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及水的组成培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物态变化及水的组成培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物态变化及水的组成培优
同学们用“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他们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B.实验①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C.实验②的目的是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水蒸气
D.实验①分解的水在理论上与实验③生成水的质量相等
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 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 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 可能装置漏气 B 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C 氧气可能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D 反应不完全
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瞬间凝固成冰,他们称之为“暖冰”,下列关于“暖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技术使得常温下水结冰成为可能
B “暖冰”、冰和干冰都是又水分子构成的
C 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 电场的作用,改变了水分子间的间隙,因此由液态变成了固态
4.如图所示,二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甲内装的是冰水.乙装的是干冰(温度可以低到-78.5℃),现在把它们放在20℃的同一房间中,一段时间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内壁M结了一层霜,外壁Q结了一层霜
B.内壁M结了一层水,外壁Q结了一层霜
C.内壁M有水珠,内壁P有一层霜
D.外壁N有水珠,外壁Q有一层霜
5. 如图所示,玻璃瓶和试管内都装有水,试管通过玻璃瓶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玻璃瓶的水中,且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玻璃瓶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 玻璃瓶内的水先沸腾
B. 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 玻璃瓶、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 玻璃瓶内的水沸腾,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6. 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可能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7.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8.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根据下表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中,不宜采取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A.Fe-Cu合金
B.Mg-Fe合金
C.Na-Al合金
D.Fe-Al合金
9.已知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恰好处于48℃的海波( )
A 一定在熔化 B 一定在凝固
C 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 可能正在熔化,也可能正在凝固
把-10℃的冰放在0℃的水中后,一起放入0℃的密闭房间内,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一些冰熔化 B 冰、水稳定共存 C 一些水结冰 D 以上说法都有不对
11.在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很快的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是113.7℃,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
A. 浸入开水中
B.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 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 至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
A. 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 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 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D. 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13.如图,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
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温达不到沸点 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14.冬日零下几十度的贝加尔湖面,在冻结的湖面上,会出现一些扁平鹅卵石立于细冰柱之上的奇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冰块升华
B. 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的凝固
C. 石头下方冰块吸收的热辐射较少
D. 太阳释放热辐射导致其接触面下方冰熔化凹陷
15.如图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 ,拿起碗, 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 .“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 .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 .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2024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Water for Peace”。
(1)从组成的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
A.氢元素和氧元素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氢气和氧气
(2)从微观角度看:下列图示可以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
(3)从能源的角度看: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氢气燃烧文字表达式
为 。
(4)从净化的角度看:
①有关右图所示净化河水简易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本身是一种化学资源
B.此装置可以将硬水软化
C.利用此装置可得到蒸馏水
D.利用此装置净化得到的水不宜直接饮用
②某水厂净化水的大致流程如下
水经过沙滤池,除去的杂质是 ;炭滤池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从变化的角度看:
①电解一定量的水,当阳极端产生5mL的气体时,理论上在阴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mL。
②有一款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 ,该气体具有消毒杀菌的功能。
原水(未经处理过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漂白粉溶于水时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某水厂自来水的生产净化步骤如下:
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
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矿泉水 ②自来水 ③蒸馏水 ④汽水 ⑤糖水 ⑥冰水混合物 ⑦离子水
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 。
①氧元素 ②水分子 ③氧原子 ④氧分子
如图1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 a 得到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 b 得到氧气。检测试管 b 中的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是氧气。
试用上面得到的结论分析:图2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试回答:
(1)实线部分表示的剩余气体是 。
(2)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 。
(3)反应前原有氢气 m3。
(4)a 管与 b 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的溶解度,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值会偏 (选填“小”或“大”)。
(5)该实验中往往要在水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 。
19.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防冻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混合液时,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当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至15℃即可。
(1)在混合液中,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宜选防冻液含量为_____的混合液。
A. 30% B. 40% C. 60% D. 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兴的沸点会_____。原因是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20. 轻纱薄雾间,云瀑笼山城”,庐山云瀑(如图甲所示)景观壮美,仙气十足,极富中国水墨画丹青点染的诗情画意。云瀑是云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动态景观,当云顺着风向在飘移的过程中遇到山口、悬崖或翻越山岭时,就会像水一样倾泻而下,形成云瀑。
材料1:庐山所处地理位置如图乙所示。庐山各处山峰十分陡峭,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
材料2:云是由微小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
材料3:云瀑一般发生的时间为早晨或雨后初晴的夜晚;发生的地点为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
如图丙所示。
请根据提供的信息,解释庐山云瀑形成的原因。
物态变化及水的组成培优答案
D
D
B
D
B
B
C
B
D
C
A
B
B
B
D
(1)A
B
氢气+氧气→水 (条件点燃)
①BC ②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 吸附色素和异味
①10 ②氯气
(1)BC D
③⑥⑦

(1)氢气 (2)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3)6 (4)2:1 大 (5)增强导电性
(1) D (2)B (3)A 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增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