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 防治校园欺凌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 防治校园欺凌 (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防治校园欺凌
【时政热点】
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杀害。3月11日,涉案的张某某、李某、马某某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全部抓获。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依法提前介入公安机关侦查活动。3月21日,邯郸市肥乡区公安局对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提请检察机关核准追诉。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3人作案时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故意杀人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情节恶劣,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河北省检察机关逐级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
近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依法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
检察机关将在严格依法办案的同时,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力度。
近日,广西南宁隆安县龙翔学校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一名年仅13岁的男生在校园内遭到同校学生的残忍霸凌,施暴者竟然使用了11盆开水浇淋在受害者的身上,导致其全身多处被烫伤。据隆安县教育局通报:公安机关已对两名年满16周岁的涉事学生刑事拘留,并行政拘留了其余六名未满16周岁的涉事学生。
【考点链接】
一、未成人年保护
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区别于道德等其他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具有哪些作用?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规定了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4.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5.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保护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线:
①家庭保护——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②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③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④网络保护——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⑤政府保护——在未成年人保护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⑥司法保护——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二、法治
1.法治的作用?
(1)(人民)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③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④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国家)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②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③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3.我国法治建设的地位、总目标、要求?
(1)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要求: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怎样厉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中国?怎样依法治国?)
公民:(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党和政府:(1)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家社会:(1)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环境,树立法治导向。
(3)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4)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情绪管理
1、为什么要学会正确表达情绪?
①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的人。
②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
2、我们应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它们,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3、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感受?
(1)正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让我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
(2)负面情绪: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则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4、合理调节情绪的作用?
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③可以帮助同学、家人改善情绪,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
5、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
6、管理愤怒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①与信赖的长者交流。
②自我提醒。
③运用“我感到愤怒,是因为……”的表达方式
④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排解愤怒的活动形式。
⑤写一封信。
【押题预测】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近来,河北邯郸、海南临高等多地发生未成车人校园欺凌事件,令人震惊!年龄不该成为“小恶魔”的“免责金牌”,也不该成为纵恶的“保护伞”,不能让未成年成为坏小孩做“坏事”的借口。公众呼吁:社会各方应共同发力,及时干预,让被霸凌者勇敢有底气说“不”,让霸凌者尽早“迷途知返”。这警示未成年人应(  )
①善用特殊保护,肆意而为不受约束
②加强道德修养,尊重他人人身权益
③增强法治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④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全国第29个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某校九年级(1)班在班级徽信群举行了一场安全知识竞赛,安安同学积极参与。下面是安安同学对部分竞赛试题做出的判断,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①明明食用烧烤食品后腹痛难忍,拨打“119”求救——正确
②丁丁在户外遭遇强雷雨天气,迅速到大树下躲避——错误
③壮壮遭遇校园欺凌,他找来好朋友帮忙准备报复——错误
④10岁的小松在机动车道上靠右边快速骑行自行车——正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面对校园欺凌和来自家庭、社会的不法侵害,许多未成年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这表明(  )
A.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法律有待改进完善
B.未成年人依法维权的途径、渠道还不够畅通
C.部分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观念还比较淡薄
D.司法机关要进一步公正司法,加大震慑力度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4.【向校园霸凌说“不”】
2024年3月,河北邯郸发生一起未成年人遇害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3月10日行为,男孩被同学约出去玩之后遇害,嫌疑人是三名学生,其中一人还是其同桌。受害人疑似长期遭受校园霸凌。河北公安机关迅速采取行动,将三名涉案嫌疑人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专家表示:在这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三个嫌疑大犯罪手段极其残忍,作案心思之缜密,与实际年龄有强烈反差,而且涉嫌长期校园欺凌,性质恶劣,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应在量刑时从重处罚。
(1)公安机关的做法体现了厉行法治的哪一要求?
(2)面对校园霸凌,我们未成年人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5.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令人震惊并引发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件回放】
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一名初中生被人杀害。经公安机关调查,该学生的三名同学被确定为犯罪嫌疑人。在社会广泛关注下,案件进展顺利。近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决定对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
【漫画剖析】
(1)人民检察院是什么性质的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对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
(2)任选漫画一中的一个角色,分析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向他提出建议。
(3)结合漫画二,从不同主体的角度谈谈如何防治校园欺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近来,河北邯郸、海南临高等多地发生未成车人校园欺凌事件,令人震惊!年龄不该成为“小恶魔”的“免责金牌”,也不该成为纵恶的“保护伞”,不能让未成年成为坏小孩做“坏事”的借口。公众呼吁:社会各方应共同发力,及时干预,让被霸凌者勇敢有底气说“不”,让霸凌者尽早“迷途知返”。这警示未成年人应(  )
①善用特殊保护,肆意而为不受约束
②加强道德修养,尊重他人人身权益
③增强法治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④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树立法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解答】依据题干描述,材料警示未成年人应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②③④正确;①错误,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能为所欲为。
故选:D。
【点评】把握树立法治观念,理解材料主旨,选择正确答案。
2.在全国第29个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某校九年级(1)班在班级徽信群举行了一场安全知识竞赛,安安同学积极参与。下面是安安同学对部分竞赛试题做出的判断,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①明明食用烧烤食品后腹痛难忍,拨打“119”求救——正确
②丁丁在户外遭遇强雷雨天气,迅速到大树下躲避——错误
③壮壮遭遇校园欺凌,他找来好朋友帮忙准备报复——错误
④10岁的小松在机动车道上靠右边快速骑行自行车——正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解答】明明食用烧烤食品后腹痛难忍,拨打“120”求救,故①分析错误;丁丁在户外遭遇强雷雨天气,不能到大树下躲避,容易遭遇雷击,这是错误的,故②分析正确;壮壮遭遇校园欺凌,他找来好朋友帮忙准备报复,这是错误的,我们不能以暴制暴,故③分析正确;10岁的小松在机动车道上靠右边快速骑行自行车,这是不遵守交通秩序,故④分析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依据教材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知识,据此解答。
3.面对校园欺凌和来自家庭、社会的不法侵害,许多未成年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这表明(  )
A.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法律有待改进完善
B.未成年人依法维权的途径、渠道还不够畅通
C.部分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观念还比较淡薄
D.司法机关要进一步公正司法,加大震慑力度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防范校园暴力。校园暴力不仅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更重要的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面对校园欺凌和来自家庭、社会的不法侵害,许多未成年人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这表明部分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还比较淡薄,故C说法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仔细读题,在理解防范校园暴力的基础上,做出符合题意的选择。
二.材料分析题
4.【向校园霸凌说“不”】
2024年3月,河北邯郸发生一起未成年人遇害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3月10日行为,男孩被同学约出去玩之后遇害,嫌疑人是三名学生,其中一人还是其同桌。受害人疑似长期遭受校园霸凌。河北公安机关迅速采取行动,将三名涉案嫌疑人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专家表示:在这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三个嫌疑大犯罪手段极其残忍,作案心思之缜密,与实际年龄有强烈反差,而且涉嫌长期校园欺凌,性质恶劣,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应在量刑时从重处罚。
(1)公安机关的做法体现了厉行法治的哪一要求?
(2)面对校园霸凌,我们未成年人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厉行法治的要求、防范校园暴力等。解答时要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综合作答。
【解答】(1)本题考查厉行法治的要求。材料中公安机关的做法体现了厉行法治中严格执法的要求,答出即可。
(2)本题考查未成年人应对校园霸凌的正确做法。结合教材知识,可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勇有谋、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及时告诉老师家长或报警、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方面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
(1)严格执法。
(2)①未成年人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②同校园欺凌行为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③在面对校园欺凌时,青少年要有勇有谋,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与其斗争。④如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实施欺凌行为的人巧妙周旋;记住他们的体貌特征;了解实施欺凌行为的人的去向,向老师、家长等汇报情况;保护好作案现场等。⑤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点评】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材料及问题,把握好厉行法治的要求、防范校园暴力等知识点,具体分析作答。
5.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令人震惊并引发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件回放】
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一名初中生被人杀害。经公安机关调查,该学生的三名同学被确定为犯罪嫌疑人。在社会广泛关注下,案件进展顺利。近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决定对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
【漫画剖析】
(1)人民检察院是什么性质的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对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
(2)任选漫画一中的一个角色,分析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向他提出建议。
(3)结合漫画二,从不同主体的角度谈谈如何防治校园欺凌。
【分析】本题考查国家司法机关、防范校园暴力、犯罪行为。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就人民检察院是什么性质的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对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从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及作用、违法行为、增强法治意识、关爱他人、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等方面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任选漫画一中的一个角色,分析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向他提出建议。结合题干材料,旁观者行为,其后果是纵容施暴者,加剧虐待受害者,建议是要学会关爱他人,增强法律意识;欺凌者行为,其后果是危害受害者身心健康,对社会具有一定危害性,扰乱社会秩序,建议是要增强法治观念;助威者行为是助长恶劣风气,对生命冷漠,建议是要增强法治意识,关爱他人;被欺凌者的后果是不利于身心健康,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建议是要学会寻求帮助,与家长良好沟通;等等。
(3)本题考查结合漫画二,从不同主体的角度谈谈如何防治校园欺凌。结合漫画分析,家庭加强关爱孩子,与孩子良好沟通;学校加强法治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健康;司法对未成年人欺凌案件进行综合评估,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据此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经检察机关审查,他们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对他们核准追诉。
(2)举例:旁观者行为的后果:旁观者的冷漠可能是对施暴者的纵容,从而加剧对受害者的虐待;建议:树立法律意识;拒绝冷漠,学会关爱他人,当他人遇到危险伸出援助之手等。
(3)校园欺凌案件警示我们,家庭应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引导,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校应加强法治教育,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司法机关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未成年人欺凌案件进行综合评估,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题干材料,结合国家司法机关、防范校园暴力、犯罪行为等知识作答。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