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华师大版八下期末复习第二章《光》B卷 班级 姓名 学号考试时间45分钟,总分120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2023 武威)小林到兰州游玩,下列他看到的光现象描述及分析正确的是( )A.高大挺拔的黄河楼与水中倒影交相呼应,倒影的形成是光的折射现象B.晚上的奥体中心玫瑰体育场变幻出不同颜色,是光的色散现象C.白天看到白塔山标志性建筑——白塔,是光的反射现象D.看到倒垂在清澈黄河水中柳树树枝被“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2.(2023 遂宁)阳光明媚的周末,不少市民到鹭栖湖游玩。湖畔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大树拖着长长的影子,几只白鹭从平静的湖面轻快掠过,水中的鱼儿欢快嬉戏。下列对此情景的解释正确的是(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B.白鹭在湖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看见水中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D.鲜花五颜六色是因为阳光在鲜花表面发生色散现象3.(2023 呼和浩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琴棋书画,恢弘博雅。如图,是中秋拍摄的一幅月上中天、天上月对水中月,天涯与共之景。关于水中月的形成,源于下列哪个物理原理(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4.(2023 新疆)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光的反射成像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潜望镜 D.近视眼镜5、(2023 聊城)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面镜时,镜中人的像变大B.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的“鱼”的上方C.把光屏拿走,像仍存在D.把镜片拿走,光将会聚在视网膜前6.(2023 自贡)小王同学在家里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沿ON折叠的硬白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以此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通过测量他发现此时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50°夹角,如图所示,则( )A.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B.入射角增大1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C.将纸板NOF向后折叠,则反射光线会消失D.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7.(2023 辽宁)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情景,关于探究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分析正确的是( )A.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光的漫反射形成的B.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实像C.蜡烛B在桌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为了使烛焰的像更清晰,应选择明亮的环境进行实验8.(2023 连云港)下列四个现象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平静水面下树木的倒影B.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C.放在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弯折D.游泳池的底部看起来比实际深度浅9.(2023 北京)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O是入射光,OA是反射光B.AO是入射光,OC是折射光C.∠AOM是入射角,∠BON是反射角D.光若沿CO入射,将沿OA和OB射出10.(2023 常州)海洋公园内,北极熊站立在方形透明水族箱内,头在水面上、身体在水面下。水族箱外的游客居然看到了北极熊“身首异处”的奇异场景,如图所示,游客看到熊身体的光路图是( )A.B. C.D.11.(2023 西藏)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表面约400km的“天宫”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如图为王亚平老师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球”相当于凸透镜B.“水球”对透过它的光有发散作用C.王亚平远离“水球”时,她的像会变大D.图中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虚像12.(2023 陕西)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D.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13.(2023 郴州)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假设光具座足够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14.(2023 荆州)2023年5月11日,我国发射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如图所示。空间站组合体上的摄像机完整记录了交会对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始终沿直线传播 B.摄像机所成的像是实像C.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D.天舟六号靠近空间站组合体时,摄像机成的像逐渐变小15.(2023 黄冈)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50cm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m D.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16.(2023 内蒙古)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B.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烛焰的成像特点相同C.图乙中的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图乙中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光屏上成半个烛焰的像17.(2023 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A.照相机B.潜望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18.(2023 菏泽)如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察到的一种成像情景,下列器械的工作原理与该成像方式相同的是(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潜望镜 D.放大镜19.(2023 东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B.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C.燃烧的蜡烛不断变短,光屏上成的像会下移D.保持蜡烛与光屏不动,向左移动透镜至合适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20.(2023 泰安)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物距u/cm 60 30 20 15 12像距v/cm 12 15 20 30 60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②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④当u=11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②③④正确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80)21.(2023 呼和浩特)当代中国,技术日新月异,无人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当一架无人机掠过水面时,岸边的人可以在水中看到无人机的倒影,其成像光路图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或“丙”或“丁”);在水中潜游的人可以看到无人机的像,其成像光路图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或“C”或“D”);两次所成的像 (选填“前虚像后实像”或“前实像后虚像”或“都是虚像”或“都是实像”)。22.(2023 淄博)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硬纸板、激光笔和铅笔进行实验。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与平面镜垂直的接缝ON转动,如图所示。(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硬纸板在实验中除了显示光路,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2)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3)光在E纸板上沿AO方向入射,其反射光在F纸板上沿OB方向射出。AO与镜面的夹角为40°时,其对应的反射角大小为 ;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4)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23.(2023 齐齐哈尔)小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如图1所示,实验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纸板ENF(右侧可绕ON翻折)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应 于镜面。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光在纸板上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呈现径迹。光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是为了 ;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当入射光EO与平面镜夹角为50°时,反射角为 。(3)让光沿图1中FO方向照射到镜面,它会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4)如图2所示,把纸板ENF右侧绕ON向前折或向后折,在右侧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内。24.(2023 江西)学校在教学楼大厅设有仪容镜,便于师生自觉规范仪容仪表。某同学在仪容镜中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与他在小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相比,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2023 临沂)敬老爱亲的小明跟奶奶拉呱时,发现奶奶一直认为“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镜中的像越大”,为了纠正奶奶的错误认知,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所示,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支架把玻璃板架在白纸上,并让玻璃板与纸面 。(2)将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 (选填“A”或“B”),并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3)为了纠正奶奶的错误认知,小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时,需确保 (选填“左右”或“前后”)位置不同。(4)小明给奶奶变了个戏法:将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蜡烛B拿走,并在它的位置处竖放一个光屏,让奶奶透过玻璃板看光屏,光屏上有“蜡烛B”;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光屏上的“蜡烛B”却消失了。这个小戏法逗得奶奶开怀大笑,同时小明也给奶奶解释了玻璃板成 (选填“虚”或“实”)像的道理。26.(2023 陕西)如图,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它可以通过车上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其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 像。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7、(2023 滨州)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前,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清晰的实像,这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3)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 的。(4)若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模糊,这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形成原因相同。28、(2023 哈尔滨)在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对比两图可以得到结论:光从空气射入凸透镜时, 。(2)小明利用此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继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录部分数据如表。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1 60.0 12.0 倒立缩小实像2 35.0 14.0 倒立缩小实像3 30.0 15.0 倒立缩小实像4 20.0 20.0 倒立等大实像5 12.5 50.0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发现: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是 。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像的性质是 。小明进一步猜想,当物距为12.5cm时,成像的性质是 。观察前三组数据,小明发现同一物体都成缩小的像,那么随着像距的增加,像会变大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原表格中还需要增加的项目是 。29、(2023 广东)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继续深入探究。选用表中某一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调整好器材后如1图甲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凸透镜编号 焦距/cm 直径/cm① 5 3.5② 5 4.5③ 10 4.5④ 15 4.5(1)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1图乙所示,此时将蜡烛向 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3)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 cm。(4)小明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如2图所示,则小明看到的像应是 (选填字母)。(5)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若要验证其猜想,则可在表中选取编号为 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参考答案1-5:CAACC 6-10:BCABA 11-15:ABBBC 16-20:CAADB21.乙;A;都是虚像。22.(1)量角器;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使结论具有普遍性;(3)50°;光路是可逆的;(4)漫反射。23.(1)垂直;漫;(2)寻找普遍规律;40°;(3)可逆;(4)同一平面。24.虚像;不变。25、(1)垂直;(2)A;(3)前后;(4)虚26.凸,实,大27、(1)同一高度;(2)缩小;照相机;(3)仍能;可逆;(4)近视眼。28、(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①像距小于物距;②倒立等大实像;③倒立放大实像;④像的高度。29、(1)实像;(2)上;(3)10;(4)D;(5)①②。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