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主题中提出以下要求。
1.课程内容
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2.活动建议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形式下的“生本课堂”,渗透专业的历史学习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比较、图说历史、评说历史等)。
二、课标解读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中华文明的特点和价值,表现在各个领域(如课标中提到的政治、经济领域);这其中,我国的科技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如论中国科技史,那么宋元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
同时,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每个时期中国科技领域的成就和特点都为下一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宋元科技更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集大成,能够完全展示出课标中“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的无上地位。基于以上内容的解读,笔者将教学目标作以下陈述: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术的优点(与雕版印刷术比较),认识活字印刷的发明对传播知识、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了解火药、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及其向外传播情况,认识火药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
3.了解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对棉纺织业的贡献,初步认识先进生产工具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表格梳理、记录历史、追问历史”的活动探究宋元时期主要科技发明的发展历程,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相佐”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收集历史信息和运用、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历史比较学习通过比较学习主要科技方面的应用上的优劣,认识到宋元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是以往时期科技的继承与发展,初步体会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达到高峰。
3.通过“图说历史,评说历史”认识宋元时期主要科技发明的深远影响,学会史料阅读、问题探究和历史比较等方法,培养从地图中、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
2.三大发明及棉纺织技术革新多出自普通劳动者,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群众史观,增强自信心与民族责任感、使命感。
三、重难点突破
1、重点:了解火药、印刷术、转轮排字盘、指南针、木棉纺纱机的发明及运用。
突破方案: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标要求“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通过“表格梳理”,包括宋元主要科技发明的时间、发明者和过程,对主要科技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记录历史”,学生在收集史料(主要是运用课本已学知识),培养收集历史信息和运用、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且“追问历史”,使其 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相佐”的历史学习方法;3个环节环环相扣,探究宋元时期主要科技发明的发展历程,旨在学生能够进一步流畅地表述宋元时期主要科技发明的发展历程,并能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科技领域的成就和特点。
2、难点:从多角度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明及运用对中国社会及世界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突破方案:通过两个活动,大部分时间攻克难点。通过比较学习主要科技方面的应用上的优劣,认识到宋元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是以往时期科技的继承与发展,初步体会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达到高峰;通过“图说历史,评说历史”学会史料阅读、问题探究和历史比较等方法,培养从地图中、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时间上(古代和现代)、空间上(中国和世界)认识宋元时期主要科技发明的深远影响。最后,抛出“李约瑟难题”,让学生重构自己心目中的四大发明,旨在真正做到辩证地评价“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形成正确的史观。
四、教学策略
结合“中韩抢夺四大发明”的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丰富的史料,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有5000历史的泱泱大国,科技成就也是浩如烟海
问:(1)你觉得中国有哪些发明让你引以为傲?
(2)哪四大发明?
展示材料:
但《解放日报》打出了这样的标题《四大发明引发的争议:中国人的发明受到挑战》。韩国学者声称,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他们的发明
问:(3)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何感想?
生:四大发明
生: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生:中国的四大发明很了不起,韩国人都觊觎;中国的四大发明影响深远
(1)“新闻标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新闻感想的提问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一:论从史出,史论相佐──宋元时期主要科技发明的发展历程
(1)表格梳理:
?
造纸术
火药
印刷术
指南针
时间
?
?
?
?
发明者
?
?
?
?
过程
?
?
?
?
记录历史:请你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讲述表格中科技发明的过程?(提示: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
(2)准备四个装有资料卡(呈现四则韩国的所谓四大发明源于韩国的证据)的信封,四个组各抽取一个,然后合作探究
追问历史:可以以“我认为火药是中国的发明,我的证据是”这样的
生:4人为一小组合作
(1)查找教材中已有资料,完成表格
(2)用现有资料证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是中国的发明
?
(1)建构已学知识与现学知识的联系
(2)培养收集历史信息和运用、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培养合作精神。
(4)给予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发展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这一活动的3个子环节的合作探究,能够清晰讲述宋元主要科技发明的发展历程
?
?
?
?
?
?
活动二:
比较学习,话说用途──宋元时期主要科技发明的应用
展示中外发明的四组图片(刀剑、火箭、火铳;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转轮排字盘;司南、指南针;珍妮纺纱机、木棉纺纱车)
问:(1)以上图片所示的发明哪些属于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
??
生:火铳、活字印刷术、转轮排字盘、指南针、木棉纺纱车
对上一环节学习的知识的及时巩固
问:(2)它们的用途是什么?(选择其中一组)
(3)如果你是从世界其他国家来到中国,从每一组中选一样科技带回国,你会选择哪四样?为什么?
生:以4人为一小组选择一组科技简短交流其用途
生:在前面交流的基础上,选择认为最值得带回国的科技,并说明原因
通过比较学习主要科技方面的应用上的优劣,认识到宋元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是以往时期科技的继承与发展,初步体会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达到高峰及其深远影响
?
活动三:图说历史,评说历史──宋元时期主要科技发明的深远影响
图说历史:
展示宋元时期主要科技成就对外传播的时间、路径图
问:(1)请你描述宋元时期主要科技发明西传的途径(包括对应正确的时间、地区)
生:讲述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西传的途径
?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历史地图,培养从地图中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评说历史:
展示4段文字资料(四大发明西传后的欧洲社会)
问:(2)这些科技成就最后都到了哪里?对那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以指南针对新航路开辟的深远影响为例)
问:(3)古代世界航海史上有过哪些重大事件?
(4)联系这些事件谈谈指南针发明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5)为什么宋元科技如此繁盛,能够“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生:欧洲
生:讲述宋元时期主要科技发明对中国、对世界;对古代社会、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郑和下西洋等
生:具体阐述影响
?
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传承和交流、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劳动等方面阐明原因
在评说历史的过程中学会史料阅读、问题探究和历史比较等历史学习的方法
活动四:中西对比探奥秘
?展示“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
问:(1)宋元之后中国科技发展却止步不前,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比较,现在请写出你心目中对整个世界有深远影响的四大发明?
?
通过中西历史的对比,学会用全球史观来看待问题,清醒地认识到宋元时期科技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中国却没有继续发扬,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
课堂小结
板书小结:
(1)罗列宋元时期主要科技发明
(2)总体上概括宋元时期主要科技发明对世界和人类的深远影响
生:根据问题要求自己建构本课知识提纲,
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学会在课堂中总结所学知识,培养建构知识体系的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课是科技课,学生本身学习兴趣较高,笔者通过中韩争夺四大发明的新闻加强了其学习的兴趣;以此为基础,层层推进,课堂趣味横生。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历史学习方法的渗透,通过四个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讲述并体认宋元时期主要科技发明的发展历程、实际应用以及在时间上、空间上给中国和世界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但课后尚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何将大量的教学资源运用到有限的课堂时空进行高效教学?对于教材没涉及的内容,我们该拓展到什么程度?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将这种理论性较强,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的课讲得生动有趣,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
1.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课题研究,他们搜集资料的关键词有“火药武器”“木棉纺纱车”“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下列主题中最适合该课题的是(  )
A.昌盛的秦汉文化 B.璀璨的唐代科技文化C.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D.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火药武器、木棉纺纱车、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发明的时间,应是宋元时期。正确答案为C。
2.中国古代有很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和应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司南的制成 ③造纸术的改进 ④木棉纺纱车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活字印刷术、司南、造纸术、木棉纺纱车发明的时间,活字印刷术由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司南在战国时期制成,造纸术由东汉宦官蔡伦改进,木棉纺纱车由元代劳动妇女黄道婆改进。正确答案为C。
3.《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这样的场景离不开(  )
A.纸张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B.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
C.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D.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解析】本题中战争场景的描绘正是火药运用于战争后的场景,《金史》说明应是辽宋夏金政权对立时期,发生在古代的中国,而不是阿拉伯和欧洲,与火药传播无关。正确答案为B。
4.在上海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下列生产工具中,由她改造而成是(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黄婆婆”“布”这些关键信息中可得知考查的知识点应是黄道婆改造的木棉纺纱车。正确答案为D。
5.近年来,大量续写历史的电视剧批量拍摄,历史剧的拍摄应该尊重历史的真相。下列拍摄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
A.秦朝皇帝用纸张书写诏书  B.汉朝在征伐匈奴时使用火箭
C.唐朝时用活字印刷术印书  D.宋朝时指南针用于航海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史实的正确性,最早的用于书写的纸出现在西汉前期,秦朝时不会出现;唐朝末期,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汉朝时不会出现;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唐朝时不会出现。正确答案为D。
6.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下列对它的发展和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制成司南②北宋时期,人们制成了指南针
③南宋时期,被广泛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④为后来欧洲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指南针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司南是人们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而制成的,不是春秋时期,应是战国时期。正确答案为D。
7.下图“拣字”和下列哪一项活动有关(  )
A.活字印刷  B.使用指南针  C.制作火药  D.纺织工具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拣字”一图事实上是元代科学家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只要转动装有活字的转盘,使拣字省时、省力,更加方便。正确答案为A。
8.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出现的原因包括(  )
①政治发展,经济繁荣 ②战乱频繁,促使各民族、各区域间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③对隋唐文化的继承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④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原因描述中,②“战乱频繁”与“促使各民族、各区域间文化更加频繁”并无因果关系,战乱频繁反而会阻碍文化交流。正确答案为C。
9.宋词元曲是宋元时期的文化瑰宝。下列哪些发明有利于宋词元曲的在民间的传播(  )
①天文学的进步 ②印刷术的发展 ③造纸术的发明 ④指南针的改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书籍的印刷和文化传播的源头,造纸术的发明和印刷术的发展为文字批量成熟成册,广泛流入民间传播开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正确答案为C。
10.“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不差,生死系矣。”其中提到的指南针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在中国(  )时期之后
A.北宋  B.南宋  C.元代  D.唐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指南针广泛应用后对外传播的时间,北宋时,人们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外国人到中国都喜欢搭乘中国的海船,南宋后,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正确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开采)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迷失方向)也。”──《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当时广州的海船上已经使用指南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阴天)观指南针。”──宋代《萍洲可谈》
(1)指南针最早发明于什么时候?当时的名称叫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当时”最早可能发生在什么时候?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有何重大意义?(4分)
(3)你知道我国宋元时期还有哪些方面的科技成就吗?(试举2例,4分)
答案:
(1)战国时期;司南。?
(2)北宋时期;有利于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活字印刷术,木棉纺纱车。?
【解析】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发展历程和其深远影响。通过史料,培养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课标要求“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因此设问注重举一反三,列举实例。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隋唐时期
②北宋时期
材料二: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梦溪笔谈》
(1)根据材料一中图片和相对应时间,在横线处写出相应的科技发明的名称。(4分)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分析两项发明的优劣之处?(4分)
答案:
(1)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2)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省时省力,排放错误容易修改,容易保存。
【解析】本题考查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和其应用的优劣。通过图片,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培养学生运用、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课标要求“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因此设问注重层层递进,强调每一时期的特点。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初时,有一妪(老妇人)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未几,妪卒,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又为立祠,岁时享之。
材料二:“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民谣)
(1)材料一中的“国初”指的是什么时期?材料一中的“妪”和材料二中的“黄婆婆”指的是谁?(4分)
(2)在这之前人们的服装衣料有哪些?她教人纺织的是何种衣料?(6分)
(3)她的高超技术是从哪里学来的?这又说明了什么?(6分)
答案:
(1)元朝时期;黄道婆。
(2)贵族-丝绸,平民-麻布;棉布。
(3)海南岛黎族人民;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发明离不开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也说明了当时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
【解析】本题考查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对棉纺织业的贡献,初步认识先进生产工具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的知识点。通过文史材料(史料和文学创作)中的有效阅读,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课标要求“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因此材料和设问注重贴近生活如:材料选用民谣,设问衣料的变迁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同学在参观某一主题的场馆,看到了许多琳琅满目的展品。
【导言】(部分)“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大的作用。造纸和,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削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展品】(部分)
(1)在材料中横线处分别写出相对应的古代科技发明的名称。(6分)
(2)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展示的历史资料属于(文献史料、实物史料或口述史料),请选择其中两项展品,写出它们的发明者、改进者或时间。(6分)
答案:(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实物史料;①时间:西汉,改进者:蔡伦;②时间:南宋(宋朝),③时间:北宋;发明者:毕昇。
【解析】本题考查宋元时期主要科技发明的发展历程。课标要求“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参观展馆的具体情境,提供真实存在的实物史料,在贴近历史的学习氛围中完成练习;并且本题体现人文性,问题的设置关注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测试,如问题2。
课件12张PPT。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解放日报》
四大发明引发的争议:中国人的发明权受到挑战
韩国学者声称,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他们的发明
小任务(四人一小组)1、查找教材中已有资料,完成表格。2、用现有资料证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是中国的发明。如:我认为火药是中国的发明,我的证据是 。谣言四:韩国人主张新罗才是世界最早罗盘的制作地。谣言一:造纸术, 韩国Usok大学社会教育科赵法钟教授提出,传至西洋的造纸术源自高句(gou)丽。 谣言二:韩国在德国举办了名为“印刷术的起源国―韩国”的展览会,主张最早使用金属板印刷的世界最古活字书是朝鲜的“直指新体要说”。 谣言三:早在高丽时代(唐宋元)就已制作火箭作为武器使用” 。谣言一:
造纸术, 韩国Usok大学社会教育科赵法钟教授提出,传至西洋的造纸术源自高句(gou)丽。 证据一:
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高句丽时期相当于东汉至隋
注:高句丽不是高丽
实物史料论从史出 史论相佐谣言二:
韩国在德国举办了名为“印刷术的起源国―韩国”的展览会,主张最早使用金属板印刷的世界最古活字书是朝鲜的“直指新体要说”。 证据二:
我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14世纪传入朝鲜、日本。
朝鲜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础上创制了铜活字。(课本P95) 印章(战国)论从史出 史论相佐火药是怎样发明的?硝石、木炭、硫磺。会着火的药15:2:3 谣言三:
早在高丽时代(唐宋元)就已制作火箭作为武器使用” 。证据三:
北宋年间《武经总要》里三种火药配方。(文字史料,课本P95)论从史出 史论相佐证据四: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了四种不同装置针型的指南针;(文字史料)1985年在江西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朱济南墓中出土一件题名“张仙人”的俑,手捧一件大罗盘,是古代风水先生的形象。它雄辩地证明:早在12世纪,我国就已使用旱罗盘确定方位。(实物史料,课本P115)谣言四:韩国人主张新罗才是世界最早罗盘的制作地。论从史出 史论相佐比较学习 话说用途15:2:3 元火铳转轮排字盘(元)活字印刷术(北宋)雕版印刷术(隋唐)司南(战国时期)罗盘针(南宋)指南针(北宋)木棉纺纱车(元)比较学习 话说用途元朝欧洲阿拉伯地区、埃及ABC“图说历史”——将①阿拉伯地区、埃及;②元朝;③欧洲对应正确的区域,并指出宋元科技的外传路线。图说历史 据说,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造纸术的西传大大降低了书籍的成本造价,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会化和平民化进程。
──王明星《东方之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制书籍。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 ? ──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三》 有中国发明的火药,欧洲人还得流淌更多的鲜血才能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火药和火器的使用,一方面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美国学者德克·海德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三》评说历史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鲁迅 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中国科学技术史》15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