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研究月亮的实践与认识!学习目标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认识的含义、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通过学习增强实践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学以致用,检验认识的效果,丰富和发展认识,指导实践。课标要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主议题结合人类对月球的观测思考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子议题1. 结合人们对月球的认识,谈谈你对认识两个阶段的理解?2. 结合人类对月球的研究,谈谈你对实践及其特点的认识?3. 结合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思考实践和认识之间有何关系?议题1:结合人们对月球的认识,谈谈你对认识两个阶段的理解?古人对月亮的称呼丰富多彩,如“玉轮”、“玉盘”、“玉钩”、“玉镜”、“玉弓”、“玉桂”等,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人对月亮的神秘面纱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和探索,如将月亮视为“广寒宫”,象征着月亮的寒冷和孤寂,将月球上的阴影看成桂花树,如“月中含桂树,流影自徘徊。”很多月神崇拜和神话已成为中华人文景观和文化历史,如“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今年是中国探月工程立项20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从初探月宫到详细勘察,从月面观测到月背探秘,从遥感观测到取样返回……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基础上,中国探月工程一步一个脚印,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更加丰富和准确的探测数据,深化了对月球的科学认知。采样返回,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物质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认识,为以后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选址提供数据。采样分析,揭示了20亿年前月球仍存在岩浆活动;发现了月球新矿物,命名为“嫦娥石”,这也是世界上第6种地球上没有的矿物。1. 认识的含义和类型(1)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人(动物没有)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性质:积极的(不是被动的)注意: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一、认识与实践采样返回,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物质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认识。采样分析,揭示了20亿年前月球仍存在岩浆活动。探秘月球背面追溯星球历史。观测:月球形状、月球影像、采样研究: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演化,20亿年前月球仍存在岩浆活动。追溯星球历史感性认识理性认识(2)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①感性认识含义: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形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②理性认识含义: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月壤样品月球的形成、演化星球的历史。深化阴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在那个时代,农业生产对天气的依赖程度极高,而准确地掌握时令和节气对于播种和收成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古人开始观察天文现象,记录月相变化,并根据这些规律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历法体系——阴历。在古代日常生活中,阴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根据阴历来确定节日、祭祀、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的日期。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有了密切的联系!2.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体:人(动物没有)对象:客观世界(不是主观世界)性质: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的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议题2:为什么会形成以月相变化为基础的历法?结合人类对月球的研究,谈谈你对实践及其特点的认识?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蚂蚁搬豆2、教师讲课3、学生学习4、战士打战5、深空探测6、医生治病7、讨论基因编辑8、农民种庄稼9、建设粤港澳大湾区10、科研人员研究新冠病毒√√√√√√√黑格尔: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费尔巴哈: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杜威: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思考:你怎样看待上述观点?把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混同于主观意识活动,否认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错误的。割裂了理论(认识)活动与实践的联系,是错误的。混淆了人的实践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错误的。3. 实践的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形式)(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4. 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区别于人的纯主观活动)①基本要素是客观的②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主体:人;对象:月球;手段:嫦娥六号等想要让嫦娥六号更精准地到达预定轨道,发射的时间和轨道非常重要。为了应对不可预知的特殊情况,科研人员为本次发射设计了多个最优轨道。着重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以某一个时刻,准时、准点点火升空,这样能实现运载能力的最优。基于这样的考虑,把50分钟的窗口划分成了多个相对比较窄的窗口期,在每一个窄窗口之内,设计一条最适应当前发射窗口的轨道,极大提升发射的可靠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对于火箭来说,我们主要是把它送到LTO(地月转移轨道)交班点。在发射场射前的一些流程协调方面,也围绕窄窗口多弹道的技术开展了协调和演练。入轨精度越高,对于嫦娥六号它的调姿,包括定向、轨道的抬升、变轨,它自己推进剂会消耗比较少。(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从系统论证,到通过评审、研究方案、再到立项实施,‘嫦娥工程是一个大科学工程,是众多新时代中国科技工作者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是大团队团结协作的成果。古人肉眼观月近代望远镜观月现代月球车古人研究月相是为了农耕的需要,为了节日、祭祀、婚丧嫁娶的重要活动的时间确定。1000多年前,宋朝人余靖经过多年、在多个地点的实地观测的基础上,在前人丰富的相关领域知识积累之上建立起了潮汐理论,他指出潮汐是以月亮作用力为主而引起的,这个观点影响后世。并为地方海塘建设、治潮防灾和海洋贸易等起到了指导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生产活动。人类对月球有很多神奇猜想,如月球背面存在着一个人类无法探知的外星文明,因为他们的控制,地球上只能看到正面的月球,而背面的却无法进行探知。随着对月球背面的探索,人们发现月球和宇宙中其他的星球并没有差别,只是因为潮汐锁定使得月球只有正面朝着地球而已,并没有其他的特殊原因。如今,人类对月球的探测,更显著的价值在于推动科技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建立月球科研站,后续还要建设我们以月球为中心的深空探测。议题3:结合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思考实践和认识之间有何关系?余靖画像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学游泳,就得下水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注意: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认识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通过实践获得通过学习知识或从别人那里获得通过实践获得通过实践获得1000多年前,宋朝人余靖经过多年、在多个地点的实地观测的基础上,在前人丰富的相关领域知识积累之上建立起了潮汐理论。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嫦娥工程的推进,实现了月背着陆,月壤取样,我们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更正了很多过去错误的认识。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实践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提高判断和推理能力锻炼和提高认识能力注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的认识(相符合)主观客观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对照错误的认识(不相符)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何谓正确认识?检验认识是否正确?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2)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注意:认识的过程:实践——认识——实践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如今,人类对月球的探测,更显著的价值在于推动科技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建立月球科研站,后续还要建设我们以月球为中心的深空探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认识与实践含义形式特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认识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课堂总结含义类型要求课堂练习1.今年,我国“嫦娥”探月工程迎来20周年。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月壤,已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科研人员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刷新了我们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知。如今,随着中国探月四期工程的实施,全球参与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和载人登月,将逐渐成为可能。这体现了( )①科学实验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③世界上存在尚未认识和无法认识的事物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2.2023年12月7日,位于地下2400米处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完工,具备实验条件。这意味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实验室将助力我国在暗物质和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帮助人类更好认识宇宙。这说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②人们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出新的物质③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④认识工具的发展能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3.星辰与大海都是人类探索的梦想。我国自主设计实施的海上第一深井垂直深度不到2000米,但在海底地下的水平方向钻进长度达到8689米,日产原油超过700吨。近年来,我国深海科技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如“深海勇士”号潜水器、“雪龙2”号破冰船等,深海科技正带领我们逐步探索海底世界丰富的资源和无数未解之谜。深海科技的发展表明( )①科学知识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实验承载着人类的目的性③深海技术的应用能提高人们探索世界的能力④深海探索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海洋运动的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4.近年来,中国空间站在人体研究领域开展了长期航天飞行条件下失重、辐射等复合因素对航天员健康、行为与能力的影响等原创性机理探索和应用基础研究,在人体心血管、骨骼等方面获得了航天医学新发现,发明了航天员健康维护新方法和新技术。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②科学实验为认识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③掌握健康维护新方法是基础研究的根本目的④思维能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5.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河北省永清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将一片沙荒地打造成服饰产业链型特色小镇,吸引3600多家商户入驻,其中80%来自北京。北京市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在一批批商钼搬走后变为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从沙荒地到特色小镇,从批发市场到科技中心,生动诠释了在疏解中转型升级、在承接中孕育新机的协同发展“密码”。由此可见( )①实践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打造城市商圈②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主动将所有批发市场成功打造为科技中心③矛盾具有同一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促使沙荒地变为特色小镇④发展具有普遍性,京津冀协同发展促使传统产业在疏解中转型升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 年1月20 日,在“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汇报会”上,考古学者介绍,杭州最新发现的沈家里遗址和沈家畈遗址中,都有良渚时期的石器加工场,考古工作者依托这个遗址,可以开展良渚文化时期石器制作流通的全链条考古分析研究。提到良渚古国,人们会想到良渚玉器,在5000年前,石器在良渚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要用来伐木建房,耕田割稻。沈家里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325 平方米,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专业程度很高的良渚文化石器加工场遗迹。沈家畈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这个遗址可以分为良渚文化时期、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四个阶段。考古发现灰坑、墓葬、柱坑、石器堆等遗迹200余处,共出土遗物3.7 万余件,多以良渚时期的石制品为主,既有石器生产不同阶段的产品,也有制作石器的原料和工具。此前就有多位专家判断长江流域会有时代延续、系统性的石器加工点,而沈家畈遗址的发现正好填补了长江流域史前石器生产制造链条的一处空白。考古工作者曾对良渚遗址群内出土的石器作过系统鉴定和分析,发现不少石器的石材并非采自良渚古城周边的山体里,而沈家畈遗址就有此类石材的石器,这为良渚石器来源的研究提供了考古实证。这些考古实证对后续的考古发掘起到了促进作用。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谈谈你对新发现沈家里遗址和沈家畈遗址的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沈家里遗址和沈家畈遗址的发现,使人们获得了对良渚文化的新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沈家里遗址和沈家畈遗址发现后,考古工作者依托这个遗址,可以开展良渚文化时期石器制作流通的全链条考古分析研究。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此前就有多位专家判断长江流域会有时代延续、系统性的石器加工点,沈家畈遗址的发现正好填补了长江流域史前石器生产制造链条的一处空白。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沈家里遗址和沈家畈遗址的发现,为良渚石器来源的研究提供了考古实证,这些考古实证对后续的考古发掘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