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32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32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自由平等的真谛
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一直在追求的价值标准。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孕育着自由、民主等思想。然而,当时古希腊城邦中居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思考: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古希腊居民的生活相比,区别在哪里?
以城邦雅典为例,居民分公民、外来人和奴隶三类。公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政治活动、经营生计、分配财产等,然而外来人不具有公民权,奴隶更是低人一等,奴隶主对于奴隶有完全而绝对的控制权,他们是主人的物品和财产,奴隶在法律上没有财产所有权,在政治上也没有任何权利。在所有的奴隶当中,女性的地位最为特殊,她们的价值也只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存在的,这个社会既需要她们的参与,又不赋予她们参与的权利。甚至,犯同样的罪,法律上对公民和奴隶两类人的惩罚也是不同的。
在古希腊的城邦中,公民、外人和奴隶三类人拥有的权利不一样,而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奴隶,他们甚至没有人身自由权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奴隶主的手中。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会感受到一种不自由、不平等。
思考: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古希腊居民的生活相比,区别在哪里?
2000多年过去了,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我们每个人不仅享有宪法赋予我们的各项权利,也能够不受他人的奴役和支配。自由地施展才能。就像习主席说的那样,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可见,自由和平等是多么重要。
自由和平等代表着什么呢?


一.
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二.
如何理解自由应该受限制
三.
自由的内涵
四.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五.
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内涵
六.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内容
七.
平等的意义

无法治不自由
思考:西藏的和平解放给西藏人民和西藏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旧西藏
社会结构等级森严、贫富悬殊,封建领主粗暴践踏人类尊严,严重侵犯基本人权,根本阻碍西藏社会发展。
新西藏
西藏和平解放后,我们党团结带领百万翻身农奴进行民主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改革开放。
富裕
民主
开放
进步
封闭
专制
贫穷
落后
·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毫无人身自由,更没有民主权利,他们遭受残酷的经济剥削生活苦不堪言。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住房,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成为管理西藏地方社会事务、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西藏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农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个人),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社会)。(P99)
案例分析
1.言论自由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说话?
2.自由有边界吗?
二、如何理解自由应该受限制
①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P99)
②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p99)
③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P100)
案例分析
1.言论自由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说话?
互联网确实拓宽了我们自由表达的空间,但是如果在互联网上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随意发表不实言论,会带来恶劣的舆论影响,甚至危害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我们必须为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论负责,在网上发布信息、言论应遵守法律法规。
2.自由有边界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侮辱或诽谤他人的等。”
第二十条
“制作、复制、发布、散播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内容之一的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六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承担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案例分析
三、自由的内涵
1.自由主要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P100)
2.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P100)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
思考:对于自由来说,法律只有标定界限的作用吗?
四、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法治
自由
规范
保障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P100)
①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②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的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自由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对个人的自由不加限制,那么每个人都想要将自己的自由行使地淋漓尽致,无限度地满足自己地利益需求,这样不仅会带来混乱,更会导致人和人之间地不平等,因此,自由应该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平等。
平等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法眼看平等
“平等”在辞海中的解释
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
下面这些情况是平等的表现吗?
付出了同等的劳动,应得到同等的劳动报酬。
01
02
03
04
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我国通过给贫困生提供助学金、贷款等方式帮助其实现受教育权。
国家对残疾人提供特别照顾和救济,在就业、税收等多方面指定优惠政策。
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内涵
付出了同等的劳动,应得到同等的劳动报酬。
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内涵
(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思考:“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和“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
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结果上平等
五、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内涵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P101)
注意:离开“差别对待”讲平等,平等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平均”,即弱者与强者的“均等”,这一思想会造成形式的平等,而实质的不平等。平等不是绝对的,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
思考:平等靠什么保障和实现?
案例分析
徐某与其妻丁某因琐事发生争吵,徐某将妻子残忍杀害。该市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徐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判决后,被告人徐某以自己有发明创造为由请求改判,并写下“万言书”,希望通过贡献社会洗刷自己的罪过。近200人也以徐某曾拥有十多项家专利以及其他方面的大量科研成果,是一位对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为由,上诉法院从轻判决。
案件引起社会各界对能人犯罪可不可以从轻发落,准其“戴罪立功”的问题的争论。有人认为,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法外开恩”。
小组讨论:你觉得应该对徐某法外开恩,从轻发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案例分析
相关法律规定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任何人,无论其地位多高,贡献多大,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依法予以追究,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法院最终审判结果:省高级法院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核准对徐某的死刑判决。
我国多部法律都有关于平等的规定
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民法典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教育法
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内容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地各项义务。(P102)
2.我国公民地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P103)
七、平等的意义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P101)
总结
自由和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我们应该知道,我们追求的是法治之下的自由和平等。平等并不是平均、等同或无差别,而是法律地位上的平等,这体现在我们都享有追求幸福的自由。但前提是,我们必须理解“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在不侵犯他人自由的前提下做自己想做的事。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把他人当成平等的个体来对待,用同等的尊重对待每一个人。
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不自由
自由的价值
如何理解自由应该受限制
自由的内涵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法眼看平等
平等的内涵
平等的意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巩固提升
1.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跳广场舞、养宠物,这些城市居民的休闲自由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体效仿;另一方面因为噪声、动物伤人、随地大小便等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得很多城市出台新规对这些行为进行限制。这说明( )
①现代社会的人越来越失去自由权利 
②自由就应随心所欲,不受限制 
③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④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D
2.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法律意义上的平等的是 ( )
①儿童乘坐公交车应得到特殊关照 
②某企业招聘要求“男性优先”“不招女性”
③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④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样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B
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对这句名言理解正确的有( )
①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 
②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③人们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 
④人们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4.看下图,“限行”“限速”“单双号”这些字眼,同学们并不陌生。对于有车族来讲,却意味着失去行车的“自由和痛快”。对此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现代社会人们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 
②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那就是导致混乱与伤害 
④对有车族进行“限行”“限速”这些必要的限制是对有车族自由的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5.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的是( )
A.实施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费接种,符合条件“应接尽接”
B.成年子女因家境贫寒,不用承担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C.国家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作为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
D.参加“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