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讲 空气和氧气 1.(2023,宁波)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操作,需要纠正的是(A)2.(2022,长沙)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183天,在空间站的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D)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B.氧气极易溶于水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D.氧气能供给呼吸3.有关下列各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叙述错误的是(B)A.都能产生热量B.都是缓慢氧化反应C.都生成了氧化物D.都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4.如图为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参加反应的氧气为足量)。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C)A.用反应①制取氧气时,MnO2是反应物B.②③两种方法制取氧气时,都不需要检查气密性C.氧气与C、P、Fe都是氧化反应D.空气中,Fe会与O2反应而火星四射5.如图是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纳米级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甲、乙装置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C.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不同D.从实验丙和丁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剧烈6.食品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如图所示,反应前AO的长度为L1,反应后BO的长度为L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A.测量的原理利用了铁生锈消耗管内氧气B.实验测得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00%C.实验前应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分布均匀且紧密D.脱氧剂应平铺在玻璃管中,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7.某学习小组在用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定了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1装置所示进行实验,在50 mL硬质玻璃管内加入足量铜粉,启动氧气传感器,点燃酒精灯,反应结束后移走酒精灯。实验中氧气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1)实验过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铜粉表面逐渐变黑,气球先膨胀后又变瘪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Cu+O22CuO__。(2)气球的作用是__缓冲气压变化(防止橡胶塞冲出)__。(3)根据图2中曲线,从__DE__(填字母)段可证明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CD段氧气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铜粉消耗了氧气__。(4)DE段装置内气压__变小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充分加热后,氧气含量没有降为“0”的原因可能是__铜粉没有充分平铺__。8.(2023,苏州)在实验室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可以制取氧气。Ⅰ.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1)用MnO2作催化剂,KClO3加热分解得到O2和K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ClO32KCl+3O2↑__。(2)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为__酒精灯__。收集干燥氧气应选取的收集装置为__C__(选填字母)。(3)搭建如图2所示装置时,需要调整试管的倾斜角度,可松开__K2__(选填“K1”“K2”或“K3”)处的螺丝,待调整后再拧紧。(4)实验结束时,下列两步操作中先进行的是__b__(填序号)。a.移走并熄灭仪器Xb.断开试管与洗气瓶之间的连接Ⅱ.某款家用制氧机利用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已知:①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遇水分解为Na2CO3和H2O2。②H2O2可以将KI转化为I2。(5)制氧机制氧说明(部分)见下表,其中A、B剂的成分是过碳酸钠或二氧化锰。A剂 B剂 平均供氧量(毫升/分钟) 供氧时间(分钟)配方一 1袋 1袋 ≥320 ≥15配方二 2袋 1袋 ≥500 ≥25配方三 3袋 2袋 ≥1000 ≥15①A剂的成分是__过碳酸钠__。②若突发缺氧性疾病,在呼叫救护的同时进行吸氧,应选择的最佳配方是__配方三__。(6)按配方一在水中反应6小时后,无明显气泡产生。取反应后混合物进行下列实验:①将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滤渣。滤渣的成分为__二氧化锰(MnO2)__。②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足量盐酸有大量气体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③另取少量滤液,滴加KI溶液,再滴加__淀粉__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证明滤液中仍含有H2O2。第6讲 空气和氧气 1.(2023,宁波)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操作,需要纠正的是( )2.(2022,长沙)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183天,在空间站的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B.氧气极易溶于水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D.氧气能供给呼吸3.有关下列各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A.都能产生热量B.都是缓慢氧化反应C.都生成了氧化物D.都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4.如图为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参加反应的氧气为足量)。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用反应①制取氧气时,MnO2是反应物B.②③两种方法制取氧气时,都不需要检查气密性C.氧气与C、P、Fe都是氧化反应D.空气中,Fe会与O2反应而火星四射5.如图是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纳米级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甲、乙装置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C.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不同D.从实验丙和丁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剧烈6.食品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如图所示,反应前AO的长度为L1,反应后BO的长度为L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的原理利用了铁生锈消耗管内氧气B.实验测得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00%C.实验前应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分布均匀且紧密D.脱氧剂应平铺在玻璃管中,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7.某学习小组在用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定了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1装置所示进行实验,在50 mL硬质玻璃管内加入足量铜粉,启动氧气传感器,点燃酒精灯,反应结束后移走酒精灯。实验中氧气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1)实验过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气球的作用是___。(3)根据图2中曲线,从____(填字母)段可证明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CD段氧气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4)DE段装置内气压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充分加热后,氧气含量没有降为“0”的原因可能是____。8.(2023,苏州)在实验室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可以制取氧气。Ⅰ.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1)用MnO2作催化剂,KClO3加热分解得到O2和K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收集干燥氧气应选取的收集装置为____(选填字母)。(3)搭建如图2所示装置时,需要调整试管的倾斜角度,可松开____(选填“K1”“K2”或“K3”)处的螺丝,待调整后再拧紧。(4)实验结束时,下列两步操作中先进行的是____(填序号)。a.移走并熄灭仪器Xb.断开试管与洗气瓶之间的连接Ⅱ.某款家用制氧机利用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已知:①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遇水分解为Na2CO3和H2O2。②H2O2可以将KI转化为I2。(5)制氧机制氧说明(部分)见下表,其中A、B剂的成分是过碳酸钠或二氧化锰。A剂 B剂 平均供氧量(毫升/分钟) 供氧时间(分钟)配方一 1袋 1袋 ≥320 ≥15配方二 2袋 1袋 ≥500 ≥25配方三 3袋 2袋 ≥1000 ≥15①A剂的成分是____。②若突发缺氧性疾病,在呼叫救护的同时进行吸氧,应选择的最佳配方是____。(6)按配方一在水中反应6小时后,无明显气泡产生。取反应后混合物进行下列实验:①将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滤渣。滤渣的成分为____。②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足量盐酸有大量气体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③另取少量滤液,滴加KI溶液,再滴加____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证明滤液中仍含有H2O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35讲 空气和氧气练习学生版.docx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35讲 空气和氧气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