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九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知识体系】【核心考点归纳提升】考点一、关于“思维”思 维 含义 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认识阶段 ①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②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方式 ①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②意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特征 ①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②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③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作用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形态 ①从思维的方向看: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②从思维对认识对象思考角度看: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 ③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辩证思维(联系、发展、全面)和形而上学思维 ④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基本形态)基本形态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区别 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认识功能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特征 基本单元的概念性、 运行方式的推导性 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 运行方式的想象性 思维表达的情感性联系 ①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都来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②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 ③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考点二、关于“逻辑”与“逻辑学”“逻辑”的不同用法 (1)“逻辑”即规律 (2)“逻辑”即“逻辑规律与规则” (3)“逻辑”即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4)“逻辑”即“逻辑学”逻辑学 狭义 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广义 形式逻辑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特别关注的问题 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核心 任务 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重要性 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考点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规律名称 基本 内容 公式 适用范围 要求 逻辑 错误矛盾律 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A并且非A 矛盾关系和 反对关系 一致性 (不能同真, 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 (两可)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 思想不能同假 A或者非A 矛盾关系 明确性 (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两不可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A是A 概念和判断 确定性 (自身同一)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考点四、关于“科学思维”科 学 思 维 含义 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条件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外延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精神为向导的思维,,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特征 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②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意义 思维素养意义 ①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②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②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总之,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高考真题模拟】一、单项选择题:1.(2024·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小马长大了,帮妈妈去商店买东西,路上遇到了一条河,小马做出的如下推理中,违背“同一律”的是( )A. 去商店的路有河, 此路有河, 所以,此路是去商店的路。 B. 去商店路上的河小马都可以过去, 此河在去商店的路上, 所以,此河小马可以过去。 C. 去商店的路都有河, 所以,有些有河的路可去商店。 D. 有些有河的路小马可以过去, 所以,并非所有有河的路小马过不去。A. A B. B C. C D. D【答案】A2.(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某校举办教职工健康长跑比赛,分男女两组记名次。赛后,赵老师说:“我是女子组的最后,但不是全校最后。”钱老师说:“我是女子组的第三。”孙老师说:“我是男子组的最后。”李老师说:“我是男子组的第一,全校第三。”四位老师所言属实,他们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序是( )A.李、钱、赵、孙 B.钱、李、赵、孙C.李、赵、钱、孙 D.李、钱、孙、赵【答案】A【详解】D:根据“赵老师是女子组的最后,但不是全校最后”和“孙老师是男子组的最后”可以推断孙老师是全校最后,赵老师在四位老师中第三个到达终点,孙老师在四位老师中最后一个到达终点,故D排除。BC:根据“钱老师是女子组的第三”和“李老师是男子组的第一,全校第三”可以得知全校第一第二是女老师,但是钱老师是女子组的第三,所以钱老师的成绩位于李老师之后。故李老师在四位老师中第一个到达终点,钱老师在四位老师中第二个到达终点,BC排除。A:根据四位老师所言分析,可以得出他们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序是李、钱、赵、孙,A正确。故本题选A。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近日,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有人认为,6岁儿童熟诵《滕王阁序》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背诵,而机械背诵不利于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假设以下陈述为真,对上文观点反驳最有力的是( )A.以前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的事件B.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C.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D.背通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可以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激发其好奇心【答案】D【详解】A:材料中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而选项A中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与材料中事件具有相似性,属于同类事件,与材料中的思维具有一致性,不能反驳材料观点,A排除。B: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B选项中“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强调背不背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B排除。C: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C选项“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强调儿童免票不免票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C排除。D: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D选项强调背通古诗文的优点,与材料观点相互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可以有力反驳材料观点,D正确。故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4. (2022北京,17,6分)【记忆】北京雨燕春天来到北京筑巢繁衍,夏末带着新生的小雨燕跨越中亚远赴非洲,待来年再准时飞回北京。古建筑上空北京雨燕飞舞的景象,是人们美好的记忆。【两难】为了避免污损和破坏,古建筑的屋檐斗拱加装了防护网,却无意间把在此筑巢的北京雨燕挡在了“家门”外。既要避免古建筑受损,又要保证北京雨燕安居,成为难题。【共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指导和相关技术支持下,文物、园林绿化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北京雨燕在古建筑上留出“繁殖窗口”。同时,志愿者积极为北京雨燕搭建新家,帮助它们向现代建筑迁移筑巢。在多方呵护下,北京雨燕的种群正在恢复和壮大。雨燕和古建筑在城市中实现了和谐共生。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北京雨燕保护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答案:(6分)北京雨燕保护,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在实践中认识北京雨燕生存和繁衍的规律,对保护的总体效果作出合理推断,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更新保护理念、改进保护措施;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古建筑保护和北京雨燕保护的关系,将两者统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辩证思维方法;多角度思考如何实现北京雨燕与古建筑的共生,发掘北京雨燕的文化价值,体现了创新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