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 知识复习课件(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 知识复习课件(2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 知识复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单元知识体系
核心知识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
(一)知识概述
(二)重点细说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国家独立主权部分丧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不能说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也不能说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可以说是不完全的殖民地和不完全的封建社会。
2.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外因:西方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近代化机器大生产。
②内因: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③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的入侵)
3、认清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地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1. 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 )
①完全是帝国主义入侵造成的 ②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③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
④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D
(三)真题展示
2. 1840年,英国殖民者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发起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由此进入近代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基本依据是( )
A. 人民解放成为主要历史任务 B. 工人阶级成为领导力量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中国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3.10月1日,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模拟景观等展品,这些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小王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导致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中国资产阶级未对国家进步作出实质性贡献 
④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核心知识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知识概述
(二)重点细说: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3)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三)真题展示
1.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最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其原因是( )
A.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B. 中国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C. 中国基本国情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D. 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B
2. 习近平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②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④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3. 下列关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②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和中国人民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核心知识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一)知识概述
(二)重点细说
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3.改革开放的目的
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改革开放的地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改革开放的意义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5.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中华民族)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世界社会主义)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人类发展)
6、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三)真题展示
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此论断揭示了这一伟大觉醒(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③是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④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下列观点中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奋斗,解决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新时代,完成民族伟大复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C
3.1952年,河北农民王国藩,把村里最穷的23户农民联合起来,办起了一个初级社,第二年发展到了83户,粮食亩产量从120 多斤增长到了300多斤。毛泽东知道这件事后在1955年亲自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这本书里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到1956年年底,全国已有96.3%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独立的工业体系在我国初步建立
②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其历史意义是( )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②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③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④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D
D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其中,中国特色主义进入新时代( )
①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中国富起来
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作业:
1、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三座大山”,把中国人民从灾难深重的危亡中解救出来,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1956年,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始终怀抱“赶考者”的情怀,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艰苦奋斗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在党百年华诞之际,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共百年历史取得的重大成就。
【答案】(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3)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4)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共20张PPT)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高三政治复习课件
政治与法治
必修3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模块结构分析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综合探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怎样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什么是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党的思想路线重要法宝
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
正确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党的领导
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科学执政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本单元核心问题是百年大党为什么能?
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瞄准复习方向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自主预习提纲
1.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P4】
2.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的初心和使命? 【P5】
3. 比较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有何结论? 【P7】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呢? 【P7】
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P9-14】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
(民族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阶级矛盾)
决定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前提)
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目的)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核心考点突破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1)时间:1921年7月
(2)产生条件:
①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②思想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意义: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第一单元导言三个“深刻改变了”)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核心考点突破
2.三种建国方案: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结论:在近代中国三种主要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知识拓展】为什么第三种方案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支持?
1.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2.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注意】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确定的,不能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执政党。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核心考点突破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1)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意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发展)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1949—1978):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这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P10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1949—1978):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2.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如同革命一样,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P10-11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强国富(1978—2012):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改革开放:
标志: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
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注意】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P12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强国富(1978—2012):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2.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P12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2012— ):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历史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政治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其他国家的意义,世界意义)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P13-14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2012— ):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2.开启新征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P13-14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重点知识拓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哪些伟大成绩?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重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