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生态文明建设2024年高考时政热点(冲刺+预测)政气浩然-2024.5.30PART01 时政热点综述在2023年17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包括: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创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发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发言四个转变: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五大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五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六大任务: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税收、金融、价格政策等支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将碳排放权、排污权等市场化配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党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造福世界人民。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一)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心怀“国之大者”,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二)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五)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六)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八)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以法律武器法治力量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九)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十)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建清洁美丽世界。PART02 专业术语积累1.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3.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化、低碳化,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6.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等领域协作。7.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加强绿色发展协作,打造绿色发展高地。8.因地制宜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9.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绿色出行,推进城市绿道网络建设,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10.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强化税收政策支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完善征收体系。11.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12.创新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机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共建一批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中心,加大高效绿色环保技术装备产品供给。13.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实行排污单位分类执法监管,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加快形成智慧执法体系。14.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5.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6.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文章,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重要术语解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高频常考)生态产品是指由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分为物质供给类、调节服务类和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指将生态产品所具有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生态保护补偿、市场经营开发等手段体现出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举例:北京门头沟区西王平村保护性利用古村古道实现“生态溢价”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2021年起,门头沟区就在围绕着北京市关于打造“两山”理论实践样本的要求,积极从实践角度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目前最重要的实践成果就是推动特定地域单元的生态产品价值(以下简称VEP)核算,以西王平村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项目为试点,探索构建VEP核算方法。将过去“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四难)的生态产品价值,通过科学的系统测算,给出具象的价值。正是在这种机制下,守护青山绿水的“看山人”也成了“股东”,可参与分红。据测算,生态小镇试点项目可为西王平村每年带来100多万元的收益。PART03 习题精讲精练1.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通过打造绿色低碳的发展高地,不仅能够促进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还能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重要体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将“千万工程”经验转化为打造乡村振兴的思路办法和生动实践。各地把乡村和城市统筹协调,加快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等人为壁垒,促进发展要素更多下乡进村。打造“壮美广西”乡村振兴战略( )①要立足社会实践,把乡村振兴战略与本地实际相结合②要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决定作用③应从整体上把握城乡关系,以系统化思维推动乡村振兴④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解决了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在家实行垃圾分类、出行乘坐公共交通、购物使用自备布袋……越来越多的人坚持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传播、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低碳生活渐成风尚。从哲学角度来看,低碳生活渐成风尚说明( )①主观与客观达到了具体历史的完全统一②绿色低碳生活基于科学的生态环境认知③正确意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促进作用④生态文明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3.《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根基》一文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与理论根基。下列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①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奠定了理论基础③充分说明了中国可采用与他国截然不同的方式解决环保问题④引导人们更自觉地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3年8月15日,是中国首个全国生态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以“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在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指明方向:一方面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优良生态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通过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又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绿色发展动能。另一方面要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和“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作出重要指示的深远意义。【答案】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作出重要指示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伟大实践的发展。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作出重要指示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美好需要,增进人民福祉;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③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作出重要指示有利于引导人们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和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