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浮力》教学反思这节课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察实验现象,都有新的发现,都能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学生发言积极,都能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懂得了水的浮力的有关知识,部分学生表现出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动完成测量浮力大小的实验,感受实验过程,体会交流合作之后成功的喜悦。展示与评价环节,让学生自己到黑板前展示成果,包括展示实验过程,讲解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计算浮力大小的公式。质疑再探环节,先由学生提问,然后由教师提出预设的拔高问题---漫在水中的物体一定会受到浮力吗?演示乒乓球实验,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解答总结。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发挥协作的团队精神,分工合作,有序进行。采用“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边上课,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眼、多动口。使学生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实践表明,选用实验合作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发展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相互确认、互启发的团体性思考和创造等要求。第十章第一节 浮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2.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1.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学具教师:木块、铁块、乒乓球、弹簧测力计、水槽、烧杯、空饮料罐、学生(分组):烧杯、水、浓盐水、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上标有等距离的格)、乒乓球、饮料瓶(去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播放视频 有关航空母舰“辽宁舰”的介绍提出问题一个小铁块就会沉入水中,又大又重的辽宁舰为什么能够漂在水上呢?(二)进行新课1.通过实验 引出概念---浮力乒乓球漂在水中受到浮力展示冰山、游轮、鸭子、救生圈、等漂在水上等图片。漂在水上的物体收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1)提出问题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受浮力吗?(2)思考问题铁块在水中受到水对铁块向上的托力吗?(3)组织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得出:铁块在水中受到水对铁块向上的托力。(4)总结归纳实验讨论总结得出有关浮力概念的相关知识。2.浮力产生的原因(1)有水就有浮力吗?演示实验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观察乒乓球能不能浮起;2.将瓶下口堵住,,观察乒乓球能不能浮起。实验现象: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观看实验观察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不同。F向上>F向下F浮= F向上-F向下结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3.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指导学生做小实验并提问把空饮料罐用手按入水桶,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手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体验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手受到的压力越大。根据实验体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浮力越大由此提出新问题: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组织学生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巡视指导1.学生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2.对获取的数据如何处理4.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三)板书设计浮力浮力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托力。符号:F浮方向:竖直向上称重法:F浮=G-F示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 F向上-F向下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2.与液体密度有关。(四)布置作业请想办法让水下的小人自己浮出水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2024学年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浮力》教学反思.docx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浮力》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