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浙江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项复习-选择题培优四1.下列有关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装置及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2.食品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如图所示,反应前AO的长度为L1,反应后BO的长度为L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的原理利用了铁生锈消耗管内氧气B.实验测得氧气的质量分数为C.实验前应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分布均匀且紧密D.脱氧剂应平铺在玻璃管中,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电灯L不亮,用测电笔测试c、d两点时,氖管都发光,测试a、b两点时,只有a点氖管发光,则故障可能是( )A. 电灯L被短路 B. a、d之间某处断路C. 电灯L的灯丝断了 D. b、c之间某处断路4.某小区单元的楼梯口安装了防盗门,其门锁原理如图所示(图中只画出了其中一家住户的控制开关S)。该门锁的工作过程是:楼上的人闭合控制开关S,门锁上的电磁铁通电后吸引卡入右侧门扣中的衔铁,门可打开。关于该门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衔铁可以选择不易生锈的青铜制造B.闭合开关S后,电磁铁右端为N极C.该门锁利用电流磁效应的原理工作D.电磁铁周围磁场是假想的物理模型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关于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反应后质量/g 待测a 32 待测b 12A. a的取值范围:0≤a≤16B. 该反应类型一定属于化合反应C. 当a=15时,物质Z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D. 当b=l时,反应中X、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56.国际顶尖杂志《科学》刊登消息:我国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实现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这相当于绿色植物(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7.在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时,接上电源后,发现电动机不转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轴与轴之间摩擦过大 B.电池正负极接反了C.线圈静止在平衡位置 D.电刷没有接触换向器8.在一次生产事故中某工人被压埋在大量沙土中,尽管其头颈部暴露在空气中,若不及时相救,主要原因是( )A.口、鼻被沙土堵塞B.肺部气体分子无法扩散C.膈肌无法舒张,膈膜不易回升D.被沙土挤压,阻碍了胸廓舒张9.明代《农政全书》中记载“凡植果木,锄掘转成圆垛,以草索盘定泥土”,其目的是为了( )A.保护幼根和根毛 B.防止破坏土壤结构C.减少树木水分散失 D.防止营养物质流失10.如图为豌豆的叶表皮气孔两种状态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夜幕降临时,叶片中大多数气孔呈②状态B.气孔处于①状态时,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停止C.气孔处于②状态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会减弱或停止D.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变会减慢无机盐运输的速度11.小金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用了甲、乙、丙三种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装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乙装置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时,气体由a口进入C.丙装置用来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由c口进入D.向丙装置滴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12.小徐发现花园内刚施过化肥的植物发生了萎蔫,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产生原因,他取了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在其顶部各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分别装上等量的浓盐水和清水,如图。过段时间后,观察现象。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甲中萝卜变硬B.乙中萝卜洞中的水变多C.甲中萝卜吸水,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小于浓盐水D.若只有甲中萝卜变软,说明施加过量化肥会引起植物细胞失水萎蔫13.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3,而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氦-4的形式存在,如图是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质子 B.表示中子C.氦-3原子核内有两个电子 D.氦-3与氦-4互为同位素14.查阅资料发现有某种物质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C.该反应的生成物不会引起任何环境问题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1:115.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用红墨水显示水和无机盐运输的路径(如图所示)。下列教材中的实验使用的方法与之最接近的是 ( )16.某品牌二氧化氯消毒粉剂可配制成溶液用于消毒。该消毒粉剂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二氧化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氯中含有氯原子和氧分子B.二氧化氯中氯、氧的质量比为1:2C.一个二氧化氯分子由一个氯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D.二氧化氯分子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7.1852年,法拉第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尝试,建立了“磁感线”的概念。他认为在磁极周围充满了磁感线,依靠磁感线将磁极间的作用联系起来。他还利用细铁屑把这种所谓的“磁感线”形象地呈现出来。小明据此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薄薄的细铁屑。②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③轻敲玻璃板,再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铁屑的排列形象地显示出磁场的分布B.将细铁屑连起来的线就是磁感线C.图中A点的磁场方向是向左的D.轻敲玻璃板会使细铁屑与玻璃板间压力减小,从而使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减小18.如图是某催化反应的微观过程模型。该模型中表示催化剂的是( )A. B. C. D.19.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图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正确的是( )A.中量筒中水:吸收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B.中集气瓶中水:隔绝空气C.中瓶中水:作为反应物D.中烧杯中水:只为了提供热量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20.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一些关系或生理过程。下列选项所述顺序正确的是( )A.植物吸收水到散失水:根毛细胞→…→根、茎、叶中的导管→…→气孔→叶外B.氧气进入人体:鼻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检查气密性→加药品→…→熄灭酒精灯→从水槽中移出导管D.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氧元素→铝元素→硅元素→铁元素21.海水稻耐盐碱,能在海边滩涂生长。下列有关海水稻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毛区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 B.伸长区细胞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C.根冠细胞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 D. 幼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分生区和伸长区22.如图是我国古代人所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其主要原因是( )A.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 B.可燃物的着火点变低C.隔离了二氧化碳气体 D.升高了可燃物的温度23.人类最早的磁化技术出现在我国宋代。如图所示,古人先将鱼形铁烧红,使铁鱼头尾指向南北,然后将其放入水中冷却,依靠地磁场获得磁性,再将其放入水中漂浮,制成指南鱼,图中是它静止时的指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指南鱼腹部磁性最强 B.指南鱼不能被磁铁吸引C.指南鱼鱼头应标注“N” D.指南鱼周围不存在磁场2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氧气 B.收集氧气C.验满 D.性质检验25.如图是叶片气孔的两种不同状态。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此时气孔和保卫细胞通常处于( )A.甲状态,保卫细胞膨胀 B.甲状态,保卫细胞萎缩C.乙状态,保卫细胞膨胀 D.乙状态,保卫细胞萎缩26.如图是植物生长时不同物质进出叶片的示意图,其中a、b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c、d可通过叶柄进出叶片。研究光合作用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B.b表示二氧化碳,a表示氧气C.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气D.d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氧气27.在学习了《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后,小明参与了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有关研究。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为了验证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小明设计了下列四个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A. B.C. D.28.在学习了《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后,小明参与了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有关研究。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如图是兴趣小组用注射器研究“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注射器内放置一定量的铁粉并抽取一定体积的呼出气体。铁粉缓慢氧化消耗氧气,活塞向左移动,当活塞不再移动时,读出活塞移动的刻度并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有关该实验准确性分析正确的是( )A.铁粉用量不足,会使结果偏小B.针筒内有空气,会使结果偏小C.活塞移动有摩擦,会使结果偏大D.装置密封帽漏气,会使结果偏大29.在学习了《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后,小明参与了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有关研究。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已知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在空气中所占体积分数分别为21%、0.04%和78%。兴趣小组在测定“呼出气体”中多种气体体积分数后进行数据处理,绘制成柱状图。综合分析下列绘制表示呼出气体中O2、CO2、N2的体积分数柱状图,其中最合理的是( )A. B.C. D.参考答案1.B2.B3.D4.C5.A6.D7.B8.D9.A10.B11.C12.D13.D14.B15.C16.C17.B18.A19.C20.A21.B22.A23.C24.B25.D26.A27.C28.A29.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