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华龙高中2024年5月月考高二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1.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下列属于狭义的思维的有( )
①昼夜循环、四季更替
②万有引力
③水往低处流
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2024年,在继人工智能ChatGPT之后,另一人工智能ROSA横空出世,其在语言和绘画视频等方面远胜人类,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在智能上整体沦陷 其实不然,运算智能是人和动物天生都比较缺乏的,感知智能和运动智能却是机器人所不擅长的,且根据科学家推断,要达到人类智能的高度,一个人工智能消耗的能量将是整个地球消耗的能量。这( )
①证明了人类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和能动性
②说明思维存在普遍性,人工智能也有思维
③说明人类的思维是可以反映认识对象的
④说明人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 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获的适时观测……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这说明( )
A. 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
B. 思维就是感性认识
C. 思维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意识就是思维
4. 面对全球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等人类社会面临的安全挑战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六个坚持”,为促进世界安危与共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主席的倡议( )
①科学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以形象思维主,并辅之以抽象思维
③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
④是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思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犹太人是一个富有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拥有杰出的思维方式,因此,成就也非常显著。人们对思维的形态有不同的认识和分类。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从思维方向看,有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②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③从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看,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④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形式逻辑总结了人类思维的经验教训,以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为核心,用一系列规则和方法帮助人们思考问题,正确表达思想。它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提供了检验有效推理和无效推理的标准。可见,一个真前提要推导出真结论( )
A. 取决于前提和结论的思想内容 B. 取决于思维的形式结构
C. 取决于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 D. 要选择正确的推理形式
7. 下列关于形式逻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运用形式逻辑要严格遵循逻辑规律与规则
B. 形式逻辑过度强调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
C. 形式逻辑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准确、清晰的思考和表达
D. 形式逻辑认为,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8. 一个有钱人在路边摊吃饭,甲说:“那么有钱的人,居然在路边吃饭。”乙回答:“不在路边吃,难道去马路中间吃吗?”下列选项与材料所犯逻辑错误一致的是( )
①甲说:“我要发明一种能溶解一切物品的溶液!”乙问:“拿什么盛放它呢?”
②顾客问:“你这有好酒吗?”卖家答:“我这里都是好酒,没有变质的酒。”
③小明对小红说:“你不能说我是一个中学生,也不能说我不是一个中学生。”
④丙说:“我和同桌关系很好,没有发生过矛盾。”丁说:“我不相信,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有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看了电影《园丁之歌》后,很受感动,我长大了也要当个园丁,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这位同学的话( )
A. 违反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 B. 违反了逻辑思维的“明确性”
C. 违反了逻辑思维的“同一律” D. 违反了逻辑思维的“矛盾律”
10. 某校3名同学甲、乙、丙参加全国数学竞赛,竞赛结束后,班级同学对此次比赛结果进行猜测。
小红说:我觉得这次甲同学肯定能获奖。
小明说:我觉得这次或者是甲,或者是丙。
小丽说:我觉得这次甲同学不能获奖。
小华说:我看好乙,但觉得丙不能获奖。
结果证明,只有一人猜测错误。由此推断( )
A. 只有甲获奖 B. 甲和乙都获奖 C. 只有乙获奖 D. 甲和丙都获奖
11. 亚里士多德17岁起就跟随柏拉图学习哲学,长达20年之久。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非常崇敬的恩师,也是他的挚友。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亚里士多德毫不掩饰与老师在哲学观点方面的分歧,也毫不留情地批评恩师的错误。一些人指责他是忘恩负义之徒。亚里士多德回应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表明,科学思维具有(  )
A. 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 结果的预见性
C. 结果的可检验性 D. 思维表达的形象性
12.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着眼于中国的国情,否定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提出的“以城市包围农村”的指导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这充分说明( )
①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③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检验
④科学思维能够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党的二十大主题在一定意义上强调了科学思维( )
A.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 能指导人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D. 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作用
14. 在“逻辑概念”的学习中,老师让同学们探究“概念间的关系”这一知识,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甲同学: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例如,“番茄”和“西红柿”
②乙同学:属种关系是相容关系一种,“等边三角形”和“三角形”两个概念是属种关系
③丙同学:水果包括苹果、香蕉、橘子等,所以“苹果”与“香蕉”是矛盾关系
④丁同学:反对关系属于全异关系的一种,“输”和“赢”属于反对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下列图示反映的是概念外延关系的几种情况。以下说法与图示对应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①:中学生(A)与团员(B) B. ②:中国(A)与广东省(B)
C. ③:矛盾关系(A)与全异关系(B) D. ④:中国式现代化(A)与西方现代化(B)
16. 人们常说,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细胞出了毛病,机体就会产生故障。同样,概念出了问题,相关的思维也就会不正确。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下列定义能明确概念的内涵有( )
①护士是没有翅膀的白衣天使②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③逻辑学就是研究逻辑的科学④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二、主观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新冠肺炎战“疫”中,中医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经过筛选研究,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和颗粒、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这“三药三方”被证实有抗疫疗效。中医药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然而由于中药材的物质成分复杂,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不是十分明确,所以难以被国际医药界接受。不少专家认为,只有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中药材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角度研究其作用机理,才能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哪些特征
18. 2024年是李四光的135周年诞辰。
材料一 从1921年开始,在此后长达50年的时间里,李四光根据中国和东亚的地质构造特点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的地质理论;根据多年潜心研究,提出扭动构造体系控油理论和战略、战役、战术找油工作的七个步骤,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沉降带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遵循李四光的思路和地质力学理论,覃慕陶、吴磊伯等经过艰苦工作,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
材料二 1920年,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这一年,李四光在其科研领域艰难前行的同时,完成了《行路难》的整首曲谱。该曲谱的创作与其科研境遇何其相符。这首乐曲的曲调与其曲名是一致的,在低沉的主调中带着亢奋的强音,起伏交错之间伴随着奔放向上的旋律,鲜明地抒发了一代知识分子在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环境中挣扎求索、追求光明的人生历程。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谈谈李四光的科研和创作过程是如何体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的。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公司在确定是否录用某应聘者时,三位面试官有不同的结论:
刘姓面试官说:“这个应聘者既要录用,又不能录用。”
田姓面试官说:“既不能录用这个应聘者,也不能不录用。”
丁姓面试官说:“这个应聘者曾经有过迟到的记录。”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说明各位面试官的观点所犯的逻辑错误。
20.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系列基本问题所形成的科学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显著提升,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推进复兴伟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稳固,正是得益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结合材料,运用领会科学思维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的。
21. 某校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老师为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的方法,掌握必要的逻辑规则,举例如下。
序号 举例 判断 理由(违反的规则和错误)
示例 法律意义上的抚养不是平辈人之间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相互扶助。 定义不正确 违反了“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的规则,犯了“否定定义”的逻辑误。
① 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定义不正确
② 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划分不正确
③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 划分不正确
结合材料,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仿照举例补充理由。华龙高中2024年5月月考高二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1.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下列属于狭义的思维的有( )
①昼夜循环、四季更替
②万有引力
③水往低处流
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万有引力”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④符合要求。
①③:“昼夜循环、四季更替”和“水往低处流”是一种现象,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式,不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不属于狭义的思维,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 2024年,在继人工智能ChatGPT之后,另一人工智能ROSA横空出世,其在语言和绘画视频等方面远胜人类,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在智能上整体沦陷 其实不然,运算智能是人和动物天生都比较缺乏的,感知智能和运动智能却是机器人所不擅长的,且根据科学家推断,要达到人类智能的高度,一个人工智能消耗的能量将是整个地球消耗的能量。这( )
①证明了人类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和能动性
②说明思维存在普遍性,人工智能也有思维
③说明人类的思维是可以反映认识对象的
④说明人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运算智能是人和动物天生都比较缺乏的,感知智能和运动智能却是机器人所不擅长的,根据科学家推断,要达到人类智能的高度,一个人工智能消耗的能量将是整个地球消耗的能量。这证明了人类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和能动性,人类的思维是可以反映认识对象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人工智能没有思维,②错误。
④:材料强调人工智能有其不擅长的地方,而且要达到人类智能的高度,一个人工智能消耗的能量将是整个地球消耗的能量,并不认为人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④排除。
故本题选C。
3. 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获的适时观测……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这说明( )
A. 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
B. 思维就是感性认识
C. 思维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意识就是思维
【答案】C
【解析】
【详解】C: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说明思维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符合题意;
A:材料未强调思维参与人类社会实践,该选项与材料无关,A不符合题意;
BD: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B、D错误。
故本题选C。
4. 面对全球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等人类社会面临安全挑战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六个坚持”,为促进世界安危与共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主席的倡议( )
①科学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以形象思维为主,并辅之以抽象思维
③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
④是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思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②④:习近平主席的倡议属于抽象思维,是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思维,科学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①④符合题意,②排除。
③: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思维基本单元、特征等是不同的。习近平主席的倡议属于抽象思维,该选项指的是形象思维问题,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 犹太人是一个富有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拥有杰出的思维方式,因此,成就也非常显著。人们对思维的形态有不同的认识和分类。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从思维的方向看,有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②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③从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看,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④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从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看,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③④符合题意。
①: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①说法错误。
②: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6. 形式逻辑总结了人类思维的经验教训,以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为核心,用一系列规则和方法帮助人们思考问题,正确表达思想。它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提供了检验有效推理和无效推理的标准。可见,一个真前提要推导出真结论( )
A. 取决于前提和结论的思想内容 B. 取决于思维的形式结构
C. 取决于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 D. 要选择正确的推理形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BCD: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而不是取决于取决于前提和结论的思想内容、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也不是要选择正确的推理形式,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 下列关于形式逻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运用形式逻辑要严格遵循逻辑规律与规则
B. 形式逻辑过度强调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
C. 形式逻辑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准确、清晰的思考和表达
D. 形式逻辑认为,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A:遵循形式逻辑的逻辑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A不符合题目要求。
B:形式逻辑也重视内容,B符合题目要求。
C: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形式逻辑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准确、清晰的思考和表达,C不符合题目要求。
D:形式逻辑认为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D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本题选B。
8. 一个有钱人在路边摊吃饭,甲说:“那么有钱的人,居然在路边吃饭。”乙回答:“不在路边吃,难道去马路中间吃吗?”下列选项与材料所犯逻辑错误一致的是( )
①甲说:“我要发明一种能溶解一切物品的溶液!”乙问:“拿什么盛放它呢?”
②顾客问:“你这有好酒吗?”卖家答:“我这里都是好酒,没有变质的酒。”
③小明对小红说:“你不能说我是一个中学生,也不能说我不是一个中学生。”
④丙说:“我和同桌关系很好,没有发生过矛盾。”丁说:“我不相信,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材料“不在路边吃,难道去马路中间吃吗?”的观点属于偷换论题,违反了同一律。
①:“我要发明一种能溶解一切物品的溶液!”的说法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背了矛盾律,①不符合题意。
②:顾客问:“你这有好酒吗?”卖家答:“我这里都是好酒,没有变质的酒。”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②符合题意。
③:“你不能说我是一个中学生,也不能说我不是一个中学生。”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违反了排中律,③不符合题意。
④:丙说:“我和同桌关系很好,没有发生过矛盾。”丁说:“我不相信,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丙说的是生活中的矛盾,丁说的是哲学中的矛盾,两人矛盾的含义不同,丁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 有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看了电影《园丁之歌》后,很受感动,我长大了也要当个园丁,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这位同学的话( )
A. 违反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 B. 违反了逻辑思维的“明确性”
C. 违反了逻辑思维的“同一律” D. 违反了逻辑思维的“矛盾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否则就违反矛盾律,这位同学的话没有违反逻辑思维的“一致性”,A不符合题意。
B: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这位同学的话没有违反逻辑思维的“明确性”,B不符合题意。
C: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这位同学的话偷换了“园丁”这个概念,违反了逻辑思维的“同一律”,C正确。
D: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形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这位同学的话没有违反逻辑思维的“矛盾律”,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 某校3名同学甲、乙、丙参加全国数学竞赛,竞赛结束后,班级同学对此次比赛结果进行猜测。
小红说:我觉得这次甲同学肯定能获奖。
小明说:我觉得这次或者甲,或者是丙。
小丽说:我觉得这次甲同学不能获奖。
小华说:我看好乙,但觉得丙不能获奖。
结果证明,只有一人猜测错误。由此推断( )
A. 只有甲获奖 B. 甲和乙都获奖 C. 只有乙获奖 D. 甲和丙都获奖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只有甲获奖,那么小丽、小华都预测错误,A不符合题意。
B:甲和乙都获奖,只有小丽预测错误,B符合题意。
C:只有乙获奖,小红、小明都预测错误,C不符合题意。
D:甲和丙都获奖,那么小丽、小华都预测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1. 亚里士多德17岁起就跟随柏拉图学习哲学,长达20年之久。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非常崇敬的恩师,也是他的挚友。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亚里士多德毫不掩饰与老师在哲学观点方面的分歧,也毫不留情地批评恩师的错误。一些人指责他是忘恩负义之徒。亚里士多德回应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表明,科学思维具有(  )
A. 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 结果的预见性
C. 结果的可检验性 D. 思维表达的形象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BC:“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体现了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D:思维表达的形象性是形象思维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2.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着眼于中国的国情,否定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提出的“以城市包围农村”的指导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这充分说明( )
①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③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检验
④科学思维能够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着眼于中国的国情,否定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提出的“以城市包围农村”的指导思想,说明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而是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①②符合题意。
③: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检验,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而材料没有涉及结果的可检验性,③不符合题意。
④:科学思维能够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材料没有体现预见性,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党的二十大主题在一定意义上强调了科学思维( )
A.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 能指导人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D. 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材料强调的是科学思维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强调科学思维的来源,AB不符合题意。
C: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表明科学思维能指导人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C符合题意。
D:科学思维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D错误。
故本题选C。
14. 在“逻辑概念”的学习中,老师让同学们探究“概念间的关系”这一知识,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甲同学: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例如,“番茄”和“西红柿”
②乙同学:属种关系是相容关系的一种,“等边三角形”和“三角形”两个概念是属种关系
③丙同学:水果包括苹果、香蕉、橘子等,所以“苹果”与“香蕉”是矛盾关系
④丁同学:反对关系属于全异关系的一种,“输”和“赢”属于反对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番茄”又名“西红柿”,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①符合题意。
②:属概念是指外延大的概念,种概念是指外延小的概念。所以,“等边三角形”和“三角形”两个概念是种属关系,②说法错误。
③:矛盾关系是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水果包括苹果、香蕉、橘子等,“苹果”与“香蕉”是反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③说法错误。
④:反对关系是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比赛结果除了“输”和“赢”外,还有“平局”。“输”和“赢”属于反对关系,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5. 下列图示反映的是概念外延关系的几种情况。以下说法与图示对应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①:中学生(A)与团员(B) B. ②:中国(A)与广东省(B)
C. ③:矛盾关系(A)与全异关系(B) D. ④:中国式现代化(A)与西方现代化(B)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①表示全同关系,而中学生(A)与团员(B)是交叉关系,A不合题意。
B:图②表示属种关系,而中国(A)与广东省(B)一个是国家,一个是省份,二者是全异关系,B不合题意。
C:图③表示种属关系,矛盾关系(A)与全异关系(B),二者是种属关系,C符合题意。
D:图④表示交叉关系,而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是反对关系,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 人们常说,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细胞出了毛病,机体就会产生故障。同样,概念出了问题,相关的思维也就会不正确。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下列定义能明确概念的内涵有( )
①护士是没有翅膀的白衣天使②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③逻辑学就是研究逻辑的科学④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定义不能用比喻。护士是没有翅膀的白衣天使,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①说法错误。
②: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正确的概念,②说法正确。
③: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逻辑学就是研究逻辑的科学,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③说法错误。
④: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正确的概念,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二、主观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新冠肺炎战“疫”中,中医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经过筛选研究,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和颗粒、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这“三药三方”被证实有抗疫疗效。中医药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然而由于中药材的物质成分复杂,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不是十分明确,所以难以被国际医药界接受。不少专家认为,只有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中药材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角度研究其作用机理,才能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哪些特征
【答案】①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科学家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中药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角度研究其作用机理,从而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思维具有概括性。中药材具有各种各样的属性,科学家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它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从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此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考点考查:思维的特征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 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哪些特征 ”,属于体现类题型,需要调用“思维的特征”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医药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然而由于中药材的物质成分复杂,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不是十分明确,所以难以被国际医药界接受→可联系思维具有间接性。
关键词②:只有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中药材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角度研究其作用机理,才能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可联系思维具有概括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18. 2024年是李四光的135周年诞辰。
材料一 从1921年开始,在此后长达50年的时间里,李四光根据中国和东亚的地质构造特点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的地质理论;根据多年潜心研究,提出扭动构造体系控油理论和战略、战役、战术找油工作的七个步骤,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沉降带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遵循李四光的思路和地质力学理论,覃慕陶、吴磊伯等经过艰苦工作,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
材料二 1920年,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这一年,李四光在其科研领域艰难前行的同时,完成了《行路难》的整首曲谱。该曲谱的创作与其科研境遇何其相符。这首乐曲的曲调与其曲名是一致的,在低沉的主调中带着亢奋的强音,起伏交错之间伴随着奔放向上的旋律,鲜明地抒发了一代知识分子在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环境中挣扎求索、追求光明的人生历程。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谈谈李四光的科研和创作过程是如何体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的。
【答案】①李四光在科研过程中,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指导中国地质、石油、铀矿等事业朝着正确的发向发展,体现抽象思维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②《行路难》曲谱的创作,是李四光在感觉、知觉和表象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反映认识对象,达到形与意的高度融合,体现形象思维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③在把握当时国情和剖析自己内心的基础上创作《行路难》,并用此曲谱激励自己和同代人追求光明,体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是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两者相辅相成。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李四光科研领域、音乐创作成就
考点考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谈谈李四光的科研和创作过程是如何体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的,属于体现类试题,考生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李四光根据中国和东亚的地质构造特点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的地质理论;提出扭动构造体系控油理论和战略、战役、战术找油工作的七个步骤→可联系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体现抽象思维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关键词②:在低沉的主调中带着亢奋的强音,起伏交错之间伴随着奔放向上的旋律,鲜明地抒发了一代知识分子在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环境中挣扎求索、追求光明的人生历程→可联系在感觉、知觉和表象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反映认识对象,体现形象思维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关键词③:李四光根据中国和东亚的地质构造特点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的地质理论;正值国家动荡时期,李四光完成了《行路难》的整首曲谱→可联系体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是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两者相辅相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公司在确定是否录用某应聘者时,三位面试官有不同的结论:
刘姓面试官说:“这个应聘者既要录用,又不能录用。”
田姓面试官说:“既不能录用这个应聘者,也不能不录用。”
丁姓面试官说:“这个应聘者曾经有过迟到的记录。”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说明各位面试官的观点所犯的逻辑错误。
【答案】①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刘姓面试官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既要录用”与“又不能录用”是自相矛盾的。
②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田姓面试官违反了排中律。“既不能录用”与“也不能不录用”是相互矛盾的,都进行了否定,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③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丁姓面试官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公司确定是否录用该应聘者,而他却提及应聘者曾经迟到的记录。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面试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各位面试官的观点所犯的逻辑错误,注意作答主体为面试官,需要调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刘姓面试官说:“这个应聘者既要录用,又不能录用。”→可联系教材知识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关键词②:田姓面试官说:“既不能录用这个应聘者,也不能不录用。”→可联系教材知识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关键词③:丁姓面试官说:“这个应聘者曾经有过迟到的记录。”→可联系教材知识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系列基本问题所形成的科学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显著提升,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推进复兴伟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稳固,正是得益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结合材料,运用领会科学思维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的。
【答案】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客观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已经得到了我国文化建设实践的严格检验,被证实是真理。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文化思想
考点考查:科学思维的特征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设问要求分析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深刻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系列基本问题→可联系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关键词②: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关键词③: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推进复兴伟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稳固,正是得益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1. 某校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老师为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的方法,掌握必要的逻辑规则,举例如下。
序号 举例 判断 理由(违反的规则和错误)
示例 法律意义上的抚养不是平辈人之间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相互扶助。 定义不正确 违反了“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的规则,犯了“否定定义”的逻辑误。
① 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定义不正确
② 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划分不正确
③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 划分不正确
结合材料,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仿照举例补充理由。
【答案】①违反了“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②违反了“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的规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
③违反了“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的规则,犯了“越级划分”的错误。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明确概念方法的示例
考点考查:明确概念的方法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明确概念的方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可联系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原定义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关键词②: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可联系推理按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按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可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所以原划分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
关键词③: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可联系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包括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原划分犯了越级划分的错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