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节 谋求互利共赢课标·要求 1.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领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2.了解主要国际组织,理解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意义素养·导航 政治认同:关心时事,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责任意识:关心公共事务,关心国家发展和前途命运一、应对全球性问题1. 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命运共同体 (3)没有哪个国家能够 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4)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5)采取 ,承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独自应对 共同行动 共同责任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1)政治方面:坚持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2)安全方面:坚持 ,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3)经济方面: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 的世界。(4)文化方面:坚持 ,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5)环境方面:坚持 ,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对话协商 共建共享 共同繁荣 交流互鉴 绿色低碳 3. 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哪些贡献?中国积极开展 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中国特色 二、关心共同命运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国家角度:①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②各国要一致行动。(2)人民角度:①各国人民要相互信任、 和共同担当。②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既要善待自己,又要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快乐,看到生命中共同的渴望,增进 。③我们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交汇点 守望相助 包容与合作 一、选择题(共30分)知识点一 应对全球性问题( C )1. 当今世界,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这告诉我们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②要坚持对话协商,进一步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C③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④面对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2.(2023江西)中国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指明实现共同安全、普遍安全的正确方向。中国迈向现代化,为世界和平稳定带来更多确定性。材料体现出中国A. 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 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C. 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D. 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最重要力量A( A )3.2023年10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纪念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提出10周年国际研讨会发表书面致辞时指出,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10年来,中国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由此可见我国AA. 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B. 坚持弘扬公平、科学、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C. 已经成为了全球发展的主导者、国际规则的制定者D. 践行多边主义,得到了世界所有国家的支持和认同【题3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这说明我国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A项说法正确;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B项说法错误;我国积极推动世界发展,但并不是全球发展的主导者,C项说法错误;“所有”说法过于绝对,D项说法错误。故选A。( D )4.当地时间2024年2月26日至3月1日,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主题为“采取有效、包容和可持续的多边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4 000多名各国代表出席,共商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全球环境治理问题。该会议的召开体现了世界各国A.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B.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C.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D.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D( B )5.对下框的时事进行概括,最适合的主题是2023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平主席发表《坚守初心 团结合作 携手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的讲话,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共同繁荣。12月2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本次会议以“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A.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 合作共赢,共同发展C. 绿色低碳,清洁美丽 D. 对话协商,兼收并蓄B( C )6.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中美元首在旧金山会晤并进行了深度交流,进一步探讨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此次会晤,双方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惠基础上,探讨了各领域对话合作,在政治外交、人文交流、全球治理、军事安全等领域达成了20多项共识。这说明A. 国际形势恶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B. 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C. 中美两国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D. 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C【题6解析】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探讨了各领域对话合作,在政治外交、人文交流、全球治理、军事安全等领域达成了20多项共识,这说明中美两国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C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B、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知识点二 关心共同命运( B )7. 电影《流浪地球2》中,面对全球性灾难,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努力自救。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看,这启示各国人民面对全球性问题应A. 事不关己,谋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B. 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C. 加强国际合作,避免国际竞争D. 树立全球意识,珍爱世界和平B( B )8.(素养题·健全人格)2024年1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伊朗发生严重恐怖袭击事件向伊朗总统莱希致慰问电。“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诚挚慰问。”这体现了习近平主席①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取向 ②增进包容与合作的思想高度③“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品格 ④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的胸怀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题8解析】本题考查关心共同命运。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伊朗严重恐怖袭击事件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诚挚慰问。这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取向和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的胸怀,①④说法正确;②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 B )9.(素养题·责任意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的“北外模拟联合国联盟”中,同学们以外交官的身份探讨国际政治与热点问题,用中文、英文及其他联合国官方语言进行演讲、辩论、写作和合作交流。参加该活动要求同学们①关注世界发展,关心人类命运 ②了解国际问题,形成积极态度③抛弃国家观念,培养全球意识 ④了解外国文化,遵循交往规范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B( A )10.关心人类命运,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方法,培养相应的能力。下列做法可取的是A. 学习本国文化,积极参与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活动B. 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态度必须坚定C. 努力学习外语,把出国当作自己学习的终极目标D. 坚定维护本国文化,坚决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A二、非选择题(14分)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2011年“3·11”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堆芯熔毁、放射性物质外泄,产生了大量核污染水。日本政府对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的正当合理关切充耳不闻,一意孤行地宣布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内上百万吨核污染水经处理并稀释后排放入海。但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2024年2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日方排海计划长达30年甚至更久,日方能否确保在未来的排放管理当中做到安全可靠?福岛核污染水净化装置和排海设施能否长期稳定有效运行?我们有理由对此感到担忧,要画一个巨大的问号。我们敦促日方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全面配合建立周边邻国等利益攸关方实质参与独立有效的长期国际监测安排,切实防止排海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1)为什么说“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6分)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②海洋污染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甚至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是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6分,每点2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各国应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核污染水的问题。(8分)日本:①日本政府应认识到核污染水是全球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对应全球性挑战,应坚持与其他国家对话协商解决核污染水问题。②日本政府官员要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看到生命中共同的渴望,增进包容与合作。(4分,每点2分)其他各国:①敦促日方,切实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②各国应该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保护海洋环境,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4分,每点2分)一、常考材料归纳习近平讲话材料材料解读:此类材料一般会选取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发表的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的重要讲话,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在国际上的立场和观点,树立关注国际事务的意识。本节一般以此类材料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及做法。2023年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30年来,我们弘扬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伙伴精神。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们要秉持亚太经合组织初心,推动亚太合作再出发。这表明( D )A. 国际经济安全危机已经化解B. 中国已能够主导国际经济格局C. 中国积极主动谋求自身发展D. 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点拨 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题干中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内容表明我国坚持合作共赢,致力于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国际经济安全危机仍然存在,A项说法错误;中国不能“主导国际经济格局”,B项说法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共同发展而非自身发展,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直击易错易混1. 面对全球性问题,各国应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团结应对。2. 由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一致认同,不是各个国家都认同)。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就是要寻找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不能说追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