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讲 物态变化 1.(2023,宜昌)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下列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3.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 ℃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升华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现象4.如图所示是常见的鸳鸯锅,两锅内分别是汤汁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清汤和红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红油覆盖在水面减少了热量的散失B.汤汁沸腾后可以改为小火加热,此时汤汁温度升高较慢,不易烧干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D.汤汁沸腾时,金属锅的温度比锅内汤汁的温度高5.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6.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选填“汽化”或“液化”),热棒应采用____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7.(2022,宜昌)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的特点。8.蒸馒头时,锅中水烧开,蒸屉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的____(填物态变化)结果。打开蒸屉发现上层内的水珠明显多于下层,且上层馒头比下层先熟。利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上、下层蒸屉内的温度(图甲),所得结果如图乙。利用物态变化及相关知识,解释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____。9.(2022,上海)水的蒸发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物态变化,某科学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____、____。(2)利用下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对水蒸发快慢的影响,你认为选用“电吹风”还是“小风扇”更好?____,请说明理由。____。(3)下列操作中最有利于控制滤纸大小相同,并有效完成实验的方法是____。A.取两张滤纸,分别剪下一个方块B.同一张滤纸,不同位置剪下一个方块C.滤纸对折后,两层滤纸重叠剪下一个方块D.选择两张滤纸,不做裁剪(4)根据以下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实验条件 滤纸变干的时间(s) 实验结论有风吹 16没有风吹 6010.小明和小华都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时,给盛水的烧杯加热,是通过____方式改变水的内能。(2)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实验过程中两位同学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两位同学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不同。(4)水沸腾后,将水倒入烧瓶,发现水停止沸腾。如图丙所示,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浇冷水后瓶内水蒸气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6讲 物态变化 1.(2023,宜昌)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D)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下列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3.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 ℃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容器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升华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现象4.如图所示是常见的鸳鸯锅,两锅内分别是汤汁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清汤和红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B)A.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红油覆盖在水面减少了热量的散失B.汤汁沸腾后可以改为小火加热,此时汤汁温度升高较慢,不易烧干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D.汤汁沸腾时,金属锅的温度比锅内汤汁的温度高5.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A)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6.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汽化__(选填“汽化”或“液化”),热棒应采用__导热性__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7.(2022,宜昌)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熔化吸热__的特点。8.蒸馒头时,锅中水烧开,蒸屉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的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结果。打开蒸屉发现上层内的水珠明显多于下层,且上层馒头比下层先熟。利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上、下层蒸屉内的温度(图甲),所得结果如图乙。利用物态变化及相关知识,解释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__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是上层蒸屉内水珠明显多于下层,说明蒸屉上层内水蒸气液化多于下层,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上层蒸屉中的馒头可以吸收更多热量__。9.(2022,上海)水的蒸发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物态变化,某科学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__液体的温度__、__液体的表面积__。(2)利用下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对水蒸发快慢的影响,你认为选用“电吹风”还是“小风扇”更好?__小风扇__,请说明理由。__热风改变了水的温度,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__。(3)下列操作中最有利于控制滤纸大小相同,并有效完成实验的方法是__C__。A.取两张滤纸,分别剪下一个方块B.同一张滤纸,不同位置剪下一个方块C.滤纸对折后,两层滤纸重叠剪下一个方块D.选择两张滤纸,不做裁剪(4)根据以下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实验条件 滤纸变干的时间(s) 实验结论有风吹 16 在液体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没有风吹 6010.小明和小华都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时,给盛水的烧杯加热,是通过__热传递__方式改变水的内能。(2)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不变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实验过程中两位同学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两位同学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质量__不同。(4)水沸腾后,将水倒入烧瓶,发现水停止沸腾。如图丙所示,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浇冷水后瓶内水蒸气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__降低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28讲 物态变化练习学生版.docx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28讲 物态变化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