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讲 地球和宇宙考点一 太阳 2考点二 月球 2考点三 地球自转现象 3考点四 昼夜交替 3考点五 地球的公转 3考点六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4考点七 昼夜长短变化 4考点八 月相 5考点九 日食 5考点十 月食 5考点十一 太阳系的组成 6考点十二 行星及其卫星 6考点十三 小行星和彗星 6考点十四 星座 6考点十五 银河系和宇宙 6题型1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 7题型2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 8题型3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10题型4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10题型5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11题型6月球的概况 12题型7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 14题型8月相变化规律 14题型9太阳系的组成 16题型10星空和星座 19题型1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20题型1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2题型13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24考点一 太阳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太阳表面经常发生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黑子: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释放巨大能量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太阳风: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日冕层,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粒子流。可能在两极形成极光。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从2009年开始为第24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增强时可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信(如电视、调频广播、军事通信等);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会损伤人们的皮肤;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会影响到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等考点二 月球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本身并不发光,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月球的大小: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地球直径的3/11;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月球的地形地貌月陆和月海: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月陆),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限地带(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环形山:即月坑,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是陨石撞击和火山活动的产物人类探索月球: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我国致力于登月技术的研究,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系列卫星考点三 地球自转现象定义: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产生的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考点四 昼夜交替昼夜交替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使地球上有了昼夜之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周期:约为24小时晨昏线(圈)定义: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昼夜半球方向法: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考点五 地球的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365.2422天)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之间总保持66.5°的夹角,并且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变化,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考点六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指太阳光和地面之间的夹角。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在一日内,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时,太阳光和地面夹角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而不同;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其中,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大,冬季较小。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纬23.5°);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纬23.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上图1);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在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考点七 昼夜长短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原因: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冬夏两季昼夜长短不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日期 直射点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夏至日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冬至日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 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春秋分日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点周围极昼; 南极点周围极夜秋分日至春分日 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短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点周围极夜; 南极点周围极昼考点八 月相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原因: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考点九 日食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日食日食形成原因: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运动,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日食的类型日偏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时,出现日偏食(半影区)日环食: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时,出现日环食(伪本影区)日全食:太阳完全被遮住时,出现日全食(本影区)日食发生时间:每月农历初一,但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考点十 月食月食:有时候月面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称为月食月食的形成原因: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在背对太阳的方向会产生一条地球的影子,当月球进入地球影子的不同位置时,就产生月食现象月食的类型月全食:是指月球全部进入地球影子而变暗的现象月偏食:是指月球部分进入地球影子而变暗的现象月食发生时间:每月农历十五、十六,但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考点十一 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远近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考点十二 行星及其卫星行星:行星是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星球,如太阳系八大行星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球状天体,如月球考点十三 小行星和彗星小行星:小行星是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直径在数米到数百千米不等。小行星带大部分集中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彗星: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朝向:背向太阳)三部分组成流星现象: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陨星及陨石: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考点十四 星座著名星座:国际上把天空划分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著名星座有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猎户座、天鹅座等星等:星等表示星星的明暗程度,星等越小星越亮。6等星是肉眼所能看到的最暗的星,太阳的亮度为﹣27.6星等考点十五 银河系和宇宙银河系:银河系由众多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为3万光年。银河系的形状,侧视像是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铁饼,俯视像是一个大漩涡河外星系:银河系外存在着大约千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这些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阔无垠的宇宙(宇宙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地球月球)题型1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1.(2023春 下城区校级期中)在地球赤道上空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日落1小时后,可以在A点正上方看到它。则图中能反映出该现象的是(图中半圆表示地球,圆中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A. B.C. D.【解答】解:地球自西向东转,日落时,太阳在地球转动方向的后方,这样,排除CD;能见到卫星,是太阳光照射到了卫星上,卫星反射太阳光,所以,阳光照射到卫星,传播方向从太阳到卫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022春 萧山区月考)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B.C. D.【解答】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故选:B。3.(2022春 南浔区期末)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365.2422天,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7.3天。根据表中数据,下列最符合事实的是( )地球 月球年龄 45亿年 45亿年自转周期 24小时 27.3天表面积 5.1×108km2 3.8×107km2周长 4007.5km 10927kmA.地球的一月是月球的一年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相等C.月球绕轴自转的周期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相等D.地球和月球白天的长度相等【解答】解:地球的一月为30天左右;而月球的一年应为27.3天,故A错误。月球的自转周期为27.3天,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7.3天,故B正确。月球绕轴自转的周期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等,故C错误。月球上的一个白天比地球上两个星期还长,一个夜晚也有地球上的两个多星期长,故D错误。故选:B。题型2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4.(2022 拱墅区一模)地球在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会在地球表面有规律的南北移动。能表示2022年夏至日(6月21日)太阳光(图中用箭头表示)照射情况的是( )A. B.C. D.【解答】解:2022年夏至日(6月21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读图可知,A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022年夏至日(6月21日)的太阳直射状况与A图相吻合。故选:A。5.(2023 拱墅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①→②→③→④绕着太阳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B.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C.6月21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④D.地球从①处运行到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动【解答】解: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6月21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②;地球从①处运行到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故选:D。题型3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6.(2023春 拱墅区期末)天亮前后,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启明星”缓缓升起;而在黄昏时分,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长庚星”缓缓沉落;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地球、金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及轨道如图所示,图中a、b均为金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为“启明星”,出现在东面天空B.b为“启明星”,出现在西面天空C.a为“长庚星”,出现在西面天空D.b为“长庚星”,出现在东面天空【解答】解:“启明星”和“长庚星”其实是金星在轨道上的不同位置,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启明星在地球的东面天空,a是启明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题型4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7.(2022春 丽水期末)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丽水夏季昼长夜短B.丽水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C.丽水白天和黑夜更替一次时间约为24小时D.丽水中学生早读时,新疆中学生还在睡觉【解答】解:丽水夏季昼长夜短是地球公转运动形成的,选项BCD中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运动形成的。故选:A。题型5太阳的结构与概况8.(2023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科幻片《流浪地球》震撼了广大观众,故事中太阳由于某些原因提前步入晚年,而现实中的太阳大概还有50亿年的寿命。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气态球体B.日珥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最主要标志C.太阳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恒星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气体斑块【解答】解: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气态球体,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B、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最主要标志,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气体斑块,由于其温度比周围温度低,显得黑,所以被称为黑子,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9.(2023秋 北仑区期末)我国古书曾记载有“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古书记载中所提到的太阳活动及其产生的太阳圈层是( )A.耀斑,色球层 B.太阳黑子,光球层C.日珥,日冕层 D.太阳黑子,色球层【解答】解:黑气大如钱说的是黑子,是因为其温度比周围的温度低,显得黑。太阳黑子分布在光球层,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2023春 长兴县期末)2022年10月9日,“夸父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其科学目标为“一磁两暴”:即同时观测太阳磁场和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彼此关联,同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持。“夸父一号”迄今已观测到200多个太阳耀斑,耀斑发生在太阳的( )A.日核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解答】解:根据课本内容可知,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2022春 定海区期末)如图,太阳和月球分别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和卫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时所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大气层,耀斑发生在光球层B.月球表面有许多较暗的区域,是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C.月球表面有许多由于火山喷发和小天体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山D.太阳的质量比月球要大得多,但是体积和月球相近【解答】解:A、肉眼可以看见的是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A不符合题意。B、月亮主要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那些“高原”地区反射光的能力强,看上去就明亮,那些“平原”地区反射光的能力弱,看上去就比较暗了,B不符合题意。C、月球表面有许多由于火山喷发和小天体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山,C符合题意。D、太阳的质量和体积都比月球要大得多,D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型6月球的概况12.(2023春 西湖区月考)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我国始终致力于探月和深空探测领域,以期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作出中国贡献。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月球是一颗行星,本身不能发光B.在月球上,宇航员可做到的活动之一是放风筝C.火星是固体星球,其表面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D.“天问一号”探测器到达火星说明其已能离开太阳系【解答】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而不是行星,A错误。月球的质量和体积小,没有大气,不能放风筝,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星是固体星球,其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氩,此外还有少量的氧和水蒸气,C正确。火星属于太阳系,所以“天问一号”探测器到达火星并未离开太阳系,D错误。故选:C。13.(2023春 衢江区期末)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航天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仍能看到天上的太阳,其他周围的景象应是( )A.一片黑夜,不能看见星星B.一片黑夜,能看见星星C.一片明亮,无法看见星星D.一片蓝色的天,能看见地球和星星【解答】解:当太阳照在月球上时,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没有了光发生反射的物质,也就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周围一片黑暗;只有太阳光或星光直线传播到得地方是亮的,所以能够看到星光;由此可知航天员登上月球后,抬头可看见天上的太阳,但周围的景象是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2023春 南浔区期末)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着陆,并传回着陆影像图。下列有关月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B.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由古老的火山喷发形成的C.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300℃左右D.月球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解答】解: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因此失去大气层的保护,陨石等容易撞击月球表面,造成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形成;大气层能够调节气温,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因此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很大月;球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ACD正确;公认的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原因是陨石撞击,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洗刷与激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至今,这是目前公认的环形山的成因,B错误。故选:B。题型7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15.(2023春 开化县期末)善于观察的小科同学发现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不同时间的长短和位置是不同的。为了探究杆影的变化规律,小科分别在夏季和冬季的某日正午测量影子的长度。(1)图1中的影子表示夏季的是 。(2)衢州市冬至日,旗杆杆顶O点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的是图2中的 (填写字母)。【解答】解:(1)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图1中甲为冬季影子,乙为夏季影子;(2)衢州市在浙江省,在北纬30°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北纬30°南部,所以衢州市的一天中,早上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所以一天中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是西北一正北一东北,故A正确。故答案为:(1)乙;(2)A。题型8月相变化规律16.(2023春 拱墅区期末)太阳、地球和月球在某两天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 )A.月球在A位置时的月相是满月B.月球在B位置时的月相是下弦月C.月球在A位置时可能出现月食现象D.月球在B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现象【解答】解:A、月球在A位置时,日月地位于同一直线且月球位于中间,则可能为日食,为新月,不符合题意。B、月球在B位置时的月相是下弦月,符合题意。C、月球在A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现象,不符合题意。D、月球在B位置时不可能出现日食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17.(2022春 金东区期末)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一轮“超级月亮”于6月14日(农历五月十六)现身夜空,这也是本年度“第二大满月”。只要天气晴好,我国各地公众均可欣赏到一轮珠圆玉润的大月亮,如一个精美的白玉盘高悬在天空。出现“超级满月”当天,月球的位置处于图中的(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解答】月相为满月时,太阳、地球的位置关系为:太阳﹣地球﹣月球,且三者基本上为直线排列,根据图中四个字母标的位置可知,C位置可选;故选:C。18.(2023春 温州期末)日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为探究日食形成原因,小红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如图)。模拟月球的M球从A处运动至B处的过程中,模拟太阳的N球会被遮挡。(1)从实验中可判断:发生日食时,当天的月相为 。(2)为使作品量规中的“比例大小”指标能达到优秀等级,小红需查阅的数据有 (列举两项)。(3)小红演示模型后,老师指出该作品只演示了日全食,“模型演示”指标为待改进等级。为使“模型演示”评价指标至少能达到合格等级,请写出演示日环食的具体操作: 。日食成因模拟实验评价量规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优秀 合格 待改进比例大小 能较好模拟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关系 能模拟出日地月部分比例大小关系 未能模拟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关系日食过程 能清晰反应出日食起始于太阳西侧,结束于东侧 能反应出日食部分过程 未能模拟出日食过程模型演示 能模拟3种不同类型日食,如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能模拟2种不同类型日食,如日全食、日环食 只能模拟1种类型日食,如日全食【解答】解:(1)人代表地球,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此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所以此时的月相是新月。( 2)为使作品量规中的“比例大小”指标能达到优秀等级,小红需查阅的数据有月球直径、太阳直径。( 3 )目前,可以模拟出日全食,当演示日环食时,可将M球适当远离观察者,靠近N球,此时可以模拟出日全食和日环食两种类型的日食现象,属于合格的评价范围。故答案为:(1)新月(2)月球直径、太阳直径(3)演示日环食时,可将M球适当远离观察者,靠近N球题型9太阳系的组成19.(2023春 上虞区期末)小明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如表信息,对太阳系中的行星运行周期进行了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行星 直径(千米) 自转周期(以地球上的“天”为单位) 公转周期(以地球上的“年”为单位)水星 4878 59 0.24金星 12104 243 0.62地球 12756 1 1火星 6794 1.03 1.9A.行星直径越大,自转周期越长B.行星直径越大,公转周期越长C.行星距离太阳越远,自转周期越长D.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解答】解:引力影响公转的速度,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受到的引力越大,所以当行星离太阳近时公转就越快,故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故D正确。故选:D。20.(2022春 婺城区期末)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如图数码代表的行星中,能产生“凌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答】解:根据题目提示“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再结合太阳与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太阳、水、金、地、火、木、土星等,则只有水和金星可能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所以在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①水星凌日。故选:A。21.(2022春 乐清市期末)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如表所示:行星名称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距离(天文单位) 0.39 0.72 1.00 1.52 5.21 9.58 19.18 30.13据此推测小行星带到太阳的距离可能是( )A.0.80天文单位 B.1.20天文单位C.2.80天文单位 D.7.20天文单位【解答】解: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天体,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火星到太阳的距离1.52个天文单位,木星到太阳的距离是5.21天文单位,选项中在此范围的是2.80天文单位,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2022春 滨江区期末)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平原南部。火星与地球邻近且环境最为相似,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火星上的重力约为地球的0.36倍,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火星自西向东自转B.火星的一昼夜时间是地球一昼夜时间的二倍C.在火星上可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D.如果火星车质量为240kg,那么他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是864N【解答】A、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火星的自转方向与地球相近,也是自西向东,故A正确;B、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故火星上一天与地球上一天相近。故B错误;C、火星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故C正确;D、质量为240kg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2400牛,火星上的重力约为地球的0.36倍,故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为2400牛*0.36=864牛,故D正确。故选:B。23.(2023春 东阳市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火星是和地球最相像的一颗行星,所处的位置在如图甲所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中的某个位置。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测的最近的行星,表层具有与地球相近的环境。材料二:由于不同星球的质量和半径各不相同,所以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并不相等。下表是质量为1千克的物质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星球 月球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重力(牛) 1.62 3.60 8.50 9.80 3.76 22.9 9.05 8.30 1300材料三:带着移居火星生活,实现人类真正走出地球的梦想,“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成功在火星着陆。如图乙所示是质量为5000千克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利用YF﹣3型变推力发动机在火星上空悬停的情景。(1)在太阳系局部示意图中,表示火星位置的是 。(填序号)(2)结合材料二的信息,计算地球上重力为588牛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受的重力是多少?(3)“天问一号”在火星上空悬停时,“天问一号”受到的推力是多少牛?【解答】解:(1)根据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是在④位置;(2)地球上重力为588牛的宇航员的质量m60kg;登上月球后所受的重力G月=m×g月=60kg×1.62N/kg=97.2N;(3))“天问一号”在火星上空悬停时,“天问一号”受到的推力与重力平衡,则F=G=mg火=5000kg×3.76N/kg=18800N。故答案为:(1)④;(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受的重力是97.2N;(3)天问一号”受到的推力是18800N。题型10星空和星座24.(2022春 湖州期末)宇宙中有闪烁的恒星、移动的行星、圆缺变化的月亮、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尾巴的彗星,还有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晚上北半球指北的最佳参照物是北斗星B.晴朗的夜晚,我们看到的星星多数是恒星C.天体系统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宇宙﹣太阳系﹣银河系D.北斗七星都在同一星座,因为它们距离地球一样远【解答】解:北极星是一颗恒星,在北半球。北极星是最重要的一颗指示方向的星体,晴朗夜晚,它在群星中最亮,最易找到。凡是选作参照物的物体都认为其是静止的,所以北极星是空中指示方向最好的参照物,故A错误;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星多数是恒星。恒星会自己发光,亮度高,太阳系之外的我们所能看得到的只能是恒星,故B正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故C错误;北斗七星属大熊座的一部分,但是距离地球不一样远,故D错误。故选:B。题型1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25.(2023春 西湖区校级月考)探测火星是近几年的热潮,相继有“火星快车”“机遇号”“勇气号”飞临火星上空和登陆火星,使人们对火星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火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95%),还有少量氮气、氩气,大气压为6~7百帕,火星有自转和公转,火星上温度极低,为﹣5℃至﹣90℃之间,火星上已发现有液态水存在过的证据,根据以上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火星大气中无法传播B.因为没有氧气火星上一定没有任何生命C.声音在火星大气中可以传播D.火星上不会形成风【解答】解: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火星大气中传播,故A错误;B、人没有氧气不能存活,但并不是所有生命的存在都需要氧气,如植物主要吸入二氧化碳,火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95%),还有少量氮气、氩气,所以可以有植物生存,故B错误;C、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火星上有气体存在,故声音可以在火星大气中传播,故C正确;D、气体流动形成风,火星上有气体,就会有流动,就会形成风,故D错误。故选:C。26.(2023春 新昌县期末)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这是中国航天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请回答:(1)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测的最近的 (选填“卫星”、“行星”或“恒星”)。(2)“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有降落伞减速和动力减速等过程。①能采用降落伞减速,说明火星表面 (选填“有”或“没有”)大气。②动力减速采用喷气方式,利用了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原理。(3)“天问一号”探测器离开地球到达火星,其已经离开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宇宙(4)“祝融号”火星车共有6个车轮,每个车轮做得比较宽大,表面凹凸不平,如图所示。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车轮这样设计的科学道理。【解答】解:(1)火星是一颗行星。(2)降落伞减速利用了大气的阻力,说明火星上有大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探测器喷出气体,喷出的气体给探测器一个反射的阻力使其减速。(3)地球和火星都在太阳系中,火星不在地月系中,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第属于宇宙,故天问一号”探测器离开地球到达火星,其已经离开地月系,尚未离开太阳系。(4)火星车的车轮做得比较宽大,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能够减小压强,防止火星车陷入火星表面;车轮表面凹凸不平,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从而有利于火星车在火星表面上行驶。故答案为:(1)行星;(2)①有;②相互;(3)A;(4)火星车的车轮做得比较宽大,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能够减小压强,防止火星车陷入火星表面;车轮表面凹凸不平,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从而有利于火星车在火星表面上行驶。27.(2023春 金东区期末)随着“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再创辉煌。近年来,除了“神舟”外,还有“天宫”“嫦娥”“祝融”“羲和”“夸父”等一系列华夏神话名词从梦想照进现实,也在不断缔造出新的太空神话。请在回顾我国航天成就的同时按要求回答问题:(1)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火星,开启火星之旅。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地球的另一个近邻是 ;(填行星名称)(2)继2021年成功发射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后,2022年10月又成功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它们的重要使命是研究人类唯一可以依靠的宝贵 星——太阳,我国已正式迈入探日时代;(3)21世纪以来,全球仅有我国“嫦娥”系列成功着陆月球。目前,“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仍在月球背面超期工作,为人类不断揭示月背的奥秘。在地球上,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利用高倍天文望远镜观察到正在工作的“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4)今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又一批航天员顺利入驻“天宫”空间站。小溪判断“天宫”在绕地球匀速运行过程中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作用,其理由是 。【解答】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除火星外,地球的另一个近邻行星是金星。(2)太阳是一颗恒星。(3)月球的正面始终对着地球,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月球背面的情况。(4)“天宫”在绕地球匀速运行过程中,方向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其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答案为:(1)金星;(2)恒;(3)不能;(4)由于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其受到非平衡力作用。题型1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8.(2023春 温州期末)二十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小明查阅资料,利用温州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38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85度,制作了“二十四节气观测仪”(如甲图),圭上刻度如乙图。回答下面问题。下列关于该“观测仪”的使用说明不合理的是( )A.使用时间:需在观测日的正午使用B.使用地点:温州及与温州同一纬度地区C.摆放位置:圭表南北放置,圭在表的南侧D.组装要求:圭放置在水平面,表与圭垂直【解答】解:A.根据正午日景投射在圭面上的影长,来定二十四节气,因此使用时间需在观测日的正午使用,故A正确;B.“二十四节气观测仪”使用地点需要在一纬度地区,故B正确;C.圭平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故C错误;D.圭放置在水平面,表与圭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故D正确;故选:C。29.(2022春 金东区期末)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和地球赤道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太阳直射点随公转面移动的原因。据科学家观察发现,黄赤交角在缓慢减小,下列描述的变化,不会出现的是( )A.热带范围增大B.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缩小C.金华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将变小D.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将变大【解答】A.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必定向高纬度移动,地球上能被太阳直射的范围扩大,被太阳直射的范围扩大,热带范围就必然扩大,因此.黄赤交角在缓慢减小,热带范围不会扩大,符合题意;B.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黄赤交角在缓慢减小,太阳直射的范围变小,不符合题意;C.黄赤交角在缓慢减小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将变小,金华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将变小,不符合题意;D.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与黄赤角互余,当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变大时,黄赤交角就相应的变小。黄赤交角在缓慢减小,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将变大,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型13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30.(2023春 金华期末)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天体又组成了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1)图中的大圆、中圆、小圆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2)从地球上看,金星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相位变化),而且相位变化与月球相似。①某研究人员利用仪器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的位置应该在图(a)中 处;②在观察金星相位时,使用装有巴德膜的望远镜可避免人眼被太阳的强光损伤。其原理如图(b)所示:大部分光在巴德膜表面发生反射,只有少部分光发生折射进入人眼。此人眼应在图中 处观察金星(选填序号)。【解答】解:(1)地月系在太阳系之中,太阳系在银河系之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A;(2)①当金星在乙位置,金星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正对我们,所以看到的是满月月相;②据图b可知,当太阳光照射到巴德膜上时,一部太阳光被反射掉,另一部光透过巴德膜,故减少进入眼睛的光,即此人眼应在图中③处观察金星。故答案为:(1)A;(2)①乙;②③。第10讲 地球和宇宙考点一 太阳 2考点二 月球 2考点三 地球自转现象 3考点四 昼夜交替 3考点五 地球的公转 3考点六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4考点七 昼夜长短变化 4考点八 月相 5考点九 日食 5考点十 月食 5考点十一 太阳系的组成 6考点十二 行星及其卫星 6考点十三 小行星和彗星 6考点十四 星座 6考点十五 银河系和宇宙 6题型1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 7题型2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 8题型3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10题型4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10题型5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11题型6月球的概况 12题型7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 14题型8月相变化规律 14题型9太阳系的组成 16题型10星空和星座 19题型1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20题型1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2题型13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24考点一 太阳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太阳表面经常发生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黑子: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释放巨大能量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太阳风: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日冕层,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粒子流。可能在两极形成极光。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从2009年开始为第24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增强时可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信(如电视、调频广播、军事通信等);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会损伤人们的皮肤;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会影响到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等考点二 月球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本身并不发光,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月球的大小: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地球直径的3/11;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月球的地形地貌月陆和月海: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月陆),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限地带(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环形山:即月坑,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是陨石撞击和火山活动的产物人类探索月球: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我国致力于登月技术的研究,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系列卫星考点三 地球自转现象定义: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产生的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考点四 昼夜交替昼夜交替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使地球上有了昼夜之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周期:约为24小时晨昏线(圈)定义: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昼夜半球方向法: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考点五 地球的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365.2422天)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之间总保持66.5°的夹角,并且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变化,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考点六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指太阳光和地面之间的夹角。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在一日内,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时,太阳光和地面夹角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而不同;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其中,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大,冬季较小。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纬23.5°);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纬23.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上图1);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在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考点七 昼夜长短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原因: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冬夏两季昼夜长短不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日期 直射点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夏至日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冬至日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 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春秋分日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点周围极昼; 南极点周围极夜秋分日至春分日 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短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点周围极夜; 南极点周围极昼考点八 月相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原因: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考点九 日食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日食日食形成原因: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运动,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日食的类型日偏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时,出现日偏食(半影区)日环食: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时,出现日环食(伪本影区)日全食:太阳完全被遮住时,出现日全食(本影区)日食发生时间:每月农历初一,但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考点十 月食月食:有时候月面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称为月食月食的形成原因: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在背对太阳的方向会产生一条地球的影子,当月球进入地球影子的不同位置时,就产生月食现象月食的类型月全食:是指月球全部进入地球影子而变暗的现象月偏食:是指月球部分进入地球影子而变暗的现象月食发生时间:每月农历十五、十六,但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考点十一 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远近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考点十二 行星及其卫星行星:行星是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星球,如太阳系八大行星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球状天体,如月球考点十三 小行星和彗星小行星:小行星是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直径在数米到数百千米不等。小行星带大部分集中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彗星: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朝向:背向太阳)三部分组成流星现象: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陨星及陨石: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考点十四 星座著名星座:国际上把天空划分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著名星座有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猎户座、天鹅座等星等:星等表示星星的明暗程度,星等越小星越亮。6等星是肉眼所能看到的最暗的星,太阳的亮度为﹣27.6星等考点十五 银河系和宇宙银河系:银河系由众多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为3万光年。银河系的形状,侧视像是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铁饼,俯视像是一个大漩涡河外星系:银河系外存在着大约千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这些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阔无垠的宇宙题型1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1.(2023春 下城区校级期中)在地球赤道上空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日落1小时后,可以在A点正上方看到它。则图中能反映出该现象的是(图中半圆表示地球,圆中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A. B.C. D.2.(2022春 萧山区月考)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B.C. D.3.(2022春 南浔区期末)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365.2422天,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7.3天。根据表中数据,下列最符合事实的是( )地球 月球年龄 45亿年 45亿年自转周期 24小时 27.3天表面积 5.1×108km2 3.8×107km2周长 4007.5km 10927kmA.地球的一月是月球的一年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相等C.月球绕轴自转的周期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相等D.地球和月球白天的长度相等题型2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4.(2022 拱墅区一模)地球在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会在地球表面有规律的南北移动。能表示2022年夏至日(6月21日)太阳光(图中用箭头表示)照射情况的是( )A. B.C. D.5.(2023 拱墅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①→②→③→④绕着太阳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B.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C.6月21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④D.地球从①处运行到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动题型3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6.(2023春 拱墅区期末)天亮前后,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启明星”缓缓升起;而在黄昏时分,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长庚星”缓缓沉落;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地球、金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及轨道如图所示,图中a、b均为金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为“启明星”,出现在东面天空B.b为“启明星”,出现在西面天空C.a为“长庚星”,出现在西面天空D.b为“长庚星”,出现在东面天空题型4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7.(2022春 丽水期末)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丽水夏季昼长夜短B.丽水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C.丽水白天和黑夜更替一次时间约为24小时D.丽水中学生早读时,新疆中学生还在睡觉题型5太阳的结构与概况8.(2023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科幻片《流浪地球》震撼了广大观众,故事中太阳由于某些原因提前步入晚年,而现实中的太阳大概还有50亿年的寿命。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气态球体B.日珥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最主要标志C.太阳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恒星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气体斑块9.(2023秋 北仑区期末)我国古书曾记载有“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古书记载中所提到的太阳活动及其产生的太阳圈层是( )A.耀斑,色球层 B.太阳黑子,光球层C.日珥,日冕层 D.太阳黑子,色球层10.(2023春 长兴县期末)2022年10月9日,“夸父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其科学目标为“一磁两暴”:即同时观测太阳磁场和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彼此关联,同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持。“夸父一号”迄今已观测到200多个太阳耀斑,耀斑发生在太阳的( )A.日核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11.(2022春 定海区期末)如图,太阳和月球分别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和卫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时所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大气层,耀斑发生在光球层B.月球表面有许多较暗的区域,是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C.月球表面有许多由于火山喷发和小天体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山D.太阳的质量比月球要大得多,但是体积和月球相近题型6月球的概况12.(2023春 西湖区月考)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我国始终致力于探月和深空探测领域,以期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作出中国贡献。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月球是一颗行星,本身不能发光B.在月球上,宇航员可做到的活动之一是放风筝C.火星是固体星球,其表面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D.“天问一号”探测器到达火星说明其已能离开太阳系13.(2023春 衢江区期末)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航天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仍能看到天上的太阳,其他周围的景象应是( )A.一片黑夜,不能看见星星B.一片黑夜,能看见星星C.一片明亮,无法看见星星D.一片蓝色的天,能看见地球和星星14.(2023春 南浔区期末)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着陆,并传回着陆影像图。下列有关月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B.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由古老的火山喷发形成的C.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300℃左右D.月球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题型7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15.(2023春 开化县期末)善于观察的小科同学发现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不同时间的长短和位置是不同的。为了探究杆影的变化规律,小科分别在夏季和冬季的某日正午测量影子的长度。(1)图1中的影子表示夏季的是 。(2)衢州市冬至日,旗杆杆顶O点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的是图2中的 (填写字母)。题型8月相变化规律16.(2023春 拱墅区期末)太阳、地球和月球在某两天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 )A.月球在A位置时的月相是满月B.月球在B位置时的月相是下弦月C.月球在A位置时可能出现月食现象D.月球在B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现象17.(2022春 金东区期末)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一轮“超级月亮”于6月14日(农历五月十六)现身夜空,这也是本年度“第二大满月”。只要天气晴好,我国各地公众均可欣赏到一轮珠圆玉润的大月亮,如一个精美的白玉盘高悬在天空。出现“超级满月”当天,月球的位置处于图中的(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18.(2023春 温州期末)日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为探究日食形成原因,小红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如图)。模拟月球的M球从A处运动至B处的过程中,模拟太阳的N球会被遮挡。(1)从实验中可判断:发生日食时,当天的月相为 。(2)为使作品量规中的“比例大小”指标能达到优秀等级,小红需查阅的数据有 (列举两项)。(3)小红演示模型后,老师指出该作品只演示了日全食,“模型演示”指标为待改进等级。为使“模型演示”评价指标至少能达到合格等级,请写出演示日环食的具体操作: 。日食成因模拟实验评价量规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优秀 合格 待改进比例大小 能较好模拟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关系 能模拟出日地月部分比例大小关系 未能模拟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关系日食过程 能清晰反应出日食起始于太阳西侧,结束于东侧 能反应出日食部分过程 未能模拟出日食过程模型演示 能模拟3种不同类型日食,如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能模拟2种不同类型日食,如日全食、日环食 只能模拟1种类型日食,如日全食题型9太阳系的组成19.(2023春 上虞区期末)小明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如表信息,对太阳系中的行星运行周期进行了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行星 直径(千米) 自转周期(以地球上的“天”为单位) 公转周期(以地球上的“年”为单位)水星 4878 59 0.24金星 12104 243 0.62地球 12756 1 1火星 6794 1.03 1.9A.行星直径越大,自转周期越长B.行星直径越大,公转周期越长C.行星距离太阳越远,自转周期越长D.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20.(2022春 婺城区期末)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如图数码代表的行星中,能产生“凌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1.(2022春 乐清市期末)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如表所示:行星名称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距离(天文单位) 0.39 0.72 1.00 1.52 5.21 9.58 19.18 30.13据此推测小行星带到太阳的距离可能是( )A.0.80天文单位 B.1.20天文单位C.2.80天文单位 D.7.20天文单位22.(2022春 滨江区期末)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平原南部。火星与地球邻近且环境最为相似,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火星上的重力约为地球的0.36倍,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火星自西向东自转B.火星的一昼夜时间是地球一昼夜时间的二倍C.在火星上可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D.如果火星车质量为240kg,那么他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是864N23.(2023春 东阳市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火星是和地球最相像的一颗行星,所处的位置在如图甲所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中的某个位置。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测的最近的行星,表层具有与地球相近的环境。材料二:由于不同星球的质量和半径各不相同,所以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并不相等。下表是质量为1千克的物质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星球 月球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重力(牛) 1.62 3.60 8.50 9.80 3.76 22.9 9.05 8.30 1300材料三:带着移居火星生活,实现人类真正走出地球的梦想,“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成功在火星着陆。如图乙所示是质量为5000千克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利用YF﹣3型变推力发动机在火星上空悬停的情景。(1)在太阳系局部示意图中,表示火星位置的是 。(填序号)(2)结合材料二的信息,计算地球上重力为588牛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受的重力是多少?(3)“天问一号”在火星上空悬停时,“天问一号”受到的推力是多少牛?题型10星空和星座24.(2022春 湖州期末)宇宙中有闪烁的恒星、移动的行星、圆缺变化的月亮、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尾巴的彗星,还有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晚上北半球指北的最佳参照物是北斗星B.晴朗的夜晚,我们看到的星星多数是恒星C.天体系统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宇宙﹣太阳系﹣银河系D.北斗七星都在同一星座,因为它们距离地球一样远题型1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25.(2023春 西湖区校级月考)探测火星是近几年的热潮,相继有“火星快车”“机遇号”“勇气号”飞临火星上空和登陆火星,使人们对火星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火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95%),还有少量氮气、氩气,大气压为6~7百帕,火星有自转和公转,火星上温度极低,为﹣5℃至﹣90℃之间,火星上已发现有液态水存在过的证据,根据以上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火星大气中无法传播B.因为没有氧气火星上一定没有任何生命C.声音在火星大气中可以传播D.火星上不会形成风26.(2023春 新昌县期末)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这是中国航天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请回答:(1)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测的最近的 (选填“卫星”、“行星”或“恒星”)。(2)“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有降落伞减速和动力减速等过程。①能采用降落伞减速,说明火星表面 (选填“有”或“没有”)大气。②动力减速采用喷气方式,利用了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原理。(3)“天问一号”探测器离开地球到达火星,其已经离开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宇宙(4)“祝融号”火星车共有6个车轮,每个车轮做得比较宽大,表面凹凸不平,如图所示。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车轮这样设计的科学道理。27.(2023春 金东区期末)随着“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再创辉煌。近年来,除了“神舟”外,还有“天宫”“嫦娥”“祝融”“羲和”“夸父”等一系列华夏神话名词从梦想照进现实,也在不断缔造出新的太空神话。请在回顾我国航天成就的同时按要求回答问题:(1)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火星,开启火星之旅。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地球的另一个近邻是 ;(填行星名称)(2)继2021年成功发射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后,2022年10月又成功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它们的重要使命是研究人类唯一可以依靠的宝贵 星——太阳,我国已正式迈入探日时代;(3)21世纪以来,全球仅有我国“嫦娥”系列成功着陆月球。目前,“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仍在月球背面超期工作,为人类不断揭示月背的奥秘。在地球上,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利用高倍天文望远镜观察到正在工作的“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4)今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又一批航天员顺利入驻“天宫”空间站。小溪判断“天宫”在绕地球匀速运行过程中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作用,其理由是 。题型1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8.(2023春 温州期末)二十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小明查阅资料,利用温州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38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85度,制作了“二十四节气观测仪”(如甲图),圭上刻度如乙图。回答下面问题。下列关于该“观测仪”的使用说明不合理的是( )A.使用时间:需在观测日的正午使用B.使用地点:温州及与温州同一纬度地区C.摆放位置:圭表南北放置,圭在表的南侧D.组装要求:圭放置在水平面,表与圭垂直29.(2022春 金东区期末)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和地球赤道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太阳直射点随公转面移动的原因。据科学家观察发现,黄赤交角在缓慢减小,下列描述的变化,不会出现的是( )A.热带范围增大B.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缩小C.金华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将变小D.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将变大题型13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30.(2023春 金华期末)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天体又组成了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1)图中的大圆、中圆、小圆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2)从地球上看,金星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相位变化),而且相位变化与月球相似。①某研究人员利用仪器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的位置应该在图(a)中 处;②在观察金星相位时,使用装有巴德膜的望远镜可避免人眼被太阳的强光损伤。其原理如图(b)所示:大部分光在巴德膜表面发生反射,只有少部分光发生折射进入人眼。此人眼应在图中 处观察金星(选填序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0讲 地球和宇宙(讲义)(15考点+13题型)(原卷版).docx 第10讲 地球和宇宙(讲义)(15考点+13题型)(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