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讲 光的折射 1.(2023,泰安)“海市蜃楼“在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记载,下列光现象中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树木在水中的倒影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树荫下圆形的光斑D.阳光下人的影子2.(2023,仙桃)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都是倒立缩小的,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照相机靠近被拍摄者,所成的像变大D.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3.(2023,烟台)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大问题,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虚像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C.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D.矫正近视眼前,像离视网膜越近配戴眼镜的度数越高4.(2023,宜昌)小华用弹性膜充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是他用其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装置。模拟正常眼睛时,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源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内B.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源远离透镜时,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5.(2023,扬州)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B.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C.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D.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6.(2022,鄂州)实验操作考试临近,同学们上实验室动手实验,通过训练提高操作技能。如图,小明正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透镜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类透镜B.该透镜的焦距是30 cmC.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D.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光屏需要适当右移才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7.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O点____侧,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____移动。8.(2023,黄冈)2023年5月13日,我省多个地区的人们看到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彩色的光圈,如图。这是一种罕见的天象——日晕,它是光透过高空云层中的冰晶____形成的,这种现象说明太阳光____(选填“是”或“不是”)单色光。9.(2023,广东)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继续深入探究。选用表中某一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调整好器材后如图甲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凸透镜编号 焦距/cm 直径/cm① 5 3.5② 5 4.5③ 10 4.5④ 15 4.5(1)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___。(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将蜡烛向____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3)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____cm。(4)小明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则小明看到的像应是____(选填字母)。(5)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若要验证其猜想,则可在表中选取编号为____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10.在“天宫课堂”的水球实验中,小玉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于是她利用实验室的光学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玉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2)如图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到合适的位置。(3)将凸透镜固定在50 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 cm刻度线处,向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倒立、____的实像。(4)在(3)的基础上,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 cm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现象与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向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5)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上方,为了使像回到中央,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选填“①”“②”或“③”)。①向下调光屏 ②向上调凸透镜③向上调蜡烛第15讲 光的折射 1.(2023,泰安)“海市蜃楼“在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记载,下列光现象中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相同的是(B)A.树木在水中的倒影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树荫下圆形的光斑D.阳光下人的影子2.(2023,仙桃)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都是倒立缩小的,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照相机靠近被拍摄者,所成的像变大D.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3.(2023,烟台)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大问题,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B)A.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虚像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C.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D.矫正近视眼前,像离视网膜越近配戴眼镜的度数越高4.(2023,宜昌)小华用弹性膜充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是他用其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装置。模拟正常眼睛时,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此时光源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内B.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源远离透镜时,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5.(2023,扬州)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B.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C.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D.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6.(2022,鄂州)实验操作考试临近,同学们上实验室动手实验,通过训练提高操作技能。如图,小明正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该透镜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类透镜B.该透镜的焦距是30 cmC.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D.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光屏需要适当右移才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7.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O点__左__侧,这是因为发生了__光的折射__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__右__移动。8.(2023,黄冈)2023年5月13日,我省多个地区的人们看到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彩色的光圈,如图。这是一种罕见的天象——日晕,它是光透过高空云层中的冰晶__折射__形成的,这种现象说明太阳光__不是__(选填“是”或“不是”)单色光。9.(2023,广东)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继续深入探究。选用表中某一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调整好器材后如图甲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凸透镜编号 焦距/cm 直径/cm① 5 3.5② 5 4.5③ 10 4.5④ 15 4.5(1)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_实像__。(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将蜡烛向__上__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3)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__10__cm。(4)小明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则小明看到的像应是__D__(选填字母)。(5)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若要验证其猜想,则可在表中选取编号为__①②__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10.在“天宫课堂”的水球实验中,小玉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于是她利用实验室的光学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玉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10.0__cm。(2)如图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到合适的位置。(3)将凸透镜固定在50 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 cm刻度线处,向__远离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倒立、__缩小__的实像。(4)在(3)的基础上,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 cm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现象与__近视眼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向__靠近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5)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上方,为了使像回到中央,接下来的操作是__③__(选填“①”“②”或“③”)。①向下调光屏 ②向上调凸透镜③向上调蜡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27讲 光的折射练习学生版.docx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27讲 光的折射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