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有趣的故事”这一单元中的第一课。课文主要讲述了急性子顾客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衣服,4天内不断地变换要求,而慢性子裁缝却始终是不慌不忙地回应。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完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整个故事妙趣横生,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共有29个自然段。所以教学时,我们可以将课后练习中的表格作为抓手,让学生先从文中提取主要信息,填写表格,理清课文结构,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然后再按照“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这样的顺序,抓住急性子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和慢性子裁缝不同的应对,试着讲述这个故事。此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完成课后选做题,发挥想象,独立创编故事或是与同学一起创编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箱、夸”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会写“性、卷”等12个字,会写“性子、布料”等18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主题,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故事吗?谁来说说你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
2.从今天起,我们一起走进第八单元——故事单元。请同学们看前面的目录,说说本单元选编了哪几篇有趣的故事?
3.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裁缝”的“缝”在这里读轻声。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4.知道“裁缝”是做什么的吗?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紧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有趣的故事”,以“你们喜欢读故事吗?谁来说说你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这个开放式的话题导入本单元的学习,不仅主题突出,直奔重点,而且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唤醒学生的阅读经历,激活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认读生字。出示生字条中带拼音的生字,先同位互相认读,互相帮助。再引导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交流之后,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生字条里这个蓝色的“缝”字是一个多音字。这里标注的是第二声,可以组成词语“缝衣服”“缝补”等,在课文中“裁缝”这个词语中读轻声。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想想可以怎么组词?
3.出示词语,指名分行认读(学生读对之后,其他学生跟读一遍),齐读。
裁缝 师傅 笑话 大方 道理 (读准轻声)
性子 箱子 衣裳 夸奖 承认 (读准轻声和后鼻音)
实在 衬衫 负责 名声 拽掉 (读准平翘舌音)
4.出示“卷”“夹”“夸”3个生字,引导学生聚焦这3个生字中的共有部件“人”,注意撇、捺在不同的位置打开,书写时要写得舒展一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示点评。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三年级学生由二年级刚升上来,所以要注意中、低段的过渡衔接,教学中,依然要对生字教学进行比较细致的指导。此环节走得不急不躁,扎扎实实。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分行归类,认读词语,不仅体现了教师备课的深入,更重要是基于对学情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关爱。包括写字指导,都是如此,力求实现从教一个到教一类的迁移,从教知识到教方法的过渡。】
三、整体感知,梳理故事
1.畅谈印象。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好玩、好笑、有趣、有意思……)为什么?文中写到了哪两个人物?他们有什么特点?
2.概括内容。这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拿笔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冬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你能借用这些词语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3.理清结构。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第一天:第1-13自然段。第二天:第14-16自然段。第三天:第17-19自然段。又过了一天:第20-29自然段。)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使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训练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而,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向他们提供一些学习支架,给出具体的方法指导。在此环节中,教师先让学生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再借助这些词语,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这就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了具体的抓手,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同时,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文主要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让学生习得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借助关键词语。这样,学生既得言,又得法,文法双收,知能并进。】
四、体会特点,角色朗读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13自然段)。
(1)想想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顾客是个急性子?用“ ”画出来读一读;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裁缝是个慢性子?用“ ”画出来读一读。
(2)重点抓住以下语句体会顾客是个急性子。
①顾客把一卷布料放到桌上,对裁缝说:“我想做件棉袄……秋天?夏天?春天?……”
从“我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我可等不及”“秋天?夏天?春天?……”等语句你看出了什么?
想象一下,顾客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这番话?试着读一读。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②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教师扮演裁缝,采访学生:“你为什么噌的站了起来?”怎么读好这句话?
展开想象,急性子顾客还有可能怎么做?怎么说?
③“那就算啦,我还是去找刚才的师傅吧。”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
“夹”在这句话中读第一声,表示从知两旁钳住。在“夹袄”中读第二声。
教师采访学生:亲爱的顾客,你为什么要走呢?
④顾客说:“那当然。我可不耐烦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顾客会怎么说这句话?试着表演读一读。
(3)重点抓住以下语句体会裁缝是个慢性子。
①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②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体会?你如果是那位顾客,你心里会怎么想?
(4)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你瞧,这两个人物多有特点、多有意思啊!下面,请你与同桌各选一个角色,分角色读一读或是演一演这部分内容,注意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前,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一部分,老师读旁白,创设故事情境。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此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第一部分,充分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特点,展开想象感受人物性格。然后组织交流,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并创设情境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不仅增进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强化了对人物特点的感知,还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提升。最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现人物特点,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表演,在读中记忆,进一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熟悉故事情节,为复述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使他们感受到了故事内容的有趣和学习语文的乐趣。】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的对话,读出人物说话的不同语气。
3.展开想象,当急性子顾客知道裁缝还没裁料时,他会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教师由扶到放,没有过多的繁琐分析,也没有过度的琐碎讲解,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完全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抓住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这样,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布置作业,读熟课文
课下与同学或是家人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复述故事的前提是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布置这项作业,目的就是让学生课后再次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熟,读透,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故事的诙谐有趣,为下节课复述故事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引出复述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的趣事?
2.你瞧,这个故事多有趣啊!有趣的故事就应该分享给更多的人,这节课我们来练习复述故事。
3.知道什么是复述故事吗?复述故事就是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讲述时要尽可能详细一些,让听故事的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感受到故事的精彩有趣。注意复述故事不是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去讲故事。
【设计意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导入时,直奔本节课教学目标,引出“复述故事”这一概念,初步了解复述故事就是用自己的话去讲述故事,这对于首次练习复述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必要。】
二、提取信息,填写表格
1.这篇故事内容很长,要想复述好不容易。我们怎么才能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呢?对,我们要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那为了防止遗漏掉一些重要的情节,我们可以借助课后练习中的表格来进行复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填写表格。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表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又过了一天
2.指名交流,完成表格。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表现
第一天 做棉袄 冬天取
第二天 改夹袄 没说的
第三天 改衬衫 没问题
又过了一天 改春装 没裁料
教师提示学生提取信息要学会适当概括,语言力求简洁明了,不能拖泥带水,照搬原文。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讲故事主要靠记忆,但是要想讲好一个长故事,显然仅靠记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寻求一些方法,借助一些手段加以支撑,以降低讲述的难度,提升讲述的效度。考虑到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结合他们在一、二年级时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方法,适时出示课后练习中的这个表格,指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清课文结构,把握故事主要内容。这就架起了课文内容通往复述故事的桥梁,让复述有了具体的抓手,为接下来抓住重点情节、有序复述故事扫除了障碍,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达到复述故事的基本目标。】
三、细致指导,复述故事
1.指名学生借助表格复述故事第一部分。两点温馨提示:
(1)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故事。
(2)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抓住对话详细复述故事第二部分。
(1)借助表格,我们可以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故事讲得更完整。不过,要想讲好故事,要想把故事讲得精彩有趣,我们还得注意抓住文中的一些细节。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之间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也很有特点。所以,我们复述这个故事,要特别留意这些对话。复述人物对话时,可以用第一人称直接讲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进行转述。
(2)指导学生练习转述下面这个句子:
不料,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说:“我不做棉袄了!”
不料,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说他不做棉袄了!
(3)两点温馨提示:
①复述时有些话可以跟书上的不一样,只要意思一样就可以了。
②注意讲故事的语气。
听人讲过故事吗?讲故事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呢?教师可稍作示范。
3.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复述这个故事,四位组员分别讲述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顾客和裁缝的不同表现。除了借助表格,还可以借助书上P100、P101的图片来复述。(从右至左依次是:棉袄、夹袄、衬衫、春装)
4.指名一组同学到台前复述故事。教师多做肯定,给予正向评价,同时鼓励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讲清楚顾客和裁缝的神态、动作以及双方对话的语气。
【设计意图:统编教材积极倡导构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重在讲方法,略读课重在学方法,课外阅读重在用方法。由于本课是第八单元的首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所以,此环节中,教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复述故事方法的指导与渗透,做到授之以“渔”,传之以“法”。这就为后面几篇故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迁移运用,逐渐学会复述故事,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不仅如此,我们知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此,在讲授方法之后,教师还积极创设复述故事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让学生的复述能力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四、发挥想象,改编故事
1.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趣在哪里?假如裁缝是个急性子,顾客是个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改编故事《急性子裁缝和慢性子顾客》。
2.指名交流故事的大致情节,教师点拨、引导。
【设计意图:复述故事是这一课的规定动作,保底工程,全体学生基本上都能达到。而这项课后选做题的引入,则更多的考虑到了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这项练习更有挑战性,更能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两项作业中任选一项完成:
1.向家人或是同学复述故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独立创编或是与同学一起创编故事《急性子裁缝和慢性子顾客》。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不同,则学情不同。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因材施教,还应在作业设置方面有所体现。这两项自选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兴趣与不同的能力,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这两项作业还架起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桥梁,让学生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