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微专题11 PCR技术与电泳相关问题(课件 讲义三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微专题11 PCR技术与电泳相关问题(课件 讲义三份打包)

资源简介

微专题11 PCR技术与电泳相关问题
【知识必备】
题型一 PCR技术的相关计算
1.PCR扩增过程中的循环图示与规律
2.PCR中的数量关系
复制次数 1 2 3 n
DNA分子数 2 4 8 2n
含其中一种引物的数量 1 3 7 2n-1
同时含两种引物的数量 0 2 6 2n-2
共消耗引物的数量 2 6 14 2n+1-2
[典例1] (2024·河北石家庄统考)实时荧光RT-PCR可用于RNA病毒的核酸检测,其原理是:在PCR复性过程中探针和引物一起与模板结合,探针两侧分别带有荧光基团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新链延伸过程中,DNA聚合酶会破坏探针,导致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而发出荧光。利用RT-PCR进行核酸检测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做RT-PCR之前,需要先根据cDNA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和探针
B.RNA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故需要将样本中的RNA逆转录为DNA后再进行扩增
C.若检测结果有强烈荧光信号发出,说明被检测者没有感染病毒
D.病毒的检测还可以检测病毒引发产生的抗体,其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
题型二 PCR定点突变技术——重叠延伸PCR
1.图解
2.四种引物
引物2和3的突起处代表与模板链不能互补的突变位点,而这两条引物有部分碱基(包括突变位点)是可以互补的。
3.流程
(1)分别利用引物1和2,引物3和4进行PCR后,得到的DNA片段可以通过引物2和3互补的碱基杂交在一起。
(2)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就能成为一条完整的DNA片段。
(3)用引物1和4进行扩增得到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
(4)通过测序可以检验定点突变是否成功。
[典例2] (2024·山东淄博模拟)定点诱变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工程研究中发展迅速的一个领域。通过定点诱变可以在体外改造目的DNA分子,进而研究基因的表达以及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经典的大引物PCR定点诱变技术成为基于PCR的定点诱变技术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操作过程如图甲。研究者欲改造某基因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中保存,该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LacZ基因及一些酶切位点,结构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大引物PCR进行定点诱变需要进行两轮PCR(PCR1和PCR2),在PCR1中,至少需要    个循环才能获得相应的大引物模板。在PCR2中,要获得带有诱变点的改良基因,引物应选用大引物两条链中的    (填“①”或“②”)。
(2)为实现质粒和改良基因的高效连接,选用限制酶XmaⅠ而不选用限制酶Sma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将改良基因构建在质粒上,还需要    等酶。
(3)在构建改良基因表达载体时,有的质粒含有改良基因,有的质粒为空白质粒,将含上述组件的溶液加入大肠杆菌菌液中,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液涂布在含氨苄青霉素和    的平板上。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出现白色和蓝色两种菌落,其中白色菌落含有重组质粒,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三 DNA片段电泳与遗传试题的综合
DNA分子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这个过程就是电泳。不同大小的DNA片段迁移速率不同,凝胶中的DNA分子通过染色可在波长为300 nm的紫外灯下被检测出来。因此琼脂糖凝胶电泳能够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而来,若一对等位基因A、a经过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分子量不同,则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距离不同,最终使得A、a得以分开,形成不同的条带。
[典例3] (2024·辽宁辽阳模拟)生菜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野生生菜通常表现为红色,人工栽培的生菜品种均表现为绿色。让某纯合野生型红色生菜植株与人工栽培的绿色生菜植株杂交,所得F1再自交,F2中红色生菜植株与绿色生菜植株的数量之比始终为9∶7。育种工作者根据A/a和B/b的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并分别对F2中编号为1~8的部分红色生菜植株的DNA进行扩增和分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
B.由植株1~8的DNA扩增和分离结果可知,F2红色生菜植株中基因A/a杂合的概率高于基因B/b的
C.野生生菜的性状是由两种显性基因共同决定的
D.植株1~8中的杂合子占3/4,但杂合子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课后完成 热点练11微专题11 PCR技术与电泳相关问题
【知识必备】
题型一 PCR技术的相关计算
1.PCR扩增过程中的循环图示与规律
2.PCR中的数量关系
复制次数 1 2 3 n
DNA分子数 2 4 8 2n
含其中一种引物的数量 1 3 7 2n-1
同时含两种引物的数量 0 2 6 2n-2
共消耗引物的数量 2 6 14 2n+1-2
[典例1] (2024·河北石家庄统考)实时荧光RT-PCR可用于RNA病毒的核酸检测,其原理是:在PCR复性过程中探针和引物一起与模板结合,探针两侧分别带有荧光基团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新链延伸过程中,DNA聚合酶会破坏探针,导致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而发出荧光。利用RT-PCR进行核酸检测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做RT-PCR之前,需要先根据cDNA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和探针
B.RNA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故需要将样本中的RNA逆转录为DNA后再进行扩增
C.若检测结果有强烈荧光信号发出,说明被检测者没有感染病毒
D.病毒的检测还可以检测病毒引发产生的抗体,其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
答案 C
解析 PCR需要根据cDNA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同时RT—PCR还需要探针与待测样本DNA混合,故需要根据cDNA的核苷酸序列合成探针,A正确;PCR扩增必须以DNA为模板,RNA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所以需要将样本中的RNA逆转录为DNA后再进行扩增,B正确;若检测结果有强烈荧光信号发出,说明被检测者极有可能感染了病毒,C错误;RNA病毒的检测方法有:①RNA检测,即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RNA;②特异性抗原蛋白检测,即检测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③特异性抗体检测,即检测感染者体内通过免疫反应所产生的某种抗体,后两种方法的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D正确。
题型二 PCR定点突变技术——重叠延伸PCR
1.图解
2.四种引物
引物2和3的突起处代表与模板链不能互补的突变位点,而这两条引物有部分碱基(包括突变位点)是可以互补的。
3.流程
(1)分别利用引物1和2,引物3和4进行PCR后,得到的DNA片段可以通过引物2和3互补的碱基杂交在一起。
(2)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就能成为一条完整的DNA片段。
(3)用引物1和4进行扩增得到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
(4)通过测序可以检验定点突变是否成功。
[典例2] (2024·山东淄博模拟)定点诱变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工程研究中发展迅速的一个领域。通过定点诱变可以在体外改造目的DNA分子,进而研究基因的表达以及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经典的大引物PCR定点诱变技术成为基于PCR的定点诱变技术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操作过程如图甲。研究者欲改造某基因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中保存,该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LacZ基因及一些酶切位点,结构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大引物PCR进行定点诱变需要进行两轮PCR(PCR1和PCR2),在PCR1中,至少需要    个循环才能获得相应的大引物模板。在PCR2中,要获得带有诱变点的改良基因,引物应选用大引物两条链中的    (填“①”或“②”)。
(2)为实现质粒和改良基因的高效连接,选用限制酶XmaⅠ而不选用限制酶Sma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将改良基因构建在质粒上,还需要    等酶。
(3)在构建改良基因表达载体时,有的质粒含有改良基因,有的质粒为空白质粒,将含上述组件的溶液加入大肠杆菌菌液中,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液涂布在含氨苄青霉素和    的平板上。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出现白色和蓝色两种菌落,其中白色菌落含有重组质粒,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② (2)SmaⅠ的酶切末端为平末端,无法与改良基因上的黏性末端连接 BglⅡ、DNA连接酶 (3)β-半乳糖苷 构建改良基因重组质粒时破坏了LacZ基因,含该质粒的大肠杆菌不能分解β-半乳糖苷产生蓝色物质,菌落为白色
解析 (1)由图可知,大引物的两条链均带有突变位点,进行第一轮循环,得到的DNA有一个不含突变位点,另一个DNA有一条链含有突变位点,进行第二轮循环,即可得到DNA有两个不含突变位点、一个含一个突变位点和一个两条链均含突变位点的DNA,即大引物,所以至少需要经过两个循环才能获得相应的大引物模板;在PCR2中,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子链的3′端连接单个脱氧核苷酸,因此从大引物和目的基因的结合位点分析,要获得带有诱变点的改良基因,引物应选用大引物两条链中的②链。(2)根据SmaⅠ的酶切位点,如果选择SmaⅠ,则获得的是平末端,无法与改良基因上的黏性末端连接;从各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析,除使用XmaⅠ外,还需使用BglⅡ切出相应黏性末端与改良基因CTAG一侧进行连接,同时需要用DNA连接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3)因LacZ基因编码的酶能分解β-半乳糖苷,产生蓝色物质,如果没有分解,则菌落为白色,因此可以将菌液涂布在含氨苄青霉素和β-半乳糖苷的平板上,由于重组质粒的LacZ基因在重组过程中被切断,不能编码相应的酶分解β-半乳糖苷,呈现白色,因此白色菌落含有重组质粒。
题型三 DNA片段电泳与遗传试题的综合
DNA分子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这个过程就是电泳。不同大小的DNA片段迁移速率不同,凝胶中的DNA分子通过染色可在波长为300 nm的紫外灯下被检测出来。因此琼脂糖凝胶电泳能够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而来,若一对等位基因A、a经过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分子量不同,则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距离不同,最终使得A、a得以分开,形成不同的条带。
[典例3] (2024·辽宁辽阳模拟)生菜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野生生菜通常表现为红色,人工栽培的生菜品种均表现为绿色。让某纯合野生型红色生菜植株与人工栽培的绿色生菜植株杂交,所得F1再自交,F2中红色生菜植株与绿色生菜植株的数量之比始终为9∶7。育种工作者根据A/a和B/b的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并分别对F2中编号为1~8的部分红色生菜植株的DNA进行扩增和分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
B.由植株1~8的DNA扩增和分离结果可知,F2红色生菜植株中基因A/a杂合的概率高于基因B/b的
C.野生生菜的性状是由两种显性基因共同决定的
D.植株1~8中的杂合子占3/4,但杂合子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 B
解析 F1自交,F2中红色生菜植株与绿色生菜植株的数量之比始终为9∶7,说明红色生菜基因型为A_B_,F1基因型为AaBb。由图可知,植株3、5的A/a、B/b的基因扩增结果都只有一条带,可知3、5为纯合子。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时,满足亲本性状为红色和绿色,F1基因型为AaBb,A正确;F2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所以A/a基因杂合的概率等于B/b,B错误;F2中红色生菜植株与绿色生菜植株的数量之比始终为9(A_B_)∶7,野生生菜通常表现为红色,因此野生生菜的性状是由两种显性基因共同决定的,C正确;植株1~8中,除3、5是纯合子外,其余均是杂合子,杂合子占3/4,由图DNA扩增和分离的条带分布可知杂合子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正确。(共17张PPT)
微专题11
pcr技术与电泳相关问题
题型一 PCR技术的相关计算
1.PCR扩增过程中的循环图示与规律
2.PCR中的数量关系
复制次数 1 2 3 n
DNA分子数 2 4 8 2n
含其中一种引物的数量 1 3 7 2n-1
同时含两种引物的数量 0 2 6 2n-2
共消耗引物的数量 2 6 14 2n+1-2
[典例1] (2024·河北石家庄统考)实时荧光RT-PCR可用于RNA病毒的核酸检测,其原理是:在PCR复性过程中探针和引物一起与模板结合,探针两侧分别带有荧光基团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新链延伸过程中,DNA聚合酶会破坏探针,导致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而发出荧光。利用RT-PCR进行核酸检测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做RT-PCR之前,需要先根据cDNA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和探针
B.RNA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故需要将样本中的RNA逆转录为DNA后再进行扩增
C.若检测结果有强烈荧光信号发出,说明被检测者没有感染病毒
D.病毒的检测还可以检测病毒引发产生的抗体,其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 PCR需要根据cDNA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同时RT—PCR还需要探针与待测样本DNA混合,故需要根据cDNA的核苷酸序列合成探针,A正确;PCR扩增必须以DNA为模板,RNA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所以需要将样本中的RNA逆转录为DNA后再进行扩增,B正确;若检测结果有强烈荧光信号发出,说明被检测者极有可能感染了病毒,C错误;RNA病毒的检测方法有:①RNA检测,即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RNA;②特异性抗原蛋白检测,即检测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③特异性抗体检测,即检测感染者体内通过免疫反应所产生的某种抗体,后两种方法的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D正确。
题型二 PCR定点突变技术——重叠延伸PCR
1.图解
2.四种引物
引物2和3的突起处代表与模板链不能互补的突变位点,而这两条引物有部分碱基(包括突变位点)是可以互补的。
3.流程
(1)分别利用引物1和2,引物3和4进行PCR后,得到的DNA片段可以通过引物2和3互补的碱基杂交在一起。
(2)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就能成为一条完整的DNA片段。
(3)用引物1和4进行扩增得到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
(4)通过测序可以检验定点突变是否成功。
[典例2] (2024·山东淄博模拟)定点诱变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工程研究中发展迅速的一个领域。通过定点诱变可以在体外改造目的DNA分子,进而研究基因的表达以及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经典的大引物PCR定点诱变技术成为基于PCR的定点诱变技术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操作过程如图甲。研究者欲改造某基因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中保存,该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LacZ基因及一些酶切位点,结构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大引物PCR进行定点诱变需要进行两轮PCR(PCR1和PCR2),在PCR1中,至少需要    个循环才能获得相应的大引物模板。在PCR2中,要获得带有诱变点的改良基因,引物应选用大引物两条链中的    (填“①”或“②”)。
(2)为实现质粒和改良基因的高效连接,选用限制酶XmaⅠ而不选用限制酶Sma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将改良基因构建在质粒上,还需要          等酶。
2

SmaⅠ的酶切末端为平末端,无法与改良基因上的黏性末端连接
BglⅡ、DNA连接酶
(3)在构建改良基因表达载体时,有的质粒含有改良基因,有的质粒为空白质粒,将含上述组件的溶液加入大肠杆菌菌液中,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液涂布在含氨苄青霉素和       的平板上。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出现白色和蓝色两种菌落,其中白色菌落含有重组质粒,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β-半乳糖苷
构建改良基因重组质粒时破坏了LacZ基因,含该质粒的大肠杆菌不能分解β-半乳糖苷产生蓝色物质,菌落为白色
解析 (1)由图可知,大引物的两条链均带有突变位点,进行第一轮循环,得到的DNA有一个不含突变位点,另一个DNA有一条链含有突变位点,进行第二轮循环,即可得到DNA有两个不含突变位点、一个含一个突变位点和一个两条链均含突变位点的DNA,即大引物,所以至少需要经过两个循环才能获得相应的大引物模板;在PCR2中,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子链的3′端连接单个脱氧核苷酸,因此从大引物和目的基因的结合位点分析,要获得带有诱变点的改良基因,引物应选用大引物两条链中的②链。(2)根据SmaⅠ的酶切位点,如果选择SmaⅠ,则获得的是平末端,无法与改良基因上的黏性末端连接;从各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析,除使用XmaⅠ外,还需使用BglⅡ切出相应黏性末端与改良基因CTAG一侧进行连接,同时需要用DNA连接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3)因LacZ基因编码的酶能分解β-半乳糖苷,产生蓝色物质,如果没有分解,则菌落为白色,因此可以将菌液涂布在含氨苄青霉素和β-半乳糖苷的平板上,由于重组质粒的LacZ基因在重组过程中被切断,不能编码相应的酶分解β-半乳糖苷,呈现白色,因此白色菌落含有重组质粒。
题型三 DNA片段电泳与遗传试题的综合
DNA分子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这个过程就是电泳。不同大小的DNA片段迁移速率不同,凝胶中的DNA分子通过染色可在波长为300 nm的紫外灯下被检测出来。因此琼脂糖凝胶电泳能够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而来,若一对等位基因A、a经过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分子量不同,则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距离不同,最终使得A、a得以分开,形成不同的条带。
[典例3] (2024·辽宁辽阳模拟)生菜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野生生菜通常表现为红色,人工栽培的生菜品种均表现为绿色。让某纯合野生型红色生菜植株与人工栽培的绿色生菜植株杂交,所得F1再自交,F2中红色生菜植株与绿色生菜植株的数量之比始终为9∶7。育种工作者根据A/a和B/b的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并分别对F2中编号为1~8的部分红色生菜植株的DNA进行扩增和分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B
A.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
B.由植株1~8的DNA扩增和分离结果可知,F2红色生菜植株中基因A/a杂合的概率高于基因B/b的
C.野生生菜的性状是由两种显性基因共同决定的
D.植株1~8中的杂合子占3/4,但杂合子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解析 F1自交,F2中红色生菜植株与绿色生菜植株的数量之比始终为9∶7,说明红色生菜基因型为A_B_,F1基因型为AaBb。由图可知,植株3、5的A/a、B/b的基因扩增结果都只有一条带,可知3、5为纯合子。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时,满足亲本性状为红色和绿色,F1基因型为AaBb,A正确;F2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所以A/a基因杂合的概率等于B/b,B错误;F2中红色生菜植株与绿色生菜植株的数量之比始终为9(A_B_)∶7,野生生菜通常表现为红色,因此野生生菜的性状是由两种显性基因共同决定的,C正确;植株1~8中,除3、5是纯合子外,其余均是杂合子,杂合子占3/4,由图DNA扩增和分离的条带分布可知杂合子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正确。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