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元旦假期,哈尔滨旅游“燃爆”,从各地特别是南方的游客络绎不绝,“南方小土豆”这一称呼也在网上走红。开始,一些南方游客拍旅游视频的时,以“南方小土豆”自称,表达“勇闯大东北”的兴奋和不安,引发了很多共情和共鸣,之后,东北人为了表达待客的热情,也用“南方小土豆”来称呼前来旅游的客人,显示出一种幽默和亲昵。思考:“南方小土豆”的称呼引起的网络热议对我们有何启示。随着玩这个梗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一些争议,部分网友表示不想被称呼为“小土豆”,认为这一称呼加重了南北地域的刻板印象。甚至不少媒体开始搞一些投票,问对于“南方小土豆”怎么看 人的感受是不能用投票来决定的。因此,玩梗这件事,需要注意场合和边界,见好就收,适可而止。9.2 把握适度原则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自主预习提示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相关内容,并划出来。1、什么是度?什么是适度?2、为什么要遵循适度原则?3、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第一目适度的含义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2)关节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一、适度的含义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100℃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 ℃这个温度范围,突破度的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0 ℃或100 ℃ ),水就变成冰或水蒸气了。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度”的理解。练一练:误区:度就是量变的关节点2、遵循适度原则(1)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2)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量变质变注意:坚持适度原则≠做任何事都不能超过关节点,永远保持量变状态,积极向上符合发展趋势的事物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促成飞跃说说你对“过犹不及”的理解,并举例说明《论语·先进》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用量过少治不了病,用量过多会造成药物中毒。适当给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长,肥量过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长。专业消毒能有效阻隔病毒,但过度消毒会破坏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降雨量过少会导致干旱,降雨量过多又可能引发洪涝灾害。探究与分享第二目掌握适度原则1、适度原则的必要性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2、适度原则的含义二、掌握适度原则适度原则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3.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1)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愚人吃盐”的故事: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作客,吃菜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后,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了后便觉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为有盐,加了那么一点点盐就那么好吃,多加一点岂不更好吃了吗?于是,他就大吃起盐来,其结果是变涩了。(2)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需要“得中”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墨子》:“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例如,遇到盗贼不得已时,可以采取灵活的应变策略,断指保命,舍财保命,取小害而免大祸。注意:这里的“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保持我们需要的质思考:从思维方式上说明应如何把握适度原则?探究与分享折中主义(1)含义: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2)特征和表现: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3)实质: 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相关链接:1949年,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势力仅仅龟缩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国民党当局打着和谈的名义,妄图积蓄力量,伺机反扑。为了彻底推翻蒋家王朝,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毛泽东在他的诗中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思考:上述情境对我们掌握适度原则有何启示?探究与分享①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②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3)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不能限于“得中”)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动机很小,工作绩效很低;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受到激发,绩效会得到提高;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压力越大,绩效越高;而当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过压、急躁、焦虑、崩溃的状态,压力越大,绩效越低。思考:从掌握适度原则的知识角度,谈谈高中生应该如何做好压力管理?练一练:把握适度原则的要求内容 要求 错误倾向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 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 把握不好“尺寸”,犯极端化错误需要“得中”,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 形而上学的折中主义思维方式不限于“得中”,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 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 优柔寡断,贻误时机归纳总结把握适度原则度和关节点的含义适度的含义坚持适度原则掌握适度原则适度原则的必要性适度原则的含义如何遵循适度原则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