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7讲 内能、核能、能量转化与守恒 1.以下描述的“发热”现象中,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锯木头锯条发热 B.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C.阳光下路面发热 D.搓手时手掌发热2.(2023,北京)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蒸气推出橡胶塞导致水蒸气内能增加C.水被加热的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橡胶塞的动能是由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来的3.下列关于内能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0 ℃的冰没有内能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所以0 ℃的冰没有热量C.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4.有甲、乙两个不同金属物体,已知m甲>m乙,c甲>c乙,现将两物体同时放入标况下的沸水中充足时长。现取出后将两物体相互接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 )A.热量将从甲物体传递给乙物体B.热量将从乙物体传递给甲物体C.甲、乙两物体始终处于热平衡状态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物理学家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D.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6.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增加②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③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④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如图所示是“风光互补”景观照明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电池板,“脚踩”蓄电池,“腰挎”照明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光电池板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B.照明灯工作时,LED灯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C.小风扇是风力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蓄电池在夜晚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8.(2023,扬州)请补全下面知识结构图。(1)____;(2)____;(3)____。9.火柴是实验室常用的点火工具。引燃过程:划动火柴→擦火皮(含微量易燃物)产生火星→引发火柴头燃烧。A、B为两种常见的引燃方式,F1=F2。火柴的引燃是通过____来增大火柴头的内能,更易引燃的是____方式。10.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乙液体的比热容。在0~90 s的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____乙吸收的热量。11.如图是小嘉制作的“能的转化与守恒”概念图(部分),请完成下列问题。(1)请你在概念图中填入合适的内容①____,②____。(2)当人沿竹竿下滑时,人的重力势能有一部分转化为手和竹竿的内能,使手和竹竿的温度升高,但相反的过程不会自发地发生。这是因为能量的转化具有____。12.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中,技术原理简化为以下的流程图。其中,二氧化碳经过压缩机时被压缩;经过冷凝器时被冷却;经过膨胀阀时向外膨胀;经过蒸发器时会蒸发。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经过____时,没有发生物态变化。A.压缩机 B.冷凝器C.膨胀阀 D.蒸发器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____。(2)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经过____(选填“压缩机”或“冷凝器”)后,内能变大。其内能的改变方式是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13.如图所示,小乐用燃气灶烧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一壶初温为20 ℃的水烧开,消耗了0.02 m3的天然气。已知该燃气灶的效率为40%,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 J/m3。求:(1)0.02 m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2)水壶中水吸收的热量。(3)水壶中水的质量。第17讲 内能、核能、能量转化与守恒 1.以下描述的“发热”现象中,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C)A.锯木头锯条发热 B.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C.阳光下路面发热 D.搓手时手掌发热2.(2023,北京)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蒸气推出橡胶塞导致水蒸气内能增加C.水被加热的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橡胶塞的动能是由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来的3.下列关于内能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C)A.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0 ℃的冰没有内能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所以0 ℃的冰没有热量C.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4.有甲、乙两个不同金属物体,已知m甲>m乙,c甲>c乙,现将两物体同时放入标况下的沸水中充足时长。现取出后将两物体相互接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C)A.热量将从甲物体传递给乙物体B.热量将从乙物体传递给甲物体C.甲、乙两物体始终处于热平衡状态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物理学家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D.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6.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C)①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增加②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③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④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如图所示是“风光互补”景观照明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电池板,“脚踩”蓄电池,“腰挎”照明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A.光电池板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B.照明灯工作时,LED灯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C.小风扇是风力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蓄电池在夜晚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8.(2023,扬州)请补全下面知识结构图。(1)__转移__;(2)__做功__;(3)__弹性势能__。9.火柴是实验室常用的点火工具。引燃过程:划动火柴→擦火皮(含微量易燃物)产生火星→引发火柴头燃烧。A、B为两种常见的引燃方式,F1=F2。火柴的引燃是通过__做功__来增大火柴头的内能,更易引燃的是__B__方式。10.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乙液体的比热容。在0~90 s的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__等于__乙吸收的热量。11.如图是小嘉制作的“能的转化与守恒”概念图(部分),请完成下列问题。(1)请你在概念图中填入合适的内容①__机械能__,②__做功__。(2)当人沿竹竿下滑时,人的重力势能有一部分转化为手和竹竿的内能,使手和竹竿的温度升高,但相反的过程不会自发地发生。这是因为能量的转化具有__方向性__。12.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中,技术原理简化为以下的流程图。其中,二氧化碳经过压缩机时被压缩;经过冷凝器时被冷却;经过膨胀阀时向外膨胀;经过蒸发器时会蒸发。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经过__A__时,没有发生物态变化。A.压缩机 B.冷凝器C.膨胀阀 D.蒸发器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__CO2经过压缩机前后,均为气态__。(2)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经过__压缩机__(选填“压缩机”或“冷凝器”)后,内能变大。其内能的改变方式是__做功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13.如图所示,小乐用燃气灶烧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一壶初温为20 ℃的水烧开,消耗了0.02 m3的天然气。已知该燃气灶的效率为40%,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 J/m3。求:(1)0.02 m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2)水壶中水吸收的热量。(3)水壶中水的质量。解:(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Vq=0.02 m3×8.4×107 J/m3=1.68×106 J。(2)由η=得水吸收的热量:Q吸=ηQ放=40%×1.68×106 J=6.72×105 J。(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即水的末温t=100 ℃,由Q吸=cm(t-t0)得水的质量:m===2 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29讲 内能、核能、能量转化与守恒练习学生版.docx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29讲 内能、核能、能量转化与守恒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