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期中模拟卷01(到第2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期中模拟卷01(到第2章,含解析)

资源简介

期中模拟卷01
考生须知: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
3.必须在答题卷对应位置上答题,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对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关于青春期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拒绝与异性交往
B.只吃肉类,不吃蔬菜
C.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D.随心所欲,百无禁忌
【解答】解:A、正确认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做到团结互助,自尊自爱,而不是拒绝与异性交往。错误。
B、只吃肉类,不吃蔬菜,会造成营养失衡,对健康不利。错误。
C、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都对身体有益,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
D、进入青春期,要遵纪守法,刻苦学习,而随心所欲、百无禁忌是错误的想法和行为,对自身发展不利。错误。
故选:C。
2.如图是哺乳动物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的扩散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脐带中的血管 B.②表示胎盘
C.③表示母体中的血管 D.④可以代表氧气
【解答】解:胎儿通过脐静脉从母体血液里吸收各种养料和氧,由脐动脉把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由图中的营养物质的扩散方向(①→③)可知,①为母体中的血管,②表示胎盘,③为脐带中的血管,④代表二氧化碳等废物。
故选:B。
3.摄影爱好者拍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图)。此时,若将 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
A.〇形 B.形 C.形 D.形
【解答】解:当太阳光通过纸板上的△“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就会形成太阳的像,因此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与孔的形状无关,B错。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像,因此,根据日偏食缺口的方向可知,D正确。
故选:D。
4.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都可以看到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上安装消声器
【解答】解: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探究远视眼的视力矫正方法。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说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远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配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AC都用凹透镜矫正,AC不符合题意。
D虽然用凸透镜矫正,但经光线的折射,像落在了视网膜后方,没正好落在视网膜上,D不符合题意。
B用凸透镜矫正,并且经光线的折射后,像正好落在了视网膜上,B符合题意。
故选:B。
6.我们所食用的大米(如图)是不能萌发的,但仅去除稻谷外壳且保留其他各部分的糙米仍具有萌发能力。则大米不能萌发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
A.果皮 B.种皮 C.胚 D.种子
【解答】解: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种子是完整的、胚是活的、度过休眠期的。水稻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大米在去除种皮过程中,胚被破坏,只剩余胚乳,所以不能萌发。
故选:C。
7.卵生动物的卵细胞相对较大的主要意义是(  )
A.含养料多,有利于胚胎发育
B.空间大,有利于胚胎发育
C.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强
D.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解答】解:胚胎发育初期需用的养料是由卵黄提供的,其次卵白还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的水分和养料;因此卵生动物的卵细胞相对较大的主要意义是含养料多,有利于胚胎发育。
故选:A。
8.端午节家家要吃粽子,包裹糯米的粽叶总是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形成这种感觉的器官是(  )
A.大脑 B.鼻子 C.舌 D.耳
【解答】解:大脑皮层上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味觉中枢等,“粽叶总是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形成这种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的嗅觉中枢。
故选:A。
9.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抽成真空后不能听到闹铃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B.乙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C.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丁说明声波也具有能量
【解答】解:A、甲抽成真空后不能听到闹铃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正确;
B、乙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钢尺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B错误;
C、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丁说明声波也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B。
10.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如图为金华源东盛开的桃花照片,下列有关该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桃树只能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繁殖个体
B.桃花中的子房受精后将来会发育成果实
C.桃花开过后,雌蕊上一定都能结出桃子
D.桃花子房内的胚珠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幼体
【解答】解:A、桃树属于被子植物,一般靠种子来繁殖后代,属于一种有性生殖,也可以进行无性生殖,如嫁接,A错误;
B、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B正确;
C、开过花的被子植物,如果不经过传粉受精,就不能产生种子,C错误;
D、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中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D错误。
故选:B。
11.小滨同学用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繁育出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下列不属于此类繁殖方式的是(  )
A.利用番茄种子进行繁殖
B.扦插月季的茎进行繁殖
C.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
D.草莓匍匐茎上长出幼苗
【解答】解:A.用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繁育出新植株,属于无性生殖。而利用番茄种子进行繁殖,属于有性生殖,A符合题意。
B.扦插月季的茎进行繁殖,属于无性生殖,B不符合题意。
C.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属于无性生殖,C不符合题意。
D.草莓匍匐茎上长出幼苗,属于无性生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小明为了选一个弹性比较好的篮球参加测试,他依次将几只篮球举过头顶并静止释放,观察篮球反弹的高度进行选择。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猜想和假设 B.制订探究方案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解释、检验与评价
【解答】A.提出猜想和假设是指对所研究的问题根据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的陈述,对问题中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的提出猜想和假设,不符合题意;
B.制订探究方案指研究行动之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它是研究工作的全盘计划和方略,是研究前期准备阶段的重要内容,不符合题意;
C.获取事实与证据是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他依次将几只篮球举过头顶并静止释放,观察篮球反弹的高度进行选择”是为了收集“弹性比较好的篮球”的证据,符合题意;
D.解释、检验与评价是对探究的数据等进行解释、检验,评价反思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每年3月,西湖边海棠花红、嫩柳绿芽,迎春花黄艳艳、樱花梨花白纷纷,是游览赏景的好时节。关于景“色”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花红,因花瓣能反射红外线
B.绿芽,因叶片能透过绿光
C.黄艳艳,因为反射黄光
D.白纷纷,因为吸收了所有颜色的光
【解答】解:A、花红,是因为海棠花反射了红光;故A错误;
B、绿芽,是因为嫩柳反射了绿光,故B错误;
C、迎春花反射黄光,所以黄艳艳,故C正确;
D、樱花、梨花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樱花梨花白纷纷,故D错误。
故选:C。
14.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处(图中数值为光具座上对应刻度值),将发光光标AB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正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20cm=2f,所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故选:B。
15.如图甲是研究太阳光的色散实验,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当将镜子调整到一定角度时,就可以在纸板上观察到七色的光,产生该现象的光路图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水面处发生了光的折射
B.②镜子处发生了光的反射
C.纸板上能看到七色光是由于镜面反射
D.通过该实验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解答】解:A、太阳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所以①③处发生了光的折射,故A正确;
B、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照射到镜子上会发生反射现象,所以②镜子处发生了光的反射,故B正确;
C、纸板表面凹凸不同,能看到七色光是由于纸板发生了漫反射,故C错误;
D、纸板上能看到七色光,这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故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图所示,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 处;乙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 处(均选填“亮”或“暗”)。因为若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
【解答】解:
(1)当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有水;因为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水面亮,人应走暗处。
(2)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暗处有水;因为背着月光走,虽然水面发生的仍然是镜面反射,但是此时的反射光没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则此时地面较亮,所以地上暗处部分是水,人应走亮处。
故答案为:暗;亮;镜面反射。
17.(3分)如图甲是桃花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桃的果实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⑤]和[⑥]组成的结构叫 。
(2)花粉从[⑤]落到[①]上的过程叫 。
(3)桃的果实中,我们食用的部分[⑦]是图甲中的 (填图中代号,下同)发育来的,结构[⑧]是由图甲中的 发育来的。
【解答】解:(1)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的主要结构,图中[⑤]花药和[⑥]花丝组成的结构叫雄蕊。
(2)花粉从[⑤]花药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①]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
(3)受精完成后,子房逐渐膨大形成果实,其中③子房壁发育成⑦果皮,子房中的④胚珠发育成⑧种子。
故答案为:(1)雄蕊
(2)传粉
(3)③;④
18.如图是正常眼球成像原理图。据图作答: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眼球中的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 。
【解答】解:(1)凸透镜有聚光的功能,因此,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眼球中的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感受器。
故答案为:(1)会聚;
(2)感受器。
19.从一个细胞到一个“美少女”,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新生命的起点是 ,形成的场所是图甲中的[ ] ;孕育新生命的摇篮是[ ] 。如图乙,胎儿通过脐带和[ ] 可母体不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 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解答】解:(1)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排出废物。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此过程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
故答案为:受精卵;②输卵管;③子宫;⑤胎盘;
20.(3分)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 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
【解答】解:声音在传播时,以波的形式以声源为球心向四周空间传播,声音的能量很快分散开,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但根据光反射现象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来类比,声音在反射时也能会聚,使其能量集中,则在能量集中处听到声音的响度便大了;
由于A、B两间只能空气而没有液体或固体,因而传声的介质是空气;
故答案为:会聚;响度;空气。
21.如图是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在易拉罐的A端中央戳个小孔,将B端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用它观察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蜡烛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将针孔照相机靠近蜡烛,则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在想改进这个针孔照相机,准备了一个略小于易拉罐直径的圆筒,并拆下B端的塑料薄膜蒙在 (填“C端”或“D端”),这样当蜡烛与易拉罐位置不变,圆筒在易拉罐内靠近小孔时,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观察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蜡烛倒立的像;将针孔照相机靠近蜡烛,则像变小;
准备了一个略小于易拉罐直径的圆筒,并拆下B端的塑料薄膜蒙在C端,这样当蜡烛与易拉罐位置不变,圆筒在易拉罐内靠近小孔时,像的大小变大。
故答案为:倒立;变小;C端;变大。
22.(3分)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界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55°,且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则反射角是 ,折射角是 。
【解答】解:
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界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55°,则入射角为90°﹣55°=35°,故反射角也是35°,反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55°;
已知此时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知,折射角为55°。
故答案为:大于;35°;55°。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格2分,共24分)
23.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回答:
(1)图中A是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根据如上右图该同学留下的实验记录,是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结论。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解答】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
(2)实验只做了两次次实验,一次像距和物距基本相等,另一次不相等,不能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
(3)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即同时成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不能;(3)玻璃板的两个表面都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而成像;
24.为了探究酸雨(pH≤5.6的降水)对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挑选了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1000粒绿豆种子,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箱中培养。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PH 3.0 4.5 5.6 6.0 7.0 7.5 8.0 9.0 10.0 11.0
株高(cm) 5.0 6.5 8.1 12.0 12.8 8.7 7.5 5.5 5.2 5.1
(1)小明同学认为实验中观察1000颗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太麻烦了。能否将1000颗种子改为10颗种子进行实验?判断并说明理由。 。
(2)据表中数据,在如图方格纸中画出绿豆幼查株高与pH环境的曲线图。(注意:用光滑的曲线表示)。
【解答】解:(1)在实验时,为了防止出现偶然现象,减少实验误差,因而我们在实验中选取的对象往往是多个且是随机的。因此只用10粒种子做实验存在偶然性,影响实验的可信度;
(2)据表中数据,在下图方格纸中画出绿豆幼查株高与pH环境的曲线图:具体画法是根据表格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点(3.0,5.0)(4.5,6.5)(5.6,8.1)(6.0,12.0)(7.0,12.8)(7.5,8.7)(8.0,7.5)(10.0,5.2)(11.0,5.1),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即可。
25.月季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可以连续开花(花期较长)的月季新品种,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系列实验。同学们以单季花月季(花期较短)为亲代进行杂交,获得子代种子若干。但是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 。
(2)比较第 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3)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 。
(4)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填选项)。
A.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均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且湿度条件更为重要
B.低温可以打破种子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种子休眠
C.在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解答】解:(1)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第1组实验种子均未萌发,第2组种子萌发率是19%,两者唯一的变量是温度,说明4℃的温度可能打破种子的休眠。
(2)比较2、3组两组实验结果,唯一的变量是湿沙,有湿沙的萌发率比没有湿沙的要高,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第1组跟第3组不能成为对照组,因为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湿沙。
(3)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要与第一组设立对照实验,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湿沙,所以第4组预处理是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
(4)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A.该实验方案尚不能说明湿沙条件也能打破种子的休眠,A错误。
B.第1组与第2组对照实验组已经说明低温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B错误;
C.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C正确。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1)将凸透镜向 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2)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
(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解答】解:(1)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上下颠倒,从图中看,像在光屏的上方,所以是蜡烛太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故答案为:下。
(2)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缩小。
(3)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变大,所以成的像变小。
故答案为:变小。
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第27、28、30题各6分,第29题8分,共26分)
27.如图所示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请用作图法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
【解答】解:连接看到的飞机与观察口,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从入射点到观察口为折射光线,看到的飞机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为飞机的虚像;连接入射点、下面的飞机为入射光线,所以上面的为飞机的像,下面为实际飞机,如图所示:
28.画出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答】解:凸透镜中,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则折射光线过焦点。
凹透镜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29.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图乙中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的夹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3)在图中,mm′为平面镜,S为镜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其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并标明入射点O。
【解答】解:(1)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题目已经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与镜面成60°角,入射角为30°反射角也等于30°,如图所示:
(3)作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连接S′A交与平面镜于点O,连接SO作出入射光线,连接OA作出反射光线,如图:
30.(6分)青藏高原有一种蝙蝠蛾,它的幼虫生活在地下,喜食头花蓼等植物的根,当幼虫感染了某种真菌(虫草菌)后会僵硬而死,继而真菌菌柄从它的头部长出,吸取虫体营养,这就是冬虫夏草。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蝙蝠蛾的生殖方式属于 (选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蝙蝠蛾生命周期中对头花蓼等植物危害最大的阶段是 。
【解答】解:(1)蝙蝠蛾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因此属于有性生殖。
(2)蝙蝠蛾的幼虫除了喜食珠芽蓼的根茎外,还很喜欢采食头花蓼,并特别喜欢采食另一种蓼科植物小大黄,对头花蓼等植物危害最大。
故答案为:
(1)有性生殖
(2)幼虫
31.(8分)在图中,小丽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解答】解:(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3)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故答案为:(1)固体能够传播声音;(2)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3)不能。
32.(6分)科学课上,小明在泡沫板上画了一条鱼,并将泡沫板固定在透明鱼缸壁上,往鱼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他用一根直铁丝戳向“鱼”的眼睛。将“鱼”提出鱼缸,却发现铁丝落在“鱼”眼上方,如图甲所示。
(1)小明用直铁丝戳向“鱼”眼时,在水面上方看到“鱼”眼的折射光线OM如图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出OM的入射光线。
(2)小明用激光笔代替直铁丝,要使激光射到“鱼”眼,他应将激光对着 照射。(选项“鱼眼”、“鱼眼上方”或“鱼眼下方”)
【解答】解:(1)人能看到水中的鱼眼,是由鱼眼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鱼眼的像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沿直线看到的;连接鱼眼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感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逆着光看去,好像是从光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来的,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用激光笔代替直铁丝,要使激光射到“鱼”眼,他应将激光对着鱼眼。期中模拟卷01
考生须知: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
3.必须在答题卷对应位置上答题,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对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关于青春期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拒绝与异性交往
B.只吃肉类,不吃蔬菜
C.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D.随心所欲,百无禁忌
2.如图是哺乳动物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的扩散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脐带中的血管 B.②表示胎盘
C.③表示母体中的血管 D.④可以代表氧气
3.摄影爱好者拍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图)。此时,若将 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
A.〇形 B.形 C.形 D.形
4.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都可以看到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上安装消声器
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探究远视眼的视力矫正方法。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说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
A. B.
C. D.
6.我们所食用的大米(如图)是不能萌发的,但仅去除稻谷外壳且保留其他各部分的糙米仍具有萌发能力。则大米不能萌发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
A.果皮 B.种皮 C.胚 D.种子
7.卵生动物的卵细胞相对较大的主要意义是(  )
A.含养料多,有利于胚胎发育
B.空间大,有利于胚胎发育
C.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强
D.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8.端午节家家要吃粽子,包裹糯米的粽叶总是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形成这种感觉的器官是(  )
A.大脑 B.鼻子 C.舌 D.耳
9.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抽成真空后不能听到闹铃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B.乙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C.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丁说明声波也具有能量
10.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如图为金华源东盛开的桃花照片,下列有关该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桃树只能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繁殖个体
B.桃花中的子房受精后将来会发育成果实
C.桃花开过后,雌蕊上一定都能结出桃子
D.桃花子房内的胚珠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幼体
11.小滨同学用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繁育出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下列不属于此类繁殖方式的是(  )
A.利用番茄种子进行繁殖
B.扦插月季的茎进行繁殖
C.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
D.草莓匍匐茎上长出幼苗
12.小明为了选一个弹性比较好的篮球参加测试,他依次将几只篮球举过头顶并静止释放,观察篮球反弹的高度进行选择。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猜想和假设 B.制订探究方案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解释、检验与评价
13.每年3月,西湖边海棠花红、嫩柳绿芽,迎春花黄艳艳、樱花梨花白纷纷,是游览赏景的好时节。关于景“色”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花红,因花瓣能反射红外线
B.绿芽,因叶片能透过绿光
C.黄艳艳,因为反射黄光
D.白纷纷,因为吸收了所有颜色的光
14.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处(图中数值为光具座上对应刻度值),将发光光标AB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正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虚像
15.如图甲是研究太阳光的色散实验,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当将镜子调整到一定角度时,就可以在纸板上观察到七色的光,产生该现象的光路图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水面处发生了光的折射
B.②镜子处发生了光的反射
C.纸板上能看到七色光是由于镜面反射
D.通过该实验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图所示,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 处;乙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 处(均选填“亮”或“暗”)。因为若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
17.(3分)如图甲是桃花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桃的果实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⑤]和[⑥]组成的结构叫 。
(2)花粉从[⑤]落到[①]上的过程叫 。
(3)桃的果实中,我们食用的部分[⑦]是图甲中的 (填图中代号,下同)发育来的,结构[⑧]是由图甲中的 发育来的。
18.如图是正常眼球成像原理图。据图作答: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眼球中的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 。
19.从一个细胞到一个“美少女”,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新生命的起点是 ,形成的场所是图甲中的[ ] ;孕育新生命的摇篮是[ ] 。如图乙,胎儿通过脐带和[ ] 可母体不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 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20.(3分)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 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
21.如图是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在易拉罐的A端中央戳个小孔,将B端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用它观察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蜡烛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将针孔照相机靠近蜡烛,则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在想改进这个针孔照相机,准备了一个略小于易拉罐直径的圆筒,并拆下B端的塑料薄膜蒙在 (填“C端”或“D端”),这样当蜡烛与易拉罐位置不变,圆筒在易拉罐内靠近小孔时,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3分)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界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55°,且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则反射角是 ,折射角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格2分,共24分)
23.(6分)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回答:
(1)图中A是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根据如上右图该同学留下的实验记录,是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结论。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4.为了探究酸雨(pH≤5.6的降水)对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挑选了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1000粒绿豆种子,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箱中培养。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PH 3.0 4.5 5.6 6.0 7.0 7.5 8.0 9.0 10.0 11.0
株高(cm) 5.0 6.5 8.1 12.0 12.8 8.7 7.5 5.5 5.2 5.1
(1)小明同学认为实验中观察1000颗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太麻烦了。能否将1000颗种子改为10颗种子进行实验?判断并说明理由。 。
(2)据表中数据,在如图方格纸中画出绿豆幼查株高与pH环境的曲线图。(注意:用光滑的曲线表示)。
25.月季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可以连续开花(花期较长)的月季新品种,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系列实验。同学们以单季花月季(花期较短)为亲代进行杂交,获得子代种子若干。但是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 。
(2)比较第 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3)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 。
(4)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填选项)。
A.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均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且湿度条件更为重要
B.低温可以打破种子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种子休眠
C.在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1)将凸透镜向 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2)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
(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第27、28、30题各6分,第29题8分,共26分)
27.如图所示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请用作图法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
28.画出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9.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图乙中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的夹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3)在图中,mm′为平面镜,S为镜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其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并标明入射点O。
30.(6分)青藏高原有一种蝙蝠蛾,它的幼虫生活在地下,喜食头花蓼等植物的根,当幼虫感染了某种真菌(虫草菌)后会僵硬而死,继而真菌菌柄从它的头部长出,吸取虫体营养,这就是冬虫夏草。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蝙蝠蛾的生殖方式属于 (选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蝙蝠蛾生命周期中对头花蓼等植物危害最大的阶段是 。
31.(8分)在图中,小丽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32.(6分)科学课上,小明在泡沫板上画了一条鱼,并将泡沫板固定在透明鱼缸壁上,往鱼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他用一根直铁丝戳向“鱼”的眼睛。将“鱼”提出鱼缸,却发现铁丝落在“鱼”眼上方,如图甲所示。
(1)小明用直铁丝戳向“鱼”眼时,在水面上方看到“鱼”眼的折射光线OM如图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出OM的入射光线。
(2)小明用激光笔代替直铁丝,要使激光射到“鱼”眼,他应将激光对着 照射。(选项“鱼眼”、“鱼眼上方”或“鱼眼下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