰毕竟是一个普通人家处② 的女孩子,因此无论是写她织布,还是入闺房巧梳妆,都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突出了她的女儿情怀。学习叙事(2)这首诗歌的题材是战争,但却将木兰在战场上的厮杀和建立的功勋一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重点加以细致描述,这样安排有何妙处?从主题思想上看,隐含渴求和妙 平的美好愿望。有关战争场景的描处 写几乎为零,而战争归来的场景确③ 是十分的细致,说明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品味手法本诗语言“明快”而不呆板,具有浓烈的主观抒情性,主要体现在大量的铺排、反复、对偶、夸张和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上。(1)请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小组内讨论其表达效果,然后交流分享。铺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陈 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效 内容前后相承,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渲染了木兰归家时家果 人的喜悦。品味手法本诗语言“明快”而不呆板,具有浓烈的主观抒情性,主要体现在大量的铺排、反复、对偶、夸张和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上。(1)请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小组内讨论其表达效果,然后交流分享。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偶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的词性也一致,效果 “朔气”与“寒光”相对,“传”与“照”相对,“金柝”与“铁衣”相对,写出了战地生活的艰辛,衬托木兰的坚强。品味手法本诗语言“明快”而不呆板,具有浓烈的主观抒情性,主要体现在大量的铺排、反复、对偶、夸张和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上。(1)请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小组内讨论其表达效果,然后交流分享。比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喻效 新奇的比喻,诙谐生动,是对“火伴皆惊忙”的回答,充满果 了情味,有一种动人的情调,一种天真朴素的情趣。品味手法本诗语言“明快”而不呆板,具有浓烈的主观抒情性,主要体现在大量的铺排、反复、对偶、夸张和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上。(1)请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小组内讨论其表达效果,然后交流分享。“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强调军情之紧急夸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效 突出路远行速张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果 可见战况之悲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渲染木兰军功卓著品味描写情境3:当大家说完这些手法时,有一种藏在古诗词里的手法它不高兴了,为了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它主动“跳”了出来,要为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品味描写情境3:当大家说完这些手法时,有一种藏在古诗词里的手法它不高兴了,为了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它主动“跳”了出来,要为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互文,是修辞格中最顽皮的一员,经常在古诗文中嬉戏。伙伴们送我几个绰号——互辞、互参、互文见义。《汉典》中介绍我说“上下文互相阐发,互相补足”。我最大的本事就是隐身术,下面就让你见识一下。小心!别上当哟!品味描写隐身术一:单句互文我隐身在一个句子中,就有了单句互文。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你会不会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滩”?那可是望文生义了。实际上应该这样理解:烟雾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沙滩。隐身术二:偶句互文偶句互文是我最拿手的隐身术,我躲藏在前后两个句子中,这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而且下句往往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例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这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归来,看到旧物时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激动。千万不要理解成“开东屋门,坐西屋床”,那就闹笑话了。品味描写古诗文中常用到我,是因为有很好的表达效果。01 避免词语单调重复,增加文采。02 含蓄凝练,耐人寻味,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除了同句互文,其余的互文都要求对仗工整,03形成了整齐对称的结构美。品味描写(2)听完“互文”的自我介绍,聪明的你,还能从《木兰诗》中找出它的身影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赏 写木兰梳妆打扮,表现析 木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品味描写(2)听完“互文”的自我介绍,聪明的你,还能从《木兰诗》中找出它的身影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赏 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突出析 木兰的细心和为国作战的勇气。品味描写(2)听完“互文”的自我介绍,聪明的你,还能从《木兰诗》中找出它的身影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和壮士经过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而赏析 归。“百战”“十年”形容身经百战,征战的时间很长,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衬托出木兰参军的艰辛和她的英勇、伟大。小结北朝民歌《木兰诗》虽非“两汉”之作,但仍继承了乐府诗歌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的语言特点:质朴自然,叙事中含情;通俗明快,口语化问答;恣意奔放,极尽铺陈排比;骈散结合,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整首诗“民歌味”十足。目标导学四探究形象有人说,木兰身上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有人说木兰身上有“人之行,莫大于孝”的美德,有人说木兰身上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名利,有人说木兰身上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果敢与勇毅,有人说木兰身上有“四海升平,万民欢乐”的祈盼安宁。请你联系材料,结合《木兰诗》中的木兰,说说人们喜欢木兰的缘由。她是千百年来勤劳善良、淳厚质朴、坚毅勇敢、勇于担当、机敏活泼的中国人民的化身。探究形象①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崇尚忠孝”的传统美德。木兰替父从军,既是对父亲的孝,也是对国家的忠,关爱亲人又热爱国家,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尊敬。探究形象②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木兰英勇善战,但不慕高官厚禄,功成身退,归隐故乡,换回女儿装,说明木兰打仗的原因是为了换取一方百姓安宁。探究形象③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毅。木兰是一个有血有肉、关爱双亲、多愁善感的普通人,同时她又敢于担当,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立下赫赫战功,身上有一股英雄豪气。中华民族自古从军征战的都是男人,木兰敢于打破传统,以女儿之身从军数年,让人刮目相看,真心敬佩。巧设情境,拓展延伸知识链接情境3:为了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电视台准备拍摄一部“巾 花木兰 秋 瑾帼英雄”宣传片,现面向社会征集候选人。请你从下面的备选人 刘胡兰 黄文秀中,推荐两名(古今各一)你心张桂梅 屠呦呦中的“巾帼英雄”,并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巾帼英雄花示例1:我推选的是花木兰和张桂梅。 木兰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英勇杀敌,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战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张桂梅,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是你 张帮助千余名女生走出大山,圆了大学梦。不惧 桂梅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巾帼英雄秋示例2:我推选的是秋瑾和黄文秀。 瑾她本来是可以活的,却选择了死;她本来可以养尊处优,却选择了与封建家庭决裂。她,就是“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鉴湖女侠。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 黄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 秀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课堂小结铮铮铁骨,寸寸柔肠。中国女性吃苦耐劳,巾帼不让须眉。无论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刻,还是在建功新时代,她们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又有“人之行,莫大于孝”的美德;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名利,又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果敢与勇毅,只为天下清明、四海升平,只为人间烟火,万民康乐!布置作业把诗词唱出来版权声明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木兰诗》教学设计(资源版权归属“松鼠语文”,只提供个人使用,请勿私自传播,违者必究).doc 《木兰诗》(资源版权归属“松鼠语文”,只提供个人使用,请勿私自传播,违者必究).pdf 《木兰诗》(资源版权归属“松鼠语文”,只提供个人使用,请勿私自传播,违者必究).pptx P12 听读课文.mp3 P4 木兰诗视频.mp4 P45 互文.mp4 P64 木兰诗歌唱出来.mp4 【松鼠课堂】字体安装说明书.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