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定 课件(共18张PPT)-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定 课件(共18张PPT)-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选择性必修三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11.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
联想思维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超前思维
预习提纲
1.什么是创新思维?
2.创新思维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3.创新思维的特征是什么?
4.创新思维之“新”表现在哪里?评判标准是什么?
天安门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
在升旗仪式中,常常发生升旗速度与奏唱国歌不同步的情况。一位中学生想:如果按照国歌的 天安门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节奏在旗绳上划定一些间隔,再在各个间隔上填入与歌词相对应的数字,升旗时一边拉绳,一边看旗绳上的数字,就可以做到升旗速度与奏唱国歌同步了。
(1)这位中学生的想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如果让你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更好的主意?
探究与分享
(1)这位中学生的想法启示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2)运用智能科技,把升旗与国歌的节奏编程,让国旗随国歌的节奏同步升起。
1、创新思维的含义
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 —习近平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注: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这些伟大智慧是不同时代的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属于伟大的创新思维。
1927年,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革命的现状,主张把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向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去,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宣告中国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与此同时,为实现祖国统一,198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创新思维的产生条件
(1)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
注意:实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源泉和动力,而创新思维的结果往往会推动实践的发展。实践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和终点。
例如:美国一个穷画家海曼画画时常常苦于找不到橡皮,便想如果将橡皮和铅笔联系在一起,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于是他发明了带橡皮的铅笔,申请了专利,办厂生产,成了巨富。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2)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
例如:自古以来都是把字写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编成册,那种用来写字的丝绸叫做纸。丝绸很贵而竹简又太笨重,并且不便于人们使用。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
⑶所用方法:创新思维中既有逻辑思维活动,也有想象等非逻辑思维的活动;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要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方法等。
注意: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的辩证统一。
司马光救人
常规救人
救人离水
让水离人
蔡伦发现,人们用于书写的材料都有缺陷:竹木简太笨重;丝帛太贵;丝绵纸以蚕茧为原料,难以大量生产;麻纸质地粗劣,不利于书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以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为原料,经过精心制作,终于造出质量较高又适合书写的纸张。
(1)蔡伦造纸的创新想法来自哪里
(2)从创新思维角度看,蔡伦造纸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1)创新思维来自实践需要和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在继承基础上破旧立新。
(2)从创新思维角度看,蔡伦造纸的思路具有多向性。
①蔡伦从不同角度思考原有书写材料存在的问题,从重量、成本、产量、质量等不同角度思考各种书写材料的缺陷。
②蔡伦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条件等构思和探试,探索用各种材料、不同方法研制新的书写材料。
③蔡伦在造纸的过程中不断转换思路,前后探索过树皮、破布、破渔网等多种材料,当某一探索失败时,就会尝试新材料,通过不断转换思路,总结经验,终于改进了造纸工艺。
探究与分享
1.创新思维的特征:
突破常规:①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角度)
②当问题出现之后,思维会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条件等构思多种设想,探试多个答案。(多方面)
另辟路径:③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够很快转向另一个方向。(转向)
⑴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明显特征)
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
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⑵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
①创新思维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②这种省略或跨越,使创新思维过程中的某些思维活动难以详细描述,以至于在其中起作用的直觉、灵感等思维活动,有时被披上神秘的面纱。
例如:爱迪生要他的助手测量一只灯泡的容积。助手测量了灯泡的直径、高度之后,开始计算。由于灯泡是不规则形状,他在几张纸上写满了数据和算式,还是得不出一个精确的数值。爱迪生取来一杯水注满灯泡,然后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筒,很快就得出那只灯泡容积的数值。(?)
(3)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例如: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烧了一个洞,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 “凤尾裙" 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体现了?)
①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
②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出乎意料地得到解决。(求异、求新)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1.创新思维的特征:
注意: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此方法产生的结果往往具有独特性。
(4)创新思维特征之间的联系
①三个特征不是孤立的,是紧密联系,它们统一于创新思维的过程中;
②三个特征分别体现了创新思维的三个“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
小结:创新思维的特征:
特征 具体内容
思路具有 多向性 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问题出现之后,思维会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条件等构思多种设想,探试多个答案。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够很快转向另一个方向。与单向性的思维相比,多向性(发散和聚合)是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
步骤具有 跨越性 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正是这种省略或跨越,使得创新思维过程中的某些思维活动难以详细描述,以至于在其中起作用的直觉、灵感等思维活动,有时就带有神秘的色彩。(如曹冲称象、爱迪生测量灯泡容积)
结果具有 独特性 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多角度、多层次、转向)
(非连续、直觉、灵感)
(求异、求新等)
【创新思维特征之间的联系】:
①三个特征不是孤立的,是紧密联系,它们统一于创新思维的过程中;
②三个特征分别体现了创新思维的三个“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
出门不用带钱包,只需要带手机;外卖、快递非常便利;高铁出行快捷高效,乘坐更加舒适,而且可以在旅途中用网络学习、办公、 娱乐,让旅速更加充实....移动支付、 网购、高铁等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关好。
思考:从创新思维角度看,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新”在哪里
探究与分享
思路新
移动支付突破了钱包和现金支付的传统思路,引入了手机支付的新思路;网购将互联网与购物消费相结合,突破了传统的消费方式,拓展了消费渠道;高铁克服了老式火车速度慢、不能兼顾速度和安全的缺陷。
方法新
结果新
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突破了常规方法,使用了互联网、快递物流、数据通信、机械制造等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
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此外,评判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远大的发展前景,仍需坚持实践检验的标准。
从创新思维角度看,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新"在哪里
注意:评判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远大的发展前景,仍需坚持实践检验的标准。
创新思维的智慧之“花”,只有经得起实践的反复验证,才能结出实实在在的创新之“果”。
3.创新思维的要求
(1)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
(2)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因为方法得当而事半功倍;
(3)结果新,凡是创新思维的成果,不论是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的新发明、新发现,还是理论上的新见解、新论证,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2.创新思维的表现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特征 关键词(侧重点) 体现 解题方法 联系
思路 多向性 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常规、非常规;横纵向、逆向 思路新 需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再根据创新思维的不同特征的侧重点,整体分析材料。(注意有些材料可能体现创新思维的多个特征) 它们紧密联系,统于于创新思维的过程中。
步骤 跨越性 直觉、顿悟、灵感; 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方法新
结果 独特性 新颖独到 结果新
小结
关键信息区分创新思维的特征
【易混易错】澄清对“创新”的几个错误认识
(1)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创新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2)凡是新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每一次物种的进化,都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其中并没有人类的创新活动。
(3)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创新只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一个主观条件。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创新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每一次物种的进化,都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其中并没有人类的创新活动。
创新只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一个主观条件。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课堂总结
含义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
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
方式
特征
常规的思维方法、非常规的思维方法
条件
以实践为基础
含义
思路具有多向性
步骤具有跨越性
结果具有独特性
综合能力的体现
“新”
思路新
方法新
结果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