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周测八(4.1-4.3)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根尖中产生新细胞的部位是(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等物质组成,其中绝大部分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A. 空气 B. 水 C. 腐殖质 D. 矿物质近年来,全球对于水资源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小朋友们利用废弃的物品通过奇思妙想的想法组合成各种艺术作品,表达他们对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关注,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在根的结构中,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 )A. 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小米同学利用划线法观察和比较菜豆幼根不同部位的生长速度,图为实验前后幼根的标记情况.据此推断幼根的生长主要依据( ) A.根冠与分生区 B.分生区与伸长区C.伸长区与根毛区 D.根冠、分生区与伸长区小明利用如图实验对土壤进行研究,此实验可验证土壤具有的成分是( )A.空气 B.水分 C.无机盐 D.有机物在玉米苗期,农民第一次浇足水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再浇水,其目的是( )A.增强玉米抗涝能力 B.提高土壤温度C.增加玉米抗干旱能力 D.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与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率 B. 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温度C. 土壤中砂粒的硬度 D. 土壤中黏粒的黏性小科很喜欢做研究,对于小红带回的一块“红土”和一块“黑土”很好奇,“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A.空气体积分数 B.有机物含量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对植物生长有影响的土壤性状是( )①土壤结构 ②土壤肥力 ③土壤的密度 ④水分状况 ⑤通气状况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物质组成,其中绝大部分颗粒在30 μm到1 mm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A.空气 B.水 C.腐殖质 D.矿物质、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根的生长一方面靠 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 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土壤主要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做________,细的叫做________,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________。如图是根尖的结构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根尖各部分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2)在根生长过程中起保护作用的是[ ] .(3)根尖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 ] ,其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 ,大大增加了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下图是三种土壤的模型,请指出保肥性能最强的是 ;最适宜耕种的是 。(填序号)图中甲是植物根尖模式图,图乙是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的某果树的一段枝条,图丙是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图解。(1)图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填序号);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的主要部位是 (填序号)。(2)图乙中是已进行环剥的枝条,其中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3)图丙中结构[1]是 ,其中的液体是 ;如一次给作物施肥过多,根毛细胞将变为 (填字母)状态,原因是 。、实验探究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番茄是重要的园艺作物,为了研究番茄植物的生理现象.有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透明密闭小室内,放置两个培养罐,分别存放植物营养液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使室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恒定),如装置图1,调节灯的光照强度.根据毛细管内水柱左右移动情况,绘制图2.此实验不考虑温度等因素对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影响. (1)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车间.叶绿体呈现绿色是因为含有 .植物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运输到根部.(2)若A培养罐中的营养液缺少含钾的无机盐,植物的表现是 (填字母:A.植株矮小,叶片发黄;B.植株特别矮小,叶片暗绿色;C.茎杆软,易倒伏,叶片边缘褐色,逐渐枯焦).(3)自然情况下,过强光照会导致番茄幼苗气孔关闭,引起 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4)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 .要证明番茄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应将该装置放在 环境中.此时毛细管中的水柱移动方式是 (填字母:A.不移动;B.向左移动;C.向右移动).(5)图2中,在b光照强度下,水柱不移动的原因是:该光照强度下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中有什么的实验过程中,取长、宽、深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一块和土壤两块,做如下实验:(1)取其中一块土壤,称其质量为m1克,加热后(在加热过程中假定有机物没有分解 ),测得质量为m2克,求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方法是 (写出计算公式)。(2)取铁块和另一块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的水,请回答:①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②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解答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取三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一个装蒸馏水,一个装池塘水,一个装土壤浸出液(把较肥沃土浸入水中滤去渣土即得),用它们来培养同样大小的三株花生幼苗,放于同样见光的环境中观察一个月,你的预期是什么,一个月后,三株幼苗的生长又会怎样?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气中游离态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铵盐等),才能被植物利用。如图是自然界氮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1)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氮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茎秆细小、易倒伏,叶有褐斑 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C.生长缓慢,叶色暗绿带红 D.只开花不结果(2)工业上常用空气冷冻分离法来获得氮气(即由液态空气分馏来获得氮气),这种方法制氮气的原理是利用了氮气与氧气哪一物理性质的差异 。(3)实验室制备少量氮气的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亚硝酸铵来制取氮气,其反应如下:NH4NO2N2↑+2H2O,该反应属于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4)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的过程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转变为 价。(5)有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人工固氮,大量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这将有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并阐述理由。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软了.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他们分别可能是 A.清水;清水 B.清水;10%盐水 C.10%盐水;10%盐水 D.10%盐水;清水(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以下C,D两幅图哪一副能说明B图中的现象?(3)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根尖结构(E图)中,________(选填序号)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4)农民伯伯深层施肥,这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这说明根具有的特性之一是________。周周测八(4.1-4.3)答案解析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选择题C【解析】A.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绒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C、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D、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因此,植物根尖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其中能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分生区.故选:C.解: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向上如图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DD【解析】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尖四部分的功能分别是:(1)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2)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3)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4)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B【解析】 根的长度不断增加,是分生区的细胞能够不断地分裂增加数量和伸长区的细胞能够不断伸长增大体积的缘故.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如果去掉分生区,根不能再生长.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故选:B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绒毛即根毛,增大吸水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解析】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水分、空气、无机盐, 根据题中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如图,用酒精灯加热,带有冰块的表面皿下部会出现水分,可以验证土壤中具有水分。故选B。D【解析】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可见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植物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的特点。根系在生长过程中,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使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农民在第一次给玉米幼苗浇水后,一般很长时间不再浇水,这样做是为了,利用根的向水性促进根向土壤深处(水分较多)生长。 故答案为:DAA【解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由图可知,向土壤中注入水,与铁块对比,可知小科是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B【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如果土壤的空隙较大,其通气性能和渗水性能较强,在这样的土壤中水就不易保留,有机质也容易流失。如果土壤的空隙很小,其通气性能差,但其保水性能较强。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所以对植物生长有影响的土壤性状①土壤结构,影响通气性能和渗水性能;②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富含无机盐;④水分状况;⑤通气状况。故答案为B.D【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水、腐殖质以及矿物质。月球上没有生物,没有水,没有空气,但是有矿物质。故答案为:D。、填空题分生区的细胞分裂;伸长区的细胞生长【解析】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生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的生长.解答时可以从分生区和伸长区的特点功能方面来切入.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砂粒;黏粒;粉砂粒(1)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2)④;根冠(3)①;成熟区;根毛【解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①成熟区.(1)由图可知,根尖各部分的名称是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①成熟区.(2)④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3)①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B【解析】主要考查学生不同种类土壤类型,其空气、水、矿物质颗粒比例的了解。A.水含量最多,空气含量较少,矿物质颗粒含量居中,属于粘土类土壤,粘土类土壤保水、保肥性较好;B.空气和水含量基本相同,且矿物质颗粒含量居中,属于壤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最适宜植物的生长;C.空气含量较高,矿物质颗粒含量也较多,属于砂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透气性、透水性较好;故答案为:A;B。(1)①;③(2)B(3)液泡;细胞液;C;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解析】植物的根尖由下往上可以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其中的根毛区是植物吸水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使水和无机盐由下往上运输,其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周围溶液浓度。(1)图甲中1为根毛区,2为伸长区,3为分生区,4为根冠;故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为根毛区,具有很强分裂能力的为分生区。(2)当其环剥部位在B上下时叶子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能传输至B果实,而在A的上方有叶子可以将有机物运输至A果实。(3)由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结构1为液泡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胞液,若施肥过多,导致外界溶液浓度过大,容易造成细胞失水。故答案为:(1) ① ; ③ (2)B(3) 液泡 ; 细胞液 ; C ; 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实验探究题(1)叶绿素;筛管(2)C(3)二氧化碳(4)线粒体;黑暗;B(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趋于平衡【解析】(1)植物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因为叶片内含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2)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一株植物比其它的矮小瘦弱,而且叶片发黄,表明该棵番茄缺少氮肥.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缺钾时,植物易倒伏,叶片脉间缺绿,且沿叶缘逐渐出现坏死组织,渐呈焦枯状. 可见C正确.(3)高温导致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是气孔在高温时关闭,光合作用所需CO2供应不足.(4)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线粒体.要证明番茄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应将该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由于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所以毛细管中的水柱应向左移动.(5)图2中,在b光照强度下,水柱不移动的原因是:该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趋于平衡.故答案为:(1)叶绿素;筛管;(2)C;(3)二氧化碳;(4)线粒体;黑暗;B;(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趋于平衡(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1)(m1-m2)/500ρ× 100%(2)650毫升;750毫升;2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计算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方法相关知识。(1)土壤未经过处理的质量大于加热后的土壤的质量,两者相减后为水的质量,之后换算出水的体积,再将水的体积除以土块的体积即可获得水的体积分数,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方法是(m1-m2)/500ρ× 100%。(2)甲、乙两个量筒的量程为200mL,分度值为10mL,而图甲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50mL,图乙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50mL,因往放铁块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甲所示的水,往放土壤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乙所示的水,所以,倒入放铁块烧杯中和放土壤烧杯中的水分别为:V铁水=3×200mL+50mL=650mL,V土水=3×200mL+150mL=750mL;土壤的体积:V土=10cm×10cm×5cm=500cm3,因土壤中有空气,空气的体积等于土壤中烧杯比铁块中烧杯多加的水,所以,空气的体积:V空=V土水-V铁水=750mL-650mL=100mL=100cm3,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故答案为:(1)(m1-m2)/500ρ× 100%(2)650毫升;750毫升;20%、解答题土壤浸出液培养出花生幼苗最高,其次是池塘水培养的,蒸馏水培养的最矮.【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对植物各具有不同的作用,分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蒸馏水、池塘水、土壤浸出液相比较而言,土壤浸出液中含无机盐最多,其次是池塘水,蒸馏水含无机盐最少,因此土壤浸出液培养出花生幼苗最高,其次是池塘水培养的,蒸馏水培养的最矮.故答案为:土壤浸出液培养出花生幼苗最高,其次是池塘水培养的,蒸馏水培养的最矮.(1)B(2)沸点不同(3)分解(4)-3(5)认同,因为人工固氮为农田提供了更多的氮肥,有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大量使用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将会导致土壤板结;若土壤中氮元素超标,被淋溶后,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认同,因为人工固氮可以为农田提供更多的氮肥,有利于人类粮食增产,只要我们合理控制化肥的使用量,一般不会造成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解析】 异养固氮菌和自养固氮菌利用自身的能量把氮气转化成氨气,然后再转化成硝酸,再转化成硝酸盐,最后摄入植物体内,即进入植物中的氮是以无机盐的形式进入的。(1)A.主要是缺少钾肥,茎秆易倒伏;B.缺少氮使叶片发黄;C.叶片暗绿带红缺钾肥;D.只开花不结果缺少磷肥。(2)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根底,故液氮先汽化出来。(3)分解反应指一种化合物变为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故为分解反应。(4)H一般呈+1价,化合物总化合价为零,故N为-3价。(5)含氮化肥在使用过程中不应使用过多,否则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应适量。故答案为:(1)B;(2) 沸点不同 ;(3) 分解 ;(4) -3 ;(5) 不认同,因为人工固氮可以为农田提供更多的氮肥,有利于人类粮食增产,只要我们合理控制化肥的使用量,一般不会造成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1)B(2)C(3)①(4)向肥生长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