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华师大版八下期末复习第二章《光》A卷 班级 姓名 学号考试时间45分钟,总分120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2023 山西)一只白鹤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白鹤的两个“影”——影子和倒影,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白鹤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 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2.(2023 福建)下列光现象与图中廊桥倒影形成的原理相同的是( )A.镜花水月 B.小孔成像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3.(2023 威海)游泳馆天花板上的日光灯照射到水面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水中光的能量比入射光的能量少B.光由空气入射到水面上时,不可能沿原方向继续传播C.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出现日光灯的像,说明光可以传递信息D.入射到水面上的光被反射回空气中,因为光与水发生了相互作用4、(2023 广西)在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树下光斑B.杯中“折”笔 C.空中彩虹 D.山峦倒影5、(2023 邵阳)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如图京剧演员正在对着镜子画脸谱,他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A.光的色散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沿着直线传播6.(2023 通辽)下列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街头路口的反光镜C.人脸识别机 D.影子的形成7.(2023 镇江)如图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镜面上。入射光线AO紧贴纸板射向镜面,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图中未画出)。O为入射点,ON为法线。则( )A.反射光线OB的位置在ON的左侧 B.仅增大图中α的角度,反射光线OB将远离ONC.仅将平面镜在水平面内绕O旋转,OB位置不变 D.仅将纸板取走,反射光线OB将不存在8.(2023 武汉)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O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小强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作一个点,则小强同学所在的区间是( )A.ab B.bc C.cd D.de9、(2023 怀化)很多诗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B.“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句中“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C.“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句中“汤沸”是指水加热后发生汽化现象10、(2023 自贡)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α,反射角为β,折射角为γ,则( )A.α>β>γ B.α<β<γ C.α=β<γ D.α=β>γ11.(2023 雅安)如图是爱动手的小雅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 B.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透镜到墙壁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D.手机应放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内12.(2023 德州)如图所示,小红用相机拍下了石桥与它在水中倒影交相辉映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与海市蜃楼成像原理相同B.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桥,原理是光的反射C.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此照片时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要大于2fD.桥在相机的底片上成的像是虚像13.(2023 江西)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B.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C.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D.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14.(2023 益阳)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 )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虚像 C.倒立的虚像 D.正立的实像15.(2023 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B.光屏上的像是烛焰放大的实像C.仅将凸透镜左移不能再次成像D.仅将光屏右移可模拟近视眼成像16.(2023 淄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12cm,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像未在图中画出)A.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B.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C.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17.(2023 常州)2023年3月7日凌晨,在清华大学校园内,张嘉奇等同学用照相机拍到“太空中的中国空间站”的照片,如图所示。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f,拍照时像距( )A.略小于f B.略大于f C.略小于2f D.略大于2f18.(2023 南通)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腾空而起,它在地面摄像机中所成的像是( )A.实像,像变大B.实像,像变小C.虚像,像变大 D.虚像,像变小19.(2023 日照)某兴趣小组开展“创新服务生活,科技改变未来”的科技创新活动,模拟制作一款“智能”行驶玩具车。该玩具车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完成“自动”驾驶。作为传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 B.遇障碍物时,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C.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D.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内20.(2023 齐齐哈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所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B.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可得到烛焰所成清晰的像C.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42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D.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像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80分)21.(2023 泰州)如图所示,一只水鸟站在水中觅食,图中的黑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是因光的反射形成的 像,且倒影看起来要“暗”一些,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在水面处发生了 而进入水中,人能从不同角度看见水鸟是由于光照射在鸟身上发生了 。22.(2023 连云港)一束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反射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为 °。远远望去,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若它距水面6m,它的像距水面的距离是 m,当它向水面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2023 盘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将平面镜放置在水平面上,纸板垂直于镜面,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前后转动,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入射角是 度。(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填写字母)。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的夹角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C.多次改变光线入射的角度,并测量对应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3)小羽同学又利用图乙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4)小羽将图乙中的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将 (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保持不变”)。24(2023 德州)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 (选填“已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3)将蜡烛①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 (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25、(2023 衡阳)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3)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4)接着,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26、(2023 青岛)在第一次天宫授课中,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悬在空中的水球,透过水球看到了她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老师告诉小海这个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小海利用图乙所示器材进行探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1)当小海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的中心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此时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是 (选填“u>2f”、“f<u<2f”或“u<f”)。(2)当小海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时,应向 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3)依据上述实验规律,小海判定:透过水球看到王亚平倒立、缩小的像时,她到水球球心的距离u与水球透镜焦距f的关系满足 (选填“u>2f”、“f<u<2f”或“u<f”)。(4)凸透镜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请列举一例: 。27、(2023 镇江)小华利用“F”光源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实验前,小华应调整“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 上。(2)小华将“F”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按照图1所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 立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cm。(3)小华继续进行研究,当出现图2所示场景时,光屏上的像是清晰的。①依此成像原理可制成 (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②现保持光源和光屏位置不变,小华将凸透镜移至另一位置,发现光屏上也成清晰的像,此时凸透镜所在位置的刻度是 cm。若要再模拟近视眼成因,小华仅需将光屏向 移动少许。28、(2023 辽宁)小宋进入实验室准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恰好看到窗户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此时凸透镜和光屏分别在光具座的50cm、61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1)图甲光屏上窗户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 就是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如果实验室只有焦距为“10cm”和“20cm”两种规格的凸透镜,根据他观察到的现象,可知光具座上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20cm刻度线处,凸透镜、光屏保持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不变,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适当的向 (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3)在(2)的基础上,把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模糊了,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适当位置放一个度数合适的 (填“近视”或“远视”)镜片,使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参考答案:1-5:AABDB 6-10:BCBDD 11-15:CBDAD 16-20:CBABD21.直线传播;虚;折射;漫反射。22. 60 °, 140 °。 6 不变 23、(1)40;(2)C;(3)便于确定像的位置;(4)保持不变。24、(1)位置;(2)未点燃;大小相同;(3)不变;(4)仍然。25、(1)10.0;(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4)可逆;(5)近视眼。26、(1) 实 u>2f ((2) 右 、 放大 (3) u>2f 。(4) 照相机 。27、(1)主光轴;(2)倒;5.0;(3)①投影仪;②17.5;右。28、(1)缩小;照相机;10;(2)右;(3)远视。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