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共54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共54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jyzx lcr
刚毕业的小张想在社区里开一家缙云烧饼店,一开始想打造高端烧饼,提高利润,于是定价30元/个,但时间久了,发现愿意买单的顾客寥寥无几。一位路过的热心大爷告知,周边的烧饼店都是卖5元/个,于是小张为了抢占市场,将烧饼1元/个出售。买饼的人迅速增多,但不久,小张的店倒闭了......
思考:小张的店为什么会倒闭?卖家和买家的关系体现了什么哲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jyzx lcr
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统一)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对立)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中美双方合作
中美对峙
(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鲁迅
有黑才有白
有差才有好
快乐和苦难并存
想要自由就要肩负责任
好评与诋毁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塞翁失马
住在边塞的一个老头,是养马高手,和马有深厚的感情。一天他养的马丢了,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就不算是好事呢?”几个月以后,这匹马果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了。别人又来祝贺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坏事呢?”
不久,他的儿子骑好马把腿摔坏了。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好事呢?”果然,不久发生了战争,他的儿子因为腿坏不能上战场,一家人得以享受天伦之乐。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防止矛盾向不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
好事→坏事
坏事→好事
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相互分离的趋势。—— “斗争性”
思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存在什么关系?
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处,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但有一位老渔民捕捞回来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原来他在整舱的鳗鱼中,放进了几条狗鱼。鳗鱼与狗鱼是“死对头”,一旦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舱的对手,为了求得生存,便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反而把满满一舱死气沉沉的鳗鱼全给激活了。
思考:鳗鱼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小明是一名高中生,入学时和成绩相近的小红分在了同一层次的班级。在学习中,小红异常努力,而小明选择娱乐度日,在第一次考试中,小红的总分超过了小明,引来了小明的嫉妒。
而两人的共同好友小张一入学就分到了最好的班级,在第一次考试中取得了段里第一名的好成绩,小明对此表示,自己和小张没有可比性。
思考:为什么小明会嫉妒小红,而说自己和小张没有可比性?
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
2.矛盾问题的精髓
在后续的学习中,小明因为沉迷于手机游戏,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最后只能随便报考一所大学了事。小明变得悲观、消沉,总是独来独往,想断绝一切矛盾的存在。
思考:1.是否存在没有矛盾的地方?2.我们该怎样正确对待矛盾?
认识运动
社会运动
生命运动
化学运动
物理运动
 
机械运动
结论
矛盾举例
运动形式
领域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思维
同一瞬间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
吸引与排斥、正电与负电等。
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
基本矛盾、阶级矛盾等。
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等。
事物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存在着矛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矛盾无处不在。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三年后...小明终于从高中毕业,考入了一所大专院校,而小红则进入了一所985院校,小张被海外名校录取。
又过了几年,小明从大学毕业,与小红小张再无联系,此时他认为痛苦终于结束了。
思考:此时矛盾消失了吗?
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在学校读书的小明渴望毕业,但工作以后又想再回到学校。
领到了工资的小明很开心,但想到上班的自己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又很难过。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③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关键词:
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请描述一下不同年龄段“老师”的形象,思考为何形象差异如此之大?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宋朝时期,京城有位很有名气的裁缝,他裁的衣服特别的合体。有一次,御使大夫请他去裁一件进宫穿的衣服,裁缝手脚利索地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问:“请教御使老爷,您当官多少年了? ”御使很奇怪,反问他:“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 ”
初任高职
意高气盛 挺胸凸肚
后短前长
任职中期
意气微平
前后一样长
任职末期
抑郁不振 低头弯腰
前短后长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传授知识
吸收知识
社会中的矛盾
买家和卖家
教培机构和家长
房地产商和购房者
私立医院和患者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区别不同事物)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三种情形)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汽车需要选用不同的轮胎,合适的轮胎会让行车变得更加轻松,这体现了什么哲理?
日常驾驶轮胎
冬季雪地胎
赛车热熔胎
(1)含义: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原理依据:
矛盾的特殊性
(3)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4)重要性: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思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如何?
思考: 世界上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吗?世界上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吗?
(1)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个性、相对
共性、绝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动物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个性(矛盾特殊性):有各自的外形样貌、习性等。
共性(矛盾普遍性) :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是能够自主运动或能够活动的有感觉的生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1)相互区别: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思考:动物这个定义是如何得出的?
(2)相互联结:
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思考: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和习性,但都有动物的共性。这体现了什么哲理?
(2)相互联结:
③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从群众来,到群众去
先试点、再推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
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相互联结: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2)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3)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知秩序。特殊→普遍→特殊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方法论对当今中国发展的意义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小明工作之后,经常碰到烦心事,恰好今天下班有一堆事情要处理:
①答应陪老婆逛街买衣服。
②宠物洗完澡,需要去接。
③女儿生病,急需送到医院。
④社区有个活动要参加。
情景探究:
小明该怎么办?先解决哪个问题?
请从哲学角度分析理由。
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宠物
社区
活动
逛街
女儿生病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区别: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二者关系
...
社区
活动
宠物
逛街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办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生活中体现主次矛盾的谚语
主要矛盾
牵牛要牵牛鼻子;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
打蛇打七寸;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次要矛盾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主次不分
眉毛胡子一把抓;
十个指头按跳蚤
丢了西瓜捡芝麻
思考:在娱乐和学习中,你如何取舍?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区别:
次要方面
思考:“是药三分毒”,药既可以治病,但也有危害身体健康的负作用。既然药有危害性,为什么不称之为毒,反而还要吃药?
矛盾的双方
药可以治病
药危害身体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药效
副作用
副作用
药效
(2)联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例如:当药品没有经过足够的临床实验和改进,副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药品可能就变成了“毒”。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法论)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抓主流;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忽视支流;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运用:
体现矛盾主要方面的关键词:
“主流”“优势”“大局”“性质”“本质”“整体上”“主体上”“总体” “认清形势” “利弊、得失、优劣、好坏”……
区别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外延 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般只有一个,次要矛盾有多个。一对多 “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一对一
适用 适用于改造世界,办事情,解决问题。 适用于认识世界,看问题,判断事物性质分析问题。
标志性语句 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突出地位、首要、中心环节、核心、根本、症结、第一要务、主题、主线、核心问题、重中之重、放在首位 主流、方向、大局、性质、本质、实质、主体、形势、利弊、得失、好坏、优势、总体上讲;评价人和事;一般有转折词:而、但是等表示相反的转折;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方法论)
依据 含义 两点论 重点论
错误倾向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的原理。
① 脱离重点谈两点论是形而上学的均衡论。(眉毛胡子一把抓)
② 脱离两点谈重点论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只看到缺点,没有看到优点)
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全面
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抓重点
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普遍性
③矛盾的特殊性
④普遍性与特殊
性的辩证关系
⑤主次
矛盾
⑥矛盾的
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次矛盾关系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主次方面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下列成语与漫画《一个快乐的失败者,本身就是另一个胜利者》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答案】B
【详解】漫画所体现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体现了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观点符合题意。
A: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体现的是不分主次矛盾,A观点不符合题意。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C观点不符合题意。
D: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意思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体现的是要坚持全面的观点,D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下面漫画《母亲的梦》(作者:丰子恺)违背的哲学道理( )
①整体与部分是不同的,有区别的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与准备
③主次矛盾是有区别的,要善于抓重点
④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③:该漫画强调母亲希望通过“吹”的方式让孩子快速变大,这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违背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没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区别,也不涉及主次矛盾是有区别的,要善于抓重点,①③排除。
②:漫画展示的是母亲梦想"吹"大孩子,而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一步步来的,这说明漫画《母亲的梦》违背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与准备,②正确。
④:漫画展示的是母亲梦想"吹"大孩子,而孩子的成长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这说明漫画《母亲的梦》违背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④正确。
故本题选C。
3.漫画《摔了一跤》(作者:何平),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
A.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B.学会统筹考虑,注重系统优化
C.抓住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
D.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关键
【答案】D
【详解】ABCD:漫画《摔了一跤》,“大爷你该补补啦”,漫画中三人分别让大爷“补血、补钙、补脑”,但没有一个人去扶摔跤的大爷起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关键;而漫画中信息却未涉及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统筹考虑,注重系统优化,抓住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D正确,排除ABC。
故本题选D。
4.漫画《赶时间》(作者:何青云)讽刺了一些人想问题﹑做事情( )
①不善于把握轻重缓急
②不懂得要抓住主流
③只重视形式而否定内容
④只看重结果而否定过程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③:漫画《赶时间》描述一个医生着急赶路去治病救人,而无视路边生病无助的病人,讽刺了一些人想问题﹑做事情不善于把握轻重缓急,只重视形式而否定内容,①③符合题意。
②:漫画体现这个医生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不是抓住主流,②不符合题意。
④:漫画体现这个医生只重视形式而否定内容,没有体现只看重结果而否定过程,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下列选项与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
A.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B.虚怀若谷,破旧立新
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D.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答案】C
【详解】A:漫画寓意是明明自己存在着问题,但是意识不到问题,还总嘲笑别人愚蠢,自以为是,当一个人意识不到这是一个错误时反而会拿错误当作优点,这才是最可怕的,甚至会遭遇危险,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是把主次、轻重的位置颠倒,把主要矛盾当做次要矛盾,故A不符合题意。
B:“虚怀若谷,破旧立新”是指虚心学习,不断创新,故B不符合题意。
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强调乱和治、怯和勇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故C符合题意。
D:“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