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重、难点】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的现象。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任务一】阅读教材全文,高度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经济政策 ;生产力方面
社会结构 ;社会保障方面
社会运动 、 、
知识点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
问题导课:根据教材P116页“美国民众欢庆结束定量配给制度”图片及文字说明,能提取哪些信息?
背景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一目,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及特点。
背景
特点:
【任务三】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
国内 加强国家干预 ①加大 在公共事业领域的 ,增加 机会,刺激 需求。 ②制定 ,促进经济 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 等经济杠杆实施 。 结果:取得一定 ,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减少国家干预 ①原因:20世纪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 , 严重。 ②措施:各国再次调整,适当 政府对经济的 。
国际 加强国际协调 ①建立国际经济组织:通过建立 、 、 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 。 ②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 的 ,采取 行动,协调利益,维护 。
【图解历史】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任务四】
1.依据教材及所学,完成下列有关“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思维导图。
2.根据教材第一目中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徽标”图片和“历史纵横”,思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随堂练习】
1.下表所示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部分年份)。表中数据的变化缘于美国(  )
时间 财政预算支出 财政预算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
1939年 89亿美元 9.7%
1947年 369.31亿美元 18.9%
1979年 5 090亿美元 30%
A.不断扩大局部侵略战争规模 B.国民生产总值稳步上升
C.试图在军备竞赛上压倒苏联 D.国家干预经济力度增大
2.下图主要反映了当时美国(  )
A.第三产业崛起 B.“中间阶层”增加
C.福利规模扩大 D.经济“滞胀”明显
知识点二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生产力发展)
1.背景
(1)理论支撑: 20世纪 的重大突破,例如, 的提出和 的发展;
论、 论、 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提供了 。
(2)战争促进: 促进了科技发展。
2.成就: 的开发利用、 的发明和 的建立, 和
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的突破等。
3.意义:使人类社会进入 时代,劳动方式日益 和 ,极大地提高了 。
二、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 的新发展促进社会 提高。
2.表现
(1)就业结构变化: 和 就业的人口所占比重逐渐 ,从事 业的人口所占比重 。
(2)“ ”人数增加。
3.实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出现的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 发展在 上的反映。
【概念阐释】
“中间阶层”
“中间阶层”是来自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个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新中间层”,约占社会职业/就业人口的40%左右,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社会结构的主体力量。
【任务五】
1.阅读教材第二目和第三目,指出二战后科技发展出现了哪些新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何。
新成果
影响
阅读教材第三目,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出现的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随堂练习】
3.20世纪40-70年代,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从1 508万人增加到5 105万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间阶层”的出现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社会结构的变化 D.社会运动的推动
4下图为二战后美国雇员人数演变情况。该图说明美国(  )
A.宏观调控的加强 B.“福利国家”建立
C.社会结构新变化 D.科学技术新发展
知识点三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福利国家”(社会保障)
1.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 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 ;通过加大社会 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 。
2.调整
①70年代:当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 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
②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 政府公共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 和维护 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3.评价:
(1)积极:在缓和 不平等,保持 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2)消极:加重了国家 的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工作 。
社会运动
1.原因:资本主义 造成的社会 与 。
2.表现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①背景:美国早在 时就基本 了黑人奴隶制度,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 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 制度,用 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
②目的:为了争取黑人的 权利。
③结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 法案,宣布 和 为非法。
(2)妇女运动
①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对 的 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 ,妇女运动兴起。
②目的:争取享有与男子 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③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 和 ,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 。
学生运动
20 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 国学生发起了反对
美国侵略 的运动。
评价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变化,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 和 ,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 。2008年爆发的 ,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任务六】
1.阅读教材P118页第四目和下面漫画“‘福利国家’的流浪汉”,概括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2.阅读教材第四目和P120页“史料阅读”,概括二战后美国民权运动所取得的成就及原因。
成就
原因
◎思维升华——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原因
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②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和吸收。 ④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2.主要体现
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生产关系的调整 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
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阶级关系的变化 由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中间阶层”人数大量增加
劳资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
实质:新变化的实质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随堂练习】
5.西欧和北欧的福利国家,在1960—1975年间福利的增长达到了顶峰。这一期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4.6%,而福利开支的增长率则达到5.6%—9.1%。这些国家的福利支出(  )
A.保证了经济的稳步增长 B.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解决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6. 下图所示的是研究梳理出的发展主线。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研究主题是(  )
A.西方福利制度演变 B.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C.雅尔塔体系的演变 D.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7.1958年戴高乐重返政坛后,主张推动欧洲联合,建立“欧洲人的欧洲”。他反对法国成为美国的附属或“小伙伴”,而应当“在一个欧洲人的欧洲中间保持法国的面目”。戴高乐旨在( )
A.建立统一市场,实施贸易保护 B.争取独立自主,提升法国地位
C.加强欧洲合作,解决滞胀问题 D.缓和法苏关系,保持欧洲均势
8.1947年,为了从经济上遏制苏联,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推动成立“北约” D.开展“战略防御计划
9.针对下图所示问题,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 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B. 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D.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10.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意在( )
 A. 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B. 联合欧洲消除滞胀危机
 C. 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          D. 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    
11.如表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 比较单位:百万美元,如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
年份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 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
1948年 397 582
1949年 145 765
1950年1—6月 41 268
A.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 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
C. 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 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12.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减缓老龄化进程
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缩小贫富间差距
【课堂小结】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