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复习学案九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问题导学】1.科学立法的内涵及推进科学立法的措施2.严格执法的内涵、意义和措施3.公正司法的内涵、表现和措施4.全民守法的内涵、具体要求和措施【知识清单】9.1 科学立法一、科学立法的内涵和标准1.内涵: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2.标准(原则):(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2)符合国情和实际。(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二、推进科学立法的措施:1.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2.要充分发扬民主。3.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9.2 严格执法二、严格执法的内涵:1.内涵: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执法办事。2.主体: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3.原因(意义):①(对法律)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②(对社会)严格执法,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③(对政府)严格执法,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二、推进严格执法的要求: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求。2.坚持规范执法。3.坚持公正执法。4.坚持文明执法。9.3 公正司法一、公正司法的内涵:1.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2.具体要求: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二、推进公正司法:(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9.4 全民守法一、全民守法的内涵1.内涵: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2.原因:(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全民守法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2)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3.具体要求:(1)要求依法行使权利。(2)要求依法履行义务。(3)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二、推进全民守法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体系构建】【主干归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措施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坚持依法执政。科学立法: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大要依法行使权力,科学立法,加强监督。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公正司法: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司法机关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5)全民守法: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遵循宪法和法律。【简答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完备的法律制度和规范体系,推动和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原则和规则得到全面实施,推动和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和实践要求得到充分贯彻,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的特征表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治宣传等一系列法治活动中。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应当始终贯彻“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首要任务就是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地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坚持不断创新人民参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谈谈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易混辨析】1.开展宪法宣传活动能确保宪法得到普遍遵守,推进依法治国。( )2.立法工作顺应时代趋势,确保未成年人享受数字红利。( )3.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 )4.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杜绝行政执法不公。( )5.行政执法要充分地行使自主处置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6.司法公开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7.推进公正司法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做到办案结果公正。( )8.司法的程序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9.推进司法公正可以切实维护群众的所有利益。( )10.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法律为根据、以事实为准绳。( )【当堂达标】一、基础检测11.《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生效。该法明确规定“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一规定突显我国立法注重( )A.科学化与民主化的统一B.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C.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D.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12.近年来,在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网络安全威胁、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日益凸显。对此,全国人大先后制定了《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共处理数据权益与数据安全方面案件上百起。由此可见( )①全国人大科学立法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②国家履行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对外职能③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提升行政执法水平④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3.旧城拆迁,我们常常想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和平安拆迁。但在拆迁的前置词中,依法无疑是重中之重。只有“依法”,才有和谐与平安拆迁。这告诉我们,政府( )①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维护稳定②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③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④要把依法决策贯彻到决策的全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3年11月16日《求是》杂志第22期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到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制定修订多部法律法规;从高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到实施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等,生态环保法律制度越织越密,生态安全有了坚实保障。这说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①行使公民权利②依靠法制③政府履行职能,领导立法④加强环保执法监督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5.漫画《公正司法》告诉我们( )①必须牢牢守住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②各党政机关必须支持法院和检察院公正司法③只有司法程序公正才能实现司法结果的公正④实现司法公正必须拒绝司法中的温度与情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围绕普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需求,某地司法局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活动,真正实现普法工作由“计划性普法”向“市场性服务”转型,将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执法活动相融合,进一步整合普法资源、延伸普法工作触角,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的转变。这一做法( )①旨在保障全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意在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③能够确保公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④是基于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能力进阶17.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一项有益探索,如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公证处派出的司法辅助工作人员在送达法律文书时,会先行对案件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会指导其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调解协议书》公证,一定程度上减少立案量,推动诉源治理走深走实。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有利于( )①促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提升司法审判工作质效,增强司法权威③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节约司法资源④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023年10月10日,浙江公安从缅甸押解回148名中国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近年来,浙江公安始终保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压态势,依法缉捕涉诈人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这是基于( )①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某种条件下就可能会被激化②坚持专政职能是维护人民利益和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③执法部门只有坚持科学立法,才能实现执法效果的最大化④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登录系统、输入关键字、回看24小时警情……一大早,北京市朝阳大街派出所民警傅钰就打开了执法办案系统,核查办案情况,对未立案的警情核录像、听录音、回访当事人。“从接警到审核确认,所有环节在系统中均有详细记录,一旦出现执法问题,可以迅速回溯。”傅警官这样说。朝阳大街派出所的这一做法( )①是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关键环节记录制度的体现②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的要求③有利于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有利于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效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庭审视频直播是阳光司法“塔尖上最耀眼的明珠”,承载着司法公开、法治宣传、服务群众、接受监督等重要使命。在2023年12月7日11点“中国庭审公开网”显示正在直播案件437场,公民可以点开网页观看直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②公民观看庭审直播了解案件,满足了公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诉求③让普通公民参加审判活动,目的在于提高法院的审判工作效率④庭审直播可以促进公众直接接触、了解法律,推动法治社会建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主要聚焦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入法、完善地方立法权限等方面,是2015年立法法修改以来,针对我国法治环境的时代变化而作出的重大修正。这些修正( )①是对变化发展的时代法治环境的高度概括和提炼②建立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基本规范③有利于进一步健全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④体现了立法制度的修正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2.某地区人民法院利用“云端”技术完成了3317场直播,总观看量超70万。当前网络庭审直播的全面开展转变了传统的庭审形象,弘扬了法治核心精神,也书写了司法公开的新篇章。这种做法( )①创新了庭审公开方式,激发公民参与立法的热情②有助于民众间接干涉审判结果,从而保证公正司法③有利于推进司法公开,增强司法民主和提升司法公信力④能有效监督司法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随着公益诉讼工作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公益诉讼守护好生活的需求越发强烈,公益诉讼立法已成为司法实践中的迫切需求。目前,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过于分散,各个法律中对公益诉讼权利行使的主体、内容、方式等也不统一,概括性、宣示性条款多,具体制度设计内容较少。这要求国家立法部门( )①维护中央立法的权威性、统一性和系统性②坚持依法立法,实现立法过程的程序正义③坚持民主立法,提高地方立法机关的地位④立足国情,让公益诉讼设计内容更具执行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2023年“两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再次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暴“按键伤人”,总有人抱着法不责众等侥幸心理顶风作案,做出侵害他人人格权、侵犯个人隐私等诸多违法行为。还有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为商业目的,专门炮制虚假信息,进行恶意传播。近年来各级执法机关持续加强对网暴的惩治,对散布虚假信息、危害网络生态的犯罪行为进行了严惩,取得良好效果。下列符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选项有( )①网民应该依法理性地进行网络表达②公安机关应从严审判网络违法行为③网民应及时向司法机关举证网络犯罪行为④执法部门应该依法治网,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5.2023年9月,山东青岛地铁上的大爷大妈就占座问题引发争吵,从其他车厢闻讯而来的一小伙听到大爷的“没人的时候我就是占10个座位你也管不着”言论数秒后,突然掌掴大爷,随后迅速离去,争执中的大爷大妈瞬间愣住。对于老人占座行为,众网友似乎是敢怒不敢言,也因此称该小伙为“地铁审判官”,纷纷嘲笑大爷的不道德行为。但实际上,事情的真相未必就是如视频所见。近年来,类似的“舆论审判”“网络审判”事件屡见不鲜,部分网民在案件还未进入司法审判阶段就先在网上发酵舆论,对正常的司法审判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干扰。对此,公民在网络平台发表对案件的看法时应( )①增强民主法治观念,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②坚持司法程序正义,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③珍惜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④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尊重法院独立审判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三、简答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订后的环保法。2018年宪法修正案关于生态文明的规定,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中关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的专章规定,刑法中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等等,这些都是新时代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完善。201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我国环境资源审判走上专门化发展道路。2015年1月,因超排污染物,陕西某能源公司被当地环保局处以.20.万元罚款。可是企业拒不整改和缴纳罚款,79天后,这笔罚款飙升至1580万元。这是该省根据新环保法开出的首张按日计罚的“天价罚单”。罚款数额上不封顶、行政拘留处罚、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权使“有禁不止”“罚后不改”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扭转。2019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专案组对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情况立案调查。这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直接立案办理的公益诉讼案。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5.4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7万名;有力维护了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依靠制度和法治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的。参考答案【简答题练习】①立法机关科学立法。在立法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发扬民主,广 泛凝聚社会共识,提高立法质量。 ②政府机关严格执法,坚持依法行政。维护群众正当权益,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依法公正,通过公正司法维 护群众正当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④全民守法。全过程人民民主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参与,所有社会成员要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易混辨析】1.错误【详解】开展宪法宣传活动有利于推进宪法实施,但“确保宪法得到普遍遵守”的说法过于绝对。故原观点说法错误。2.错误【详解】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完善相关法律,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确保”说法错误。故原观点说法错误。3.错误【详解】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大,而县级(自治县除外)乡镇人大没有立法权,“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说法错误。故原观点说法错误。4.错误【详解】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杜绝行政执法不公说法太绝对,故原命题错误。5.错误【详解】行政执法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故本题说法错误。6.错误【详解】认为司法公开能够“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的观点过于绝对化。故原观点说法错误。7.错误【详解】本题为判断题。推进公正司法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故说法错误。8.错误【详解】根据教材可知,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故本观点错误。9.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推进司法公正可以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而不是所有利益。故本题说法错误。10.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故本题说法错误。【当堂达标】11.D【详解】ABC:材料没有体现科学化与民主化、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回应人民群众关切,ABC不符合题意。D:《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突显出我国立法注重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A【详解】①;为保障信息安全,全国人大科学立法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①正确。②:全国人大先后制定了《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共处理数据权益与数据安全方面案件上百起,这是国家履行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对内职能而非对外职能,②排除。③:材料不体现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并提升行政执法水平,③排除。④: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共处理数据权益与数据安全方面案件上百起,表明在维护信息安全方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13.B【详解】①③:只有“依法”,才有和谐和平安拆迁,这告诉我们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维护稳定,①③符合题意。②: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②不符合题意。④:材料强调的是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没有涉及依法决策,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4.C【详解】①②④: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织密生态环保法制、高擎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靠法制,加强环保执法监督,材料不涉及行使公民权利,故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政府不能领导立法,故③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15.A【详解】①②:漫画《公正司法》反映了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这一做法告诉我们必须牢牢守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也要求各党政机关必须支持法院和检察院公正司法,不得干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①②符合题意。③: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但漫画没有强调司法程序公正,③与题意不符。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但司法的严肃性并不拒绝有温度和情感的司法过程,要做到情、理、法相统一,④错误。故本题选A。16.D【详解】①:民主具有阶级性,世界上没有全民的民主。我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①说法错误。②④:普法活动意在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这是基于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只有实现全社会对法治的普遍信仰,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②④符合题意。③:“确保公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说法过于绝对,③排除。故本题选D。17.D【详解】①:材料强调探索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并不涉及司法是否公正的问题,①不符合题意。②: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属于诉前调解,不涉及司法审判工作,②不符合题意。③: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是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有益尝试,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立案量,推动解纷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节约司法资源,③正确。④:司法辅助工作人员会指导案件双方当事人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调解协议书》公证,这有利于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④正确。故本题选D。18.A【详解】①②:浙江公安始终保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压态势,依法缉捕涉诈人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这是基于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某种条件下可能会被激化,坚持专政职能是维护人民利益和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①②符合题意。③:执法部门要坚持严格执法,而非科学立法,③说法错误。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9.D【详解】②④:建设法治政府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的要求,“从接警到审核确认,所有环节在系统中均有详细记录,一旦出现执法问题,可以迅速回溯。”朝阳大街派出所的这一做法有利于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效能,②④符合题意。①:应当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建立执法关键环节记录制度”的表述不准确,①说法错误。③:材料不涉及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则不涉及司法权力的运行,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0.B【详解】①④:公民可以点开网页观看庭审视频直播,这说明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庭审直播可以促进公众直接接触、了解法律,推动法治社会建设,①④符合题意。②:在我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满足了公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诉求的说法错误,而且,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②说法错误。③:让普通公民参加审判活动,有利于公民对法院工作进行监督,提高法院审判工作的公平公正性,而不是在于提高法院的审判工作效率,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1.A【详解】①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针对我国法治环境的时代变化而作出重大修正,是对变化发展的时代法治环境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有利于进一步健全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①③符合题意。②:这些修正符合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基本规范,而不是“建立了”,②错误。④:立法制度的修正是理性认识再次发展完善深化的过程,④错误。故本题选A。22.D【详解】①:材料中指出某地区人民法院利用“云端”技术开展庭审直播,这强调的是通过开展直播形式庭审,弘扬了法治精神,维护了公众的知情权,但没有涉及公民参与立法,①错误。②:要坚持推进司法公正,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民众不能干涉审判结果,这种做法也不能保证公正司法,②错误。③④:材料中指出某地区人民法院通过利用网络直播公开庭审,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这能有效监督司法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利于推进司法公开,增强司法民主和提升司法公信力,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23.B【详解】①④:目前,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过于分散,各个法律中对公益诉讼权利行使的主体、内容、方式等也不统一,概括性、宣示性条款多,具体制度设计内容较少。这要求国家立法部门维护中央立法的权威性、统一性和系统性,立足国情,让公益诉讼设计内容更具执行性,①④正确。②:材料强调要立足国情,让公益诉讼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没强调坚持依法立法,实现立法过程的程序正义,②不符合题意。③: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高地方立法机关地位的说法错误,③排除。故本题选B。24.B【详解】①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故①④符合题意;②:公安机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可以严格执法,不能行使审判权,故②表述错误;③:公民应及时向执法机关举证网络犯罪行为,故③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25.B【详解】①④:近年来,类似的“舆论审判”“网络审判”事件屡见不鲜,部分网民在案件还未进入司法审判阶段就先在网上发酵舆论,对正常的司法审判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干扰。对此,公民通过网络发表对案件的看法时,应当注意增强民主法治观念,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尊重法院独立审判原则,①④符合题意。②:公民通过网络发表对案件的看法,主体是公民,而坚持司法程序正义,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主体是司法机关,②不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公民增强民主法治观念,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与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新时代以来,我国构建起更加全面的生态环保法律体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立法先行,我国不断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法机关真抓严管,震慑违法行为,捍卫法律尊严;加强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协作,运用专门化审判力量,为守护绿水青山提供更坚实的司法保障。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