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班会:下学期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一班会:下学期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 素材

资源简介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常见电信诈骗的种类和手段,提高对电信诈骗的识别能力。
2. 学会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常见电信诈骗的识别和防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分享近期发生的典型电信诈骗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
a) 电信诈骗的定义和种类:通过PPT展示常见的电信诈骗形式,如冒充公检法、客服退款等。
1.电信诈骗定义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等信息通信技术进行的欺诈活动,通常是通过伪装、欺骗等手段获取个人财产或隐私信息的行为。
2.电信诈骗的种类
(1)网络送礼物诈骗
13岁的女孩小琳用外婆手机刷小视频时,有个人主动添加她,并说要送她礼物。父母都在外打工,缺少关爱的小琳被对方的嘘寒问暖所感动。倾谈间,把自己的年龄和家庭情况都告诉了对方。
之后,对方提出要教小琳走一遍支付宝操作流程,才把礼物送给她。不知是陷阱的小琳,在对方的诱导下,先后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21笔,损失人民币4000多元。
(2)免费送游戏皮肤诈骗
12岁的小雅拿着父亲的手机玩游戏时,一位自称“游戏客服”的人添加了她为好友。对方表示可以免费赠送3个游戏皮肤。
正当小雅准备接受礼物时,对方称小雅是未成年人,而游戏账号却属于成年人账号,导致公司被公安冻结了6万元。对方还威胁小雅不要把此事告诉其父母,否则其父母会收到公司的律师函,还会坐牢。小雅吓坏了,按照对方要求,多次扫码转账,被骗近4万元。
(3)网络追星诈骗
15岁的小金在网上添加了一个自称是某明星粉丝后援团的QQ群,看到发布消息:只要展示个人微信钱包里的余额,就可以收看明星在直播间的表演。
小金把微信钱包的余额截图发送给对方,并支付了55.55元的名额费,对方承诺这笔钱是可以退回的。之后,群主联系小金,说她账户有问题,在退钱过程中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需要支付6万元的解冻费,不然要向法院起诉小金。小金按照对方的指示支付了5万元,小金妈妈发觉女儿被骗后报警。
(4)红包返利诈骗
15岁的小洪被陌生人拉进一个QQ红包返利群。他看到群里很多人说发红包就会有返利,还配上了截图。小洪将自己平时积攒的1000元零花钱转账给了群管理员。对方称还需再发500元红包才能拿到返利。
小洪提出退钱,对方表示中途退出需要付500元违约金。小洪按照对方说的做了,却发现自己已被对方“拉黑”并被踢出了群,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5)冒充公检法诈骗
12岁的小林在玩游戏时,进入了一个游戏群。群里有个人在发摇奖的图片,小林点击图片后,有个人添加了他为好友,对方自称是某某警察,需要按照他的方式来操作,不然让小林的父母坐牢,并且发来了一张警察工作证的图片。小林很害怕,便按照要求将母亲银行卡的钱转入对方账户,共损失2.4万元。
(6)冒充熟人诈骗
15岁小陈在家收到QQ好友信息,对方称其微信无法登录,需要小陈帮忙转钱给朋友。小陈同意后,通过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扫码转账800元。随后,小陈发现自己被对方“拉黑”,自此发现被骗。
电信诈骗的特点:讲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法和特点,帮助学生识别诈骗信息。
(1)犯罪活动的蔓延性和迅速发展:犯罪分子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等方式,在短时间内向广泛区域发布虚假信息,造成广泛的侵害面和巨大的损失。
(2)信息诈骗手段的翻新速度快:犯罪分子不断更新诈骗手段,从最初的简单骗术发展到使用网络电话、任意显号软件等高技术手段,使得诈骗方式更加智能化和隐蔽。
(3)团伙作案和反侦查能力强:电信诈骗往往由团伙作案,内部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包括购买手机、开设银行账户、拨打电话和转账等环节,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大困难。
(4)跨国跨境犯罪突出:犯罪分子可能在境内外勾结,利用不同地区的法律差异进行诈骗,使得打击难度加大。
(5)犯罪目标的广泛性:电信诈骗的目标不特定,可能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受害面广泛。
(6)赃款流动快速:诈骗成功后,犯罪分子会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银行转移赃款,并分解到多个银行账号中,使得受害人难以在提现前采取控制措施。
(6)社会危害性大:电信诈骗不仅对受害者的个人财产造成损失,还可能扰乱经济秩序,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c)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讲解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如不轻信陌生电话、不透露个人信息等。
1.防骗小贴士
(1)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谨慎加入陌生的群组,不要轻信他人。
(2)不要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或点击未知链接。
(3)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自己与家人的信息,如家庭住址、手机号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支付宝账号,以及密码等。
(4)不要轻信网上不正规的兼职,特别是酬劳比正常市场高出许多的兼职,所有要求交定金的工作要三思而后行。
(5)不要轻信所谓的“官方”,所有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执法部门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
2.如何预防电信诈骗?
①下载好国家反诈APP
主动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从源头上防止被骗。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
②不轻信虚假信息
对于在网络上找你借钱的好友,一定要打电话核实身份。网购在官方平台进行,出了问题尽量不要脱离平台进行交流。
③不随便透漏个人信息
骗子会变换千万种手段来窃取你的信息,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信息安全!在和陌生人的交流中,不随便透漏个人的信息,更不要随便填写调查问卷。
④警惕过于热情的陌生人
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上当受骗。
⑤不轻信任何宣传免费送游戏皮肤或游戏道具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⑥不轻信“未成年人转账违法”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调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防受骗。
⑦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皆时骗局。
⑧不轻信网络上随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信添加陌生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d)被骗后三大处理步骤:
(1)第一时间报警
发现被骗后,立即告诉家长并拨打110报警,将受骗过程及所有关于骗子的信息(银行卡卡号、支付宝账号、微信号/QQ号等)告知警察。
(2)取消转账
微信(设置后)和银行卡转账,在24小时内可提交申诉或联系客服取消转账。
给孩子的微信设置转账24小时到账:微信的【我】—【支付】页面,点击右上角的三点,就能看到【转账到账时间】,把转账到账时间设置成【24小时到账】。
(3)收集证据
①保存转账凭证,如网上转账截图,ATM转账凭条等。
②保存与骗子联络的凭证,如通话记录、聊天记录等。
③并保存其他你能想到的案件相关资料。现在,因为网课和作业,中小学生接触手机的时间大大增加,除了防止孩子沉迷,还要预防电信诈骗。
(三)互动环节:设置情境模拟,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实际操作如何应对电信诈骗,并请学生互相评价。
(四)总结部分: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再次强调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课后思考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主要采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和体验。
2. 使用PPT等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课堂练习:设置情境模拟练习,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实际操作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2.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课后思考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情境模拟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教材:结合教材《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相关章节进行授课。
2.PPT:制作PPT辅助教学,展示案例、图片等。
3.视频资料:搜集相关的电信诈骗案例视频进行播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 教具:准备一些模型或实物,如手机、电话等,用于模拟情境练习。
七、总结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防范电信诈骗,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讲解过程中可能有些枯燥,学生在讨论环节参与度不够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