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浙江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项复习-实验探究题培优二1.小嘉按如图所示电路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记录数据如表。次数 电流/安 吸起大头针数目/枚无铁芯(20匝线圈) 有铁芯(20匝线圈)1 0.8 0 32 1.2 0 63 1.5 0 10 (1)通过本实验可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 。(2)在完成实验1后,小嘉将按照如下步骤完成实验2:①闭合开关S,②将滑动变阻器 (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③分别记录两个通电螺线管吸引大头针的数目。(3)小嘉在实验中发现,无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在3次实验中都没有吸起大头针,无铁芯的通电螺线管是否没有磁性呢?同桌小宁通过另外方法验证了上述3次实验中都是有磁性的。他采用的方法可能是: 。2.小明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后,发现用甲图装置实验误差大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于是他对课本装置进行改进,见图乙。实验时先在酒精灯上加热玻璃棒,然后迅速插入瓶塞中来加热白磷(P),实验过程中气压变化如图丙。 提示: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产物与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一致。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如果按照原来方式点燃红磷,若瓶塞塞的较慢,将导致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3)图乙中,a、b分别表示实验中先后测定的量。a为瓶中原有水的体积;b为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原有空气的体积为c。若集气瓶中氧气耗尽,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等式关系: =。(4)结合题目信息,简要解释丙图中C点后气压上升的原因: 。3.某实验小组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及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I.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每次都加入相同质量的大理石(足量)和25mL的稀HCl,并记录收集到100mL二氧化碳气体所需要的时间。下表是实验的记录:编号 颗粒大小 实验温度 稀HCI质量分数 稀HCl体积 时间① 粗颗粒 20℃ 7.3% 25 133② 粗颗粒 20℃ 14.6% 25 126③ 粗颗粒 35℃ 7.3% 25 61④ 细颗粒 20℃ 14.6% 25 79(1)对比实验_______可研究稀HCl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为完成上述探究实验,下图中最适宜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A. B. C.II.探究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用图1装置实验,在a时刻注入蒸馏水,c时刻注入NaOH溶液,测得三颈烧瓶内气压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3)“bc”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4)由图2知CO2与NaOH能发生反应,依据是_________。4.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挑战赛——为夜跑者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提供器材】塑料水管、胶塞、圆柱形强磁体、漆包线、LED灯(图甲,LED灯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电流从“+”极流入时,LED灯会发光,当电流从“”极流入时,LED灯则不发光)等。【项目要求】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将日常跑步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使LED灯发光是利用_______原理。【方案设计】乙图为小柯设计的节能夜跑灯结构图,磁体在水管中可来回移动,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并与一盏LED灯构成闭合电路。线圈匝数 50匝 100匝 150匝 200匝感应电压 0.18V 0.36V 0.54V 0.72V【产品制作】小柯用磁性相同的磁体,以相同的速度切割磁感线,探究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具体数据如丙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确定匝数后,制作夜跑灯绑在小臂上,跑步时用壁伸一戈一作电压为1.8V的LED灯发光。【项目评价】节能夜跑灯设计制作评价量表(节选)评价指标 5分 3分 1分 自评夜跑灯设计图 有设计图且设计合理、结构有标注 有设计图且设计合理 有设计图但设计不合理产品性能 发光 情况 两盏LED灯交替发光 两盏LED灯发光 一盏LED灯发光使用 情况 日常跑步甩臂发光 快于日常跑步甩 臂发光 手中摇动发光根据评价表,小柯设计的夜跑灯发光情况一项评分为1分,请在图示虚线框内改进设计图使该指标达到5分。5.如图甲,从绿叶上打出的叶圆片经抽气处理后会沉入水底,若提供足够的二氧化碳,并光照一段时间,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气体,又能使叶片浮到水面。某学习小组利用这一原理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乙是他们自制的光轨模型,光轨左端安装相同的LED灯光源,相邻光轨之间用不透光隔板隔开。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打孔器在生长旺盛的菠菜绿叶上打出叶圆片40片,用注射器抽出叶片内的气体,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②取四只小烧杯,分别加入20毫升0.5%的NaHCO3溶液(NaHCO3溶液能提供稳定的二氧化碳浓度),编号为甲、乙、丙、丁,分别放入光轨1、2、3、4中的特定位置。③迅速向每个小烧杯中放入10片叶圆片,打开光源,10分钟后统计各小烧杯中叶圆片浮起的数量。重复实验步骤①②③,统计多次实验记录的相关数据如下表。烧杯 叶圆片/片 烧杯离光源距离/厘米 浮起的叶圆片平均数/片甲 10 9.0 6.55乙 10 13.0 5.20丙 10 17.0 2.95丁 10 21.0 0.49(1)本实验中改变光照强度的方法是 。(2)实验中抽气处理后的叶圆片要保存在清水中,其目的是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6.小明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设计电路如图所示。(1)在AB间接入一个电磁铁,将滑片向左调节,电磁铁磁性将 。(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2)为了研究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小明准备利用以下器材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①之后的其它步骤。 实验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导线若干、电磁铁若干个(线圈匝数0~100间任选)、小铁钉若干。实验步骤:①用导线将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按如图电路连接好。老师建议:建议本实验做3组或3组以上,每组线圈匝数差值在20匝以上。7.学习植物生理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分析回答问题。①取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标记为甲装置,其他处理见图。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小时。③分别将A、B、C瓶的导管伸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打开阀门,轻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④取下三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2)步骤③中,从B瓶中挤出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3)步骤④中,用乙装置对叶片进行脱色,其目的是__________。8.小金根据植物叶片气孔越多,蒸腾作用速率越快的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了某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的关系。实验步骤:①取4支长势良好且叶片数量和表面积相同的某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甲、乙、丙、丁。②甲枝条不作处理,乙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丙枝条每片叶子的上表皮涂上凡林,丁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③将4支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④将4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四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⑤将四个装置置于相同的阳光照射下,相同时间后称得硅胶干燥胶片质量增加分别为△m甲、△m乙、△m丙、△m丁。请回答问题:(1)步骤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层的目的是 。(2)在该实验中使用了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转换为 。(3)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请判断该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 (选填“多于”或“少于”)下表皮气孔数。(4)小金还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你认为小金还要测量的是 。9.某生对教材中“实验室制取CO2时,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一般不选用稀硫酸。”这一句话产生了疑惑。于是提出了问题:实验室制取CO2在何种情况下可使用稀硫酸?(1)一般不能使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2)安装如图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后,使一定浓度(适当)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在装置甲中与等质量的CaCO3粉末反应,装置乙、丙的作用是测量CO2的体积,装置乙中的液体应该具有 的性质。(3)在相同条件下测得(2)中实验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实验结果:0-300s内,反应I比反应Ⅱ生成CO2的速率 (选填“快”或“慢”),但差距不大。(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0.小嘉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使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计时器、记号笔等。实验在暗室中进行,其中 CO2缓冲液可维持装置内CO2浓度恒定。①按图组装实验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用记号笔标记红色水滴的初始位置,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位置,闭合开关③10分钟后,用刻度尺测量并记录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重复3次取平均值。④分别调节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为30厘米、45厘米,重复步骤②③,数据如表。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cm 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cm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15 7.2 7.0 7.430 4.1 4.3 4.045 3.2 3.2 3.1(1)实验中采用LED冷光源替换普通白炽灯泡,可以避免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中除改变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外,还可以通过 来调节光照强度。(3)分析比较数据,可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 。11.为研究催化剂的性质,小嘉取两张直径为1cm的塑料片,在其中一张上均匀撒上MnO2粉末,另一张不做任何处理。将等量的封胶(能固定粉末)分别倒在两张塑料片上,从塑料片上撕下凝固的胶,将固定有 MnO2的胶用蒸馏水反复冲洗,晾干后称量。【实验步骤】①取4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放入固定有MnO2粉末的胶,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②取4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放入没有固定MnO2粉末的胶,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③将步骤①中的胶取出,洗净,晾干④另取4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将步骤③中洗净的固定有MnO2粉末的胶再次放入,观察。【理性思考】(1)把没有固定MnO2粉末的胶投入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主要目的是 。(2)进行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 。(3)若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则步骤④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12.人们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进行了漫长的探索,请阅读材料并回答:(1)海尔蒙特在实验前后需要测量的数据是土壤和 的质量。(2)黑尔斯的实验是基于“植物生长需要 中的物质参与”的猜想,塞讷比尔的实验验证了他的猜想,并确认了这种物质。(3)恩吉尔曼的实验分析:好氧细菌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根据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外,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3.某同学参加课外拓展性活动,发现灵敏电流计内部结构与电动机、发电机内部结构类似(如图甲)。出于好奇,该同学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进行实验]去掉A电流计表面的透明面板,用手拨动指针,发现B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交流反思]在此实验中,与发电机功能相同的是 (选填“A”或“B”)电流计。[拓展提升]①反方向再次拨动A电流计的指针,发现B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 (选填“改变”、“不变”);②该同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后发现B指针偏转角度有时大有时小。查阅资料得知: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大小随电流大小的增大而增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仅让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增大,产生的感应电流也增大。利用原器材可以让B电流计的指针偏转角度更大的操作是 。1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长势相同、等量的天竺葵,设置了三套如图装置(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密闭小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不变),用强度相同、不同颜色的光照射3小时后,观察各容器中液滴的变化,实验数据如表。请分析回答问题: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液滴移动/mmA 天竺葵 绿 25 左移1.1B 黄 右移1.5C 红 右移3.5(1)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比较__________判断光合作用强弱。(2)A组液滴向左移动,那么绿光下天竺葵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小柯增设D组实验(装置及温度和A组相同),黑暗处理3小时。若测得D组的液滴___________,则说明绿光下天竺葵能进行光合作用。15.随着科技的发展,家用制氧机日渐普及。小柯选取市售ABC三款制氧机,用医用输液袋收集ABC三款气体各三袋(图1),比较制得气体的氧含量大小。【原理回顾】(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原理应用】(2)小柯利用集气瓶、导管、止水夹、燃烧匙、凸透镜、量筒、足量白磷和水等器材设计图3实验装置进行比较: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集气瓶中装满水,取足量白磷,将装置连接固定。……请补充完善实验步骤16.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重复使用的二氧化锰是否会影响催化效率呢?小明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将二氧化锰放在“茶叶袋”中,用铜丝悬挂在容器里,拉动铜丝可以调节“茶叶袋”的高度。(“茶叶袋”仅液体和气体能通过) ①取0.5克二氧化锰放在“茶叶袋”里,用注射器吸取20毫升15%的过氧化氢溶液,往容器里加入20毫升蒸馏水,连接装置如图甲。②将过氧化氢溶液全部注入容器中,固定注射器活塞,使“茶叶袋”浸没在溶液里。采集数据,绘制实验曲线如图乙。③取出“茶叶袋”,反复用水冲洗,烘干。用冲洗并烘干过的二氧化锰和等量的试剂重复实验步骤①②。④比较二氧化锰的使用次数和气压变化快慢的关系,得出结论。(1)写出第一次实验时可观察到的一个现象 。(2)小明认为步骤③中的操作“反复用水冲洗,烘干”是多余的,你对小明观点的评价及理由 。(3)若二氧化锰使用次数越多,催化效率越低,在图乙中画出第二次实验的大致图形。17.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①a粒子发生器——放射性物质放出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③探测屏——a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的偏转,甚至有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分析解释](1)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其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支持卢瑟福推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2)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__________。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18.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步骤如下图中所示,双箭头表示导体AB移动方向。(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2)比较图中的__________两图可知,产生感应电流的一个条件是电路要闭合;闭合开关,当蹄形磁体或导体做下列的运动,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的是__________(填写选项中的字母)。A.导体不动,蹄形磁体做左右运动B.导体不动,蹄形磁体做上下运动C.蹄形磁体不动,导体在磁体中前后运动D.蹄形磁体不动,导体在磁体中斜向上下运动(3)实验过程中,某些同学按图丁方法进行操作时,实验现象不太明显,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措施:__________。19.学习KClO3的分解反应后,小徐对该反应的催化剂产生了疑问:除了MnO2,其他物质能做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吗?催化效果与MnO2比较有差异吗?他将几种不同的物质分别放入KClO3中,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请据此分析:(1)对如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是 。(2)实验2所用催化剂的质量是 g。(3)表中所列3种物质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理由是 。(4)通过实验小徐提出的两个问题有了答案: , 。20.小徐用食品脱氧剂粉末(能吸收空气中氧气且不产生新的气体,不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和玻璃管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如图甲,实验步骤: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 。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上端标为O, 如图甲所示;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 端标为B,如图乙;④用刻度尺测量AO段与AB段的长度,计算出AB与AO的比值,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次数 1 2 3 4AO/mm 513.5 485.5 516.3 517.0AB/mm 107.4 127.3 107.8 108.3AB/AO 0.21 0.26 0.21 0.21⑤洗涤、干燥各装置,重复上述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③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 (选填“a”或“b”)端标为B;(2)实验步骤④测量AO段和AB段的长度的原因是由于食品脱氧剂能吸收尽空气中的氧气使气体体积 (选填“增大”或“减小”),且玻璃管的管径各处相同,所以氧气与空气的体积之比就等于AB与AO的比值;(3)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含量为 %。21.小金为验证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设计了如图实验,右侧底端固定有小磁铁的指针能绕转轴O转动。实验1:将变阻器滑片P移至最上端,闭合开关S至a处,再将滑片P逐渐向下移动,观察指针示数的变化。实验2:先将变滑片P移至最上端,闭合开关S至a处,记下指针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再闭合开关S到b处,调节 ,使电流强度保持不变,指针示数比之前更偏右。请回答:(1)实验1的目的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 的关系,实验1过程中指针向 (选填“左”或“右”)偏转,指针读数变 (选填“大”或“小”);(2)补全实验2的操作 。实验2的目的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 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 。22.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1)该实验的目的是 ;(2)为了观察到现象1,需要用酒精溶解金鱼藻中的 ,防止其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由于酒精是易燃物,给金鱼藻脱色需要 (选填“直接加热”或“水浴加热”);(3)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但是现象2未出现预期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4)小金试图改进实验设计以收集并检验气泡的成分,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用品和仪器写出改进后的实验设计方案 (可选用的用品和仪器有:健康的金鱼藻若干、清水、烧杯、漏斗、小试管、木条、火柴)。参考答案1.(1)电流大小、有无铁芯(2)向左移动,直到电流表示数为1.2A。(3)将大头针换成铁粉(或在螺线管一端放一枚小磁针等)。2.(1)4P+5O22P2O5;(2)偏大;(3);(4)打开止水夹之后,烧杯内的水会倒吸进入集气瓶内,导致瓶内气压增大至标准大气压。3.(1)①②;(2)B;(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4)de段比bc段压强下降更多4.【项目要求】电磁感应【产品制作】当磁场强度、切割磁感线速度相同时,感应电压大小与线圈匝数成正比(写线圈匝数越多,感应电压越大也给分)【项目评价】两盏LED灯反向并联即可5.(1)改变烧杯与光源间的距离;(2)防止空气重新进入叶片,干扰实验结果(3)在二氧化碳浓度、植物种类等条件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6.(1)增强;(2)研究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实验步骤:①用导线将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按如图电路连接好;②将10匝的线圈接入AB间,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观察记录电磁铁吸引小铁钉的数量;③将40、80匝的线圈分别接入AB间,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与①的示数相同,观察记录电磁铁吸引小铁钉的数量;④分析三次实验中电磁铁吸引小铁钉的数量,得出使用结论。7. (1)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或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2)瓶中二氧化碳被叶片吸收,用于光合作用(3)便于观察叶片遇碘液后的颜色变化8(1)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2)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质量的增加值;(3)少于;(4)锥形瓶内剩余的水的质量。9.(1)反应产生的硫酸钙是微溶物质,它会包裹在石灰石表面,使酸液不能与石灰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2)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且不溶解二氧化碳;(3)快;(4)实验室没有稀盐酸时可用稀硫酸和碳酸钙粉末反应来替代制取二氧化碳。10.(1)温度(2)移动滑动变阻器(3)在一定光照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11.(1)进行对照;(2)为了证明催化剂具有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的性质;(3)与步骤①中放出气泡的速度相同。12.(1)植物(2)空气(3)为了确定叶绿体照光部位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13. A;改变;加快A指针的拨动速度(或相同时间内增大指针的拨动幅度)。14.(1)光的颜色;相同时间内/3小时液滴移动距离;(2)左移且距离大于1.1mm15.(1)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发出黄光(2分)(写出白烟即给分)(2)【答题要点】1.通气露出白磷、止水夹开闭、引燃等操作(1分)2.冷却至室温测量(1分)3.每次测排开水体积V相同和测量量筒剩余水体积V′a(2分)4.A款重复实验(1分)5.换BC款重复实验(1分)【满分示例】方案一: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的A款气体,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露出白磷后,关闭止水夹a和b.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b,量筒中水倒吸进入到集气瓶中,测得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a。⑤取另外两袋A款气体,重复实验,并对Va取平均值;⑥控制每次鼓入的气体体积V相同,换用B、C款气体重复上述操作。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满分示例】方案二:若定量计算,则不需要控制每次排开水体积相同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的A款气体,露出白磷后,关闭止水夹a和b.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b,量筒中水倒吸进入到集气瓶中,测得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2。⑤计算A款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⑥取另外两袋A款气体重复实验,并对所测氧气体积分数取平均值⑦换用B、C款气体重复上述操作,比较数据,得出结论(合理即可)16.(1)液体中有气泡冒出;(2)小明观点错误,实验目的是探究重复使用的二氧化锰是否会影响催化效率,所以步骤③中的操作“反复用水冲洗,烘干”是有必要的;(3)。17.(1)原子核 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2)A18.(1)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2)甲、丁 AD(3)加快导体运动速度(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19.(1)将橡胶塞塞住试管,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0.5;(3)MnO2;收集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最短;(4)Fe2O3和KCl也能做KClO3分解的催化剂;Fe2O3的催化效果相对好一些。20.(1)b;(2)减小;(3)22.25%。21.(1)电流大小;右;大;(2)滑动变阻器滑片P;线圈匝数多少;当电流大小不变时,电磁铁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22.(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2)叶绿素;水浴加热;(3)氧气中混有太多的水蒸气(或氧气浓度不高);(4)①在一只烧杯内放入清水,将金鱼藻放入水中,将漏斗盖在金鱼藻上;②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清水的试管;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观察到金鱼藻上产生气泡,气泡进入试管中,当试管中的水被排尽时,用大拇指在水中盖住试管口,将试管取出;④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