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人教版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必背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人教版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必背知识点

资源简介

第 3 章基因的本质
第 1 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1928 年由英国微生物学家 等人进行。
结论:在 S 型细菌中存在 可以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20 世纪 40 年代由美国微生物学家 等人进行。
结论: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肺炎链球菌有两类:R 菌 荚膜、菌落 、 。S 菌有荚膜、菌落 、 ,可 使人和小鼠患 ,小鼠并发 死亡。
3.在 T2 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40%是 DNA。对这两种物质的分析表明:仅 分子中 含有硫,磷几乎都存在于 分子中。(P45“相关信息 ”)
4.赫尔希和蔡斯利用了 技术,设计并完成了 的实验,因噬菌体 只有头部的 进入大肠杆菌中,而 外壳留在外面,因而更具说服力。(P45)
5.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过程:
①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 ;
②再用上述得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 含有 35S 标记或 含有 32P 标记的 ; ③然后,用 35S 或 32P 标记的 分别侵染 ,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 搅拌、离心;
④离心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P45)
6 . 实 验 误 差 分 析 :(1 ) 用 32P 标 记 的 噬 菌 体 侵 染 大 肠 杆 菌 , 上 清 液 中 含 放 射 性 的 原 因 是: 。
(2)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是: ,有少量含 35S 的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7.搅拌的目的是使 , 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 析出重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P45)
8.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但是,从这些病毒中提取出来的 RNA, 却能使烟草感染病毒。因此,在这些病毒中, 是遗传物质。(P46)
9.因为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说 DNA 是 遗传物质;原核生物(如细菌)的 遗传物质是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P46)
10.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 ”或“减法原理 ”。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 因素的称为“ ”。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 ”。
第 2 节 DNA 的结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者: 。(方法: 物理模型法)(P48)
2.DNA 的组成单位是 ,结构简图为 ,其组成成分中含有 、 、 。构成DNA 的碱基有腺嘌呤(A)、 ( )、
( )、 ( )四种。
3.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1) 条链按 方式盘绕成 结构。
(2) 和 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成 ,并且碱基配对遵循 原则: A (腺嘌 呤)一定与 ( ),(氢键有 个);G(鸟嘌呤)一定与 ( )配对,(氢键有 个)。 4.双链 DNA 中 A(腺嘌呤)的量总是和 ( )的量相等,C(胞嘧啶)的量总是和 (鸟嘌 呤)的量相等。(P50)
5.双链 DNA 中,相邻的碱基通过 相连;在单链 DNA 中,相邻的碱基通过 相 连,脱氧核苷酸通过 相连形成脱氧核苷酸链。
第 3 节 DNA 的复制
1.概念:DNA 复制是指以 为模板合成 的过程。
2.复制的时间: 和 。
3.复制的场所: (主要)、 和 。
4.复制的条件:模板: ;原料: 4 种游离的 ;
5.复制的条件: 能量: ;酶: 和 。 注: 解旋酶可使碱基之
间的 断裂。
6.复制的特点: 、 。
7.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 分子独特的 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通过 ,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8.意义: DNA 分子通过复制, 将 从亲代传递给了子代, 从而保持了 的连续性。
9.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相关计算
1 个含 15N 的 DNA 分子, 放在含 14N 脱氧核苷酸的环境中复制 n 次, 产生子代 DNA 个, 其 中:
(1)含 15N 的 DNA 有 个;含 14N 的 DNA 有 个。
(2)只含 15N 的 DNA 有 个;只含 14N 的 DNA 有 个。
(3)脱氧核苷酸链有 条,其中含 15N 的链有 条,含 14N 的链有 条。
(4)若某 DNA 分子含某碱基 m 个, 如果该 DNA 分子复制 n 次, 则需消耗含该碱基的游离脱氧核苷酸 数为 个。
第 4 节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有 的 片段。不是任何一个 DNA 片段都是基因。
2.一个 DNA 分子上有 个基因, 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 ,有着特定的 。
3.DNA 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 ;遗传信息蕴藏在 DNA 的 中。 4.DNA 的特性:多样性: 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
5.DNA 的特性:特异性: 碱基 ,构成了每一个 DNA 分子的特异性。 6.DNA 分子的 性和 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7.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 条染色体( 条常染色体+ + )上 DNA 的碱基序列。(P58 “思考·讨论 ”)
8.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等。对这类病毒而言,基 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P59“小字内容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微生物学家 格里菲思 等人进行。
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 转化因子 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微生物学家 艾弗里 等人进行。
结论: DNA 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肺炎链球菌有两类:R菌 无 荚膜、菌落 粗糙 、 无毒 。S菌有荚膜、菌落 光滑 、 有毒 ,可使人和小鼠患 肺炎 ,小鼠并发 败血症 死亡。
3.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对这两种物质的分析表明:仅 蛋白质 分子中含有硫,磷几乎都存在于 DNA 分子中。(P45“相关信息”)
4.赫尔希和蔡斯利用了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技术,设计并完成了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实验,因噬菌体只有头部的 DNA 进入大肠杆菌中,而 蛋白质 外壳留在外面,因而更具说服力。(P45)
5.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过程:
①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培养 大肠杆菌 ;
②再用上述得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 蛋白质 含有35S标记或 DNA 含有32P标记的 噬菌体 ;
③然后,用35S或32P标记的 噬菌体 分别侵染 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
④离心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P45)
6.实验误差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是: 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 。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是: 搅拌不充分 ,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7.搅拌的目的是使 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 离心 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P45)
8.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但是,从这些病毒中提取出来的RNA,却能使烟草感染病毒。因此,在这些病毒中, RNA 是遗传物质。(P46)
9.因为 绝大多数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 主要的 遗传物质;原核生物(如细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或RNA 。(P46)
10.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 加法原理 ”。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 减法原理 ”。
第2节DNA的结构
1.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者: 沃森和克里克 。(方法: 物理模型法)(P48)
2. DNA 的组成单位是 脱氧(核糖)核苷酸 ,结构简图为 ,其组成成分中含有 磷酸、 脱氧核糖 、 含氮碱基 。构成 DNA 的碱基有 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 、 胸腺嘧啶(T) 四种。
3.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1) 两 条链按 反向平行 方式盘绕成 双螺旋 结构。
(2) 脱氧核糖 和 磷酸 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碱基 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 连接成 碱基对 ,并且碱基配对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 A (腺嘌呤)一定与 T (胸腺嘧啶),(氢键有 3 个);G(鸟嘌呤)一定与 C (胞嘧啶) 配对,(氢键有 2 个)。
4.双链DNA中A(腺嘌呤)的量总是和 T(胸腺嘧啶) 的量相等,C(胞嘧啶)的量总是和 G(鸟嘌呤) 的量相等。(P50)
5.双链DNA中,相邻的碱基通过 氢键 相连;在单链DNA中,相邻的碱基通过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相连,脱氧核苷酸通过 磷酸二酯键 相连形成脱氧核苷酸链。
第3节DNA的复制
1.概念:DNA 复制是指以 亲代 DNA 为模板合成 子代 DNA 的过程。
2.复制的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 和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
3.复制的场所: 细胞核 (主要)、 线粒体 和 叶绿体 。
4.复制的条件:模板: DNA 的两条链 ;原料: 4 种游离的 脱氧(核糖)核苷酸 ;
5.复制的条件: 能量: ATP ;酶: 解旋酶 和 DNA 聚合酶 。 注: 解旋酶可使碱基之间的 氢键 断裂。
6.复制的特点: 边解旋变复制 、 半保留复制 。
7.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 分子独特的 双螺旋 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8.意义: DNA 分子通过复制, 将 遗传信息 从亲代传递给了子代, 从而保持了 遗传信息 的连续性。
9.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相关计算
1个含 15N 的 DNA 分子, 放在含 14N 脱氧核苷酸的环境中复制 n 次, 产生子代 DNA 2n 个, 其中:
(1)含 15N 的 DNA 有 2 个;含 14N 的 DNA 有 2n 个。
(2)只含 15N 的 DNA 有 0 个;只含 14N 的 DNA 有 2n -2 个。
(3)脱氧核苷酸链有 2n+1 条,其中含 15N 的链有 2 条,含 14N 的链有 2n+1 -2 条。
(4)若某 DNA 分子含某碱基 m 个, 如果该 DNA 分子复制 n 次, 则需消耗含该碱基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为 m*(2n -1 ) 个。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有 遗传效应 的 DNA 片段。不是任何一个 DNA 片段都是基因。
2.一个 DNA 分子上有 许多 个基因, 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 DNA 片段 ,有着特定的 遗传效应 。
3.DNA 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 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蕴藏在 DNA 的 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中。
4.DNA 的特性:多样性: 碱基排列顺序 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
5.DNA 的特性:特异性: 碱基 特定的排列顺序 ,构成了每一个 DNA 分子的特异性。
6.DNA 分子的 多样 性和 特异 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7.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 24 条染色体( 22 条常染色体+ X + Y )上DNA的碱基序列。(P58“思考·讨论”)
8.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等。对这类病毒而言,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 RNA 片段。(P59“小字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