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38讲 重要的盐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第38讲 重要的盐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9讲 重要的盐
               
1.(2023,台州)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以下关于碳酸氢钠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受热易分解
B.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C.水溶液呈碱性
D.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2.(2022,南宁)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Mg2+、Fe2+、SO
B.K+、Ag+、NO、Cl-
C.Ca2+、NH、NO、Cl-
D.Na+、OH-、SO、CO
3.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和泥沙等杂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溶解、过滤和蒸发只除去难溶性杂质
B.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但其作用均不同
C.不能用Ba(NO3)2代替BaCl2来除去Na2SO4
D.依次加入适量的Ba(OH)2、Na2CO3、稀盐酸,反应后蒸发即得NaCl固体
4.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中的两种或多种。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滤液1呈无色,则滤液2中可能会有Fe2+、Cu2+、Mg2+
B.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原固体X一定不含碳酸钙
C.若滤液2呈浅绿色,则滤渣1中一定含有铜、铁
D.若气体1为混合物,则滤渣1中一定含有碳酸钙、铜、铁
5.(2023,武汉)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后将甲、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如图2所示,充分反应,静置。为探究烧杯内溶液的组成,取适量上层清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充分反应静置后,乙试管内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两种酸
B.图2烧杯内可以观察到沉淀逐渐减少,最终只剩余白色沉淀
C.图2充分反应静置后,烧杯内上层清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
D.图3中加入30.0 g氢氧化钡溶液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0.797 g
6.(2023,贵州)某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探究(如图),请你参与。
(1)探究酸、碱、盐的部分性质
①实验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
②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③实验丙中,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
(2)探究废液成分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和废渣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固体消失,废液呈无色。
【资料卡片】: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无色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CaCl2;
猜想二:NaCl、HCl;
猜想三:NaCl、HCl、CaCl2。
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猜想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
【实验设计】小组同学对无色废液取样后,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证明了猜想三是成立的。实验中应获取的证据为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反思总结】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可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有____。
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K2CO3、Ca(OH)2、CaCO3、AgCl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其组成,取少量该固体进行如图实验。
(1)由步骤②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填化学式),判断理由是____。
(2)步骤③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由以上实验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的组成可能有____种组合。
8.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NH3能被酸溶液吸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Ⅱ.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Ⅲ.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溶于水显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NH4HCO3属于__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2)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__浓硫酸__。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
(3)步骤Ⅲ中,当样品反应完全时的现象是____,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
(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用m1、m2的代数式表示)。第9讲 重要的盐
               
1.(2023,台州)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以下关于碳酸氢钠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B)
A.受热易分解
B.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C.水溶液呈碱性
D.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2.(2022,南宁)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C)
A.K+、Mg2+、Fe2+、SO
B.K+、Ag+、NO、Cl-
C.Ca2+、NH、NO、Cl-
D.Na+、OH-、SO、CO
3.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和泥沙等杂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通过溶解、过滤和蒸发只除去难溶性杂质
B.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但其作用均不同
C.不能用Ba(NO3)2代替BaCl2来除去Na2SO4
D.依次加入适量的Ba(OH)2、Na2CO3、稀盐酸,反应后蒸发即得NaCl固体
4.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中的两种或多种。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若滤液1呈无色,则滤液2中可能会有Fe2+、Cu2+、Mg2+
B.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原固体X一定不含碳酸钙
C.若滤液2呈浅绿色,则滤渣1中一定含有铜、铁
D.若气体1为混合物,则滤渣1中一定含有碳酸钙、铜、铁
5.(2023,武汉)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后将甲、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如图2所示,充分反应,静置。为探究烧杯内溶液的组成,取适量上层清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图1充分反应静置后,乙试管内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两种酸
B.图2烧杯内可以观察到沉淀逐渐减少,最终只剩余白色沉淀
C.图2充分反应静置后,烧杯内上层清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
D.图3中加入30.0 g氢氧化钡溶液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0.797 g
6.(2023,贵州)某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探究(如图),请你参与。
(1)探究酸、碱、盐的部分性质
①实验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有气泡产生__。
②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Na2CO3===CaCO3↓+2NaOH__。
③实验丙中,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__气球膨胀__。
(2)探究废液成分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和废渣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固体消失,废液呈无色。
【资料卡片】: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无色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CaCl2;
猜想二:NaCl、HCl;
猜想三:NaCl、HCl、CaCl2。
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猜想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一定存在氯化钙__。
【实验设计】小组同学对无色废液取样后,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证明了猜想三是成立的。实验中应获取的证据为__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2HCl===2NaCl+H2O+CO2↑、CaCl2+Na2CO3===CaCO3↓+2NaCl__。
【反思总结】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可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有__能与盐、非金属氧化物、酸反应__。
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K2CO3、Ca(OH)2、CaCO3、AgCl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其组成,取少量该固体进行如图实验。
(1)由步骤②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AgCl__(填化学式),判断理由是__白色沉淀A部分消失__。
(2)步骤③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K2CO3+2HNO3===2KNO3+H2O+CO2↑__。
(3)由以上实验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的组成可能有__3__种组合。
8.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NH3能被酸溶液吸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Ⅱ.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Ⅲ.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溶于水显__碱性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NH4HCO3属于__氮肥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3__。
(2)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__浓硫酸__。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2NaOH===Na2CO3+H2O__,装置D的作用是__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__。
(3)步骤Ⅲ中,当样品反应完全时的现象是__玻璃管中样品完全消失__,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__。
(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100%__(用m1、m2的代数式表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