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课件)-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课件)-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 第四单元 遵守法律规范 ——
职业道德
与法治
一、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二、履行遵纪守法义务
一、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Part.01
1、认识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观察上面两幅图,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正常进行社会交往,如果没有法律,你认为会变成什么样? 那法律对于我们来说这么重要那如果没有法律会发生什么? 接下来请观看视频。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法律作为一种特殊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其他行为规范相比,有其显著特征:那法律的基本特征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阅读课本94页,找出答案。
01
02
04
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的显著特征:
03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最主要特征
观看《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 增设“网络保护”专章
阅读与思考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此次修订增加了多项内容,条文从72条增至132条,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方面亮点颇多。其中,针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等方面,作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压实了监护人、学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
结合视频和材料想一想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说说法律的保护作用。
1、法律为生活保驾护航。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权利,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保障社会的公共秩序。
我的一生与法律
婴儿时期
少年时期
中年期
老年时期
《户口登记条例》
《居民身份证法》
《国籍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劳动者权益保障法》
《婚姻法》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继承法》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法律无时不在
我们无论在哪里,在怎样的场景当中,都有相关的法律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也是在保护着我们。
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律规范的形式,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运行。
1.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D. 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
随堂演练
2、认清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阅读与思考
赵某不遵守公司关于厂区内“禁止吸烟”的纪律规定,偷偷在车间吸烟,不小心引燃了车间内的化纤材料,引起火灾,导致公司损失上千万元。赵某最终受到了单位纪律处分和法律制裁。
观看近10年因吸烟引发火灾近20万起
说一说
结合案例和视频,赵某分别受到了单位纪律处分和法律制裁,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区分纪律与法律? 法律与纪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法律和纪律的关系:
法律与纪律在制定主体、规范对象、处罚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
01
02
法律与纪律有内在关联。
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主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01
02
纪律由社会组织或单位制定,规范该组织或单位成员的行为,一般通过规章制度、规定等方式呈现。
1、法律与纪律在制定主体、规范对象、处罚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
判断下面属于道德、纪律还是法律
上公交车主动为老人让座
上学迟到
道德
纪律
喝酒之后驾驶车辆
法律
2、法律与纪律有内在关联。
违法和违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纪发展下去容易导致违法。 有的同学在学校期间纪律观念淡薄,时常做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有的同学认为平时违反纪律没有关系,只要不违法就可以。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违法行为往往从违纪行为开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事实表明,从违反纪律到违反法律甚至犯罪,是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常见轨迹。
1.在校园里,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的口头禅:“大错不能犯,小错可不断。”你认为这种观点是(   )
A.错误的,只要有了小缺点、小错误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B.正确的,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多大的联系
C.错误的,有不良行为一定要及时改正,否则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
D.正确的,只要不犯大错误,小打小闹没关系
C
随堂演练
启思导行
●将法律与纪律的不同之处填入下表。
内容 法律 纪律
制定主体
规范对象
处罚方式
1.爱祖国,有梦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志存高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2.爱学习,有专长。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不会就学,不懂就问。
3.爱劳动,图自强。尊重劳动,勇于创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脚踏实地。
4.讲文明,重修养。尊师孝亲,友善待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见贤思齐。
5.遵法纪,守规章。遵守法律,依法做事;遵守校纪,依纪行为;遵守行规,依规行事。
6.辨美丑,立形象。情趣健康,向善向美;仪容整洁,衣着得体;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7.强体魄,保健康。按时作息,坚持锻炼;讲究卫生,保持清洁;珍爱生命,注意安全。
8.树自信,勇担当。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珍惜青春,不怕挫折;敬业乐群,勇担责任。

那作为中职生的我们应该遵守哪些学生公约呢? 全体起立,我们来一起齐读一下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共31张PPT)
—— 第四单元 遵守法律规范 ——
职业道德
与法治
第十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一、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二、履行遵纪守法义务
履行遵纪守法义务
Part.02
1、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阅读与思考:
王某、刘某在视频直播过程中,因数次发布辱骂、恐吓等极端不良内容,并曾穿着仿制警服直播,引发网民不满。经举报,公安机关将二人抓获,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以寻衅滋事分别处以行政拘留7日和5日的处罚。
阅读与思考: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每个网民都应该遵纪守法,坚持依法上网、安全上网、理性上网、文明上网,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维护网络安全,文明理性发表言论,抵制一切违法违规行为。
为什么法治那么重要?
观看视频网络暴力真“刑”啊!
观看材料中的故事和视频中的内容。 结合课本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履行遵纪守法的义务?
为什么法治那么重要?
遵纪守法是公民的义务,也是社会公德的主要规范,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很重要。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对法律与纪律怀有敬畏之心,都要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作为学生的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
1、
2、
3、
长期坚持,养成习惯
加强学习,明确要求
抵制诱惑,学会自律
履行遵纪守法的义务我们应该 :
1、加强学习,明确要求。
------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加强学习,明确要求。遵纪守法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法律与纪律知识,明确法律与纪律的要求,依法依纪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关链接
为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我国专门制定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了哪些事情应当鼓励和提倡未成年人去做、哪些事情应当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去做。
相关链接
我们不仅要学习这些方面的法律要求,还要认真学习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法律,如宪法、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掌握这些基本法律知识,可以增强我们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我们才可以更好的遵纪守法,更好的健康成长。
2、长期坚持,养成习惯
遵纪守法要求我们从每一件点滴事情做起,从每天的日常行为做起。遵纪守法自觉性的培养,贵在持之以恒。遵纪守法只有成为自身的习惯,才能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3、抵制诱惑,学会自律。
遵纪守法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当产生不良行为念头时,不要心存侥幸,不能以“下不为例”“情况特殊”为借口放松要求,甚至放纵自己。
2、违法违纪要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阅读与思考:
依法服兵役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杨某应征入伍后怕苦怕累,不适应部队训练,拒绝继续服役,经反复教育引导,仍无改变,被部队除名。当地人民政府对其拒服兵役行为依法实施处罚,包括:取消其本人义务兵优待金和家庭军属待遇资格;两年内公安机关不得为其办理出国(境)手续,在公安户籍管理系统及其户口簿中是否服兵役栏对其注明“拒服兵役”永久字样;两年内教育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升学手续。
阅读与思考:
社死届的天花板【拒服兵役】
观看完视频和材料之后,结合课本,谈一谈为什么拒服兵役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
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位公民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我国劳动法、教育法、公务员法等法律,对各自规范和约束的群体对象,也都作出了遵守法律与纪律的具体要求。。
法不可违
准大学生看不惯乱停车 划伤6辆豪车_该学生划伤车和车主乱停车都属于违法行为。它们属于同一类违法吗?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分类:(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危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 。
那违法行为又是怎样分类的呢?找一找,填一填。
民事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下面通过一个表格我们来了解清楚违法行为的两种分类。
判断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刑事违法行为
1.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有大有小,由于民事违法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小,所以被称为 ( )
A .犯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不良行为
B
随堂演练
那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那违反纪律就可以吗? 答案是否定的。违反纪律也要受到相应的处分,包括批评教育、惩戒等。只有这样,才能对违纪者和其他集体成员进行警示教育,保障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维护集体利益。
而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也是每个人应履行的义务。
情景一:
李明和王刚是好朋友,李明向王刚借了1000元,说好了一个月内还,但是一年过去了,李明仍不还,王刚多次催要无果,两人的关系闹得很僵。李明甚至放出风口:“不就那么点钱吗?有钱也不还,看他能拿我怎么办!”
课堂演练
问题1:李明的行为违法吗?是哪一种类型的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
李明借钱不还违反的是民事法律。所以属于一般违法中的民事违法 行为。这样的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启思导行
下列“小妙方”有助于我们增强遵纪守法自觉性。
警示法: 将自己函须改正的缺点和错误,写在小纸条上并贴在床边案头,时时警示自己。
榜样法: 选取自己敬佩的英雄模范人物作为学习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
调控法: 牢记一些格言警句并形成守规则的信念,当产生做违纪违法事情的冲动时能用理智调控自己。
训练法: 用良好习惯反复训练自己的行为,并持之以恒地践行。
◎列举类似的“小妙方”与大家分享,并且在生活中尝试实行。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遵纪守法不仅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学习本课,我们将认识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内在关联,明确违法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增强抵制不良诱惑的免疫力,努力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谢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