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1.(4分)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展示苏轼的家国民生情怀、乐观豁达精神和文学艺术成就,故宫博物院与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联合主办“千古风流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海口学校将组织八年级学生前往海南省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邀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2分)苏轼的诗词名句,句句入心,耐人寻味   
A.行书 B.楷书 C.篆书 D.隶书
(2)(2分)欣赏这幅书法作品,请用简体楷书,按现代汉语书写顺序
2.(8分)走进东坡2号厅,小讲解员正在向观众讲解精选文物,绘声绘色地表达对苏轼的热爱与仰慕。
阅读下面介绍文物的选段,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苏东坡一生历典八州,任职于杭密徐湖等地,皆是鞠躬尽cuì(  ),造福一方。此次展出的许多文物,背后都① (A.体现 B.彰显)其治理才能的故事。
如,浮粟泉拓片,是苏东坡初上海南岛,暂住琼州驿馆,“指凿双泉”为当地百姓寻找洁净水源的故事。纪昀行书《苏轼游虎跑泉诗》轴、陆润库行书《苏轼西湖诗》绢本镜心,使人想起苏东坡两任杭州的故事:疏浚钱塘六井,兴工开浚西湖,筑留名后世的苏堤,……。《滕县公堂记》朱拓,是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期间到所辖滕县视察所作,在此期间,苏东坡平贼乱、谋石炭、治洪水、修“黄楼”,政绩不凡。
这一件件遗珍都是铁证,证明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学富五车、文思泉涌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个超然忘我、寄情江月的“乐天派”,还是 。
苏东坡的豁达乐观,缘于他的入世观念和治理才能。正因为有庙堂之上的苏轼,才显现出山野之间的东坡可爱;正因为有峨冠(  )博带的苏轼,才② (A.映衬 B.反映)出竹杖芒鞋的东坡纯真。
(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峨冠   博带
②鞠躬尽cuì    
(2)(2分)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   
②   
(3)(2分)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4)(2分)博物馆正在招募苏轼主题文物展的“志愿讲解员”,你想报名。请你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在“志愿讲解员”面试中表达你的意愿和理由。
3.(5分)此次研学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多项活动,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苏东坡以及苏东坡文化。
(1)(2分)请你帮忙设计两项与本次主题相关的活动。
示例:“东坡诗词”的古诗接龙比赛
活动一:   
活动二:   
(2)(3分)小文同学由于感冒发烧,临时不能参加本次研学活动,下面是小文向陈老师拟写的一则请假条,请仔细阅读,按要求作答。
请假条
尊敬的陈老师:
由于感冒发烧,使得我无法参加明天的“千古风流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研学活动,需要请假,恳请您批准。
请假人:小文
2024年4月29日
①(1分)这则请假条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1分)这则请假条在内容上有一处不规范,请写出修改意见。
③(1分)这则请假条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4.(8分)苏轼年幼时,写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勉励自己孜孜不倦地识字读书,终成一代大文豪。八年级的同学们一定有丰厚的积累,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求之不得,   。(《诗经 关雎》)
②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贺敬之《回延安》)
③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④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   ,   ”运用夸张手法状写洞庭湖烟波浩渺、汹涌澎湃的壮阔景象。
⑥古人常常以花作诗,在中国古诗文中,有许多包含“花”意象的诗句   ,   。
5.(5分)阅读《蒹葭》,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2分)本诗塑造了一个    主人公形象。
(2)(3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画面有什么特点?请你合理想象将画面描绘下来。
6.(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衣。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tiáo
B.屋舍俨然shě
C.甫行数里shuò
D.汲井且浣衣wàn
(2)(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便要还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舍骑步行    
④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3)(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4)(3分)【甲】【乙】两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共同之处?
7.(2分)小文想收集关于“八卦”的相关知识,他应该阅读(  )
A.《史记》 B.《诗经》 C.《周易》 D.《尚书》
8.(3分)小文读到下面《经典常谈》中的选段,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的任务。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选段中“他们”指的是哪一类人?请你列举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例,帮助小文理解这段话。
9.(11分)阅读《社戏》选段,回答问题。
【甲】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乙】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2分)【甲】【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
(2)(3分)【甲】段中的景物描写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有什么作用?
(3)(4分)请自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①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②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
(4)(2分)【乙】段中渔夫喝彩这一情节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10.(11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几乎涵盖陆地上所有相对固定的天然或人工水体,还包括水深低于6米的海域。湿地一定是绿色的吗?
其实不一定,湿地还可以是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甚至是彩色的。位于渤海湾东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的盘锦红海滩湿地,就以“红”为特色。这里生长着盐地碱蓬。每年4月,它们钻出地面,在阳光和潮水的“洗礼”中不断吸取土地与海水中的盐分,颜色开始慢慢由嫩绿变为深绿,再到浅红、殷红,直至9-10月全盛期时,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泽,让这片湿地宛如一颗镶嵌在辽东湾的红宝石。
一般来说,湿地颜色主要受植物颜色影响,但也不能完全根据湿地名字来判断。如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常见的红树林湿地,虽然叫红树林,但却是一片翠绿。
湿地仿佛一个调色盘,大自然用它的丹青妙笔,绘就了一幅幅斑斓的湿地长卷,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湿地景观。
(摘编自《湿地是什么颜色的?》,《人民日报》2023年2月21日)
材料二: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在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等方面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布在城市中的城市湿地具有独特作用,是城市生态人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湿地提供水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湿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给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湿地为城市提供旅游、度假等休闲场所,为城市居民带来幸福享受,为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摘编自《什么是城市湿地?》,《人民日报》2023年2月22日)
材料三:
海口——一座与水结缘的湿地城市,自古有“水城”之称。海口现有湿地面积29093.09公顷,有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等4个湿地类及11个湿地型,湿地率达12.7%。海口整个湿地资源空间格局可归纳为:一轴(南渡江流域)、一带(近海与海岸带)、两区(东寨港红树林、羊山地区湿地资源价值核心区)、多点(凤潭水库、铁炉水库等散点分布的重要湿地斑块)。
近年来,海口掀起了一股全民参与“六水共治”的热潮。在乡村,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强村民的治水意识;在机关和企业,通过组织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推动“六水共治”理念深入人心;在景区,通过设置宣传栏、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向市民游客传递治水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治水,形成了全民治水的强大合力。
海口市创新建立了“湿地+”保护修复模式,以湿地+水体治理模式建设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以湿地+水利工程+海岸带保护模式建设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以湿地+土地整治模式拯救性保护海口潭丰洋万亩湿地;以湿地+红树林保护模式推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以湿地入城+生态修复模式系统整治东西湖、鸭尾溪、红城湖等;以湿地+退塘还林(湿)模式建设海口迈雅河区域生态修复项目,着力打造退塘还林(湿)样板工程,营造红林秘境和鸟类天堂,高质量建成江东新区首个滨海生态休闲区。
(摘编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微信公众号)
材料四:
为了改善东屿岛内原有景观,打造“低碳可循环”生态环境,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参建团队对红树林湿地进行了系统修复,通过连接管涵养,运用自然潮汐实现乐美湖与万泉河水体的生态连通,提升内湖水质,并且还适当保留了裸露泥滩,形成林、滩、沟、湖动态变化的湿地格局,为鸟类、鱼类、蟹类等多样性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条件,构建完整的红树林“生物链”。
乐美湖旁,“椰林聚落”驿站应用高性能、环保的竹钢等自然材料作为骨架,以传统建筑结构被动节能,实现空气流通,减少人为设备降温能耗。建筑顶部覆盖1518块光伏板,收集转化太阳能供给园林照明,降低使用能耗与碳排放。
其中循环花园在建设中优先使用乡土材料和再生材料,将废弃混凝土、废旧木桩、本地石块、建筑渣土等材料循环利用于地面铺装、景观小品、石笼座椅、地形塑造等内容,并建设雨水花园,布设太阳能庭院灯和科普标识,倡导低碳生活。
(摘编自《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景观建设主打“低碳可循环”》,《海南日报》2024年3月24日》)
(1)(2分)下列诗句,没有写到湿地的一项是    
A.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
B.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
(2)(3分)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3分)根据材料二,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湿地的功能 城市湿地对城市发展的独特作用
提供水源 ①   
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②   
③    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
(4)(3分)在湿地保护利用方面,海口和琼海有哪些特色创新,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加以概括。
11.(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1) 苏轼泛舟赤壁,从江上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迁、人生哲理的议论,消释心中的感伤。其实,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社会生活中一举一动,一人一事,都会拨动我们的心弦,引发我们的思考。
请以“我渐渐读懂了 ”为题,咏物抒怀,借物喻理,以物见人,因事生情,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补全题目,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一个人,要成事,要成才,离不开阅读的精神涵养。
请围绕这段材料,自选书目,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心得。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内容积极向上,自拟题目,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1)D
(2)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解答】答案:
(1)D
(2)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2.【答案】(1)①guān
②瘁
(2)①B
②A
(3)示例:一个不折不扣、一流干练的行动派
(4)示例: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想为宣传苏轼出一份力。我是学校的宣传委员、主持人,有做讲解的经验。请同意我成为“志愿讲解员”,好吗?
【解答】答案:
(1)①guān
②瘁
(2)①B
②A
(3)示例:一个不折不扣、一流干练的行动派
(4)示例:叔叔(阿姨),你们好,想为宣传苏轼出一份力、主持人。请同意我成为“志愿讲解员”?
3.【答案】(1)示例:“东坡文化”知识讲座“东坡诗词”朗诵比赛
(2)①称呼要顶格写 ②没有请假时间,改为:需要请假一天。 ③删掉“使得”
【解答】答案:
(1)示例:“东坡文化”知识讲座“东坡诗词”朗诵比赛
(2)①称呼要顶格写 ②没有请假时间。 ③删掉“使得”
4.【答案】①寤寐思服
②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③悄怆幽邃
④城阙辅三秦
⑤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⑥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解答】答案:
①寤寐思服(注意“寤寐”的写法)
②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③悄怆幽邃(注意“邃”的写法)
④城阙辅三秦(注意“阙”的写法)
⑤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注意“撼”的写法)
⑥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注意“溅”的写法)
5.【答案】(1)本诗塑造了一个执着追求爱情的主人公形象。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出这样的画面: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青苍一片,清晨的白露已凝结成霜花,在微微的秋风中轻轻摇曳。在这寂静而略显萧瑟的背景下,一片苍茫、朦胧,给人一种空灵、凄清的感觉。远处的河面上雾气缭绕,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清冷的氛围之中。
【解答】(1)从全诗来看,主人公不断地去追寻心中的“伊人”,充满阻碍,一往无前,这种坚定和不放弃充分展现了一个对爱情矢志不渝的主人公形象。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具有以下特点:
意境苍茫:“蒹葭苍苍”写出了芦苇的繁茂和广阔,营造出一种苍茫,让人感受到一种宏大而又有些许迷茫的情境。
氛围凄清:“白露为霜”点明了时节,早晨的露水已经凝结成霜、孤寂的感觉。
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在一条宽阔的河流边上,一望无际的芦苇如绿色的海洋般随风起伏,一片郁郁葱葱,却见那芦苇的叶子和茎秆上都覆盖着一层洁白的霜花。周围的空气仿佛都被这霜花浸润得格外清凉,给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凄凉的视觉感受,又蕴含着主人公内心的追寻与惆怅。
答案:
(1)执着追求、矢志不渝的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出这样的画面: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清晨的白露已凝结成霜花。在这寂静而略显萧瑟的背景下、朦胧、凄清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清冷的氛围之中。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仿佛就在水中洲。
6.【答案】(1)A
(2)①同“邀”,邀请。
②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③放下。
④正。
(3)①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叫的声音此起彼伏。
②看到田野里的禾苗青青的,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都在田里干活。
(4)展现的都是和谐安宁、自给自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都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注音。
A.正确。
B.有误,应为:shè。
C.有误,应为:shù。
D.有误,应为:huàn。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①句意:便邀请他回家。要,同“邀”。
②句意:率领妻子、孩子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③句意:便下马步行。舍,放下。
④句意:那个男人正在担着肥料给园子施肥。方,正。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阡陌,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此起彼伏。
②重点词:油油然,形容禾苗长得茂盛;耘。句意:看到田野里的禾苗青青的。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甲】【乙】两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都是和谐安宁、自给自足。【甲】文中“土地平旷,有良田、桑竹之属,鸡犬相闻”【乙】文中“见四野禾苗油油然,俱耘于田间”“以为此一家之中。
答案:
(1)A
(2)①同“邀”,邀请。
②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③放下。
④正。
(3)①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叫的声音此起彼伏。
②看到田野里的禾苗青青的,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都在田里干活。
(4)展现的都是和谐安宁、自给自足,都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7.【答案】C
【解答】《周易》中包含八卦等相关内容。《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故选:C。
8.【答案】他们是纵横家,策士。
示例:魏人张仪为秦相,为达到瓦解楚国与齐国军事同盟的政治目的,丧失道义,采用欺骗手段,诳楚绝齐,使楚王断绝了齐国的邦交,从而一举消灭了楚军主力。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和名著人物。
结合“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谁用他们就帮谁,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可知,策士,朝秦暮楚。他在秦国没有受到重用,游说鼓动齐国进攻他国,并消耗其国力,合纵攻秦,仍暗地里为燕国谋划。
答案:
他们是纵横家,策士。
示例:魏人张仪为秦相,为达到瓦解楚国与齐国军事同盟的政治目的,采用欺骗手段,使楚王断绝了齐国的邦交。
9.【答案】(1)【甲】:夏夜行船;【乙】:月夜归航。
(2)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这些景物描写衬托了“我”想要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
(3)①“踊跃”一词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既写出了航船速度之快,也表达了“我”想看到社戏的心情之急切。②“蹿”从正面写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展现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快场景。
(4)“回望”表现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字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的描写相呼应。
(5)不可以,这一情节从侧面表明了归航速度之快,也说明了孩子们驾船技巧娴熟。
【解答】(1)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概括。题干要求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甲文段主要写的是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乙文段主要写的是看戏回来路上的所见所感。
(2)本题考查写景角度的概括与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第一问,解答此题关键要弄清题目中的“描写角度”指的是视觉,触觉等。第2,是嗅觉,是视觉,是听觉。第二问要结合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分析,还似乎听到了“歌吹”声,又以此来表现“我”希望看到社戏的心情急切。
(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意思是争先恐后。在句中用来形容连山,可以看出是将静态的山写活了,看戏的心情急切。句子将我们的船比作是一条大白鱼,来表现我们的船行速度快,也表现了我们看戏归来的心情愉悦。
(4)本题考查人物心情的理解与词语作用的分析。句中的“回望”,表现了“我”在离开时的不舍,描写戏台“像一座仙山楼阁,“罩”即为笼罩的意思,说它像“霞光”笼罩,二是营造一种如仙境般的美丽情境,也突出“我”离去时的不舍。
(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结合文段内容来看,因为我们的船“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而驾船舶的人却是一群小孩,从侧面来表现小伙伴们的驾船技艺高超。
答案:
(1)【甲】:夏夜行船;【乙】:月夜归航。
(2)从视觉、听觉。这些景物描写衬托了“我”想要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
(3)①“踊跃”一词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既写出了航船速度之快。②“蹿”从正面写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
(4)“回望”表现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字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
(5)不可以,这一情节从侧面表明了归航速度之快。
10.【答案】(1)B
(2)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湿地不一定是绿色的,其颜色主要受植物颜色影响。
(3)①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②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③维持生物多样性。
(4)坚持“六水共治”的生态发展理念;创新建立了“湿地+”保护修复模式;打造“低碳可循环”生态环境。
【解答】(1)A.意思是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
B.意思是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千帆如梭逐浪飘;
C.意思是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与湿地有关;
D.意思是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故选:B。
(2)“位于渤海湾东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的盘锦红海滩湿地,就以“红”为特色”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其实不一定、黄色、白色,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湿地不一定是绿色的,生动具体。
(3)结合“湿地提供水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结合“湿地调节气候,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结合“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③概括为:维持生物多样性。
(4)结合材料三“近年来,海口掀起了一股全民参与‘六水共治’的热潮,通过举办培训班,增强村民的治水意识,通过组织学习,推动‘六水共治’理念深入人心”。结合材料三“海口市创新建立了‘湿地+’保护修复模式……高质量建成江东新区首个滨海生态休闲区”;结合材料四“为了改善东屿岛内原有景观,概括为:打造“低碳可循环”生态环境。
答案:
(1)B
(2)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湿地不一定是绿色的。
(3)①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②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
(4)坚持“六水共治”的生态发展理念;创新建立了“湿地+”保护修复模式。
11.(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1).【答案】
我渐渐读懂了你
漫漫人生路,遇见不同的人与事。有人一如既往,不厌其烦。其中的缘由,我慢慢懂了。
嘹亮的声音使我从梦中醒来,看见来人的身影,心中明白早起的唠叨开始了。妈妈开始忙碌地洗好碗筷,吃着饭,她开始唠叨起我的学习。我开始烦闷,出门又开始唠叨:“带没带水、钥匙,天气降温了,多穿点儿……”我急忙打开门逃了出去。
晚上写作业时她会打开房门,端来水和水果。她会问我:“有没有什么不会的?记得背课文单词啊。”我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她走了以后我不免会嘀咕:“你自己都看不懂,还问我干嘛?”
累了,走出门,看到她屋的灯依旧亮着,打开门见她正在看《水浒传》。她笑了笑,一脸祥和,开口:“你不是要看吗?我看你也没时间,我早起吃饭讲给你听也方便些。”我笑了笑,不免有些感动。她又投入书中,眼睛眯成一条缝,眉头皱了皱,微黄色的灯光打在脸上,温暖。
早起,如往常一样。走到书桌前发现书整整齐齐排列,衣服也放在床头,吃饭,她真的如那晚所说给我讲起《水浒传》。
以前其实也是如此,她会帮我把书放好,衣服叠好,晚上陪我在同一时间入睡。早餐、家务打理好,只是我没有发现,不在意罢了。
渐渐地,我懂了唠叨中的爱。每一天的唠叨是为了我的学习与生活,每一天的付出是为了我,她用她本该快乐休闲的时间来照顾我。
感谢生命中的相遇,遇见你是我最大的幸运。慢慢地,我懂了:一如既往,不厌其烦的原因是爱;慢慢地,我懂了:母爱似海,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慢慢地,我懂了,您最深层的爱。
【解答】
我渐渐读懂了你
漫漫人生路。有人一如既往。其中的缘由。
嘹亮的声音使我从梦中醒来,心中明白早起的唠叨开始了,吃着饭。我开始烦闷、钥匙,多穿点儿……”我急忙打开门逃了出去。
晚上写作业时她会打开房门。她会问我:“有没有什么不会的。”我不耐烦地说:“知道了。”她走了以后我不免会嘀咕:“你自己都看不懂?”
累了,看到她屋的灯依旧亮着。她笑了笑,开口:“你不是要看吗,我早起吃饭讲给你听也方便些,不免有些感动,眼睛眯成一条缝,微黄色的灯光打在脸上。
早起。走到书桌前发现书整整齐齐排列,吃饭。
以前其实也是如此,衣服叠好。早餐,只是我没有发现。
渐渐地。每一天的唠叨是为了我的学习与生活,她用她本该快乐休闲的时间来照顾我。
感谢生命中的相遇。慢慢地,不厌其烦的原因是爱,我懂了:母爱似海;慢慢地,您最深层的爱。
(2).【答案】
《追风筝的人》与心灵的救赎之路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卡勒德 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的深处。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背叛与救赎的故事,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悟良多。
故事的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是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在阿富汗的街头巷尾,他们一同追逐风筝,度过了无数欢乐的时光。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和世事的变化,阿米尔因为自己的懦弱和自私,背叛了哈桑,给他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这个事实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阿米尔的心头,让他无法释怀。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阿米尔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试图通过逃避和遗忘来摆脱过去的阴影,但最终还是无法逃避内心的谴责。这种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忏悔,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都有犯错的时候,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勇敢面对,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追风筝的人》让我看到了救赎的力量。阿米尔在成年后,勇敢地踏上了寻找哈桑和救赎自我的道路。他面对了过去的错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种勇气和毅力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明白了救赎的意义。救赎不仅仅是对于过去的错误进行弥补和道歉,更是对于自我内心的深刻反省和成长。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取知识,更可以启迪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阅读更多的书籍,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更多的滋养和成长。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阅读,热爱阅读,让书籍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
【解答】
《追风筝的人》与心灵的救赎之路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照亮了我内心的深处,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
故事的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在阿富汗的街头巷尾,度过了无数欢乐的时光,随着年岁的增长和世事的变化,背叛了哈桑。这个事实像一块沉重的石头,让他无法释怀。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他试图通过逃避和遗忘来摆脱过去的阴影。这种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忏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勇敢面对。
《追风筝的人》让我看到了救赎的力量,勇敢地踏上了寻找哈桑和救赎自我的道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种勇气和毅力让我深感敬佩。救赎不仅仅是对于过去的错误进行弥补和道歉。
通过阅读这本书。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取知识,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更多的滋养和成长,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阅读,让书籍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