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复习学案八 法治中国建设【问题导学】1.法治国家的内涵、特征、要求(总要求+3具体要求)和意义2.法治政府的内涵(7政府)、要求和意义3.法治社会的内涵、 特征要求(5大纠纷解决机制)和意义【知识清单】8.1 法治国家一、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具体体现1.内涵: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2.具体表现(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2)坚持良法之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二、建设法治国家的总要求及具体措施1.总要求: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2.具体措施:(1)推进宪法实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检查工作。(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律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8.2 法治政府一、法治政府的内涵1.内涵: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2.特性:(1)职能科学的政府。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2)权责法定的政府。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3)执法严明的政府。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公开公正的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5)廉洁高效的政府 (6)守法诚信的政府:二、建设法治政府的总要求及具体措施1.基本要求:(1)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2)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2.具体措施:(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2)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3)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4)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6)全面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3.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1)对政府自身: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监督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利,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2)与群众关系: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8.3 法治社会一、法治社会的内涵及具体表现1.内涵: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2.具体表现:(1)全社会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法治意识)(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循,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法律实施)(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实施效果)二、建设法治社会的总要求及具体措施1.总要求: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2.具体措施(1)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三、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①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②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体系构建】【简答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与登封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联合,探索“警格+网格”融合新模式,聘请各村(社区)“两委”中主管综合治理的网格员为警务助理,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和便民服务,推动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走深走实,努力实现公共管理服务网格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打通共治、共建、共享的“最后一米”。警务助理与民警互相配合,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真正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镇”,纠纷化解率达到99%。登封各村(社区)网格长(员)、民辅警走村入户开展宣传活动,向不同年龄段的群众宣传平安创建、防电信诈骗、道路交通安全等内容,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手机微信或“郑好办”APP,自行上报对于辖区平安建设的意见建议,将较为成熟的意见建议、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和举措,让群众获得“满格”的安全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登封市公安局是如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易混辨析】1.备案审查是人大常委会的最主要职责,人民民主是全体公民共享的民主。( )2.建设法治国家,就是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规定了社会生活的所有问题。( )4.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5.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6.修改国务院组织法能够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不断加强中央政府法定权力。7.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能,这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8.法治社会意味着规则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 )9.建设法治社会,能够防止社会矛盾出现,促进公平正义。( )10.法治社会要求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11.建设法治社会有利于消除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使法治成为社会治理唯一方式,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12.法治社会就是全社会信仰法律。( )13.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就是要满足人民的一切要求。( )14.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15.法治政府是公开公正的政府,公开公正是指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当堂达标】一、基础检测16.古语有云:“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建设法治国家,能够( )①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有效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③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各种诉求④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权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和推动。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 )①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③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保证执法职能④发挥人民政协的立法职能,民主立法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18.当前,部分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在履行经济职能方面存在错位、越位等问题。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部分地方政府的做法违背了法治政府的要求②政府应简政放权,取消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③要推进政务全部公开,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④警示我们必须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的政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旧城拆迁,我们常常想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和平安拆迁。但在拆迁的前置词中,依法无疑是重中之重。只有“依法”,才有和谐与平安拆迁。这告诉我们,政府( )①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维护稳定②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③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④要把依法决策贯彻到决策的全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河南省从建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深化乡村法律援助工作、努力实现乡村法律服务多元发展等方面,扩大农民法律援助的覆盖面,集中办理了一批与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农业生产、农村宅基地(土地)流转(承包)、赡养抚养等相关的涉农纠纷案件,为农村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援助。乡村法律援助有利于( )①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凝聚乡村振兴发展的合力②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落实司法权向乡村下放③完善公民道德规范,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④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能力进阶2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在社会医疗、教育、基础保障等方面,已经无法更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而且,随着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的增多,公共安全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导致社会治理工作存在很大的难度。这说明( )A.要使法治国家成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B.社会治理涉及的内容较广,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C.要加强并创新社会治理手段,致力于将我国建设成法治社会D.目前社会治理水平完全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22.海南在全国率先实现专职人民调解员全省全覆盖,上线运行全国首个涉外民商事纠纷在线化解平台,创新推出“政法干部蹲点指导”助推解纷工作法,建设综治中心、社管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位一体”新机制,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如火如荼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实施上述措施旨在( )①增进社会共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②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机制③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④建立全新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是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重要制度。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共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2827件,一些与宪法和法律相违背的问题及时被发现并解决。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 )①旨在严把立法关,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 ②有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更好地行使决定权③有利于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④更好践行和全面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巨婴”本意是指体型巨大的婴儿,近年来,人们用“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如逆行、人肉挡车并叫嚣“让警察给我打电话”的济南奔驰车主,还有挡车抢道、辱骂他人、捶击车盖的保定奔驰车主……这些“巨婴”不仅遭到了人们的谴责,还受到了应有的处罚。治理这类“巨婴”现象,需要①提高立法质量,以科学立法促进良法之治②行政机关严格执法,以更好维护社会秩序③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近年来,我国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政府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但当前法治政府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依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影响了法治政府的形象。由此可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①要完善法律法规实施体系,督促政府积极履行职责②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以杜绝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③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④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一环,更是筑牢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6.“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法治政府,要统筹推进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建设,让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法治政府建设并显现更大效能,切实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贡献数字化力量。关于统筹推进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法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②以法治为基石,以数字为保障,努力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③培养复合型数字法治人才,为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人才保障④将数字技术融入行政管理,为建设数字法治政府创造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7.2023年12月4日是我国第10个国家宪法日,10年来我国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宪法宣传学习主题活动,让宪法走进校园、走进农村、走进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①是因为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②是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有利于维护宪法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④有利于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近日,某市检察院探索开展行政检察督促纠正行政执法专项工作,针对规划土地监察局执法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发出首份督促纠正行政违法行为检察建议书,并举行公开宣告送达。规划土地监察局负责人签收检察建议书后表示,诚恳接受监督,高度重视落实整改。开展行政检察专项监督( )①通过畅通执法司法信息共享渠道提升司法的公正公信②能进一步提升行政机关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③是促进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监督有效衔接的实践样本④创新了政府监管方式,提高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智能水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三、简答题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面对2023年冬季冰雪旅游大客流,哈尔滨市政府在旅游服务和城市管理方面做出了努力。严格落实《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范政府行为。借助互联网,及时了解并满足游客的需求,从人造月亮、温暖驿站,到冻梨摆盘,哈尔滨市文旅局不断地给游客带来了惊喜。面对“退票风波”,哈尔滨市文旅局领导亲赴现场督导,诚恳道歉,获得人们的一致好评。当地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等诸部门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进行智慧化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使治安案件同比下降了20%,拎包扒窃案件下降了41%,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旅行满意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在执法过程中积极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哈尔滨市政府主动作为,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认可,接住了各地游客给哈尔滨带来的“泼天财富”: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692.45亿元,同比增长239.03%,比2019年增长7.4%。结合材料,运用“法治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哈尔滨市政府能够接住游客带来的“泼天财富”?参考答案【简答题练习】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党建引领,以基层党建凝聚强大的治理合力。②建设智能高效的政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基层治理的水平。③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入户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基层群众的法制观念,推动基层群众树立法制意识。④建设公开公正的政府,通过听取群众的意见,有效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激发了基层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⑤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通过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水平,让群众获得“满格”的安全感。(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易混辨析】1.错误【详解】人大常委会由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备案审查是人大常委会的职责之一。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共享的民主,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故原观点说法错误。2.错误【详解】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故本题说法错误。3.错误【详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但宪法并不规定社会生活的所有问题,而是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所以此观点错误。4.错误【详解】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故该判断错误。5.正确【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课本内容,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故本题说法正确。6.错误【详解】修改国务院组织法是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的重要一环。但修改组织法,不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故原观点说法错误。7.错误【详解】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造福于人民。所以此观点错误。8.错误【详解】法治社会意味着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故原命题错误。9.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法治社会的内容,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不是防止社会矛盾出现。故该判断错误。10.错误【详解】法治社会要求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但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故题中观点错误。11.错误【详解】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但不能消除社会矛盾;社会治理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不应“使法治成为社会治理唯一方式”。故题中观点错误。12.错误【详解】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故题中观点错误。13.错误【详解】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并不是满足人民的一切要求,应该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故题干中说法错误。14.错误【详解】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故本题说法错误。15.错误【详解】法治政府是公开公正的政府,公开公正是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调权责法定的政府。故本题说法错误。【当堂达标】16.A【详解】①②: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①②正确。③:要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各种合理诉求,而不是所有诉求,③表述错误。④: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权利由宪法和法律规定,不能随意扩大,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17.A【详解】①③: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保证执法职能,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①③符合题意。②:题干考查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不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④:人民政协没有立法职能,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职能,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18.B【详解】①④:“在履行经济职能方面存在错位、越位等问题”,这说明部分政府的做法违背了法治政府的要求,必须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的政府,①④符合题意。②: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需要进行市场监管等,“取消”说法错误,②排除。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不等于政务全部公开,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9.B【详解】①③:只有“依法”,才有和谐和平安拆迁,这告诉我们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维护稳定,①③符合题意。②: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②不符合题意。④:材料强调的是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没有涉及依法决策,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0.B【详解】①:河南省扩大农民法律援助的覆盖面,集中办理了一批与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农业生产、农村宅基地(土地)流转(承包)、赡养抚养等相关的涉农纠纷案件,为农村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援助。乡村法律援助有利于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凝聚乡村振兴发展的合力,①正确。②:材料强调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与司法权无关,②错误。③:法律援助与完善公民道德规范无关系,③排除。④: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提高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有利于树牢法治观念,更好解决涉农纠纷,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1.C【详解】A: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A说法错误。B:“已经无法更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不意味着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B说法错误。C:城镇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社会医疗、教育、基础保障等无法更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公共安全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加强并创新社会治理手段加以改进完善,加快法治社会建设,C符合题意。D:“已经无法更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社会治理工作存在很大的难度”,这意味着去我国目前社会治理水平不完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而非“完全不适应”,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2.A【详解】①:海南在全国率先实现专职人民调解员全省全覆盖,上线运行全国首个涉外民商事纠纷在线化解平台,实施上述措施旨在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①正确。②: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③:“政法干部蹲点指导”助推解纷工作法,综治中心、社管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位一体”新机制,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如火如荼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实施上述措施旨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③正确。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而不是建立全新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④错误。故本题选A。23.D【详解】①: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旨在推进宪法法律实施,不是立法活动,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而不是决定权,故②排除。③④: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有利于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更好践行和全面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4.C【详解】①:提高立法质量,以科学立法促进良法之治与题意无关,①不符合题意。②:治理逆行、人肉挡车并叫嚣“让警察给我打电话”的济南奔驰车主这类“巨婴”现象,需要行政机关严格执法,以更好维护社会秩序,②正确。③: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与题意无关,材料说的是某些公民不遵守法律,③不符合题意。④:这些“巨婴”不仅遭到了人们的谴责,还受到了应有的处罚。治理挡车抢道、辱骂他人、捶击车盖的保定奔驰车主这类“巨婴”现象,需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④正确。故本题选C。25.A【详解】①③:当前法治政府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依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影响了法治政府的形象。这说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要完善法律法规实施体系,督促政府积极履行职责,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①③正确。②:杜绝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说法绝对,②排除。④:法治政府建设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一环,但不是筑牢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④排除。故本题选A。26.D【详解】③④:统筹推进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建设,让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法治政府建设并显现更大效能,要培养复合型数字法治人才,为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将数字技术融入行政管理,为建设数字法治政府创造条件,③④符合题意。①:本项说法只体现了法治政府要求,没涉及数字政府,没有体现统筹推进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建设,①不符合题意。②:统筹推进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建设,应筑牢法治政府的数字基石,强化数字政府的法治保障,②错误。故本题选D。27.C【详解】①: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①说法错误。②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②④符合题意。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8.B【详解】①:题干主要涉及的是检察院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未涉及畅通执法司法信息共享渠道,①不符合题意。②③:某市检察院探索开展行政检察督促纠正行政执法专项工作,针对规划土地监察局执法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督促纠正行政违法行为,而规划土地监察局负责人诚恳接受监督,并高度重视落实整改,这有利于行政机关接受司法监督,从而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促进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监督有效衔接,为其他地方提供经验,②③正确。④:开展行政检察专项监督有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不涉及智能水平,④排除。故本题选B。29.①哈尔滨市政府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方式履行职责,积极打造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的法治政府。(细则:“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方式履行职责”;“积极打造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的法治政府”/“积极打造法治政府”)②坚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服务,实现善政;③及时了解并满足游客需求,有效促进了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了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消费。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