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访欧体现了哪些联系?
如何系统推进
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习目标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了解联系的含义、特点,掌握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要求;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学会利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树立全局观念,坚持整体与部分观点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课标要求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联系的特点及方法论要求。
教学难点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主议题
结合习主席访欧,探析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子议题
1. 结合访欧之旅和中欧关系,思考联系的内涵及其特点?
2. 结合整体与部分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乌克兰危机?
3. 结合系统优化思考如何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议题1:结合欧洲现状和中欧关系谈谈什么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点,国家主席出访欧洲有怎样的启示?
欧盟目前共有27个成员国,包括法国和匈牙利
北约现有29个正式成员国,包括法国和匈牙利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法国与匈牙利的关系是两国之间的关系,也是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和北约内部成员国之间的关系。
中法、中塞、中匈关系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2、联系的特点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联系的普遍性
注意: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
俄乌冲突与太阳耀斑有无关系?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当前,世界各地乱象频发,热点问题复杂难解,风险挑战纷至沓来。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延宕两年多,欧洲和平安全走到十字路口。
北京时间5月15日00时51分,太阳爆发X8.7级大耀斑!此次爆发还刷新了当前第25太阳活动周的最强耀斑纪录。
议题1:结合欧洲现状和中欧关系谈谈什么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点,国家主席出访欧洲有怎样的启示?
初夏时节,习近平主席开启2024年首次出访。五天六晚,三国四地,30多场活动环环相扣,双多边结合,政经文兼顾;既有正式隆重的国事活动,也有“不打领带”的亲切互动;既有视野广阔的战略沟通,也有推心置腹的畅所欲言。往访三国均高度重视,给予最隆重接待和最高规格礼遇。此访立足欧洲,放眼世界,实现中法关系再巩固,中塞关系再强化,中匈关系再提升,中欧合作再出发,是一次传承友谊、增进互信、提振信心和开辟未来之旅,圆满顺利成功。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持续热议,普遍认为访问亮点频出,精彩纷呈,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远超双边范畴,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积极进取,彰显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国领袖的担当和魅力。
当前,世界各地乱象频发,热点问题复杂难解,风险挑战纷至沓来。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延宕两年多,欧洲和平安全走到十字路口,迷茫和焦虑情绪普遍上升,期待中国为解决危机、实现和平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初夏时节,习近平主席开启2024年首次出访。五天六晚,三国四地,30多场活动环环相扣,双多边结合,政经文兼顾;既有正式隆重的国事活动,也有“不打领带”的亲切互动;既有视野广阔的战略沟通,也有推心置腹的畅所欲言。往访三国均高度重视,给予最隆重接待和最高规格礼遇。此访立足欧洲,放眼世界,实现中法关系再巩固,中塞关系再强化,中匈关系再提升,中欧合作再出发,是一次传承友谊、增进互信、提振信心和开辟未来之旅,圆满顺利成功。
探究:国家主席今年首次出访的客观原因和影响是什么?体现了联系的什么道理?
①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客观性的分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而形成)。
(2)联系的客观性
③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此访立足欧洲,放眼世界,实现中法关系再巩固,中塞关系再强化,中匈关系再提升,中欧合作再出发,是一次传承友谊、增进互信、提振信心和开辟未来之旅,圆满顺利成功。
针对个别国家炮制所谓“中国责任论”和各种甩锅推责言论,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当事方,一直为劝和奔走,为促谈尽力。中方有诚意,有行动,也有原则,我们不接受任何利用危机抹黑中国、煽动“新冷战”的言行。
探究:与出访欧洲有关的联系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欧方领导人就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深入交换看法。习近平指出中欧要共同反对战事外溢升级,共同为和谈创造条件,共同维护国际能源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针对个别国家炮制所谓“中国责任论”和各种甩锅推责言论,是利用危机抹黑中国、煽动“新冷战”的言行。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中欧要共同反对战事外溢升级,共同为和谈创造条件,共同维护国际能源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
欧洲内部关系,中欧关系
本质联系
非本质联系
个别国家炮制言论有深层次原因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经济决定政治
①原因
事物是千差万别的
②形式
③把握联系多样性的意义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④方法论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联系的多样性
以下观点体现什么样的联系?
1、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2、唇亡齿寒
3、昼夜更替
4、时势造英雄
5、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6、牵一发而动全身。
7、守株待兔
间接联系
直接联系
必然联系
必然\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偶然联系
原理 原理 方法论
普遍性 A、任何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 B、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 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小结: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欧方领导人就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深入交换看法。习近平主席从历史纵深和战略高度阐明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看法主张,高屋建瓴地概括提炼中欧之间的共识和共同利益,指出中欧要共同反对战事外溢升级,共同为和谈创造条件,共同维护国际能源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针对个别国家炮制所谓“中国责任论”和各种甩锅推责言论,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当事方,一直为劝和奔走,为促谈尽力。中方有诚意,有行动,也有原则,我们不接受任何利用危机抹黑中国、煽动“新冷战”的言行。
议题2:应该将乌克兰危机作为一个单独事件看待和处理?还是应该从历史纵深和战略高度阐明和解决?为什么?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阶段。
②地位、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①含义不同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一直想加入北约,而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关系是无法调和的,乌克兰的经济发展很落后,想要走出困境加入北约改变自己的现状,但是一旦乌克兰加入成功,相当于北约可以在乌克兰进行军事部署,到时候想要打俄罗斯,分分钟就到了俄罗斯境内,对俄罗斯的威胁很大。
(2)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相互影响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功能及变化甚至会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①相互依赖

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曾这样精炼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注意:
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整体功能是大于还是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有前提、有条件的。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部分功能之和
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功能
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功能
整体功能

=

当前,世界各地乱象频发,热点问题复杂难解,风险挑战纷至沓来。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延宕两年多,欧洲和平安全走到十字路口,迷茫和焦虑情绪普遍上升,期待中国为解决危机、实现和平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此次访问是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发出了和平、团结、合作的强音,充分体现了大国大党领袖的全球视野、天下情怀和时代担当,再次表明中国已经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有作为的新局面。
议题3:从系统优化角度思考,如何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有作为的新局面?
2、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1)系统的含义
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注:整体与系统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即二者都强调整体性;但又有区别,系统和要素更加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的基本特征
大国大党领袖的全球视野、天下情怀和时代担当!
着眼整体性
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发出了和平、团结、合作的强音。
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有作为的新局面。
遵循有序性
注重结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
①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②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③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系统优化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相互区别
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系统的含义和特点
系统优化的方法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特点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2024年2月1日,世界首座跨径超600米的拱桥——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天峨龙滩特大桥建成通车,这标志着南天高速全线贯通,它推动了大跨度拱桥设计、施工工艺的跨越式发展,为高速公路、高铁跨越山区、峡谷等区域提供了技术支撑。材料体现( )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客观的
③实践促进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相互转化
④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2.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很多工业遗产“变身”创意园区、景观公园、博物馆,成为火爆一时的“网红”打卡地。那些被岁月侵蚀的斑驳“锈带”,如今成为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多彩“秀带”。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表明( )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
③人们可以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建立新的联系
④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3.2024新年伊始,山东省X镇一派繁忙。不到一周,X镇就已经和国内外客商签下了2000多单的定制商用厨具。“小城镇做强大产业”,是山东民营企业稳中有进、活力迸发的生动注脚,更是民营企业守土扩疆、健康发展的最佳诠释。对“小城镇做强大产业”的成功得益于( )
①练好内功,持续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
②立足部分,助力当地农民拓宽致富路
③借助外力,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
④利用优势,培育特色鲜明的地方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4.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趋完善,三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协同推进,区域内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是实现整体效能提升的重要途径
②立足京津冀部分的功能,搞好局部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③改造客观世界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通过实践建立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更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5.本届链博会立足高质量、高端化、高水平,纵向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横向展示金融、物流、贸易咨询、商事法律、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服务,集贸易投资、产业发展、创新集聚、学习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更好体现了数字化转型、场景式呈现、多元式互动、沉浸式体验。链博会的创意设计启示我们( )
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层次性
②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D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并将其概括为: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金融大国。同时,我国金融领域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这固然有短时期内快速成长产生的问题,但也与金融文化建设滞后,金融领域一些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新时代以来,从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到建立金融领域定期修法协调机制、推进金融领域修法工作进程;从夯实债券市场法律基础、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到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加强金融监管执法等,我国金融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各地金融机构将法治文化培育工作纳入法律风险管理考评指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开展清廉金融文化及合规建设网络知识问答活动,以“赛”促学、以学促用。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地运用主观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有效推动其在金融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完善金融法治体系,加强金融监管执法,推进金融法治建设;完善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加大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